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_第1页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_第2页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_第3页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_第4页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潭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题 目: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学 院: 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商务英语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6年5月 湘 潭 大 学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 学号: 姓名: 专业: 商务英语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论文对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为四章来讨论,第零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一章介绍了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的内涵,在此部分,一方面论述了风险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另一方面论述了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的三种原则,包括成立原则、所有权转移原则以及交付原则;第二章主要研究了INCOTERMS2010条件下的风险转移原则,在这部分,首先比较了INCOTERMS2010和INCOTERMS2000两者在适用范围、结构以及内容方面的变化,其次将贸易术语划分为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和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两组,并对每一个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原则进行了探究;第三章,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章,针对我国的外贸企业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之下参与对外贸易提出了建议。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 第1章是导论部分。在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的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并对 国内外关于风险研究的理论做了相关的综述。 第2章主要论述了国际货物买卖中的的风险的内涵。在本部分的第一节中,首先通过对不同学者的观点以及不同的法律的规定的对比,总结了货物风险的定义;其次,论述了货物买卖中风险具有的的特征;最后,通过不同学者的观点的对比论述了货物风险的本质。在本部分的第二节中,分别论述了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的三个原则,即成立原则、所有权转移原则、以及交付原则。 第3章主要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下研究了国际贸易中货物风险转移的问题。在本部分,首先比较了INCOTERMS2010与INCOTERMS2000的差别,其次再以各个贸易术语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他们对风险转移的规定。 第4章对我国企业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下参与贸易的策略做了简要探究 三、进度安排序号各阶段完成的内容完成时间1第一章2016.1.62第二章206.2.153第三章2016.3.14第四章2016.3.155初审2016.3.166复审20167资料整理2016.8打印2016 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郭瑜.国际和货物买卖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赵秀文.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陈岩.国际贸易术语适用与案例解析.法律出版社,2012. 李巍. 国际货物销售风险转移问题探讨J.政法论坛,2003,04:172-177. ohn O. Honnold ,Uniform Law For International Sales Under the 1980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1982) Michael Bridge 著,林一飞等译.国际货物销售法律与实务(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Law and Practice).法律出版社,2004 王利明:合同法新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施密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 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出版社,1993 吴一雷.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2(09) 孙美兰.论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损失风险的转移.民商法论从法律出版社,1997(08) 15 佟敏强.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风险”解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8): 图表信息来源:邓旭.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J. 国际经贸探索,2011,12 孙婧. 链式销售中贸易术语的选用J. 对外经贸实务,2014,01 蓝振峰,黄福蓉.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湘 潭 大 学毕业设计评阅表学号 姓名 专业 商务英语 毕业设计题目: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 评价项目评 价 内 容选题1.是否符合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2.难度、份量是否适当;3.是否与生产、科研、社会等实际相结合。能力1.是否有查阅文献、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2.是否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是否具备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4.是否具备一定的外文与计算机应用能力;5.工科是否有经济分析能力。设计质量1.立论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充分,结构是否严谨合理;实验是否正确,设计、计算、分析处理是否科学;技术用语是否准确,符号是否统一,图表图纸是否完备、整洁、正确,引文是否规范;2.文字是否通顺,有无观点提炼,综合概括能力如何;3.有无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有无创新之处。综合评 价评阅人: 年 月 日 湘 潭 大 学 毕业设计鉴定意见 学号 姓名 专业 商务英语 毕业设计说明书 36 页 图 表 1 张设计题目: 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 内容提要:论文对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为四章来讨论,第零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一章介绍了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的内涵,在此部分,一方面论述了风险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另一方面论述了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的三种原则,包括成立原则、所有权转移原则以及交付原则;第二章主要研究了INCOTERMS2010条件下的风险转移原则,在这部分,首先比较了INCOTERMS2010和INCOTERMS2000两者在适用范围、结构以及内容方面的变化,其次将贸易术语划分为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和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两组,并对每一个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原则进行了探究;第三章,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章,针对我国的外贸企业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之下参与对外贸易提出了建议。 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意见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同意该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为 答辩委员会主任: 年 月 日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摘要:论文对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为四章来讨论,第零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一章介绍了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的内涵,在此部分,一方面论述了风险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另一方面论述了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的三种原则,包括成立原则、所有权转移原则以及交付原则;第二章主要研究了INCOTERMS2010条件下的风险转移原则,在这部分,首先比较了INCOTERMS2010和INCOTERMS2000两者在适用范围、结构以及内容方面的变化,其次将贸易术语划分为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和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两组,并对每一个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原则进行了探究;第三章,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章,针对我国的外贸企业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之下参与对外贸易提出了建议。关键词:风险转移 国际贸易 INCOTERMS2010 运输方式Abstracts :Thesis on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of goods risk transfer problem is studied.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discuss Chapter 0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cademic papers related to a frame structure; the first chapter in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risk transfer content, in this section on the one hand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risk,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on the other hand discusses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risk transfer, including the founding principles, the principle of the transfer of ownership as well as the delivery principle; the second chapter studies the conditions INCOTERMS2010 under the principle of risk transfer, in this part of the first comparison of both INCOTERMS2010 and INCOTERMS2000 changes in the scope, structure and content, followed by the trade terms into applies to any mode of transport and trade terms applicable to water transport two way trade terms, and the transfer of risk for each trade terms the principle of the inquiry; third chapter is the last chapter, proposed for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foreign trade under INCOTERMS2010 background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Risk transfer international trade INCOTERMS2010 The mode of transportation目 录论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转移问题7摘要7目 录81 导论9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2文献综述91.3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102 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风险内涵112.1 货物风险概述112.1.1 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风险的定义112.1.2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的特征122.1.3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的性质132.2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原则142.2.1 成立原则142.2.2 所有权转移原则152.2.3交付原则163 INCOTERMS2010条件下的风险转移问题研究173.1 INCOTERMS2010的主要变化和发展173.1.1 适用范围的变化173.1.2 结构的变化183.1.3内容的变化193.2 INCOTERMS2010不同价格术语下的风险转移原则203.2.1 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规则213.2.2适用于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规则264 我国企业在INCOTERMS2010条件下参与贸易的策略304.1灵活选择贸易术语304.1.1对适合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的选择304.1.2对适合于水上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的选择314.2 精确对相关信息的描述324.3 积极推广使用33结束语34参考文献351著作类352 期刊论文类353英文参考文献36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国际货物贸易与国内货物贸易相比,货物的运输距离长遥远、运输时间长,在运输期间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以及不可抗力,例如如高温、水浸、火灾、严寒、盗窃、渗漏、沉船、查封等,这些意外事故以及不可抗力极易使得运输中的货物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我们将其称之为风险。当风险发生时,买卖双方究竟应该由谁承担风险责任是由风险是否在买卖双方之间发生转移决定的。风险转移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事情,而风险转移基本上是由当事人通过选择“贸易术语”来加以确定。INCOTERMS,即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由国际商会制定的,其宗旨是为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普遍使用的贸易术语提供一套解释的基础性通行规则。最新版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于2010年9月27日公布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即INCOTERMS2010。INCOTERMS2010相较于INCOTERMS2000做出了一些改变,因此有必要在研究INCOTERMS2010的基础上对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尽可能规避风险。1.2文献综述 风险转移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益,决定了买卖双方的利益归属,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只有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才能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问题进行更好的更深入的研究。郭瑜(1991)研究了风险转移与货物所有权转移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确定货物风险是否转移可以判断卖方是否是买方在货物未交付、少交付或者交付受损货物时的正确索赔对象,如果风险没有发生转移,那么卖方是买方的正确索赔对象,如果风险已经发生了转移,那么卖方就不是买方的正确索赔对象。郭瑜认为,在国际货物的买卖中,风险转移与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并不是同步的。1 郭瑜.国际和货物买卖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29-32页.赵秀文(2009)从风险的定义、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以及买卖双方承担风险的法律后果三个方面对风险转移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对涉及运输时风险转移的货物风险转移、运输途中出售货物的风险转移以及“工厂交货”的风险转移、卖方营业地以外交货和目的地交货的风险转移的研究的比较分析了不同交货模式下风险转移问题,并且通过分析买方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以及卖方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比较了违约与风险转移规则。2 赵秀文.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2-124页.陈岩(2012)对INCOTERMS2010中的11中贸易术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分析了新版术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适用,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别对11种贸易术语所规定的风险转移规38则进行了研究。3 陈岩.国际贸易术语适用与案例解析.法律出版社,2012.李巍(2003)在对风险转移的含义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从风险责任划分的国内法理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风险责任划分的规则、卖方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国际货物销售风险转移问题。4 李巍. 国际货物销售风险转移问题探讨J.政法论坛,2003,04:172-177.美国著名学者John O. Honnold在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的一般理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风险损失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哪一方在评估风险损失和向有关责任人索赔时处于有利的地位;第二,哪一方处于救助并处理受损货物的有利地位;第三,哪一方能够对合同项下的货物以较低的成本投保;第四,哪一方在对货物投保时更能依据标准商业条件;第四,能够减少由于货物没有得到良好的照管而引发的诉讼的风险转移原则是什么。5 ohn O. Honnold ,Uniform Law For International Sales Under the 1980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1982) ,P367. 1.3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本文的框架结构以及研究方法如下:第1章 是导论部分。在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的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风险研究的理论做了相关的综述。第2章 主要论述了国际货物买卖中的的风险的内涵。在本部分的第一节中,首先通过对不同学者的观点以及不同的法律的规定的对比,总结了货物风险的定义;其次,论述了货物买卖中风险具有的的特征;最后,通过不同学者的观点的对比论述了货物风险的本质。在本部分的第二节中,分别论述了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的三个原则,即成立原则、所有权转移原则、以及交付原则。第3章 主要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下研究了国际贸易中货物风险转移的问题。在本部分,首先比较了INCOTERMS2010与INCOTERMS2000的差别,其次再以各个贸易术语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他们对风险转移的规定。第4章 对我国企业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下参与贸易的策略做了简要探究。2 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风险内涵 2.1 货物风险概述为了更好地研究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问题,需要对货物风险有全面的了解,要了解货物风险,需要从货物风险的定义、特征、本质以及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原则。2.1.1 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风险的定义风险的内涵十分丰富,“风险”一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处处可闻。人们常说“这件事风险太大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等。在经济学中,风险是指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不符合预期的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这种事件的可能性或者概率的高低。所谓风险较大,是指发生不符合人们预期或者违背人们经济利益的事件的概率较高。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面对风险时的态度可以将人们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风险规避型。 但经济中关于风险的理解与法律中风险的理解有所不同。各国(地区)的法律以及国际条约并没有对风险含义做出具体的规定,但各国的立法对其含义仍然有隐形的规定。例如,德国民法典第446条第一款提到“物的意外灭失或者意外毁损的风险”,日本民法典第536条规定了“其物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灭失或毁损”,我国合同法第142条则规定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等。在国际贸易中,风险主要包括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前者如交易一方破产、不交付货款、拒绝承兑、外汇风险等,后者如战争风险、征用或者国有化、进口禁令、强制性的外汇管制措施等。 在法学界,不同的学者对货物风险的理解有所不同。英国伦敦大学的商法教授Michael Bridge认为“货物买卖风险是一种所有权概念,最好从买方和卖方间合同权利和义务的移转结果来理解”6 Michael Bridge 著,林一飞等译.国际货物销售法律与实务(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Law and Practice).法律出版社,2004,第462页。英国学者克鲁兹则认为货物风险是“货物在运输途中或者运往买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灭失或损害的可能性”。7 克鲁兹.损失风险:需要改革吗?J 外国法学从译,1984(1):24页. 我国学者郭瑜则认为“风险是指承担风险责任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承担货物损坏或者灭失的责任,而不得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承担责任”。8 郭瑜.国际货物买卖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29页.李巍在其作品中指出:“ 风险转移制度所涉及的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当事人以外的原因造成卖方正在履行或已经履行(交货)的货物遭受损坏灭失的风险”。9 李巍.国际货物销售风险转移问题探讨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3(Vol.21,No,o4):171页.此外,王利明先生将风险定义为“双务合同中由于不可归责于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造成标的物的毁损、灭失”。10 王利明:合同法新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62 页.并且在其作品国际货物买卖一书中,将风险分为“市场风险”、“财政风险”、“实质风险”、“法律风险”四种,这可以看做是广义上的风险。综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以及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货物买卖中的风险则主要是狭义上的风险,即是指可能使货物毁损或者蔑视的各种意外事由,例如货物在货物在生产、装卸、运输、储存等各个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高温、水浸、火灾、严寒、盗窃、渗漏、沉船或者查封,以及不属于正常耗损的腐烂、霉变等非正常情况下发生的货物短少、变质或者灭失等损失。2.1.2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的特征基于前面对货物买卖中风险的定义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下研究的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国际货物买卖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是风险最基本的属性,无论是经济学中“可能性”、“概率高低”的表述还是法学中“毁损、灭失的可能”的描述,其强调的都是一种可能性,即常说的不确定性。凡是能够确定的时间,都不能称之为风险。货物买卖风险产生的原因,如高温、水浸、火灾、严寒、盗窃、渗漏、沉船、查封都只是可能发生的事由,因此其所引起的货物毁损和灭失也只是可能发生的现象,这种可能性事由意外事件产生的。风险是否发生、在何时发生、将以怎样的方式发生、风险发生的后果是什么,都是不能确定的,并不因当事人的意愿而发生转移。其次,国际货物买卖风险主要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后、履行完毕之前。国际货物买卖的风险转移与货物的所有权息息相关。国际货物买卖中,在订立合同之前,一般要经过邀约和承诺阶段,只有当事人一方的邀约被另一方当事人承诺,合同才能宣告成立。在合同成立之前,货物完全处于卖方的掌控之下,与买方没有任何关系,货物不存在买卖的行为,其所发生的风险不属于国际货物买卖风险,此时货物仍然存在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只能由卖方承担,不涉及货物风险的转移问题。此外,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国际货物买卖行为已经宣告结束,货物已经完全处于买方的掌控之下,此时货物与卖方没有任何关系,其所发生的风险也只能由买方承担而与卖方没有关系。因此合同履行完毕后也不存在买卖双方的风险转移问题。只有在和同订立之后、履行完毕之前,国际货物买卖行为正在进行,此时发生的风险才能称之为国际货物买卖风险,并且只有在此时才存在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最后,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下研究的风险具有不可归责性,即货物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不能归咎于买卖双方当事人。如果由于一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导致货物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或者由于当事人一方不按照规定履行合同而是货物遭受风险,此时风险应该由过失方或者违约方承担。如果将当事人一方违约而产生的损害后果由无过错的另一方承担或者分担,那么将违背交易中的公平原则。因此只有那些意外事由引起的风险,才存在风险转移研究的必要。2.1.3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的性质在分析国际货物销售中货物风险转移问题时,我们必须对货物风险的性质有所了解。当前学术界对于风险的性质的界定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货物风险仅仅指价金风险。所谓价金风险,是指因不能归责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使标的物发生毁损或者灭失时,或者说当给付部分或者全部不能时,买方是否仍有义务支付价金。一般而言,相关国际条约关于风险的规定即是建立在价金风险的基础上。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6条即作出规定,“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已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又如,在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第 96 条也有这样的规定:“如果风险已转移给买方,他就应支付价金,尽管货物已经毁损或者灭失”。认为风险的性质即表现为价金风险的观点多见于大陆法系国家。但是,有的学者并不赞同上述观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施米托夫。在施米托夫的观点中,“承担风险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承担货物损坏灭失的责任,而不得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对此负责”才是“风险”一词的真正含义。11 施密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 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出版社,1993:324-330页.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66条的规定全文为:“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者不作为所造成”。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公约第66条前半段表示,在买卖双方都遵照合同的规定履行约定,此时发生的风险仅表现为价金风险,买方仍然有义务支付价金,但是条规定的后半段则表明,当风险的发生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作为”而造成的情况下,即使这些遗失或损害是在风险责任转移到买方之后才发生的,买方仍然可据此免除一定的支付义务,此时风险并不表现为价金风险。施米托夫也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买卖双方都为违反合同的情况下,风险仅表现为价金风险,但是,一旦双方有一方违约,那么责任就应由违约的一方承担,此时风险就不仅仅指的是价金风险。此外,他还认为,如果买方违反了合同的规定,那么他支付的就不是价金,而是诸如补偿金、罚金一类的补偿性措施。12 施密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 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出版社 ,1993:324-326页.2.2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原则划分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货物遗失或者损害的责任是由谁承担,风险转移的后果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如果风险已经由卖方转移至买方,货物一旦发生损毁或者灭失,那么买方就应该承担支付价金的责任;另一种是,如果风险还没有从卖方转移至买方,那么,如果货物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时,在卖方不能证明损失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情况下,买方不但可以免除支付价金的义务,还可以要求卖方对于不能按照规定履行合同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因此,明确风险究竟是什么时候从卖方转移至买方便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当前各国立法情况,关于风险转移原则的规定主要体现为三种:成立原则、所有权转移原则、交付原则。2.2.1 成立原则成立原则主张将合同的订立作为货物风险转移的分水岭。成立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中曾明确规定了在买卖合同成立时风险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尽管买方此时并未真正占有该货物。保罗曾在论萨宾一书的第五编中指出:“在买卖契约缔结之后,由于河水的冲击而使土地增加所带来的利益或者使土地减少所造成的损失均属于买方。因为,在契约缔结之后即使土地全部被河水淹没,风险仍由买方承担。”由此可见,保罗也持有合同成立风险即转移的成立原则。罗马至今仍然风行成立原则。此外,瑞士是另一个奉行该原则的国家,例如在瑞士债法典第 185 条第 1 款就做出了这样的规定:“除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特殊情况外,合同成立时合同标的物之收益与风险转移至买方。” 由于在该原则下,当合同成立时,无论买方是否实际占有货物风险都由买方承担,因而是买方在交易中极易处于不利的地位。例如,乙向甲购买一批货物,如果在双方签订完合同风险就从甲转移到乙,由乙承担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危险,而往往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乙并不能在合同签订时即能够完全占有货物,那么此时货物仍处于甲的实际控制中,但是,由于风险已经转移,甲就没有动机去保持货物的良好状况,更严重的是,如果此时甲将合同项下的货物转卖给其他买方,由于风险已经转移了,那么他仍然可以要求乙支付全部的货款,尽管乙最终没有收到货物。由此可见,成立原则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将合同订立时作为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转移的界限对买方而言完全是不公平的,这种风险分配不平衡最终会严重阻碍贸易的正常有序的发展。2.2.2 所有权转移原则 所有权转移原则是起源于罗马法的另一种风险转移原则,这种原则后来也见于法国以及意大利的相关法律规定。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138条即规定:“交付标的物债务的成立从标的物应交付之时起,即使尚未现实移交,使债权人成为标的物所有人,并负担标的物的危险”。此外,英国1893年的货物买卖法也采用了这一原则。在所有权转移原则下,买卖双方谁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谁就应该承担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即当货物的所有权转移时,风险也随之转移。 采用所有权转移原则较成立原则而言更加具有合理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商事贸易并不发达,对货物拥有所有权一般表现为对货物的占有,谁占有了货物,谁就拥有了对货物的所有权,此时拥有货物所有权的人承担货物风险是十分合理的,货物所有权转移与货物风险转移具有一致性。将货物的风险承担与货物所有权联系在一起,使买卖双方在交易中更加具有责任心,但是所有权原则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风险转移原则,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实践中对于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仍然存在争议。有的主张买卖合同成立时货物所有权即宣告转移,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583条规定,“当事人就标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亦于此时在法律上由出卖人移转于买受人”,这种情况下,所有权转移原则实质上与成立原则是一致的;也有的国家将卖方交货的时间作为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例如美国的美国统一商法典以及我国的合同法就对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作出了相同的规定;还有的国家主张所有权转移时间即为物权凭证的交付时间,例如英国的货物买卖法中就规定了在买方仍然保留对货物所有权的处置权时货物所有权就不发生转移。由于对货物所有权转移时间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就意味着所有权转移原则的基础容易发生动摇。其次,处于流通中的货物,由于占有货物的人并不一定就拥有对货物的所有权,而拥有货物所有权的人也并不一定就占有货物,此时货物极易因为照管不利而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比较典型的就是所有权保留的买卖中,买方向卖方支付货款,卖方随之将货物交给买方,尽管买方实际占有货物,并对货物享有使用权和收益权,但是货物的所有权仍然掌握在卖方的手中,只有卖方才享有对货物的最终处分权。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享有货物所有权,但是并不占有货物,对货物的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完全了解,不能时刻保证货物的安全,货物一旦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根据所有权转移原则,卖方就必须承担风险;而买方虽然占有货物,但是并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即使货物发生损毁或者灭失,在所有权转移原则之下,这种风险也是由卖方承担,因此买方并不会竭尽全力去保证货物的安全。最后,随着商事贸易的不断发展,尽管现货交易仍然占有极大的比重,但是更多的交易形式不断涌现,期货交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所谓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订立远期交易合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特定时期按照事先约定的交易条件买卖货物的一种交易方式。在期货交易中,尽管期货合同已经订立,但是合同项下的货物在现实中可能并不一定存在,例如在农产品的期货买卖中,在合同成立时,农产品可能并没有生产出来,合同项下的产品也只是存在于买卖双方脑海中的一个概念,此时,根本不存在农产品的现有所有权,所有权转移原则因此而失去依据。2.2.3交付原则为了应对货物所有权与对货物色占有并不同步时所产生的矛盾,交付原则应运而生。所谓交付原则,是指在货物买卖过程中,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以卖方交付货物时为准。在该原则下,卖方承担货物交付之前的风险,买方承担货物交付之后的风险。这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风险转移的临界点是“交付”这一时间点,其标准并不是“所有权”这一抽象概念的转移,而是以实物的转移为准。13 吴一雷.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2(09):53页. 德国民法典第446条第一款规定:“买卖标的物一经交付,物的意外灭失或者意外毁损的风险即移转于买受人。自交付之时起,物的收益归属于买受人,物的负担由买受人承担”。14 孙美兰.论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损失风险的转移.民商法论从法律出版社,1997(08):659页.此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7条第一款也做出了相同的规定,即“如果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但卖方没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交付货物,自货物按照销售合同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已转交给卖方时起,风险就转移至买方承担。如果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把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在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以前,风险不转移到买方承担。卖方受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由此可见,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奉行交付原则。交付原则有其特定的优势,一方面“交付”是一种现实的行为,较之于所有权而言更加容易确定,更加容易分清风险转移的界限;另一方面,由于交付原则在其本质上是“占有者承担风险”15 佟敏强.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风险”解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8):58页.,能够促使买卖双方在其占有货物期间对货物的安全负责,一单货物面临风险,货物占有人即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补救,以减少自身的损失,而且,在交付原则下,损失发生时,应该承担风险的人实际占有货物,便于货物损失的计算。3 INCOTERMS2010条件下的风险转移问题研究 3.1 INCOTERMS2010的主要变化和发展INCOTERMS,即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由国际商会制定的,其宗旨是为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普遍使用的贸易术语提供一套解释的基础性通行规则。1936年的INCOTERM1936是国际商会首次公布的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规则,后在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对其进行了6次修订,形成了INCOTERMS2000。最近的一次修订发生于2010年,本次的修订所形成的INCOTERMS2010更加适应当代国际货物贸易的需要。相较于INCOTERMS2000,INCOTERMS2010在许多方面进行了修订和补充。3.1.1 适用范围的变化自1INCOTERMS1036制定一直到INCOTERMS2000,期间虽然对其进行多次修改和补充,但其一直都是适用于货物跨越国界的国际贸易中,但是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界”的重要性在经济领域开始减弱,欧盟就是一个显眼的例子。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具有高度的一体化,成员国之间进行的贸易往来完全可以视为国内贸易而非国际贸易,因此,贸易术语扩展其适用范围是大势所趋。随之INCOTERMS2010的问世,INCOTERMS开始了应用于国内贸易的历程,这可以说是它在适用范围上的最大的一个变化。INCOTERMS2010同时适用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国内立法的协调统一发展。如果各国的商人在同类型的货物买卖中均采用相同的交易规则,由于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也是一些国家国内法的重要来源,因此,会促使各国的国内立法协调性和统一性加强。这种变化无疑会使各国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更加简便快捷,减少了由于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法律规范而引起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由于INCOTERMS也能够适用于国内贸易,对国内的各企业在进行相互间的货物买卖就有了统一的规范,能够推动国内贸易在风险划分、货物交付、费用分摊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上的简化16 邓旭.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11(12):62页.,此外INCOTERMS2010对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的比较明确,也能够使交易双方减少权利义务划分不明确所引起的冲突。3.1.2 结构的变化INCOTERMS2010相较于INCOTERMS2000而言,在结构方面也做了调整。INCOTERMS2000采按照贸易术语首字母的顺序将其分为四组,即E组、F组、C组、D组,而到了INCOTERMS2010,这种分组方式不在实行,而是将所有的贸易术语按照其所适用的运输方式分为两大组,即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术语和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主要包括7种,分别为:(1)EXW:Ex-Works, 工厂交货(.指定地点)。(2)FCA:Free Carrier ,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3)CPT:Carriage Paid to,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4)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5)DAT:Delivered at Terminal17 “Terminal”可以是任何地点,例如,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或者铁路、公路或航空货运站等。,运输终端交货(.指定港口或者目的地的运输终端)。(6)DAP:Delivered at place, 目的地交货(.指定目的地)。(7)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主要包括4最终,分别为:(1)FAS:Free Alongside Ship,船边交货(.制定装运港)。(2)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制定装运港)。(3)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制定目的港)。(4)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此外,INCOTERMS2000包含13种贸易术语,但是INCOTERMS2010用两个新的术语,即DAT和DAP取代了原来的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U(未完税交货)4种,因此,INCOTERMS只包含11种贸易术语。按照运输方式对贸易术语进行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INCOTERMS2010之前了,商人们在大多在FOB、CIF之间进行贸易术语时选择,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货物买卖都更适合采用这两种贸易术语。现在,由于将贸易术语进行了新的分类,人们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运输方式的选择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FOB、CIF之外的其他 贸易术语在实践中的运用。3.1.3内容的变化INCOTERMS2010与INCOTERMS2000相比,除了在适用范围和结构上发生了变化之外,在内容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买卖双方的义务分类发生了变化。尽管INCOTERMS2010仍然采用与INCOTERMS2000一样的方式,将贸易中买卖双方的义务划分为10项,但是,在义务的分类上还是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对于卖方义务的规定为例,从表一18 图表信息来源:邓旭.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J. 国际经贸探索,2011,12:61-67页.可以看出,INCOTERMS2010对卖方义务的表述更为精确详细,例如,第A10项的规定中,INCOTERMS2000表述为“其他义务”,而INCOTERMS2010则详细表述为“信息协助和相关费用”,此外,对于INCOTERMS2000第A2项中的“其他许可和手续”则明确为“其他许可,安全清关和其他手续”,体现出了对“安全清关”的关注。变化后的义务分类更加的详细,体现出了交易中的细节。值得一提的是,INCOTERMS2010中买卖双方在每一项目中所规定的具体义务不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