浅淡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自我管理_第1页
浅淡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自我管理_第2页
浅淡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自我管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浅淡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自我管理摘要在开放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对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结论不一致。KOKKOZEJAN1994和SJOHOLM1999等人对发展中东道国的内向FDI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内向FDI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但AITKEN和HARRISON等人却不支持内向FDI技术外溢假设。国内学者也对流入中国的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郭庆宾和方齐云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国外研发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基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起促进作用;但包群的研究表明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内向FDI的技术进步作用存在较大的波动性。FDI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在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方面,技术差距与吸收能力是学者们考虑的重点。KOKKO1994认为,溢出水平依技术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差距而定,同时,也没有发现那些跨国公司使用高度复杂技术的产业中溢出存在的证据。KINOSHITA2001对捷克的检验发现,外资的存在对于研发密集的当地企业产生了正的溢出,这表明企业的吸收能力对获取技术溢出的重要性。陈涛涛、范明曦和马文祥采用我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表明,“技术差距”是影响FDI对我2/3国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通过构建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增长模型,证实了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外溢效果的决定作用;他们的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滞后制约了技术吸收能力,而中西部地区提高技术吸收能力的关键是增强经济开放度。LOCALHOSTFDI的技术溢出机制在FDI的溢出机制研究方面,学者们往往在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同时被决定的联立方程中探讨FDI技术溢出的机制。如果表示外资存在变量前的系数为正,则表示FDI技术溢出来源于示范和模仿效应。DRIFFIELD2001对英国的实证结论表明,外资企业的生产率越高,国内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越快,这说明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是国内企业生产率增长发生的重要机制。KOKKO对墨西哥的检验也发现竞争是溢出效应产生的重要机制。XIAOYINGLI,XIAMINGLIU和DAVIDPARKER2001采用中国1995年制造业的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示范模仿效应是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获得FDI技术溢出的有效机制。陈涛涛的实证也表明充分竞争是产生溢出效应的有效机制。外向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除了内向FDI可能会给东道国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外,3/3也有学者注意到外向FDI也能给东道国带来国际技术溢出。外向FDI可使企业充分利用接近当地技术资源的优势,实现跟踪、学习和获取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的目的。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国外分支机构通过技术返流,向母国进行最新和先进技术的技术转移和扩散,从而带动母公司、其他子公司、母国行业及母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就是逆向技术溢出效应。BRANSTETTER2000对在美国投资的日资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日本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确提升了这些公司的技术水平,从而证明了外向FDI具有逆向技术溢出效应。BRACONIER用面板数据考查了瑞典的内外向FDI对RD的溢出,发现内外向FDI与国内获得的技术外溢正相关;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分别就贸易、外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