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自传》读后感_第1页
《罗素自传》读后感_第2页
《罗素自传》读后感_第3页
《罗素自传》读后感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素自传读后感 最好的人生似乎是真诚的思考和强烈地感受人类事物。那么大家知道罗素自传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出guo的“罗素自传读后感”,供您参考,请点击出guo()查看。 最近在读英国数学家伯特兰.罗素写的自传,传记中叙述了罗素先生的童年,大学生活,婚姻,学术领域的研究以及他致力于社会政治,人类发展等方面的经历和思想,整体看来他同大多数伟人一样有着极其理性的认知度和敏锐的观察力,在他看来,“人的生存价值在于知识,沉思,对美的欣赏以及心灵内在的优越性。”联系自身,知识的贫乏,思考的浮夸是极其明显的,我喜欢看诸如此类的书籍,就好像和伟人交流般,他能帮你找到自身的不足,指明思想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名数学家,值得高兴的是他在艺术领域的认知,当我读到他将数学与音乐的比较时,为之感动不已。他说到:“今天,在我看来,数学可能像任何音乐一样具有绝妙的艺术性,或许更胜一筹。这不仅因为无论在强度上,还是在感受到它的人的数量上,它代来的乐趣(尽管非常纯粹)可以和音乐相比,而且因为它呈现绝对的完美,即把伟大艺术的特性,神圣的自由和不可避免的命运结合起来。因为,事实上,它建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其中所以事物都完美而又真实。”另外他还说道:“最好的人生依我看似乎是真诚的思考和强烈地感受人类事物,此外,认真思考美的世界和抽象真理的世界。”我想他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对罗素的关注源于对哲学的朦胧兴趣,很久以前就有想法想了解西方的哲学发展历程,一个偶然的机会拿到了西方哲学史这套书,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伯特兰罗素,苦于对西方哲学了解的甚少,恐难以读懂,所有便想到寻找罗素的传记阅读。这便是我阅读罗素自传的初始目的。 作为传记,这是我看见的一部最长的自传,共分三卷本。罗素的一生,95年的历程差不多纵贯了一个世纪,在他临去逝前的第七年,也就是1960年完成了这本个人的自传。在他的一生里,经历了人类最动荡的历史时期。我常想是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身经历,造就了历史上的罗素? 95岁的生命历程,造就了传奇的一生。贵族家庭的出身,但一生的历程也是跌宕起伏,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也经历过飞机失事的危险,有过牢狱的经历,婚姻上四次的变故,所有的这些从生活到情感,他的经历应该比任何人都丰富,所以,才能有晚年的从容和淡定,才能有他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最为独树一帜的看法。 早年的罗素致力于数学的研究,曾经有数学原理的重要论著,中年以后致力于哲学研究,也许是因为早期的数学研究经历,所以,他成了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因为他的哲学思想基于数学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所以,他写下的文字对于自然科学知识贫乏的人阅读起来很是费力,尽管是个人的传记,我个人阅读这套书的时候就是这个感受。加上这部传记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私人交往的信件,有些时候需要搞清楚他及与他交往的那些人的历史背景,所以,就更是感到费力。 罗素不简单是一个学者式的哲学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他的晚年更致力于政治活动,倡导和主张和平,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利用自己 * ,为世界的和平奔走呼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阅读这部书的感受,很多的地方都是不够清晰的,一定是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的心灵。但对于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感受和体验,我是真切的强烈的感受到了,甚至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能理解一个五十多岁的父亲的感受,更能理解一个拥有了对人类、世界和人生独特理解的自己的思想的父亲的内心感受,那是一种期待,一种生命大爱得以延续的期待,这种期待绵延无期 第一卷讲述的是1872年到1914年,罗素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青少年时代,他最初的婚姻(22岁与爱丽丝结婚)和写作数学原理一书的背景,共42年的生命历程。 第二卷讲述的是1914年到1944年42岁到72岁30年间的生活,介绍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和平主义立场,他的第二次婚姻(1926年9月27日54岁时,与多拉结婚),他对苏联的态度,他在中国的经历和与中国各界的交往,以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滞留美国讲学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第三卷记叙了罗素在1944年至1967年从72岁到95岁23年间的生活,其中介绍了他反对核武器试验、防止核战争、解决世界争端、参加和平抵抗活动等一系列事件,体现了他和平主义主张,还描述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90岁寿庆活动的热烈场面,介绍了他发起成立基金会等有关情况。 这部书对于哲学有兴致的人,还是与必要了解和阅读的,因为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不能缺少的人物。 几乎是几个整天的阅读,罗素自传全三卷就这样被我读完了。坦白说,之前我对罗素的感知是非常少的,尽管我知道他是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他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当然学数学的我不可能不知道“罗素悖论”以及他在数学上的一些工作,另外我还饶有兴趣的读完了他著的西方哲学史,然而我对他的了解仍然是抽象的。 但是读了他的自传我因而对活跃在诸多领域的数学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原来罗素出身英国的贵族,他是由祖母抚养大的,他童年在家接受家庭教育,后来考上了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他著有数学原理,一战时他坐过牢,他访问过中国,他很长寿,他对政治也很关心,并且在他的晚年组织了些很有影响的国际活动。然而最让我吃惊的还是他有四段婚姻,离过三次婚,而且期间还有其它的一些感情纠葛,然而或许真如徐大伯所说:“人不是神”。 在罗素的自传中我不止一次的与之产生共鸣,如他在第二卷“俄国”那一章有这样的字句:“我真羡慕那些永远信其所信、不为生死忧心而对所有构成其生活基准的东西都默然视之的人们。.我所理想的那种挺立不拔、无所畏惧、豁达大度的人物,地球上会有吗?”我深深为作者晚年仍致力于维护和平甚至不惜入狱的一系列活动感动,在书的后续中他这样写:“我可能把理论上的真想错了,但我认为有种东西,而且它值得我们效忠,这并没有错。我可能把通向人类自由幸福世界的路程想成比实际上的短,但我认为这种世界是可能的,而且为了使它更接近而活着是值得的,这并没有错。” 他是如此精力旺盛,在数学、哲学、文学、政治领域中都有他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