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专项太湖项目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10_第1页
水专项太湖项目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10_第2页
水专项太湖项目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10_第3页
水专项太湖项目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10_第4页
水专项太湖项目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评审稿)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江江 苏苏 省省 无无 锡锡 农农 业业 委委 员员 会会 二二一一年年 工工程程设设计计证证书书:建设部工程设计证书甲sj号 林林 业业 调调 查查 规规 划划 设设 计计 证证 书书: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 A003 号 工工程程咨咨询询资资格格证证书: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咨甲号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江苏省无锡市湿地保护与恢复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完成单位完成单位: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院院 长长:周光辉 总总 工工 程程 师师:熊智平 主管副总工程师主管副总工程师:杨 帆 项项 目目 承承 担担 部部 门门:规划设计处 处处 长:长:但新球 副副 处处 长:长:熊嘉武 刘世好 主主 任任 工工 程程 师师:吴南飞 1 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 领导小组和主要参加人员名单 领导领导小小组组: : 组 长:杨立强 副组长:陆晓鹤 成 员:祁力言 夏源秋 宋建法 华 翊 黄晓伟 杨丽洲 任芳芳 许世杰 潘柳泉 杭奋龙 项项目目负责负责: :但新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陆晓鹤(副局长) 祁力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林国家林业业局中南林局中南林业调查规业调查规划划设计设计院参加人院参加人员员: : 但新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梁曾飞 工程师 吴后建 工程师 刘扬晶 工程师 舒 勇 工程师 郭克疾 工程师 2 无无锡锡市主要参加人市主要参加人员员: : 无锡市:祁力言 孙学军 竺壮凌 徐 业 江阴市:陆 勇 陆炳炎 宜兴市:赵跃平 徐永辉 曹孟军 锡山区:诸建勇 顾嘉成 惠山区:马晓锋 郦 杰 王 伟 滨湖区:徐其林 王旭辉 王智浩 新 区:吴建峰 吴建妹 崇安区:王 琦 南长区:夏日祥 北塘区:戴晓明 协协作作单单位:位: 无锡市发改委 无锡市国土局 无锡市水利局 无锡市环保局 无锡市旅游局 无锡市规划局 无锡市科技局 无锡市建设局 无锡市交通局 江阴市人民政府 宜兴市人民政府 锡山区人民政府 惠山区人民政府 滨湖区人民政府 崇安区人民政府 南长区人民政府 北塘区人民政府 无锡新区管委会 0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 1 1.11.1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 -1 1.21.2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3 第二章第二章 调查内容与方法调查内容与方法 - 5 2.12.1 调查的范围、内容调查的范围、内容 -5 2.22.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 -10 2.32.3 调查组织实施调查组织实施-19 第三章第三章 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 24 3.13.1 概述概述 -24 3.23.2 河流湿地河流湿地 -26 3.33.3 湖泊湿地湖泊湿地 -28 3.43.4 沼泽湿地沼泽湿地 -28 3.53.5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 -28 3.63.6 湿地特点湿地特点 -29 第四章第四章 湿地植物和植被湿地植物和植被- 32 4.14.1 湿地植物区系和植物种类湿地植物区系和植物种类- 32 4.24.2 湿地植被类型和分布湿地植被类型和分布-33 4.34.3 湿地植被保护和利用情况湿地植被保护和利用情况- 43 第五章第五章 湿地野生动物资源湿地野生动物资源- 47 5.15.1 湿地野生动物种类和特点湿地野生动物种类和特点 - 47 5.25.2 湿地鸟类湿地鸟类-47 5.35.3 鱼类鱼类 -50 5.45.4 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 53 第六章第六章 重点调查湿地重点调查湿地- 58 6.16.1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58 6.26.2 各重点调查湿地各重点调查湿地-59 第七章第七章 湿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评价湿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评价- 68 7.17.1 湿地资源现状分析评价湿地资源现状分析评价- 68 7.27.2 湿地的效益及利用状况评价湿地的效益及利用状况评价 - 68 7.37.3 存在问题与合理利用建议存在问题与合理利用建议 - 69 第八章第八章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评价湿地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72 8.18.1 湿地保护和管理现状湿地保护和管理现状-72 8.28.2 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74 8.38.3 保护与管理建议保护与管理建议-78 附件附件 1 : 无锡市湿地高等植物物种名录(无锡市湿地高等植物物种名录(2009)-82 附表:无锡市湿地调查斑块表附表:无锡市湿地调查斑块表 附图:附图附图:附图1 1 无锡市行政区划图无锡市行政区划图 附图附图2 2 无锡市湿地资源分布图无锡市湿地资源分布图 附图附图3 3 无锡市市辖区湿地资源分布图无锡市市辖区湿地资源分布图 附图附图4 4 江阴市湿地资源分布图江阴市湿地资源分布图 附图附图5 5 宜兴市湿地资源分布图宜兴市湿地资源分布图 附图附图6 6 重点调查湿地分布图重点调查湿地分布图 1 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1.11.1自然概况自然概况 1.1.11.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无锡市位于北纬 317至 322,东经 11933至 12038。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湖 间的走廊部分,江苏省的东南部,沪宁铁路中段。东邻苏州,距上海 128km;南濒 太湖,与浙江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 183km,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 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为 4787.61km2(市区 1659 km2,其中建成区面积 188.14 km2)。 1.1.21.1.2 地质地貌地质地貌 无锡市地貌雏形形成于中生代印支期(距今约 1.8 亿年)的华夏系构造。它使 无锡地区褶皱成陆,而燕山运动(距今 1.5 亿年-7000 万年)因强烈的火山活动和 新块褶皱构造的形成,使原来比较稳定的基底又复活升高。距今 2500 万年的喜马 拉雅山运动,以差异性升降为主,在老构造的基础上,又加强了东西间褶皱和断 裂,使江阴、宜兴一线移动形成了以现代太湖为中心的坳陷盆地,即太湖盆地。 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 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西部宜兴地区属宜溧山 地,境内地形复杂,是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地组成部分,由一系列结构复杂 的低山丘陵、岗地、盆地、河谷平原组成。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地区,面 积约占宜兴市总面积的 40,山地延伸的丘陵海拔一般在 200、300m,中部山地 海拔大多在 400500m,最高峰为苏皖交界的黄塔顶,海拔 611.5m,为全省第二 高峰。宜兴境内北部为太湖平原区,占总面积的 38;东部为太湖渎区,占总面积 的 3.51;西部为低洼区,占总面积侧 1 848。江阴和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 东、北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 32898m。 2 1.1.31.1.3 土壤土壤 无锡为冲积平原,广泛堆积了第四系松散沉积土体,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层。 土层分布稳定,结构较简单,平原地区土壤为冲积土和淤泥土,粘重,地下水位高, 岗地为黄刚土,丘陵山区为黄棕壤土、黄壤土,宜兴石灰岩区为石灰岩土。 1.1.41.1.4 气候气候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 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1 月平均气温在 2.8左右;7 月平均气温在 29左右。全年无霜期 220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 1048mm 左右。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 日照时数 2019.4h 左右。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 和大风等。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 条件多种多样,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 1.1.51.1.5 水文水文 无锡市内河流属太湖流域区水系,河网稠密,湖泊众多,共有大小河道 3100 多条,总长 2480km,水域面积为 1277.1km2,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 0.518km 里。全市境内有著名的长江、京杭大运河。长江位于北部江阴市,由北偏南流向 东偏北方向。京杭大运河横贯市区,锡澄运河、锡北运河连接长江,梁溪河、洋溪 河通向太湖。 太湖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 23381 km2里,总蓄水量为 4428 亿 m3,年平均 吞吐量约 52 亿 m3。无锡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地下水资源据不完全 资料测算,市区储量为 6349 万 m3米,年补给量为 6453 万 m3。 因处苏南典型的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比降小,水流缓慢,整个河网地区 的水流情况不仅与季节有关,而且与长江、大运河和河网区其他河流的水位差、 流量变化有关,甚至与人为调节(如闸坝运行、引江济太)等因素有关。河湖水位的 3 变化与降水量年际、年内的变化基本一致,稍有滞后。 根据集水状况,北部江阴可分为三大水系:澄西新沟河水系,为江南大运河常 锡段排水入江的主要水道;中部锡澄运河水系,为太湖入江的主要水道;东部张家 港水系,为澄、锡、虞地区的入江骨干河道。 西部宜兴境内水系属太湖流域南溪水系和洮渭水系。宜兴水系可分为 5 个 部分,分别为南北溪水系、洮一涌一太水系、屋淡水系、桃浸水系、湫文水累(也称 河水系)。 1.1.61.1.6 动、植物概况动、植物概况 无锡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江苏省林地面积最大,森林植被最多,植 物类型最为众多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全市共有维管束植物 144 科 491 属 844 种, 自然植被类型以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青冈栎、苦槠、 楠木、麻栎、油香、榆、榉、杉木、马尾松、黑松、湿地松、毛竹、刚竹、银杏、茶树、 梨树、板栗、青梅等,动物资源有穿山甲、刺猬、松鼠、狼、河麂、花面狸等珍稀保 护动物。有鸟类资源 43 中,鱼类资源 72 种,两栖爬行类资源 25 种,湿地高等植 物类资源 58 种。 1.21.2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1.2.11.2.1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无锡市辖两县(市)(江阴、宜兴),七个区(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新 区、滨湖),有街道、乡、镇 122 个,1325 个行政村,495 个居委会,2008 年末全市 户籍人口为 464.2 万人。 1.2.21.2.2 经济发展及工、农业生产情况经济发展及工、农业生产情况 2008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419.5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3.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第二产业增加值 2546.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7%;第三产业增加值 1809.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73053 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 10689 美元。第三产 4 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1.0%,比上年提高 0.9 个百分点。全市完成 财政总收入 909.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6%。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为 20.6%,比上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 79.94 万 t,比上年增长 9.6%。油料总产 量 1.70 万 t,其中油菜籽 1.60 万 t,分别下降 4.0%和 7.1%;蚕茧总产量 235t,比上 年下降 32.3%;茶叶总产量 6798t,比上年增长 0.1%;水果总产量 t,比上年增长 5.7%。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 12.134 万 hm2,比上年增加 0.366 万 hm2;油料种植面积为 0.816 万 hm2,比上年减少 0.199 万 hm2。蔬菜面积 3.771 万 hm2,比上年增加 0.472 万 hm2。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中, 肉类总产量 t,比上年增长 10.8%,其中猪牛羊肉 67538t,比上年增长 4.2%;禽蛋 总产量 29965t。奶牛存栏 1.86 万头,比上年减少 21.8%。全年水产品产量 12.42 万 t,比上年增长 1.1%。 5 第二章第二章 调查内容与方法调查内容与方法 2.12.1 调查的范围、内容调查的范围、内容 2.1.12.1.1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 面积 8 公顷(含 8 hm2)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 地以及宽度 10m 以上、长度 5km 以上的河流湿地。 2.1.22.1.2 调查分类调查分类 根据湿地的重要性、调查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 (1)一般调查 一般调查指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要求的湿地斑块进行面积、湿地型、分布、 植被类型、主要优势植物和保护管理状况等内容的调查。 (2)重点调查 参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实际,重点 调查是指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湿地进行的详细调查: 已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已经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已建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 已建立的湿地公园中的湿地; 面积10000 公顷的其他湿地; 根据以上重点调查湿地确定原则,无锡市重点调查湿地斑块数量为 3 个,分 别是无锡市太湖湿地、宜兴滆湖湿地、江阴长江湿地。 2.1.32.1.3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 (1)一般调查 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的湿地调查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 等内容,具体调查内容有湿地斑块名称、湿地斑块序号、所属湿地区名称、湿地区 6 编码、湿地型、湿地面积、湿地分布、平均海拔、所属流域、河流湿地的河流级别、 植被类型及面积、水源补给状况、近海与海岸湿地指标(潮汐类型、盐度、水温)、 土地所有权、主要优势织物中、湿地斑块区划因子、保护管理状况等 17 个主要调 查项目。 (2)重点调查 对重点湿地进行调查要求详细、全面的调查,除一般调查所列内容外,还需 要调查自然环境要素、湿地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和植被、湿 地保护、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 5 个方面: 自然环境要素:包括位置(坐标范围)、平均海拔、地形、气候、土壤,具体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内容包括主要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泥炭厚度(沼泽湿地)、年 平均气温和变化范围、0的年均积温、10的年均积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变化 范围、年平均蒸发量和变化范围等 9 个主要调查项目。 湿地水环境要素:包括水文要素、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具体调查内容包 括: a.湿地水文:水源补给状况、流出状况、积水状况、水位(丰水位、平水位和枯 水位)、蓄水量、水深(最大水深、平均水深); b.地表水水质:pH 值及 pH 分级、矿化度及分级、透明度及等级、营养物(总氮、 总磷)、营养状况分级、化学需氧量(COD)、主要污染因子、水质级别; c.地下水水质:pH 值及 pH 分级、矿化度及分级、水质级别。 (3)湿地野生动物:重点调查湿地内重要陆生和水生湿地脊椎动物的种类、分 布及生境状况,包括水鸟、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以及该重点调查湿地内 占优势或数量很大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如贝类、虾类、蟹类等。 具体调查内容包括: 水鸟调查: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海拔、调查日期、调查起止时 7 间、天气状况、鸟类名称、数量、小生境类型。 兽类调查: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海拔、调查日期、调查起止时 间、天气状况、调查方法、兽类名称、观察物(实体、痕迹)、数量(推算数量)、小生 境。 两栖及爬行动物调查:湿地名称、调查地点、地理坐标、调查日期、调查起 止时间、天气状况、样方编号、样方大小、动物名称、数量、小生境。 鱼类及贝类虾类调查:调查项目同两栖及爬行动物调查。 (4)湿地植物群落和植被:调查内容包括乔木层或灌木层调查,草本、蕨类层 或苔藓层调查、群落优势植物调查,以及湿地植被调查、湿地植被利用和破坏情 况调查。 具体调查内容包括: 乔木层或灌木层调查:湿地名称、湿地型、调查单元编号、群落类型、生态 梯度因子、等级、样方编号、主林层、样方基本地理因子(经纬度、海拔、坡向、坡 位、坡度)、积水状况、矿化度、土壤状况、腐殖质层厚度、主林层主要物候特征(开 花期、结实期、最高生物量时期、生活史、生活力)、样方面积、郁闭度、植物名称、 平均冠幅、平均高度、平均胸径、株数。 草本、蕨类层或苔藓层调查:湿地名称、湿地型、调查单元编号、群落类型、 生态梯度因子、等级、样方编号、主林层、样方基本地理因子(经纬度、海拔、坡向、 坡位、坡度)、积水状况、矿化度、土壤状况、腐殖质层厚度、主林层主要物候特征 (开花期、结实期、最高生物量时期、生活史、生活力)、样方面积、植物名称、平均 盖度、平均高度、株数。 群落优势植物调查:湿地名称、湿地型、调查单元编号、群落类型、是否湖 和类型群落、生态梯度因子、等级、样方编号、主林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蕨类层或苔藓层)、植被覆盖率、乔木层的优势植物种类及其重要值、灌木层的优 8 势植物种类及其重要值、草本或蕨类层的优势植物种类及其重要值、苔藓层的优 势植物种类及其重要值。 湿地植被调查:湿地名称、湿地型、面积、植被类型、群系、调查单元总数、 分布范围、湿地植被总面积、植被覆盖率、调查样方总数、土壤类型、植物名录(中 文学名、拉丁学名、科名、属名、保护等级)。 湿地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湿地名称、湿地型、植被类型、利用价值方 面(生态、经济、社会、科研方面的价值)、破坏情况(人为破坏、工业污染、破坏面 积、面积比例)。 (5)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受威胁状况。调查内容 包括湿地保护和管理状况、湿地功能和利用现状、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等。 具体调查内容包括: 湿地名称、湿地区编码、湿地类、主要湿地型、主要管理部门、土地所有权、 已有保护措施、已采取保护措施的面积、保护区情况(名称、级别、面积、保护对象 等)、湿地公园情况(名称、级别、面积、建立时间等)。 湿地功能和利用现状:各类湿地功能及其详细说明。 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情况:所属市县、乡镇的面积、人口、工农业产值等。 威胁因子种类及其起始时间、影响面积、已有危害和潜在危险等。 2.1.42.1.4 调查区划:包括调查区域系统、湿地区名录及区划依据调查区划:包括调查区域系统、湿地区名录及区划依据 本次湿地调查区划按照省湿地区湿地斑块进行组织。 (1)湿地区划分 湿地区是指由多块湿地斑块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水文联系和生态功能的湿地 复合体。参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同时根据江苏省以及无锡市湿 9 地类型分布特点、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行政区域和流域的连续性等实际情况, 全市划为 2 个湿地区,分别为长江沿江湿地区、太湖湿地区(详见表 2.2,图 2.1)。 各县市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生态系统完整性、湿地保护管理的需要,分别划入长 江沿江湿地区与太湖湿地确 2 个湿地区内。 表表2-1 无无锡锡市湿地区名市湿地区名录录 序号湿地区编码湿地区名称包含县、市 1 宜兴 2 太湖湿地区 无锡 3 长江沿江湿地区江阴 (2)湿地斑块划分 湿地斑块是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的最小基本单位。湿地斑块的划分是根据区 划因子的差异单独划分湿地斑块。只要区划因子之一有差异时,就应单独划分湿 地斑块。湿地斑块的区划因子如下: 三级流域不同; 湿地型不同; 县级行政区域不同; 土地所有权不同; 保护状况不同; 湿地受威胁等级不同; 湿地主导利用方式不同。 单个湿地小于 8hm2,但各湿地之间相距小于 160m,且湿地型相同的,区划为 同一湿地斑块,但仅统计湿地的面积。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江苏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 和无锡市湿地资源的实际情况,本次湿地资源调查共涉及无锡市 2 县市、7 区,湿 地斑块总面积.4 hm2,其中一般调查湿地斑块 691 个,面积 29785.0hm2;重点调查 10 斑块 9 个,面积约 75895.7hm2;另外沟渠湿地总长度 3897.7km,约合 3897.7 hm2。 2.22.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 2.2.12.2.1 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影像解译 本次湿地调查主要采用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 统(GPS)为辅的“3S”技术。即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 点坐标)、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其面积、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现 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 管理状况等数据。 本次调查选用以 2008 年为主的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对于部分达不到解 译要求的影像则一般选择两年之内与调查时相最接近的遥感影像,为保证遥感数 据解译的准确性,对遥感数据以湿地资源为主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根据 1:5 万地形图进行几何精校正,之后进行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 依据野外调查确定的影像和地物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有关辅助信息(湿地图、 水系图、湿地分布图及有关物候等资料),并对各类型在遥感信息影像上的反映特 征的描述形成统一标准,形成解译标志。判读工作人员将判读类型与其所建立的 解译标志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区分判读湿地类型,按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 程(试行)要求,沼泽湿地解译精度应在 85%以上,其他类型湿地解译精度 90% 以上。 遥感影像解译完成后,在 GIS 软件中,将面状湿地解译图、线状湿地解译图、 分布图和境界图进行叠加分析,确定斑块位置、所属流域、所属湿地区、平均海拔, 求算各图斑的面积。 2.2.22.2.2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 (1) 图件资料收集 无锡市各市(区)、县域范围内遥感影像图(30m)、航片图、地形图 (1/50000、1/10000);对于面积过小的湿地区域,需要收集其所在地 1/10000 或者 11 更大比例的调查图纸。 (2)文字资料收集 江苏省植物志; 江苏省野生动植物图鉴资料; 无锡市市志、2008 年统计年鉴; 无锡市的自然条件资料:包括气象、水文、水质、土壤、地形地势、潮期、潮 差、潮汐动力等海洋资料; 无锡市县市统计 2008 年统计年鉴、县志; 各市(区)、县自然条件资料:包括气象、水文、水质、土壤、地形地势、水文 等基础资料等。 2.2.32.2.3 外业调查外业调查 (1)一般调查 本次湿地调查分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一般调查由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 规划设计院负责遥感数据处理、判读、信息提取、汇总、成图等任务,并通过遥感 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其面 积、所属三级流域等基础信息。无锡市各县市一般调查队伍根据中南院提供的调 查斑块图开展野外调查,调查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 管理状况等数据,并湿地验证中南院提供的数据信息。为保证调查质量,各地选 派熟悉业务、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专业调查队伍,在调查过程中采用 遥感影像、地形图、GPS 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湿地斑块位置与面积的准确性。对于 多云多雾等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地区,一般调查的主要内容通过江苏 省湿地资源调查队通过实地调查来完成。 为确保调查过程中及时沟通和交流,省湿地保护站建立了江苏省湿地资源调 查技术交流 QQ 群,无锡市全部调查人员和技术支撑单位技术人员均加入 QQ 群, 12 及时解决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重点调查 本次江苏重点湿地由南京大学湿地生态研究所和省湿地保护站人员组成省 级调查队伍进行调查,调查前首先由南京大学湿地生态研究所根据遥感影像确定 重点湿地调查斑块,然后对每个调查斑块进行 GPS 定位、样方设置、植被调查、 动物调查,采集植物标本,调查水环境要素、湿地利用和保护情况以及湿地管理 状况等。 湿地斑块调查:由中南院采用“3S”技术,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 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南京大学湿地生态 研究所根据中南院提供的湿地斑块信息和江苏省重点湿地分别情况,确定江苏省 重点湿地斑块位置、面积、样方位置与数量;江苏省省级湿地资源调查对通过野外 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的方式获取水源补给状况、土地所有权、主导利 用方式等数据。 在多云多雾的山区,如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的由江苏省省级湿地资 源调查队通过实地调查来完成。 自然环境要素调查:由江苏省省级湿地资源调查队通过野外调查、收集最 新资料等方式进行。野外调查是对湿地设立一定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典型样地 的数量要求包含整个湿地的各种资源和生境类型。对野外难以获取的数据,可以 从附近的气象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水环境要素调查:由江苏省湿地资源调查队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湿地水文数 据,对野外难以获取或无法进行野外调查的,可以从附近的水文站和生态监测站 等收集,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水质调查则在野外选取典型地点采 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样,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化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13 湿地野生动物调查:本次无锡市湿地野生动物调查主要采用常规调查(直 接计数法、样方调查法、样带调查法和样线调查法)、专项调查和资料收集。 A 水鸟调查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方法,在同一个湿地区中同步调查。 B 两栖、爬行动物调查以种类调查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 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或亚种。依据看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 进行估测,在调查现场换算成个体数量;国家 I、II级重点保护物种应查清物种分 布和种群数量;野外调查可采用样方法。 C 兽类调查以种类调查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 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或亚种;国家 I、II级重点保护物种应查清物种 分布和种群数量;湿地兽类野外调查宜采用样带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样带(方) 布设依据典型布样。 D 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主要查清湿地中现存的 经济鱼、珍稀濒危鱼、贝类、虾类等的种类及最近三年来的捕获量。 E 对于野外调查不易获得数据的,可以根据现有资料收集数据,但应注明资 料来源、资料年限等。 湿地植物群落与植被调查:由江苏省省级湿地资源调查队承担。 A 调查对象与内容:在江苏省各类湿地植物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湿地植物群 系、植物群落及植被类型组成的划分,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江苏省境内已批准的自 然保护区、国际及国家重要湿地、湿地公园为调查对象。要求以 5 万 hm2的植物 群落面积为基本单位,将所调查地区的湿地进行划分成不同的调查单元,不足 5 万 hm2的植物群落面积以 5 万 hm2来计。 B 调查方法:在开展野外调查之前,系统查阅相关湿地(调查区)生态特征的 前期研究成果,如正式出版、发表的论文及专著等,整理不同湿地区植物区系记 录、建群种、植物群落类型、群落结构、群落分布等相关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通 14 过对被调查湿地的预研究(即前期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区生态因 子梯度变化是否明显,从而采取相应的湿地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a.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 样地和样方的布局:在每个调查单元内,以最长的直线样带为准,设置至少一 条贯穿于调查单元的样带。用 GPS 按一定间距均匀布设样地,在每个样地范围确 定 1 个调查样方的位置。确定调查的样方位置时要考虑样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自然性、操作性。 样地数目的确定:根据建群种将调查单元内的植物群落分为三种类型:单建 群种群落、共建群种群落和混合型群落(既有单建群种群落,又有共建群种群落)。 单建群种群落调查单元内只有一种单建群种群落类型,样地数目15 个;调查单元 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建群种群落类型,每种植物群落的样地数目10 个;共建群 种群落:每个调查单元内样地数目30 个;混合型群落:每一种单建群种群落样地 数目10 个,每一种共建群种群落的样地数目30 个。 样地面积的确定:乔木植物样方面积为 400m2(20m20m)(注:树高5m);灌 木植物平均高度3m 的样方面积 16m2(4m4m),平均高度在 1-3m 之间的样方面 积 4m2(2m2m),平均高度1m 的样方面积 1m2(1m1m);草本(或蕨类)植物平 均高度2m 的样方面积 4m2(2m2m),平均高度在 1-2m 之间的样方面积 1m2(1m1m),平均高度1m 的样方面积 0.25m2(0.5m0.5m);苔藓植物面积 0.25m2(0.5m0.5m)或者 0.04m2(0.2m0.2m)。 b.生态因子梯度影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 样地和样方的布局:根据影响植物群落最明显的一个生态因子梯度变化情况, 在调查单元内设置高、中、低三个梯度;或者调查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梯度个 数;在每一个梯度的范围内,设置一条样带。在样带内划分为单建群种群落、共建 群种群落和混合型群落。 15 样地布局、数目及样方的确定:每条样带内样地布局、数目和样方的确定,与 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方法相同。 样方面积的确定:样方面积的确定同样参照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 群落的调查方法。 c.上述两种情况兼有的植物群落调查 在某一块调查湿地,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和明显的植物群落都可能同时 存在。这部分地区往往处于湿地的边界或是湿地的“岛屿”等。在这些边界和岛屿 的地方,物种多样性可能会比较特殊,必须列为调查的特殊“对象”。首先利用遥感 图、航片图、地形图等资料将湿地划分为生态因子梯度影响明显和不明显的两种 类型,然后再分别依照上述两种方法进一步调查。 湿地保护、利用与受威胁状况调查:由江苏省省级湿地资源调查队承担。 主要通过野外踏查、走访调查以及收集资料等方法,了解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社 会经济状况、湿地破坏和受威胁情况,重点查清对湿地产生威胁的因子、作用时 间、影响面积、已有危害及潜在威胁。 2.2.42.2.4 内业汇总内业汇总 本次湿地资源一般调查的调查数据由无锡市各县区首先进行汇总,自评检查 合格后上报市农业委员会,检查合格后报省林业局。重点湿地调查数据由南京大 学湿地生态研究所整理汇总后报省林业局,省林业局与中南院对一般调查数据和 重点调查数据进行省级汇总。同时中南院为数据汇总、报告编写提供培训和技术 指导,审核调查成果。最后数据由省林业局下达无锡市。无锡市的湿地资源调查 内业汇总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湿地面积汇总 县市湿地面积汇总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和外业调查成果,将各湿地斑块以及属性输入 GIS 软件和 16 有关数据库,统计各县市湿地斑块面积、分布、类型等。 湿地类、湿地型和面积汇总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外业调查成果和相关资料,通过汇总统计,得到各湿地 斑块和湿地区的湿地型、湿地面积等。 各流域湿地面积汇总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和外业调查成果,汇总统计各三级流域、二级流域的湿地 斑块面积、分布、类型等。 湿地区湿地面积汇总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和外业调查成果,汇总统计无锡市涉及到湿地区内的湿地 斑块面积、分布、类型等。 (2)主要自然环境状况汇总 重点调查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汇总,包括各湿地范围内的乡镇名称、 面积、人口、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 (3)湿地动物调查汇总 按水鸟、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鱼类、无脊椎动物(贝类、虾类、蟹类等)分别 汇总。 无锡市湿地动物名录,包括水鸟、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鱼类、无脊椎动 物等动物名录。 各重点湿地动物名录。 (4)湿地高等植物调查汇总 包括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各种的中文名、拉丁名、保护等级、数量状况、 主要分布区、小生境等项目。 无锡市湿地植物名录。 各重点湿地植物名录,包括重点湿地高等植物科属种统计、高等植物名录、 17 植被类型列表等。 2.2.52.2.5 检查评审检查评审 严格按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和江苏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 细则相关标准进行调查。无锡市在调查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检查,检查合格 后将成果上报省林业局。省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管理人员、技术支撑单位人 员、专家技术委员会成员参与的检查验收队伍,采用原调查方法对调查斑块进行 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同时接受国家层面的检查验收。 (1)检查内容 质量检查是对调查前的准备、外业、内业各项工序和成果进行检查。外业前 准备工作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对技术方案、实施细则、图面材料、数表以及所用 的仪器和工具等进行审查,并通过试用检查其适用性。在上述各项检查合格的基 础上,重点对外业调查样地进行检查。内业检查包括样地调查原始记录、资源统 计表、图面资料、遥感判读质量和调查报告。 外业调查检查内容 样地位置:坐标与记载内容相符,其坐标误差不得大于 30m。 主要湿地自然生态特征,包括湿地类、湿地型、地貌、土壤、湿地植被主要 种类、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纪录准确。 保护、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纪录准确。 其它调查因子填写正确、无遗漏。 凡能满足上述规定要求的项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遥感判读质量的检查 遥感影像的获取应符合本细则的有关要求; 判读样地应通过其地理指标固定; 解译标志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类型齐全,与现地调查结果相符; 18 判读的辅助信息资料如地形图、林相图、植被图等应收集齐全; 各判读因子的正判率达到规范要求。 其他内业检查的内容 资料的汇总和数据处理符合本细则的要求,无遗漏。 提交成果完整。 (2)检查数量 省检查人员检查的外业工作量应占全部工作量的 5%以上。国家林业局统 一协调的检查占 1%以上。 遥感判读样地检查数量应在图斑总数的 10%以上,并针对不同的湿地类、 湿地型区域及要求制订不同的图斑判读合格率。只有达到要求的判读合格率时, 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 内业阶段其他各项工作应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重点是样地调查记录, 各工组应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检查人员进行 100%检查。 (3)检查方法 质量检查一般采用原调查方法进行检查。 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所检查对象,根据检查的数据在开展工作前统一按随 机方法抽取,外业检查时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检查对象能客观反映其质量。上 一级检查下一级工作,被检查的外业样地应有部分重复。 外业检查样地可由被检查人员陪同检查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时尽量使 用原用仪器和专业工具。内业检查由被检查人员提供成品交检查人员检查。 各项检查都必须作检查记录,进行质量评价。检查工作结束后提交检查报 告。 外业阶段的检查在外业前、中、后期分别开展,内业工作检查按照内业工 作流程分别进行。 19 (4)验收与质量评定 根据检查方法分别检查内、外业主要检查内容,外业检查内容合格率达 85% 以上,内业检查内容合格率达 95%以上为检查合格。否则为检查不合格。对检查 不合格的,将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对不合格部分进行返工和补充,并要限期完成 工作,直至检查评定合格。对检查优良和优秀者,将予以通报表彰并以资鼓励。 2.32.3 调查组织实施调查组织实施 2.3.12.3.1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 根据国家林业局以及江苏省林业局相关要求,结合无锡市湿地资源保护和管 理的实际情况,本次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成立了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 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市级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 ( (1)无)无锡锡市湿地市湿地资资源源调查调查工作工作领导领导小小组组 组 长:杨立强; 副组长:陆晓鹤; 成 员:祁力言、夏源秋、宋建法、华翊、黄晓伟、杨丽洲、任芳芳、杭奋龙;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决定湿地调查有关重大问题;落实湿地调查 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