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课堂教法探究――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_第1页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课堂教法探究――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_第2页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课堂教法探究――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_第3页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课堂教法探究――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_第4页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课堂教法探究――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课堂教法探究创设故事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内容提要:探索知识的兴趣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动力。而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故事情境 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兴趣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动力。而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一般情况下,一堂课的前至分种,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外游戏中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他们的精神状态都比较兴奋,这时,如果开门见山地就讲授新的知识,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由极度兴奋的精神状态转移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尝试着用一些儿童故事来导入新课。如在教10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数字王国里住着10个数字宝宝,他们分别是09,他们一直和睦相处,可是有一天,9知道它是这些数字宝宝中最大的一个,于是开始骄傲起来了,它对08各个数字宝宝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根本不配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这样导入,学生的兴趣陡然上涨,一个个跃跃欲试,猜想数字宝宝想出什么样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欲望。故事设疑,促进探索。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迫切需求的知识。在教学比较抽象的计算方法时,如果教师把各种方法直接讲解,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难点处引入故事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如教十几减几时,这些抽象的计算方法学生肯定不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时,我引入一个这样的数学故事:在猫王国里的一个星期天,花猫咪咪和白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它们高兴极了。花猫咪咪说:“瞧,我钓的鱼多!” 白猫菲菲抢着说:“才不呢!是我钓的鱼多!”它们俩越争越厉害,谁也说服不了谁,花猫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的是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来游去的,白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学的数学知识帮帮我吧!” 小朋友们,你能帮它们吗?你能设计几种不同的算法吗?学生马上展开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帮小猫解决了问题。在童话故事情境中,把计算教学蕴含在即使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在深入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故事解题,调动情绪。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有巩固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然而也正是因为是“学过的东西”、是“温故”,因而也就使复习的教学,往往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给练习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如果将练习融于数学故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练习时,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情景:在一个风和日丽星期天的上午,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们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了熊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们闻着阵阵的香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也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到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老师扮演熊妈妈,全体学生扮演熊宝宝。)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使得练习不再枯燥无味。故事结尾,扩展空间。俗话说:“编筐窝篓,贵在收口。”同样,一节数学课的结尾也相当重要。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节课快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此时创设情境对调动学生注意力,使之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年、月、日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一年十二个月。可是每个月的天数都不一样,有的31天,有的30天;而2月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古罗马说起。在古罗马,有一位统帅儒略恺撒,他主持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因为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恺撒为了表示自己的“仁慈”,就下令将2月减少1天,这样就能减少处死的人数了,2月就有29天。到闰年才30天。恺撒死后,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恺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为“奥古斯都月”,并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从2月减少了1天,于是2月变成了28天,只有到闰年的时候才29天。 这样沿袭下来,就有7月前单月为大月,7月后双月为大月,而2月有的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在有趣的故事中, 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正是这样,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愉快的故事情境中,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