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势与政策调查报告课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调查问卷及数据显示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和配合,请认真选出与您实际情况或想法相一致的选项。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1您的年龄:(限选一项) ( )A18岁以下青少年 B45岁以上成年 C18-45岁之间2您的性别: ( )A男 B女3、您的身份是:( )A学生 B其他Part 1 analysis: 调查对象中大部分为在校学生,少数参加工作的人员,18%为女性,82%为男性。第二部分 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1、您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A:40% B:30% C:30% 2、中秋节是什么节?( )A、庆祝丰收的节日 B、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 C、思念亲人的节日A:22% B:22% C:56%3、春节您同家人一起过吗?( )A、是 B、不是A:96% B:4%4、下列哪些是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圣诞节 B、端午 C、愚人节 D清明BD: 89% B:7% C:4%5、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E中秋节ABCE:63% :6、端午节代表性风俗是什么?( )A团年饭 B扫墓 C赛龙船 D吃月饼:7、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句您了解多少?( )A15首 B5首以上 C不了解:Part analysis: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人不喜欢或者并不重视。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大家也都熟悉,而有极少部分人并不知道端午节的代表性风俗,大部分的人对有关传统介入的古诗句有了解,也有小部分人并不了解任何此类古诗句。第三部分 您对过传统节日的看法8、过节就是走亲访友,没有什么新意。( )A是 B不是:9、您认为过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应该改变新的方式吗?( )A是 B不是:10、传统节日单一死板,洋节可以尽情疯玩。( )A是 B不是:11、请列举出您听说过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 主要回答为: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重阳节 除夕 中秋。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中国传统节日还是相当的熟悉。 以上您列举的节日中您了解其由来或者相关传说的有哪些? 主要回答为:纪念屈原,不食周食,牛郎,织女会,除夕,怪兽年等等。大部分的传说人们都是只知道皮毛,并不深入。请简要说明 这些节日中有哪些您会庆祝?主要回答为:春节,中秋 。这两个节日在所有节日中是家庭气氛最浓重的,从这个答案中也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的教育形式逐渐向西方靠拢,但是传统的中国家庭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您觉得以上节日哪些最有意义? 主要回答为:春节 ,好多好吃的家人团聚。国庆,放假时间长。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被生活压力压的喘不过气,对节假日的休息和亲人团聚都有很大的渴望。以上节日中,您最喜爱的节日是哪个?请简要说名原因主要回答为:端午,我老妈的生日。中秋!原因:我在中秋节附近出生!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除以上节日外您还喜欢什么节日?(可以不是中国传统节日)主要回答为:情人节。看来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缺爱啊,咳。Part analysis:以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老旧形式不满,中国人喜欢含蓄,连节日也没有西方的那么张扬,所以思想西化和年轻浮躁的我们就不免对一些传统节日的仪式明显地不感兴趣。更多的人也希望以后过节的形式可以改变。但由第十题的回答可以看出,相比于西式节日,大多数人还是钟情于中国传统节日,中国节日过于注重吃,而享用过后能留下作为纪念的却甚少,且节日娱乐性不强,但是这仍改变不了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前言: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 总结分析中国传统节日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案:1. 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被冷淡。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在当今中国,西方节日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被冷淡。面对这种冲击,我们有必要探讨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引导国人正确面对。首先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建立在传统的农业为基础的文化体系上的,而现在这种农业文化体系在我国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基本瓦解了,传统节日存在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维持的传统节日其实是空中楼阁,随时都会倒塌。其次,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就像民族大融合一样,已经不可能存在纯粹属于某个民族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一样,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现在人们过节的想法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现在主要是图个乐,至于过什么节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再来人们喜欢新鲜和崇洋的心理也起了推动作用,过惯了传统节日也腻了,洋节正好符合一些人的想法 。最后,现在重经济,利益的社会价值观,使得文化被轻视了不少,现在很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化的理解简直肤浅到极点,就更不能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了,也就从心理忽视了传统节日。就是以上的原因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摇摇欲坠 。总觉得同时接受中西文化影响的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既不能深切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完全适应西方的思维方式。这注定我们将游离于传统和西化之间,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定位。 我们是吃着麦当劳、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长大的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的是几近西化的教育,所以我们这一代比起我们的前辈来更容易接受西方的思想。我们年轻,喜欢朝气蓬勃的东西,于是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释放激情的西方节日便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父母长辈借此说我们崇洋媚外,其实我们只是更追求个性,而西方节日正好满足了我们在这一点上的需求。其实西方节日骨子里真正的内涵,譬如宗教,我们是无法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接受的,西方节日吸引我们的只是它的表面形式,而当这种形式被过分炒作的时候,我们便容易厌烦。如果说情人节的浪漫、万圣节的狂欢、感恩节的热闹在几年前会给我们带来新鲜和激情,那么现在,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对这些节日感到无奈和厌烦了。但是实际上中国的节日体现出友情永远比不上亲情 :首先是对中西最隆重的节庆作一比较,果然有所发现。均不见中国的除夕夜,只是家人团聚,绝不会邀请外人,即使最知己的朋友也很知趣,不会在这一晚闯入别人的家宴,要拜年也得挨到正月初一,这几乎成为约定俗成的风俗,少说也得有几千年的历史;西方的圣诞节可不一样,它的前一晚是平安夜,圣诞老人要在这一夜降临,给每个人带来礼物和美好的祝愿。这一夜也和中国人一样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不同的是,这一年一次的节日,经常会邀请友人甚至外国朋友参加。如果是除夕夜,一到新年的钟声响起,人们欢呼雀跃,情不自禁地跑到大街上,见到人就拥抱,也不管认识不认识。感恩节就等同于我国的春节,是全家团聚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节日。但两者都是合家团聚,充分体现亲情恩情的节日;它们都是人们怀念祖先,感谢大地养育之恩的重大传统节日,但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欢庆的形式。在春节之前,中国家庭都会做很多准备,清理房子,做专门的食物。红色的卷轴被挂在墙上,中国人相信卷轴的字会为他们带来健康、长寿与幸福。不仅如此,世界上所有中国人都非常喜欢春节里的秧歌和鞭炮。但美国人在庆祝感恩节时,吃火鸡、观看电视里职业足球赛是感恩节中的代表性活动。散步同样是假期的一个重要部分。 改革开放扩大了眼界,人们的社会交往愈来愈加频繁,除了家庭还有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平安夜为家人和朋友提供了一个欢聚的场所,西洋风俗恰恰补充了中式风俗的不足,又怎能不受到人们的欢迎?要重振传统节日,要重新树立人们的价值观,重新在人们心里树立传统节日的意义,还要挖掘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的价值,让人们从心里愿意过传统节日。2.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也有同学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大家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意义及目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综上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节日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我们不能忽视和摒弃的。我们今天保护传统节日,起码有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语言和节日,而这一切都是文化。我们到美国看到美国人乡村里面到处挂着自己的国旗,他们的那种自豪感,是出于对自己的制度和文化的自豪。而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能够起到这个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二战时,当德国纳粹军队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前苏联到了最危险时刻的关头,斯大林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讲话。他用什么来激励这个民族?他没有说那些空话,他只是饱含感情地提到一些俄罗斯人的名字。他说,我们的民族,是产生了普希金的民族,是产生了屠格涅夫的民族,是产生了托尔斯泰的民族就是这些创造了俄罗斯文化的巨人的名字,唤起整个苏联人民团结抵抗意志,最终保卫了斯大林格勒。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坚实的基础。我在台湾讲学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倾向“绿色”的学者谈过一次话,我说:如果李白成了外国诗人、杜甫成了外国诗人、红楼梦成了外国小说,你真的愿意吗?他很认真地想了想,很困惑地说:这个我还真没想过! 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光靠,无法保证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先进的民族。大家应该看到,美国今天之所以在世界上一超独霸,不仅靠巨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更靠它的软实力,包括好莱坞电影,篮球赛,流行音乐,以及众多的影星、球星、歌星等等。好莱坞大片通过美国的故事和人物传达出美国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影响波及全球。当我们的青年人都说英语、吃麦当劳、过圣诞节,把去美国留学当成梦想的时候,当我们的许许多多的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节约每一个铜板也要把孩子送到美国的时候,当我们的青年人熟悉每一个美国球星的爱好、习惯,穿什么牌子、多大尺码的球鞋,甚至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个西方流行歌星、影星的血型、星座和身高的时候,却不知道孔子是谁、论语是什么,我们拿什么来支撑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几年,一个叫亨廷顿的美国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也引起轩然大波。他直率地指出,在意识形态的斗争结束之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势力斗争的主要原因。不管我们同意还是不同意他的理论,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民族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是和这个民族文化力的强弱成正比的。韩国就是用大长今横扫了亚洲,让人们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刮目相看。过去,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深深影响了韩国、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而今天,和这些国家比起来,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却是十分有限的。现在,是日本、韩国的文化“倒流”中国! 今天我们呼吁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