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读什么范文_第1页
国学入门读什么范文_第2页
国学入门读什么范文_第3页
国学入门读什么范文_第4页
国学入门读什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入门读什么范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流传下的经典卷轶浩繁。以下是出guo的国学入门读什么,供您参考,更多资讯请点击(s:/)查看。 而非要从中选出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 国学大师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曾为中国人开出7部必读经典,被称为“中国文化七书”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不难看出钱穆先生的选择标准:最经典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流是儒释道,儒家正源自然是论语和孟子,道家正源自然是老子和庄子,佛家首选当然是中国佛教流派中最中国化、影响最大的禅宗第一经典六祖坛经;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历史上又曾在宋明时期崛起两大思想高峰,便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近思录和传习录正是其各自的代表作。 七部之外还有三个名额,应该列给谁?下面这个答案我想很少有人会有异议: 中国文化一向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三流”就是儒释道,“一源”便是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百家之源的周易,当然要占一席。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 * 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历史记录,历史经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史记。 中国又是一个骨子里有着诗性和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诗集当然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给源头上品、影响深远的诗经。 那么这最伟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部经典,名单自然就是: 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这个名单对于中国文化,已经是最为精简、最为概括、最低限度,所以完全称得上必读。其中每一部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领悟,但你首先需要知道它们的主旨内涵,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中 * 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读周易,学会最高明的思考 周易这部书最伟大之处,就是完美解决了儒道合一的问题。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两根大梁,周易则以天道而明人事,致广大而尽精微,真正将中国文化引向了“天人合一”的大方向和终极高度。 周易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思维方式和思维高度、广度及深度的经典,阴阳圆转、循环往复、物极必反、共生互涉等高深的哲学观念,无不脱胎于此书。读周易,就是参悟掌握一种天地间最为高明的思维方式。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以往的人研究易,多将注意力放在其中的卦爻辞、象彖传、系辞传等文字的哲理和人事解读上,而忽略了那些符号,以为只有卜筮之用。其实周易最伟大的正是它的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符号系统。 “道可道、非常道”,天道系统是难以用文字完善表述的,却可以用符号系统完美模拟,而易经卦爻符系统正是对天道系统的完美模拟,其中精义,究之不尽、用之不穷。中国文化中重视这个符号系统的流派也有,却多落于占卜、风水等术数,实在是把易用小了。 周易中那些文字,也不过是对这个符号系统限度十分有限的破解,将重点放在这上面根本是舍本逐末。以这个认识为基础,通过研究卦爻符系统中的位置、关系、转换等去理解体悟其中的高明哲理和人事之道,才能真正体会其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以及这部书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 读诗经,熏染最纯粹的诗意 中国是一个骨子里流淌着诗情和有着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而诗经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这正是诗情的本质。夫子又说:“不学诗,无以言。”不读诗经,言语不能从粗鲁变得文雅,文化无法从粗野上升到文明,又说出了诗情对于人心的滋养、对人群的教化之用。 这两句话的反面,也正是这个时代的病。诗经中那些动人诗篇,则正是药方。 读老子,悟天之大道,明人之至德 易经是中华文化百家之源,道家则是其天道部分的最高代言。 有人说老子的学说不成系统,所以不够哲学、不够档次,这种想法才是真正的不上档次,这种人悟道也已没有指望大道无极,如何系统?“系统”本就是一个设定范围的局限性概念,本就是不达于道的。所谓哲学,更多只是一种思维游戏,游离于大道之表而已。 老子五千言之所以能够言尽天道、成就出博大深邃的天道系统,其言说模式恰恰是不求系统,而只是字字句句不离于道,于是才能呈现出一种没有系统的系统,这才是真正的天道系统。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言道,下面言德,为我们标示出这个系统的唯一明确特征天人和合、人道混一;天道显于人即是德,人德合乎天即是道。读老子,便是读那份道、德一体的天人合一之境。 读论语,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尽管这部书中含有无尽的人生智慧,我们也要承认这部书并不深而其珍贵和伟大,也正在于此。 这不仅仅是因为书中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息息相关,更因为书中告诉我们的,多是基于人之常情之上的常识,而常识往往才是最为稀缺、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我们最容易在人心和社会的混乱和复杂性之中,忘却大道至简、真实确正的常识所在,而从此失去了初心、迷失了方向。 这些常识所指向的最终一点,则不过是两个字做人。知礼义廉耻,做谦谦君子;好好做人,做个好人;这就是孔子要教给我们的最主要、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也正是读论语的最大价值所在。 读庄子,超然物外,安顿身心 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并驾齐驱的两位大咖,区别到底在哪里?我的表述会是这样:老子告诉了我们天道至德是什么,庄子则告诉了我们,将这天道至德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之中,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会是怎样有什么思想,是怎样境界。 这种思想,就是“齐物”生死一如,万物一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境界,就是“逍遥”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哲学大师冯友兰概括庄子思想:“游于逍遥,论于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超乎象外,正是那把打开一切的钥匙。 如此,人之身心,才能最终得以安顿。 读孟子,成阳刚之骨,养浩然正气 孟子是孔子道统的最好继承人,其学说囊括和发展了儒家的思想精华。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孟子这个人的气质,准确说是气概。 他是先秦诸子中最为阳刚、最纯爷们儿的一个。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孟子这些话中,感受出那种舍我其谁的慷慨和无畏之气。这正是孟子最独特和最珍贵之处。 这种气,于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便是浩大的正气,所谓浩然正气。读孟子,除了学习体悟儒家智慧,更是熏染存养孟子这种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难得一见的天地正气! 读史记,观天识人,察古知今 史记记录了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3000多年的历史,既是位居“二十四史之首”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在中国历史著作中有着开创和标杆式的伟大地位。 太史公司马迁自述史记的写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对史记的精神进行了最高的概括“究天人之际”,这本书里塑造演绎的人物,无不鲜活生动、让人难忘,为我们揭示出的则是成败祸福的千古不易之至理;“通古今之变”,历代兴衰更替之道,在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的轮回循环里,也展现得清清楚楚;“成一家之言”,这不是单纯的自谦,更是在看尽兴衰成败后的一份对天道的敬畏和对命运的超然。 读史记,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是参悟这蕴含在历史之中、超越于历史之上的深刻内蕴。 读坛经,修心合道,明心见性 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行迹和说法记录,由弟子法海记录。禅宗是在六祖大师手中真正发扬光大的,他实际是禅宗真正意义上的祖师。这部书,在中国高僧著作中是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在佛教传统中,只有佛所说法能称为“经”,其他高僧大德的著作只能称为“论”。 坛经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最为喜爱和推崇的一点,是全书没有一点宗教色彩,说的全是般若之智和禅宗妙谛。禅宗一向被称为佛门的道家,坛经也和老子庄子一样,是一部纯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 经中字字句句都妙意无穷,值得一再玩味,体悟不尽。而说到底,是落在三点真谛上无念,无相,无住。无不是没有、拒绝、压抑,而是不执著在意,须超越跳出,以达到六祖所说“道须通流”、通流即道,一旦执著就会滞住自缚,违道是违在这里。无念是对自心,无相是对外物,无住是对行持;有内有外,有分有合,有知有行,而处处不离于空无之本体。 这既是一条路,也是一个方向;路的名字叫做修行,方向所指,叫做明心见性。读坛经,是一条修心之路,聆听着天地和内心最深处的谕旨。 读近思录,明天理,正道统 近思录囊括了五位顶级理学大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的思想精华,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书中得到了全面阐述,是学习研究理学最为经典和权威的著作。 很多人都对理学排斥,觉得“存天理、灭人欲”式的教条生硬可厌,实际上完全是一种门外汉的看法。理学和心学之所以成为先秦诸子之后的两大思想高峰,就是因为它们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虽然以儒家为主体,却是分别吸收了道家和佛家思想精华后的新儒家。理学的实质,就是融入道家之深度后的儒家面貌。 太极、理、气等概念,是理学经常论及的根本和核心范畴,其一切理论都是建基于这个高度之上而得出的。说白了,理学之所以让人觉得疏远和不亲切,不是因为它有问题,而是在于太高、太精英化。 譬如近思录的主线便是从宇宙生成到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 读这本书,是啃硬骨头,对思维是极大砺炼,对认知是巨大提升。 读传习录,看顾内心,知行合一 传习录是明代心学宗师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著名的王阳明心学“四句教”就是在下卷提出。 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要心学思想,都包含在传习录里。要了解千古心学的真谛和王阳明的大智慧,这本书是最佳选择,一本足矣。更为难得的是,王阳明虽是一个大学者,其书和思想却无论读书人还是非读书人,都可以读可以听、听得进听得懂,这也是心学比理学更为人喜爱的一大原因。 这本书对于现代人也有着更为紧迫切实的意义:在当下,人的欲望日渐膨胀,许多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