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陶渊明的豪迈形象摘要:从人间词话第三十一则可以看出,王国维眼中的陶诗绝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自然平淡,而是具有豪迈之气的。笔者试从陶渊明的个人品格来见其人的豪放形象,再从诗本身分析其诗具有豪放风格。关键词:人间词话 陶渊明 豪迈一、关于陶渊明的豪迈形象的研究现状人间词话第三十一则为:“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兴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1这可以看出王国维同意萧统对陶渊明的评价,并认为苏轼的词受到陶渊明的影响。“他说陶的诗文跌宕抑扬,当是指其情感起伏,富有感染力。又称其昭彰爽朗,应是指表现明朗而言。这其实是说陶渊明作品具有风力。”2可以看出萧统对陶渊明的评价与后世对其评价大有不同,他认为陶诗情感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刚健豪爽,具有左思风力。而王国维不仅同意这一评价,还进一步说明陶诗所具有的这种气象在词中只有苏轼继承了。众所周知,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词人之一。由此可见,王国维眼中的陶诗绝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自然平淡,而是具有豪迈之气的。陶渊明的隐逸诗人形象深入人心,其诗素来以精妙清新,不假雕饰,自然平淡著称。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评价陶诗为:“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朱子语类中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但是历史上对陶渊明具有豪放之气的评价并不少见。古人对陶渊明豪放形象的著名论述按时代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南朝萧统是第一个对陶诗作出高度评价的人,他认为陶诗的艺术特色是“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兴京”,上文已经论述了萧统认为情感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刚健豪爽。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熹则明确指出陶渊明是豪放的,只是他的豪放不是扑面而来的,而是隐于文字背后,让人不易察觉,但咏荆轲则完全可见豪放之气了。辛弃疾贺新郎:“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水龙吟:“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鹧鸪天:“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酒对东风。细看爽气今犹在,唯有南山一诗翁。”辛弃疾主要是从陶渊明的个人品格来说他的豪放的,因其风流而有才略,具有凛然正气。明代孙太初在太白山人漫稿卷二的三隐逸诗里提到:“渊明豪杰人,出处亦有道。昔读荆轲诗,仿佛见怀抱。”孙太初与朱熹的观点极其形似,认为陶渊明是豪放之人,在咏荆轲一诗中最能看出。清代顾亭林日知录卷十九的文词欺人:“栗里之征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顾亭林认为陶渊明虽隐逸之人,但其内心是深藏感愤之情的,于其诗歌中,感愤之情隐而不易见,但亦有感愤之情浓烈到直接流露之时,例如咏荆轲。王文治梦楼诗抄卷十彭泽第三首:“人爱陶令逸,我知陶令豪。易水咏荆轲,寒水暮萧萧。垂天有奇翮,岂在腾扶摇。古来世外人,经济乃更饶。商绮息汉争,鲁连解齐嚣。” 王文治不仅说明了世人对陶渊明的普遍看法,还指出了其豪放的一面。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舟中读陶诗三首较为集中地揭示了陶渊明性情中豪侠忠愤的一面:“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龚自珍认为陶渊明具有江湖侠骨,颇有诸葛亮的豪气,陶诗骨子里蕴含着梁甫吟和离骚的精神内涵,即慷慨世事的激昂不平之情,这是陶诗平淡之外表下涌动的真情。近代学者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里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当代学者李剑锋认为“历史上第一位有伟功于陶渊明的大画家是北宋的李公麟,他最有名的陶画是归去来兮图和莲社图。他的画构思新颖,凸现了陶渊明豪放刚烈的一面(开头)与前人单纯刻画陶渊明潇洒物外之态不同,李公麟的陶画更加突出了陶渊明豪放忠烈的一面”3在绘画方面找到了陶渊明豪放忠烈的形象。“动荡的社会现实和坎坷不测的人生际遇,使元代读者感受到了陶渊明为人豪逸忠愤、阳刚大气的一面,其形象在飘逸之外增添了北方读者特有的豪放和傲然之气。”4李剑锋又研究了元代读者认为陶渊明豪放和傲然的原因。 二、豪放形象的分析从古至今,尽管陶渊明以隐者形象存在于绝大多数人心中,其诗以平淡自然著称,但是他的豪放形象仍难以磨灭。笔者试从陶渊明的个人品格来见其人的豪放形象,再从其诗本身进行分析,将其具有豪放风格的诗分三类来论述。1、个人品格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一共有五次仕宦经历。先是担任江州祭酒,由于“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过了几年又出任桓玄幕僚,因母丧归家;守丧三年之后又出仕,担任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到41岁时,出任彭泽令,在任上只有八十多天,便辞官归隐。此后陶渊明便彻底脱离了官场,再也没有出仕,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终老于家。青年的陶渊明深怀儒家思想,“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十六),“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陶渊明早年有着济世的壮志豪情,奋发有为的豪迈之气。卢挚题渊明归来图云:“留侯晚岁游赤松,武侯早岁称卧龙,亡秦扶汉声隆隆。渊明初非避俗翁,两侯大节将无同。”认为陶渊明是有经济才略、功名之心的忠义之士。但是陶渊明最终归隐田园,其原因一是他看清了社会险机四伏,官场尔虞我诈,其无力改变;一是他想保持自身的独立,不与这样的社会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因他数十年高蹈独善,辞征不就,所以当时人敬称他为“陶征士”,死后朋友私谥为“靖节”。宋人对陶渊明的景仰,首先是对陶渊明正气凛然、不屈服于强权的高尚人格的推重:“渊明死千年,日月走名誉。”(陈与义寄题康平老眄柯亭)“渊明本高节,曾不为吏屈。”(梅尧臣送永叔归乾县)“南窗若可傲,方事陶潜巾。”(欧阳修暇日雨后绿竹堂独居兼简府中诸僚)“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水龙吟)。可以说,后人对其豪放形象的认识,绝大多数是因其崇高的人格。2、可见其豪迈诗风的三类诗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第一类诗便是像咏荆轲这样的笔力雄健、画面悲壮、情感激昂的诗。咏荆轲前四句主要叙述燕太子丹招士反抗强秦得到荆轲的过程,笔力纵横,叙事简洁,直奔主题。自“君子死知己”至“且有后世名”长达十六句的主要篇幅用于铺写易水送别、慷慨赴义的动人场面。“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刻画出了荆轲虽知艰险但义无反顾的英雄现象。接着描绘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离歌声声,寒波澹澹,冷风萧萧。“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荆轲无一丝一毫的恐惧和退缩。“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荆轲勇往直前、迫切赴义。然而行刺失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强烈的惋惜之情几乎转化为满腔的悲愤。最后,陶渊明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对荆轲的赞颂和敬仰,“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全诗花了大量的笔墨描述荆轲赴秦和易水送别的场面,刻画出了一个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勇敢豪迈的英雄现象。笔力雄健,语言慷慨激昂,场面恢宏悲壮,直接流露了作者的惋惜和悲愤之情。所以该诗正如朱熹所说,露出了豪迈的本相。还有读史述九章等,他歌咏伯夷、叔齐的坚贞,管仲鲍叔的相知,程婴、公孙柞臼的仗义,屈原贾谊的正直,鲁国二儒的耿介。虽然每首诗都只有四言八句,却总是慨乎言之,情文并茂,与咏荆柯不仅在思想感情上一脉相通,在艺术风格上也相当一致。读山海经其十也是这样的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鲁迅称它表现了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第二类诗不像第一类诗一样明显地显出豪放之气,但是意境依然雄浑,只是情感不是奔涌而出的,而是深沉的、回荡的。杂诗其二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起笔四句,展现出幅无限廓大光明之境界。”5时间从日落山头延伸到明月照耀大地,给人以光阴倏忽一瞬、大地瞬息万变之感;空间从“西阿”至“东岭”,纵目而望,万里清辉,上下而视,宇宙茫茫。仅用四句已写出时空之感,可见陶渊明笔力之巨。“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昼夜轮回,夜里人孤席凉,昼夜的变化让人想到时节的更替,遂感时间易逝,内心情感汹涌澎湃,却无人可说。“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最后陶渊明直抒胸臆,昼夜轮回,四季更替,光阴不为人停,胸怀大志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内心悲愤凄切,久久无法平静。人在无限的、有常的时空面前本已渺小、无奈,然而陶渊明又添上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整首诗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极大,气象磅礴,情感深沉强烈,沉郁顿挫,何不若苏轼的豪放,难怪王国维说陶渊明的豪放,苏轼“略得一二耳”。杂诗其五也是这类诗。这首诗写的是两段时间、两个空间。前四句,时间是日暮之前,空间是山路之上;后六句,则在时间上从日暮写到“天旭”,在空间上从“近局”写到“室中”。最后“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与“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所发之情极为相似,抒发了人生短促、光阴易逝的感慨。还有一类诗不像以上两类诗有雄浑的意境,能从字里行间见出豪迈之气,而是描写了恬淡的田园风光,被人们认为是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殊不知在文字背后隐藏了诗人如何汹涌澎湃的情感。饮酒其五素来被人们认为是赞美隐居生活的绝唱。我们初读此诗,的确能够体会到诗人远离世俗尘嚣、在自然中获得心灵自由的怡悦自适之情。而细细读来,我们不难体会到“欲辨已忘言”的另一种情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虽身处人境,然而内心是渴望远离社会的,说明他对这个社会是厌恶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飞鸟尚有一个干净的环境容身,有值得与之为伍的伙伴,他却置身一个想要远离的社会,不愿与周围人同流合污便只有孤独一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千世界,让他惬意悠然的怕是只有自然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尾戛然而止,“真意”到底是什么,是只有醉心山水才能让他忘记世间繁杂,还是对人生真正意义的认识?恐怕连陶渊明自己也无法说清楚。整首诗感情是错综复杂的,对社会的不满和厌恶,对自身处境的悲叹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对这首诗的解读,鲁迅先生有过精辟的分析:“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附会,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戃恍。最显著的便是上文说过的悠然见南山的例子,忘记了陶潜的述酒和读山海经等诗,捏成他单是一个飘飘然,就是这摘句作怪。”6再加上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所以人们便容易忽略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复杂、跌宕的情感。陶诗的豪放之气是深蕴在平淡之中的,因而不易使人察觉。三、结语想要真正地、全面地认识陶渊明,其豪放的一面是不可舍弃的,正如鲁迅所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6所以如今我们应该全面认识陶渊明,除了隐逸诗人的身份和清新自然的田园诗,陶渊明的凛然风骨和高尚人格决定了他是一个豪放傲然之人,其诗本身也具有豪迈的风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形式逻辑试题及答案
- 心电图训练试题及答案
- 道路抢险面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办法
- 家电公司供应商评估规章
- 2020-2025年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 2020-2025年安全员之A证(企业负责人)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
- 2.1 圆(教学课件)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 保安法律知识培训心得
- 多层电梯维保方案(3篇)
- GB/T 3618-2006铝及铝合金花纹板
- GB/T 26255-2022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的钢塑转换管件
- GB 31645-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胶原蛋白肽
- 某工业区供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防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 江苏省社会组织网上办事系统-操作手册
- DB37-T 3079-2017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 2023版江西省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1744家)
- 模具保养记录表
- 各种隔离标识
- 钢质防火门窗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