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1页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2页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3页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4页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学课本9498页,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二、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三、人口增长的原因、概况、问题,.,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2、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双季稻,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植,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推广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玉米,甘薯,花生,向日葵,.,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也是高产的农作物。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意义,?,1、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2、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3、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一、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对黄河、淮河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表现,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茶业等都有很大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清朝纺织工场,.,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清朝手工工场,.,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表现,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茶业等都有很大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扬州等)。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清代节日集市,.,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清北京前门商业区,前门街市图,清苏州繁忙的怀胥桥商市,.,南都繁会图(南京),街市上店铺林立,“西北两口皮货发客”,“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售本地商品外,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东西,清代晋商代表商铺,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晋商代表,.,徽商,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徽帮”,贾而好儒,富甲一方。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稠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胡雪岩,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意,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史料分析,材料(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学习与探究,.,人口的增长,材料一: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想一想?,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人口的增长,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人口的增长,现象: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