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文本底资源调查方案_第1页
自然人文本底资源调查方案_第2页
自然人文本底资源调查方案_第3页
自然人文本底资源调查方案_第4页
自然人文本底资源调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州市莲花山自然和人文资源调查项目工作方案(初稿)一、项目名称、依据、资金、时间名称:柳州市莲花山自然和人文本底资源调查。依据:柳州市莲花山保护条例第六条第三点。资金:万元。时间:2018年6月起至2020年12月底,共2年零7个月。二、莲花山保护范围概况柳州市莲花山保护范围位于柳州市主城区和柳东新区之间,总面积为40.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7%,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缓热岛效应等重要生态功能,是柳州市区不可多得的大型生态功能区、城市“后花园”、“绿肺”。莲花山保护范围按照功能分区分为核心保护区、现状控制区和综合利用区三大功能分区,其中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核心保护区内,是莲花山保护范围内的知名地标。三、项目背景为准确掌握莲花山保护范围自然和人文资源本底情况,正确评价保护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状况,进一步加强野生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为有效保护、利用和科学管理野生自然和人文资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有必要进行科学性、系统性、彻底性的自然和人文本底资源清查。四、主要建设内容及要求调查范围:莲花山保护范围由东、东北、北向以柳江河右岸线为界,西至河东路北片区和马鹿山东北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外缘,南至楼梯山片区和独凳山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外缘,总面积40.9km2为主要调查范围。总体要求:中标人必需在充分查阅资料基础上,进行充分的野外实地调查,以“科学、合理、准确、全面”为原则,调查方法科学,技术路线具体,调查方案合理、可行。(一)、植物多样性调查1、野生植物资源调查(1)、调查数量位置:本项目物种资源野外调查分两年不同季节进行。每年野外调查次数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5天,每天不少于6人,每次调查范围需覆盖保护区不同海拔、不同生境地区;(2)、野外调查重点:植物调查在每年野外调查不少于4次的基础上,应在植物开花、结果较为集中的月份增加对保护区全境范围内的植物进行开花、结果调查,全面采集植物标本,拍摄植物照片,采集、记录区域内植物的生物地理信息、生境信息、地理坐标信息;(3)、标本采集:采用高枝剪、枝剪等工具采集植物标本,标本采集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有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草本植物要挖出根系,植株高的可以反复折叠或取代表性上、中、下3段进行详细记录。将采集的标本挂上标签,填上编号、时间、植物名称等,在室内集中压于标本夹中;(4)、标本制作:压制标本时应避免损伤植物的花、果,初压的标本要尽量捆紧,以使标本压平。标本压干后必须经过化学消毒,杀死虫卵、真菌孢子等,以免标本被蛀虫危害。标本压制干燥后装订、粘合在台纸上(2842.5cm白版纸),将野外记录贴在标本的左上方,定名签填好贴在标本的右下角,此签不得随意改动。对定名签鉴定的名称有异议,可另附临时定名签。照片、散落物小袋等贴在另角,夹纸保存于专门的标本柜或标本馆中。2、珍稀植物专题调查在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参考自治区和柳州市已开展过的重点保护植物、保护区特有植物调查,掌握这些珍稀保护物种的分布地理位置、实际分布状况、种群质量等。3、自然资源调查对莲花山保护范围进行全面科学的植被资源专项调查,利用卫星影像资源,采用1:10000地形图,在对保护区进行植物调查路线的基础上,对不同植被类型进行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方法:采用相邻格子法,在林地内设置20m20m的调查样方,样方分成4个10m10m的小样方,对样方内胸径(DBH)1cm的个体进行每木检尺,记录其种名、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在每个小样方内随机设立1个5m5m的灌木层样方和1个2m2m的草本层样方,调查DBH1cm、树高大于50cm的灌木和草本层样方中的所有草本植物,记录其种类、高度和冠幅(或盖度),同时记录样方内出现的层间植物及其盖度。常绿阔叶每类植被类型典型样方面积不少于800m2,针阔混交林每类植被类型样方面积不少于800m2,针叶林每类植被类型样方面积不少于1200m2。灌丛、草丛每类型样方面积不少于50m2。植被分类系统参考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利用调查数据开展区域内植被演替分析、植被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分析、生物多样性分析、优势种群的种群分析等。利用Google earth或百度地图,结合实地调查,绘制详细的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并计算各植被类型面积。(二)、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参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DB44/T 1786-2015)、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规程(试行),等技术标准要求,本项目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分两年不同季节进行,每年调查次数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80人天,每次调查范围需覆盖保护区不同海拔、不同生境地区。调查包括兽类、鸟类、两栖和爬行四个类群。样地布设采用网格法,网格大小为1-2km1-2km,在网格内布设样线或样点,及红外相机。被调查的网格有效数量不少于15个,每个网格内样线数不少于1条。调查强度大于2%。样线宽度参照规范执行。野外调查重点:动物调查在每年野外调查不少于4次的基础上,应在动物迁飞期和繁殖期较为集中的月份增加对保护区全境范围内的动物进行迁飞和繁殖调查,全面拍摄动物照片,记录区域内动物的生物地理信息、生境信息等;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的内容有:1、兽类资源调查要求:(1)、大型兽类调查方法采用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法和样线法;(2)、调查记录和识别大、中型兽类活动痕迹;(3)、啮齿类等小型兽类采用猎捕标本进行鉴定种类;(4)、调查时间选择在动物繁殖期为主要调查时间;(5) 、编写完成调查报告。2、鸟类资源调查要求:(1)、鸟类调查以样线法为主,同时结合样点法调查;(2)、采用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法辅助调查;(3)、采用网捕法为辅助调查方法;(4)、 应用录音机进行声音调查,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鸟类声音库;(5)、对迁飞鸟类需在迁飞期进行重点调查;(6)、编写完成调查报告。3、两栖爬行类资源调查要求:(1)、采用样带法,样带要通过样带内的不同生境;(2)、重点调查时间选择在每年4-5月、6-7月各进行一次调查。每次调查时间选择在白天和晚上8-9点钟各进行一次;(3)、在非繁殖期,根据不同生境类型,从海拔高度、植被、坡向、坡位、土壤、气候、特别是水的因素等生境条件来考虑,选择若干调查线路;(4)、适当采用捕尽法,即借助捕捉网、手电筒直接捕捉一昼夜,捕尽所有两栖爬行类动物;(5)、编写完成调查报告。(三)、人文资源调查采用与上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查阅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对行政村全部采用实地走访调查,记录原始信息来源渠道,编写调查报告。(四)、建立可查询可统计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图像数据库将本项目成果数据集成数据包,利用web浏览器实现以下目的:1、可查询功能:此功能主要实现对自然和人文资源信息进行单项、组合、模糊三种模式查询。查询条件为中文种名,拉丁文种名、中文属名、拉丁文属名、中文科名、拉丁文科名六个文本框来查询,并在地图上展示;2、可统计功能:系统可根据统计生成统计图,如直方图、曲线图、饼图等。可根据各地理坐标信息对保护区已有坐标的植物进行定位、统计。(五)调查人员要求总项目负责人需具有正高级职称,每个调查子项目负责人需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且必须保证该负责人能够参与野外工作。植物多样性调查子项应不少于2名植物学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具2年以上植物学相关工作经验人员参加,植被资源调查子项应不少于2名生态学或林学专业中级职称或2年以上生态学或林学相关工作经验人员参加,动物多样性调查应不少于3名具2年以上动物学相关工作经验人员参加,人文资源调查应不少于2名人文科学相关工作经验人员参加。5、 进度要求和目标本项目计划分2年零7个月的时间完成,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12月,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准备期、野外调查和实地走访期、补充调查及成果整理期、成果汇编期。具体安排如下:分期时间主要工作内容准备期2018年6月(1)历史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2)调查人员的组建;(3)调查设备购置与准备;(4)项目前期技术培训。野外调查期2018年6月-2020年3月(1)按项目要求进行野外自然和人文资源调查,采集和猎捕动植物标本;(2)按植被调查要求完成保护区范围植被资源调查;(3)自然和人文资源鉴定:动、植物标本处理、装订;人文资源信息核实。(4)完成植物标本装订、自然和人文标本鉴定及内业整理;(5)撰写相关论文。补充调查及成果整理期2020年4月-2020年7月(1)自然和人文补充调查;(2)撰写项目要求一系列报告;(3)成果总结、专著出版成果汇编期2020年8月-2020年12月(1)成果汇编,提交;(2)项目验收。六、提交成果 1、柳州市莲花山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电子版文档1份,A4纸张铜版彩印胶装本80册。内容包括:植物编目:经鉴定后的物种学名、中文名、所属科属、标本采集地、采集人、采集号、保护区出现频度、该物种省内分布、国内分布及世界分布情况。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资源植物、保护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生存现状、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分布现状、危害及防治、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植被资源:植被调查方法、植被的组成特征、植被类型分类系统、植被类型概述、植被演替、植被的保护与利用等。2、柳州市莲花山动物资源调查报告电子版文档1份,A4纸张胶装本80册。内容包括动物调查和动物编目等。主要有:(1)野生动物各个类群的分布现状,包括种类、数量、相对密度、区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2)国家重点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物种及莲花山特有物种的空间分布与种群数量;(3)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受胁因素分析,包括栖息地生境质量与保护现状,动物分布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为干扰因子;(4)柳州市莲花山动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3、出版“柳州市莲花山植物”专著。专著出版规格:9651270mm 1/16开本,封面精装过哑胶,彩色印刷,内文128g哑粉纸印刷,圆脊串线胶装。数量:首次印刷1050册,其中50册作为出版社样书所有,900册为采购方所有,100册为中标方所有。专著署名:编委会主任为柳州市林业主管部门人员,第一主编为编写单位(中标方)人员,第二主编为本项目实施单位人员。4、出版“柳州市莲花山动物”专著。专著出版规格:7871092mm 1/16开本,使用黑白书刊印刷。数量:首次印刷1050册,其中50册作为出版社样书所有,900册为采购方所有,100册为中标方所有。专著署名:编委会主任为柳州市林业主管部门人员,第一主编为编写单位(中标方)人员,第二主编为本项目实施单位人员。5、提交植物蜡叶标本2套。提交的标本应为装订好的完整标本,装订标本台纸大小为:2842.5cm白版纸,将野外调查记录贴在标本的左上方,定名签填好贴在标本的右下角,夹纸保存在专门的标本柜中。6、出版“柳州市莲花山人文资源”专著。专著出版规格:7871092mm 1/16开本,使用黑白书刊印刷。数量:首次印刷1050册,其中50册作为出版社样书所有,900册为采购方所有,100册为中标方所有。专著署名:编委会主任为柳州市林业主管部门人员,第一主编为编写单位(中标方)人员,第二主编为本项目实施单位人员。7、建立可查询可统计的自然和人文图像数据库。8、提交最后确定植物名录中每种植物照片2张,植被群落照片或视频50张(份),人文资源景观或遗址照片或视频10张(份),包含珍稀植物和特有植物或人文资源景观等分布位置及地理坐标信息。8、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9、编写完成以动、植物介绍为主的科普纪录片一部,制作数量:50套。科普纪录片要求有拍摄、编辑、制作、语音介绍等系列程序,内容包括:(1)、保护区概况介绍。(2)、自然和人文调查方法、内容、典型生境、物种、人文资源介绍等。科普纪录片剪辑为两个版本,时长要求分别为不少于10分钟,和不少于30分钟,影像分辨率为1920*1080。10、参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规程(试行)标准,完成自然保护区位置图、植被图、珍稀自然和人文分布图、科学考察报告等。具体要求和数量:(1)、自然保护区位置图、植被图、珍稀自然和人文分布图:电子版1份,印刷版30份。印刷版规格:1200mm2500mm,128g哑粉纸彩色印刷;(2)、科学考察报告:电子版1份,A4纸张胶装本不多于100册。七、成果共享本项目所产生的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成果鉴定及报奖、专著等成果归采购方和中标方共同所有。具体分配如下:(1)成果报奖署名:完成单位排序为: 1.采购方,2.中标方,完成人名单排序按照实际贡献大小排序方式进行;(2)论文发表:甲、乙方无需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单独将本方完成部分的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单独发表,联合发表论文时,完成单位排序为 :1.中标方,2.采购方。论文作者排名将按照实际贡献大小排序方式进行。除发表科学性专题论文,其他调查数据在采购方未正式公布之前,中标方不得对外公布。(3)专利申请:甲、乙方需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单独将本方完成部分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联合申请专利时,申请单位排序为1.采购方,2.中标方。发明人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