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砖雕_第1页
雕刻——砖雕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徽州民居的雕刻砖雕 石雕 与木雕相比,由于徽州砖雕体积较小,在民居中运用范围有限,主要雕饰部位多集中在入口的门楼、门坊、影壁等处,起着收头点缀作用,美化了入口立面,使得素雅的墙面具有了层次感。(图1)图1汪口懋德堂砖雕图2婺源下晓起进士第砖雕在砖雕表现形式及风格上,明清也有不同,明时风格趋于粗犷,雕饰朴素,形象稚拙,图像的对称性较强,题材多为植物花卉、龙凤图样,一般是浮雕或浅圆雕。至清时,雕刻渐趋工巧繁缛,并将人物故事作为雕刻题材,构图灵活,雕刻层次增加,较繁杂琐碎。如婺源下晓起“进士第”的门楼砖雕,以九世同居为题材,透雕出几个层次,砖面布局严谨,构图复杂,前景的人物是圆雕,中景的楼阁廊柱镂空,背景的屋宇门户也刻到一定的深度,整块砖面精细入微。(图2)随后砖雕出现一些繁琐纤巧和单纯玩弄技巧的作品,例如门窗能摆,人物能动等。徽州砖雕与其它地方砖雕有不同之处,北方砖雕往往多集中在大门的墀头、廊心墙、影壁砖雕、檐墙等处,雕刻内容多以植物、几何纹样为题材,很少涉及动物及人物纹样。画面构图多采用对称的形式,相对徽雕来说比较有规则且工整。 图3汪口懋德堂石漏窗徽州石雕主要取材于当地所产的青黑色的“黟青石”。黟县山上多产青石,即所说的“黟青石”大理石,此石处于高山,饱受自然的沐浴,石质硬软适度,细腻且有光泽,多用于建材和石雕。现存较好的徽州古民居的石雕大都取材于此类石材。图4-17汪口懋德堂石漏窗徽州石雕以浮雕、圆雕、透雕及线刻为基本雕刻手法。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无木、砖雕那么细腻繁琐。在门罩处常与砖雕结合并用,增加了层次感。徽州石雕题材受材料本身质地的限制,内容一般以吉祥如意的花鸟鱼虫等为题材。如蝙蝠,取“福”之谐音象征幸福美满;鱼,意为“年年有余”;仙鹤,取长寿之意等。图4柱础石雕多运用于入口门罩、抱鼓石、石狮、漏窗、梁柱下部柱础、台基等部位。石雕力求凝重沉稳,多追求体量感。(图3)为避免石质材料的过显沉闷,石制柱础多加以雕饰。明时柱础多以覆盆、伏莲等形态为主。清时柱础的形态更为丰富多样,有鼓形、方形、八角六角形等。(图4) 图5西递西园石漏窗石雕漏窗,以方形、圆形、叶形形状为主,雕饰内容除几何形状外,也以山、石、植物等为题材,构图疏密匀称灵活多变,雕饰手法追求古拙凝重。石雕漏窗的设置,有利于屋内的通风与采光,在美化建筑立面的同时,也使得内外相汲、引室外风光入室,构成“桃花似火喷墙外、翠绿竹荫借东家”、“四面春光入、无处不花香”的庭院景致。徽州漏窗石雕,以黟县最为集中,如黟县西递村“西园”漏窗,左为松石图案(奇松从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刚劲凝重),右为竹梅图案(弯竹顶劲风,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堪称石雕艺术精品。(图5)抱鼓石则多见于大宅入口两侧,有避羞之用,形体较高,独立石材制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