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模拟试卷201X模拟试卷7_第1页
心理学考研模拟试卷201X模拟试卷7_第2页
心理学考研模拟试卷201X模拟试卷7_第3页
心理学考研模拟试卷201X模拟试卷7_第4页
心理学考研模拟试卷201X模拟试卷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A 认知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构造心理学 D 神经心理学 2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是() A 分析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B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C 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D 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3大脑皮层是指( ) A 大脑半球内而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的白质 B 大脑半球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组成的灰质 C 灰质与白质的总和 D 灰质与部分白质的和 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借助()实现的 A 突触B 轴突C 髓鞘D 树突 5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A 不随意注意B 随意注意C 有意注意D 随意后注意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 A 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选择性D 注意的转移 7马赫带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 明暗对比 B 侧抑制 C 视觉感受野 D 视敏度 8感受器官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A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由于()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10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分,那么看到( ) A 深度和距离 B 单一的物体 C 双像 D 无法判断距离 11下列关于长时记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长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 B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为语音代码 C长时记忆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建构的过程 D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扮演着意识的角色 12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又是回忆和再认的重要条件,它是()。 A 识记B 保持C 重现D 联想 13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 A 手段-目的分析法 B 逆向工作法 C 爬山法 D 算法式 14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和运用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是() A 概念形成B 日常概念C 概念掌握D 科学概念 15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 有意想象B 随意想象C 创造想象 D 再造想象 16人类可以通过有限的语言规则生成无限数量的语句,这说明语言具有() A结构性 B创造性 C意义性 D指代性 17要想研究句子的理解过程,通常可以行为实验的方法,但是现在也越来越强调用新的技术,比如可以用下列哪项技术来进行研究() A MEG B fMRI C ERP D PET 1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理智 19中国女排奋力拼搏,终于获得五连冠,表明中国女排具有的意志品质是() A 自觉性 B果敢性 C 坚韧性 D 自制力 20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归因为自己脑子太笨,这属于() A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B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 D内部而稳定的归因 21强调情绪的发生与机体内部生理变化的关系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A 坎农一巴德学说 B 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 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D 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 22评定个人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通常采用的测验是() A16PF B隐蔽图形测验 CMMPI D主题统觉测验 23“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 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B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 环境改变,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D 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24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B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C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D 可以根据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25对人格的生物遗传因素进行研究时,心理学家认为( )是最好的研究方法 A 族谱分析 B 双生子研究 C 归因溯源法 D 临床病理法 26幼儿理解自己性别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年龄阶段是() A23 岁 B45 岁 C56 岁 D67 岁 27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这种观点的实质是() 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C 二因素论D 相互作用论 28柯尔伯格认为,决定儿童品德发展水平的是() A 认知发展水平 B人格发展水平 C 情感发展水平 D自我发展水平 29( )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中间形式。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乔姆斯基 D班杜拉 30婴儿对母亲是否在场表现出无所谓态度,母亲离开时,他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理睬,这类婴儿表现出的依恋是( ) A 安全型依恋 B 回避型依恋 C 不安全型依恋 D 混合型依恋 31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 认知失调B 经典条件反射C 效果律D 社会学习论 32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主要是影响学生的() A学习内容 B学习速度 C学习质量 D学习风格 33加涅提出了5类学习结果,其中,“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的学习是( ) A 知识的学习 B 技能的学习 C 智慧技能的学习 D 认知策略的学习 34下列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 A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 B举一反几,触类旁通 C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 D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之处,学了后一种,巩固了前面的学习 35正强化是实施奖励,负强化是() A实施奖励 B实施惩罚 C撤销奖励 D撤销惩罚 36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3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 精加工策略B 组织策略C 复述策略D 做笔记策略 38随机通达教学是依据( )学习理论而提出后种教学方法。 A建构主义 B结构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主义 39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 费希纳C 高尔顿 D 艾宾浩斯 40产生动作误差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A 极限法B 最小变化法C 恒定刺撇法D 平均差误法 41霍桑效应和实验者效应会影响实验结果,最佳的办法是采用双盲实验,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A 排除法 B 恒定法 C 匹配法 D 随机化法 42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其中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43如果一个朋友告诉你,他刚才做了心理学实验的被试:“真奇怪,我们做了一个问卷,看了一部电影,又做了同样的问卷。”从这些描述中,你可以得出他是在( )。 A 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控制组 B 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实验组 C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中 D 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中 44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是人对() A时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B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C物体形状的分辨能力 D物体颜色的分辨能力 45内隐联想测验是以()为指标来进行的 A 概率密度B 反应时 C 正确率D 信心评价 46世界上第一个年龄智力测验是() A 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B 比纳1908年量表 C 比纳1905年量表 D 瑞文侧验 47下述关于随机误差对测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影响测验的信度,但不影响效度B影响测验的效度,但不影响信度 C影响测验的信度,也影响其效度D对测验的信度、效度均无影响 48如在一个实验中,对红灯信号灯按A键,对绿光信号灯按B键,对蓝光信号灯按C键,对白光信号灯按D键,共四个刺激和四个对应的反应,那么记录到的反应时是( ) A.简单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 C.辨别反应时 D.复杂反应时 49某个心理测验验证了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这是的效度叫做() A 效标关联效度B 内容效度C 实证效度效度D 结构效度 50用0代表不同意,1代表同意等将某人群分组,这样的量表属于() A 顺序量表 B命名量表C 等距量表D 等比量表 51将原始分数与平均分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是() A百分位数 B 比例智商 C 标准分数D 百分等级 52在编制测验的时候,同时编制两套复本,此时求出来的信度叫做() A 等值性系数B 内部一致性系数C 稳定性系数D和谐系数 53在下列实验中,没有为无觉察知觉提供证据的是( ) A 加掩蔽的Stroop启动实验 B 阈下词汇确定 C 盲视实验 D 内隐联想实验 54EPQ中的L量表是指() A 神经症量表B 情绪性量表 C 精神质量表 D 效度量表 55在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的条件下,样本平均值的分布为() A 正态分布 B t分布 C卡方分布 D F分布 56某个研究者想要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的统计指标是() A、变异系数B、方差 C、极差D、标准差 57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10、12、15,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之间的显着性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为( )。 A.34 B.36 C.5 D.2 58在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推算时,( )。 A只能用依变量推算自变量 B只能用自变量推算依变量 C不须考虑因变量和自变量问题 D自变量和依变量可相互推算 596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为12,8,9,10,13,15。其中数为( )。 A.12 B.11 C.10 D.9 60将调查对象划分为若干类,然后从每一类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进行观察,这称为() A等距抽样 B两阶段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61下列不能用来检验数据是否为正态分布的方法是() A.累加次数曲线法 B.峰度偏度检验法 C.卡方检验 D F检验 62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和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A 控制水平,使其尽量小 B 控制值,使其尽量小 C 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D 完全随机取样 63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A 父亲的月工资是1300元 B 小明的语文成绩是80分 C 小强100米跑了第2名 D 小红某技能测试得了5分 64下列哪些方法对提高统计检验力没有帮助() A 增加样本容量 B 将水平从0.05变为0.01 C 使用单尾检验 D 以上方法均可 65研究人员取若干名学生参加某次数学竞赛成绩,计算竞赛成绩与性别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用( )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下面对晶体智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 B.它在发展到人的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 C.它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 D.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 67在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提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 B.同一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达 C.一个表层结构可能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深层结构 D.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要有一定的规则,但转换规则不能把表层结构相同而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区别开 68在青少年期,情绪表现具有矛盾性特点,表现在( ) A.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共存 B.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C.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D.两面性和单纯性共存 69艾里克森十分重视人格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同一感认为实现同一感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失败,即() A 同一性排斥B 同一性混乱C 同一性分散 D 同一性停滞 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roca 区靠近大脑额叶 BWernicke 区位于顶枕叶交界处 CBroca 区主要负责语言理解 DWernicke 区受损引起接收性失语症 71下列关于反应时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B.反应时是指大脑进行加工的时间 C.反应时是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 D.反应时是大脑做出指令到反应开始的时距 72选择总体参数的点估计,依据的标准是() A 无偏性 B 变异性 C 有效性 D 一致性 73标准分常模() A.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差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 B.包括Z分数、T分数 C.还包括Z分数、离差智商、标准九、十、二十分 D.标准分的转换可分为线形和非线形转换,后者是因原始分数呈非常态分布 74信度和效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信度高,效度必然高; B.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C.效度高,信度必然高; D.效度高,信度不一定高 75某考生在进行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时,由于两组数据都是30个.因此他把两组数据分别求对应求差值,再检验差值的显著性,刚好p=0.05.这个结果() A增加了I型错误 B由于方法错用,没有任何意义 C 如果用独立样本计算,结果应该不显著 D 增加了统计效力 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简述知觉的模式识别理论。 77简述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78简述双生子研究及其优缺点。 79在感觉阈限的测量中,如何鉴别和抵消各种误差? 80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果提高测验效度? 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81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是影响一个人在学业上、工作中甚至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鉴于注意力品质的重要性,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82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德育工作的启发。 83要在一个实验中测定30个学生记忆无意义单词的能力,自变量是每个项目被诵读的次数,一次或五次,请分别采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进行实验,并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5 C C B A A610 C B B D B1115 C B A C D1620 B C C C D 2125 C B A D B2630 B A A B B3135 C D C A D3640 B B A B D 4145 A A D A B 4650 B C B D B 5155 C A D D B5660 A D D B C 6165 D C C B D 二、多项选择题 66CD67ABC68ABC69ABC 70AD71AC 72ACD 73ABCD74BC75ACD 三、简答题 76答:知觉实质上就是一种模式识别,也就是把感官获得的信息与记忆中已经贮存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并作出最佳匹配的过程。模式识别理论主要有: (1)模板说。该假说认为,人的记忆中贮存着各种各样的模板,这些模板是在过去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模式的拷贝。一个人知觉事物时,就是将当前的模式与记忆中贮存的模板进行比较,作出最佳匹配,模式就得到了识别。 (2)原型说。该假说认为,人在记忆中贮存的并不是一个个特定模式的拷贝,而是反映一类客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原型,因此,人在知觉事物时,将感官获得的外部刺激与原型比较,只要近似匹配就可以识别。 (3)特征说。该假说认为,任何模式都是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构成的,这些元素或成分就是特征,人在记忆中贮存的就是过去刺激的各种特征,模式识别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特征和特征分析。人在知觉一个事物时,首先是对它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与记忆中贮存的各种特征比较获得最佳匹配,也就识别了这个事物。当两个模式有较多的相似特征时,模式识别就容易发生混淆。 77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维果斯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78答: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两种,前者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所带基因相同,后者由两个卵子接受不同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成,在遗传特点上无异于两次妊娠,基因的相似程度与同胞兄弟一样,一般说来他们之间拥有大约50的共同基因。 双生子研究是指利用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特征的差异来研究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或作用。此方法多用于智力、人格的研究。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之分,而不论哪种都有被共同抚养和分开抚养的可能。 优点: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异卵双胞胎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缺点:只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难以绝对控制环境因素;取样不广泛,样本库小。 79答: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就可以断定被试存在着习惯误差。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被试就有期望误差。为了消除习惯和期望误差,我们在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阈限时,就不能只用一种系列的刺激,而应该是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进行,而且二者的次数还应相等,这样还可以平衡练习和疲劳因素对两种系列造成的影响。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就可能产生时间误差。为了消除时间误差的影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就不能总是先呈现标准刺激后呈现比较刺激,而要使标准刺激的呈现先后各半。在平均差误法中,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为了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 80影响效度的因素: (一)测验本身的因素 (1)测验题目的质量 (2) 测验的长度。(一般而言,增加测验的长度通常可以提高测验的信度,而信度又制约着效度,因此增加测验的长度也能提高测验的效度。) (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 (1)主试的影响因素。测验实施过程中主试的因素会影响效度。对于效标效度,测验与效标二者实施时间间隔时间越长,测验与效标越容易受到很多机遇因素的影响,因此所求的相关必然很低。测验情镜,如场地的布置、材料的准备、测验场所有无噪音和其他干扰因素等也会影响到测验的效度。 (2)被试的影响因素。被试在测验时的兴趣、动机、情绪、态度和身心状况、健康状态等都会影响测验的效度。(被试的反应定势也会降低测验的效度。) (三)样本团体的性质 (1)样本团体的异质性。与信度系数一样,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就越低;样本团体越异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大测验效度就越高。(1)只以选拔上的被试为样本团体参加效度研究,降低了测验的效度。(2)选拔标准太高,样本团体的同质性增高,降低了测验的效度。 (2)干涉变量。样本团体的性质对效度的影响还表现在:对于同性质的团体,同一测验的效度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样本团体的特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职业和任何有关的特征。由于这写特征的影响,使得测验对于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故测量学上称这些特征为干涉变量。 吉赛利提出的如何找出干涉变量的一套方法: 用回归方程求得每个人的预测效标分数,将该分数与实际效标分数想比较,获得差异分数D.如果D的绝对值很大,说明测验中可能存在干涉变量。 根据样本团体的组成分析,找出对照组,分别计算效度,从而象上述关于出租汽车司机的例子一样,找出干涉变量。 对于欲测团体,根据某些易见的干涉变量将其区分为预测性高和预测性低的两个亚团体。对于预测性高的团体,获得的测验效度会有所提高。 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控制系统误差。 精心编制量表。 妥善组织测验。 扩大样本的容量和代表性。 合理处理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适当增加测验或量表的长度。 四、综合题 81答: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的把握到客体的数量。以信息加工的观点给出的操作性定义既是,在注意点来不及移动的很段时间内(1/10秒)所能接受的同时输入的信息量。注意的广度可以说是知觉的广度,我们所知觉的对象越多,注意的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越少,注意的广度就越小。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注意的广度。1830年哈密顿(Hamilton)最先做示范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弹子,发现人们很不容易立刻看到六个以上。如果把石子两个、三个或五个一堆,人们能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几乎一样多,因为人们会把一堆看做一个单位。如果用速视器测定,在十分之一秒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注意到89个黑色的圆点、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或34个几何图形。扩大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排字工人、打字员、驾驶员等都需要较大的注意范围。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与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如果被知觉的对象形态相似、排列整齐、颜色大小相同、能够成彼此有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大些。反之,则注意的范围就小些。 2.与个人的知识经验的关。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对于文章语句注意的范围要比识字不多的人大得多。越是熟悉的东西,注意的范围就越大。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善于把知觉的对象组成一个整体来感知。例如,儿童在初入学识不多的情况下,阅读时往往是一个字一个字甚至是一笔画地感知,注意的范围小,花的气力也大。而对于文化知识较多的高年级学生,则是一个词或词组,乃至一个短句地去感知。注意的范围扩大,而花的气力却较小。 3、与个人的活动任务有关。活动任务不同,注意的广度也不同。例如,一个人在感知不同颜色,或者要求他说出尽可能多的汉字。或者要求他说出汉字的颜色,或者要求他辨别的汉字的正确与错误。由于活动任务的不同,使他所注意到汉字的数量也不同。此外,有明确目的任务的注意和没有明确目的任务的注意,两者的注意的广度也会不同。前者大,而后者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对象上的时间长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使自己的注意保持在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对象上;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要连续几小时高度紧张的工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思想的高度集中,这些都是注意稳定性的表现。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不变,而经常是在间歇地加强和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是注意的一种基本规律,叫注意的起伏,又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一般说来,大约一秒钟转换一次。如果坚持不动,注意也只能维持5秒,更长的时间就有困难了。研究表明,在15秒的注意起伏不会影响对复杂而有趣的活动的完成,但经过1520分钟的注意起伏,便会导致注意不随意地离开客体。因此,教师讲课时每隔1015分钟使学生转换一下不同种类的活动,这亲有助于学生注意的稳定。另外,有些活动的进行,与注意动摇的时间长短、相关性、很大。例如,在百米竞赛发出的预备信号之后,相隔太长时间才发出起跑信号,那么,由于注意的动摇,就可以使成绩受到明显的影响。如果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只相隔23秒钟,注意动摇的不良后果就会消除。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选择性地集中在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而是在活动总的任不变的前提下,把心理活动选择性地集中于事物的几个方面。例如,学生钻研某一问题时,一会儿思考,一会儿看教科书,一会查资料,一会儿又动笔书写。这些都属于在总的任务不变的前提下,把心理活动选择性地集中于事物的几个方面,因而是属于稳定的注意。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和对象本身的特 点有关。如果注意对象内容丰富,复杂多变,注意就容易稳定。反之,那些内容贫乏、单调和静止对象,就难于维持稳定的注意。例如,我们看一个单调静止的简单图象(如一张照片)时注意的稳定性,远不如看内容丰富多变的复杂图象(如一部电影)那样稳定。 2、和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方式有关。在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活动中,必须适当变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才能维持稳定的注意。例如,给初中学生安排整个上午垢一门功课的教学,长时间单调的刺激会引起他们的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注意不稳定。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安排几门功课的教学,把性质不同的文理学科及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适当地间隔开,那么注意就易于保持稳定。 3、和主体状态有关。一个意志坚强、善于控制自己的人,一个对事物抱有积极态度、对活动内容有着浓厚兴趣、对目的任务明确的人,能和各种干扰作斗争,保持稳定的注意。反之,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不明确,缺乏兴趣,或处于身体有病、失眠、过度疲劳或心境不佳等不正常的状态,就难于使注意保持稳定。 (三)注意分配是指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汔车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除了注意汽车上的机件外,还要把注意分配到交通通信号、会脚动作来驾驶汔车。在一般情况下,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分配是有困难的。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通过耳机同时给被试的左右两耳播放两种不同的两个刺激只有一反应内容:给右耳播放一篇民间故事,给左耳播放一则新闻报导,要求被试倾听并听完后用大声复述两耳听到的内容。结果被试对那则新闻报道几乎是一无所知。 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的分配虽然是困难的,但是在一不定条件下又是可能的。注意分配的条件是: 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如听报告的同时要记笔记,只有记笔记的活动已经参赛到熟练的程度的,我们才能顺利地去完成这两种活动。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形成了动作系统。例如,有的人能同时做到眼看歌谱,手弹钢琴,口腔发声,这时各种活动之间已形成了动作系统,即固定的反应系统,从而使注意的分配较好。 (四)注意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有目的地、及时地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例如,学生第一节课上的是外语,第二节课上的是数学,学生必须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外语课转移到数学课上,这就是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完全的转移,指彻底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另一种叫不完全的转移,指仍根据旧的工作程序进行新的工作,往往造成失误。我们既要分析转移的速度,也要考虑是否自己达到完全转移的水平。注意从一个物体转向另一个物体需要多少时间,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用所谓:“分裂技术”进行研究,认为注意从一种输入转入另一种输入,约需12秒。也有人用纯童 和光点进行的实验,得出结果是注意转移的时间为4060毫秒。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如果原来的活动注意紧张程度高,新的事物或新的活动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注意就困难和绶慢。如看过一篇生动有趣的小说之后,要立刻开始解答难度较大的习题注意的转移就困难些。 2、与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有关。如果对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得到很深刻,即使他原从事的活动吸引力很强,也能顺利地较快的实行转移。 3、与一个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神经过程灵活失,注意的转移就来得快些,反之,则来得慢些。 4、与已有的习惯有关,一个学习或工作中养成长时间不集中注意习惯的人,他们注意很难有目的地、及时地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动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这是注意的积极品质;注意的分散则是由于某此刺激的干扰,使自己的注意离开了需要稳定注意的对象,而不自觉地转移到对完成工作无关的活动上,这是注意的消极品质。 82答:(1)柯尔伯格用海茵茨偷药的两难故事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表现在道德判断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