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1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2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3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4页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C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物质是不可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认识的C、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同本质的概括 D、物质包含所有的物质的具体形态2、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B )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器的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 B C D3、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是 ( B ) A、物质的承担者 B、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C、物体的位置移动 D、事物的显著变动4、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 C )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5、在工艺上,北京奥运火炬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火炬使用的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靡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能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火炬的设计充分考虑实用性,体现出 ( D )A物质决定意识的正确性 B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C、尊重了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行动 D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主要表明( C )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7、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指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B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功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渗透的 A B C D8、应对气候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l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 ) 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 B、 C、 D、9、胡杨树生长在中围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A )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 B C D10、2010年l2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被古人称为 “桂官”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 D )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自然界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所以 ( C )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没有区别的 B、自然界也是客观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某种社会制度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体现了客观实在性的有 ( B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学发展观 学校 A、 B、 C、 D、13、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这说明 ( A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现性 B、人们的认识具有客观性 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紧密联系的14、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 A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15、 2009年11月1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该局科学家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原理是( D ) A、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B、世界上只有不可认识之物,而没有尚未认识之物 C、只要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规律 D、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16、“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 B )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都不停地流逝,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18、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从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9、台风是形成于北太平洋西部的强烈热带海洋气旋,它每年夏秋两季都会袭击我国的沿海地区。目前,科学技术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经的路线,人们可以做到的是预测台风的到来和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 ( D ) A、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 B、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 C、人们在客观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0、荀子说过,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C) 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规律具有普遍性 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21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白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适当放弃主观能动胜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人的活动与白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 B、 C、 D、22、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博客、物流等新名词不断涌现。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C) 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物质23、“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 (A)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24、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25、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D)月亮绕地球转 新陈代谢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水往低处流苹果落地 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A B C D26、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C)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纯粹的动物心理也会自发地产生意识人类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从来就是社会的人的意识A B C D27、下列选项关于认识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B)世界上有能够被认识的事物,也有不能够被认识的事物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被人们所认识的事物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人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穷尽对一切客观事物的认识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最终能彻底地认识一切事物A B C D二、非选择题: 1、有人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你认为此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案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的观点是正确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因此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否定了社会的物质性。2、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千米,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千米。材料二、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翱翔太空,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据有关人士透露,我国在2009年至2012年,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陆和普遍性的。 答案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材料二中“神七”翱翔太空、实现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3、温家宝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连是亚洲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农程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说明中国为什么坚定不移过走和平发展道路。 答案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平发展的思想指导我国不断实现发展,使我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4、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