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里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1页
佛山市里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2页
佛山市里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3页
佛山市里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4页
佛山市里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总体规划第一部分 里水概况1.1 规划背景图1-1 珠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图1.1.1区域优势,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地缘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创造了工业化持续发展的奇迹。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城市的发展是沿着工业化到城市化的前进道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里水镇地处我国发展最活跃的经济集聚地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广州中心城区,在工业化进程中,里水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成就。当进入21世纪,随着区域经济的调整,CEPA的签定,泛珠江三角洲的提出,珠三角地区将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发展周期,在新的宏观环境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对里水镇的发展做出新的定位。图1-2 佛山一环规划图1.1.2 区划整合,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合作在城市各领域中的深度发展,地区间和城市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广佛都市圈概念的提出大大促进了广佛地区经济、空间等方面的融合。广州的西联战略、大佛山的规划整合, 52组团策略的推出,以及南海东西板块的建设,这些都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资源的再次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再次腾飞,同时也为新里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南海模式”发展道路成就了南海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南海区从原来17个镇街合并整合为8个镇街,实现资源的有效融合,强强联合的局面。里水也从原来75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拓展到148平方公里,镇域面积的扩大,为新里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里水镇的发展是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必须跳出里水,从区域的角度寻找适合新里水在新时期的发展道路。1.1.3 政策倾斜,促进发展广东省为落实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了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从政策和用地层面上对中心镇的建设进行倾斜和帮扶。正是在此背景下,里水镇被确定为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里水镇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政策上的优势,结合自身特征,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广东省中心镇。同时,佛山市概念规划中提出规划建设两个100万人口以上、五个30万到50万人口的新城区,以及由多个簇群式节点为发展主体而构成的组团式城市新格局。新里水正是这些节点中的一个。里水镇将发展成为南海东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生态维育地。1.2 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和难点1.2.1 本次规划的重点(1)探讨里水在区域中的发展定位,城镇性质以及在区域中所承担的功能,确定城市发展原则;(2)确定里水镇的发展方向,预测里水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根据里水发展的自身特征合理布局镇域范围内的人口及建设用地;(3)确定里水镇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策略,提出适合里水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策略;(4)规划体系的创新,结合中心镇规划的有关要求,提出三区六线管制体系,对镇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分区控制,并提出不同的管制措施。(5)完善镇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强化公益性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的规划控制,改善里水城镇化服务水平。1.2.2 本此规划的难点(1)规划里水镇域范围内的道路交通体系,构建里水发展的主要道路框架,协调与区域交通的衔接。(2)科学布局里水镇各功能区的分布和规模,整合里水现状各类用地,协调里水南北两区可持续发展,科学选择里水新城区的发展方向,使里水镇从粗放型增长走向精明增长道路。(3)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对村级工业用地的整理,确定发展时序。1.3 里水概况1.3.1地理位置里水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镇域总面积148.3平方公里。该镇位于广州市、佛山市南海区交界处,北临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南接南海区大沥镇,西与南海区狮山镇相联,东与广州市白云区接壤,是佛山市南海区东北部的门户。里水镇交通便利,佛山一环、佛山一环北沿线、珠二环、广佛高速、桂和公路在里水镇内形成“日”字型陆路交通网络,使里水镇成为南海区东北部的交通枢纽。里水镇东部距广州市中心城区仅有17公里;向南距佛山市区10多公里,南海桂城10多公里。镇内的西江支流横贯而过,距三山集装箱港、平周客运港仅需20分钟的车程,至广州黄埔港仅需25分钟车程。白云新机场与广州火车北站也近在咫尺,分别距里水二十多公里和十几公里。1.3.2历史沿革图1-3 清代南海地图里水原名郁水,其原因有二:一为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境内,北江支流横亘其中,有灌溉之利,且流入里水的河道多为弯曲,有“九曲十八弯”之说:二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杜凤书,原籍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甘蕉村。明、清年代,相继出1名进士、4名举人。兴建了3间书院里水的同声社学、丰岗的凤歧书院、邓岗的崇正书院。文人学士,多来此讲学,因此,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便成为文化鼎盛之乡,取其郁郁葱葱之意。现存的里水八角右亭,创建近500年,为南海古亭之冠,省重点保护文物。有古庙门联为证:“郁水长流光庙宇,落霞反照耀乾坤”。里水镇1949年前后属县二区,1950年属八区,1957年改里水区,1958年并和顺合建里和公社,次年又分开。之后经多次改名,1986年建镇。2005年南海区行政区划调整,里水镇与和顺镇合并,组建新的里水镇。1.3.3地形地貌里水镇处于珠江三角洲高平原地带,高程一般在1.54.6米。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两条山脉贯穿,属丘陵山区,内有三个水库(分别为山口水库、美景水库、天竺水库)。南部有三列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台地和丘陵,其他地区以平原为主,有若干小丘陵散布其中。图1-4 里水自然风光1图1-5 里水自然风光2镇域境内的地层时代属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在山地和残丘上露的幼粗面岩、红色砂面页岩、砂质岩、花岗岩等。平原区沉积物为西江、北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成陆比较古老,属早期冲积平原。丘陵台地区自然土壤为赤红壤,平原地区为耕作。1.3.4政区与人口里水镇下辖34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镇域总人口27.35万人。全镇常住人口11.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9万人,非农业人口2.53万人;暂住人口15.7万人。特点:1)、暂住人口比重大,2004年全镇域暂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57.4%,暂住人口规模超过常住人口。所以规划中对暂住人口的诸多问题应密切关注。2)、里水镇南北两大片区发展不平衡。2004年,不计暂住人口,里水镇南北两大片区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24.48%和17.07%,南部片区比北部片区高7个百分点。若计暂住人口,南部片区比北部片区的城市化水平就高的更多,2004年城市化水平为46.44%,南部片区为73.00%。所以规划中对两大片区的发展应有所侧重,在整个里水镇进一步城市化的过程中,南部片区应更注重城市化质量的提高。1.3.5旅游资源里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荟萃。1自然资源:镇区西北部山脉中有三个水库,分别为山口水库、美景水库、天竺水库。这里绿树环绕、鸟语花香、青山绿水,景色优美,并且距离广州、佛山只有20多公里的路程,是发展周末休闲度假游的理想场所。另外,还可以利用镇区东北部的万顷洋农业示范区发展农业休闲游等旅游项目,丰富旅游者的游览内容,使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感受到田园之趣。2人文资源:镇区内人文资源丰富,自明清起,该地就是衣冠鼎盛之乡,名流辈出之地。这些文人墨客,知名人事为里水镇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其中主要包括南海罕有的属于省级保护文物的明代古亭北涌亭,宝象林舍利塔玲珑宝塔,明代的福寿长乔等。除此之外,里水还保留了几个岭南古村落,如位于镇区南部的千年古村麻奢、得胜,和位于镇区北部的汤村等。里水还拥有许多特色美食,如里水禾虫、霸王鸭、麻奢狗肉、里水禾花雀等。1.3.6 小结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浓厚的人文历史氛围是里水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里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镇,强大的工业基础,众多的外来人口为里水未来的繁荣带来了契机。在区划调整的大环境下,区域中的里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有主动融入广佛都市发展圈,充分利用区域所提供的各类资源,整合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城市建设环境,改变原有观念,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南北两区的融合的城镇发展道路,在科学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以新区带动新里水的发展,这将为新里水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第二部分 城镇发展策略研究城镇发展策略是城镇总体规划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向导,其主要任务是提出涵盖镇域范围、涉及社会、经济、环境与城镇建设各方面的宏观性、全局性的发展构想和实现手段,确定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根据里水镇的具体情况我们分别从里水的经济产业、城镇化水平以及城镇空间策略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为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依据。2.1 经济产业发展策略*详见第五部分经济专题一城镇发展策略研究结合上层规划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要求,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及自身的优劣势,确立里水镇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制造业和商贸业发达的生态型现代化中心镇。在这一目标的要求下,本着解决问题、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原则,我们提出融合、提升、突破的发展战略:2.1.1融合(1)、融合南北两个板块,科学划分功能区(2)、积极融入周边地区(广佛经济圈、白云机场经济圈、南部商业板块、西部工业板块),寻找发展定位。2.1.2提升(1)、提升和合理化现有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业。(2)、提升制造业层次,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3)、提升整个镇的功能定位,配合广州北部机场经济圈、南海东南部商业板块和西部工业板块的发展,成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商贸业较发达的生态型现代化中心镇。(4)、提升城镇品质,从半城市化地区到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地区。2.1.3突破(1)、突破原来的工业粗放发展模式,重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维育。(2)、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破原来那种城乡土地利用混杂交错、“村像镇,镇像村”的低品质城市空间发展模式。2.1.4 产业发展策略根据里水产业发展特征我们提出里水镇未来主要发展的产业:农业:发展牧业和渔业为主,种植业中主要以满足城市需要的花卉蔬果,同时还要发展观光农业,种植观赏性强的农产品。工业:轻工机械制造业,电器制造业,鞋、袜及服装制造业,医药化工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休闲旅游业,会展业。2.2 城镇规模及城镇化研究2.2.1人口规模预测(1)人口现状及特征里水镇下辖34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镇域总人口27.35万人。全镇常住人口11.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9万人,非农业人口2.53万人;暂住人口15.7万人。特点:a)暂住人口比重大,2004年全镇域暂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53.4%,暂住人口规模超过常住人口。所以规划中对暂住人口的诸多问题应密切关注。b)里水镇南北两大片区发展不平衡。2004年,不计暂住人口,里水镇南北两大片区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24.48%和17.07%,南部片区比北部片区高7个百分点。若计暂住人口,南部片区比北部片区的城市化水平就高的更多,2004年城市化水平为46.44%,南部片区为73.00%。所以规划中对两大片区的发展应有所侧重,在整个里水镇进一步城市化的过程中,南部片区应更注重城市化质量的提高。表2-1里水北部片区人口发展状况表:年度户籍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不计暂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计暂住人口)1994414586384923415.40%30.81%1995416346515965415.65%31.53%19964193366921012815.96%32.31%19974224569151346016.37%36.58%19984236169631421116.44%37.43%19994253370301461416.53%37.87%20004297270481687216.40%39.97%20014327474491996817.21%43.35%20024346175222294017.31%45.88%20034381674902006817.09%43.14%20044398975112412417.07%46.44%表2-2里水南部片区人口发展状况表年度户籍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不计暂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计暂住人口)1994681381536722.55%1995682571546322.65%1996689571629123.62%1997695611657423.83%1998702271701824.23%1999709181719824.25%2000711351737924.43%2001713291755210965124.61%2002716731765524.63%2003722581778310590024.61%69.40%2004726941779913274624.48%73.00%表2-3里水镇人口发展状况表年度户籍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不计暂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计暂住人口)19941095962175719.85%19951098912197820.00%19961109082298320.72%19971118062348921.01%19981125882398121.30%19991134512422821.36%20001141072442721.41%20011146032500112961921.82%20021151342517721.87%20031160742527312596821.77%56.58%20041166832531015687021.69%66.60%(2) 上层次规划的人口预测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中的人口预测根据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中提出“多级格局、组团城市”的城市空间布局体系概念,其中里水,和顺与官窑将分别规划为20万人口左右的城镇组团。佛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中的人口预测根据佛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到2020年,佛山市的人口规模是800850万人,其中里水地区的人口为2227万左右,和顺与官窑将为2428万人。南海东部地区战略规划根据战略规划,到2020年里水地区的规划人口将是3239万。上版规划人口预测和顺总体规划中,到2020年规划人口为15万,里水规划人口为32万。 (3) 人口发展预测A 人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效果评价1)自然变动与机械变动,自然变动影响较小,今后将以机械变动为主。2)社会经济发展的分析来看,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将会有吸引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3)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之间的划分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因此,实际上只有总人口的控制目标对本次规划具有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B 户籍人口预测根据1990-2004年资料,下面用综合指数法对里水镇户籍人口作预测。1) 指数法指数法是利用以往的人口增长率按下式计算将来的人口。t = 0*(1v)t 式中Pt为预测人口,P0为基数人口,v为增长率,t为基数年到预测年的年数。户籍人口的增长主要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根据19942004年的人口历史数据可以得出户籍人口的增长率为6.3,低于周边地区的户籍人口增长率。 表2-4 里水镇19952004年历年环比人口增长速度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增长速度()0.270.930.810.700.770.580.430.460.820.52里水镇户籍人口增长率较低的原因,一是由于里水镇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从2000年到2004年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只有1.72,低于南海区的3.87平均水平;二是,由于里水镇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制造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依托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务工人员大部分具有流动性特征,并未在户籍人口的统计中得到体现;三是由于里水镇第三产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较缓,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不足,未带来大量的机械增长的人口。由于本次规划确定里水镇的城镇性质为:是佛山南海北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连接广佛地区的重要桥梁,是商贸旅游业相对发达的,自然生态良好的,开放型的现代化中心镇。在里水今后的发展中加重了第三产业和房地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会带来大量的机械增长的人口,所以如果按历史经验得出的户籍人口增长率计算规划期末的户籍人口数,明显偏低。所以,根据佛山市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为1.4%,及与里水周边镇户籍人口的综合增长率的比较,同时考虑到里水镇今后趋势,确定2005年到2010年里水镇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为1.5%,根据人口预测指数方程,确定2010年,里水镇户籍人口为1214万人;由于2010年到2020年里水镇总体经济发展将进入比较稳定时期,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在不考虑户籍政策变化的情况下,增长率会下降,由此确定2010年到2020年的户籍人口的综合增长率为1%,所以里水镇户籍人口为1416万人。C 暂住人口预测暂住人口主要与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态势有关,此外还受到户籍制度、劳动保障制度、社会文化、就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暂住人口的预测比户籍人口的预测更具不确定性,实际的人口管理将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本研究考虑掌握的基础数据的情况和里水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情况,采用弹性系数法对暂住人口进行预测。1)弹性系数法由于基础资料缺乏,所以预测人口采用弹性系数法。里水镇2001年GDP为35.7亿元,2004年GDP为56.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26%,2001年暂住人口129619,2004年暂住人口156870,增长率为6.57%。经验证明,暂住人口与GDP的相关系数较高,那么假定暂住人口的增长与GDP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那么可以预测暂住人口总量。(1)根据里水的历史增长速度,结合发展机遇,从2005到2010年保持12,那么2005到2010年的暂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4.5%,那么根据2010 = 156870*(1.045)6得出暂住人口为20.4万左右,因此确定里水镇2010年暂住人口为1922万人。(2)、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规律,高速增长后将进入一个调整提高期,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预计从2011年到2020年,将保持10的年增长速度。相应的人口的暂住增长速度也会下降,根据GDP增长与人口增长的相应比例关系确定2010年到2020年暂住人口年增长率为2,那么根据2020 = 204285 *(1.045)10那么预测里水镇2020年暂住人口为2325万人。D其他由于里水镇预留4平方公里的房地开发用地,所以会带来约5万居住人口,根据里水镇房地产开发的趋势,预测近期将带来2万居住人口,远期将带来3万居住人口。 E预测的总人口根据上述三部分的预测,确定高中低三个方案。表2-5 里水镇总人口预测方案一览表年份高方案中方案低方案20103634322020454240由于组团目前进入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时期,尤其是受到广佛都市区两大核心城市的影响和辐射,近期总人口的发展速度较快,而2010年以后会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使人口流动的速度增加。因此结合上层次的规划,本研究推荐高方案,即组团2010年的人口总数约为36万人,2020年的人口总数为45万人。2010年2020年备注总人口36万45万农业人口8万6万城镇户籍人口8万15万暂住人口20万24万城市化水平77.8%86.7%表2-6里水镇人口预测方案一览表2.2.2用地规模预测根据里水人口的预测情况,城镇人口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20平方米,外来人口人均建设用地为95平方米。到2020年里水镇城市建设用应为:4884.52公顷。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约1200公顷。2.2.3现状城镇化水平本次规划采取非农人口、城镇总人口为基数测算城镇化水平,其目的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城镇化水平,用非农人口来测度的城镇化水平,反映了户籍管理状态的城镇化,反映了完全城镇化的相对水平;用城镇总人口测度的城镇化则反映了工业化引起的城镇化实际水平,或者说表明了非农活动的状态。用非农人口、城镇总人口测算的里水镇2004年现状城镇化水平分别为:21.69%、66.60%,说明里水镇现状的城镇集聚度不高,经济的分散特征比较明显,而实际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66.60%,与工业化进程比较吻合。这两种城镇化水平计算方法的差异,也反映了里水镇城镇建设与实际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之前存在差距,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里水南部组团城镇化水平高于北部组团,是与两大组团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应的。表2-7 2004年里水镇现状城镇化水平一栏表(单位:人)城镇总人口户籍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不计暂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计暂住人口)全镇2735531166832531015687021.69%66.60%南部205440726941779913274624.48%73.00%北部681134398975112412417.07%46.44%2.2.4现状城镇化水平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里水镇现状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城镇化水平(不计暂住人口)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明显偏低,城镇化质量不高。2004年里水镇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94.68%,从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发展成为了一个工业重镇。而里水镇城镇化水平(不计暂住人口)仅为21.69%,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 表2-8这种城市化发展水平距离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确定珠三角2010、2020年的城镇化发展目标为:户籍城镇人口测度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72.6、85.2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如果按城镇总人口的测度城镇化水平的方法,2004年城镇化水平(包括暂住人口)为66.60%,要达到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按城镇总人口测度确定珠三角2010的79.4、2020年的86.9城镇化发展目标也要努力。除此之外,里水镇的城镇化质量不高,城市文化的构筑、城市环境的建设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原因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同里水镇经济发展模式相关。里水在工业化进程中,以集体土地启动工业化,降低工业化的门槛,并将土地非农化的级差所有保留在集体内部,从而显现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这种城镇化模式保证了农民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利益,促进了农民的非农化,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乡村经济非农化和乡村城镇化;但是这种工业化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建设投入的相对不足,从而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从而造成了“城不象城,村不象村”的村镇景观。2.2.5城镇化水平预测佛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中的城镇化水平预测表2-9 佛山各城镇用户籍城镇人口测度的城镇化分期目标城镇化水平3060%6080%80%2010年里水北部(原和顺)里水南部(原里水)2020年里水北部(原和顺)里水南部(原里水)根据人口发展规模预测2010年2020年备注总人口36万45万农业人口8万6万城镇户籍人口8万15万暂住人口20万24万城市化水平77.8%86.7%表2-10 里水人口及城镇化规模一览表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预测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其规律主要符合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概括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S”曲线关系。根据里水镇历年GDP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里水镇今后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预测2010年里水镇城镇化水平的发展情况。 图2-1里水镇GDP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对应关系图情景2010年GDP(亿元)城市化水平高速增长11581.8常规增长10479.3随着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2010年里水镇城市化水平达到80左右时,城镇化水平的发展速度将趋缓,城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所以预测2020年里水镇的城镇化水平在85左右。小结综合以上各种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方法,确定里水镇城镇化水平为:2010年为7580%,2020年为8085。 2.2.6实施政策措施在产业发展政策上,要积极引导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以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和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没有相应的产业支撑和就业岗位的提供,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一方面要继续发展里水镇制造业产业的优势,努力提高制造业的水平,优先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但要改变现有的“离土不离乡”的乡镇工业发展模式,是村级工业聚集到镇级工业小区,从而可以实现产业集聚效应和人口的集中;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以便在城区范围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进一步集聚人口,解决里水现状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城镇建设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便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能使城市化质量迅速提高。积极探索多元化城镇投资建设方式,多渠道筹措城镇建设资金,推动里水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大难题是筹措城镇建设的资金,所以探索多元化的城镇投资建设方式,对提高里水镇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里水镇的城镇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批租、拍卖经营许可权的方式,使城市在经营中发展,但是在采取这种筹措资金的方法时,要注意防止过度依赖出让土地的倾向。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降低农民进程门槛,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广东省关于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流转权的通知中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上市流转。里水镇要充分利用此政策,深刻领会政策精神,针对里水镇现状,积极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进城农民不再占有农村的宅基地;另一方面,可通过廉租房,划拨土地供农民个人建房等各种措施降低农民进程门槛,调动农民进程的积极性。在鼓励农民进城的同时,要注意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解决农民进程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调整政府的财政支出重点,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公益性项目上,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采取部分投资、贴息、信贷等多种方式吸引全社会投资。2.3城镇空间发展策略表2-4-1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里水(公顷)和顺(公顷)合计(公顷)人均(平方米)居住用地R349.994.41444.3118.34 工业用地M984490.281474.2860.87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13446.56180.567.45 道路交通用地S190134.56324.5613.40 市政服务设施用地U19.269.5128.771.19 对外交通用地T10.2149.659.812.47 公共绿地G33.63.3636.961.53 村居民点用地E61628.93415.021043.95合计2349.91243.33593.2148.36 水域E1739.2295.071034.27耕地E2141144875898园地E31132343.21475.2林地E4468936.261404.26牧草地E55050弃置地E7430430其他农用地E9953953合计7533.17304.8314837.93来源:现状勘测资料研究城镇空间发展方向及发展策略,合理布局城镇各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城镇空间是城镇各项功能如工业、居住、中心区、交通、游憩等在空间上物化的表现,是形成城镇结构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城镇空间对于改善城镇环境质量,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里水镇城镇空间的发展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自身城镇发展特征,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怎样的城镇发展模式是适合里水的发展。2.3.1 现状城镇建设发展概况表2-4-1土地利用现状表 地类南部片区北部片区里水面积(h)比重面积(h)比重面积(h)比重1农用地4081.40 54.18%4319.1559.13%8400.5556.62%2建设用地3021.14 40.11%2522.45 34.53%5543.5837.36%3未利用地430.13 5.71%4625.53 6.33%8926.886.02%总用地7532.67 100.00%7304.15 100.00%1483.68100.00%来源: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土地的利用是城镇空间的直接表象,根据现场踏勘和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资料,里水镇现状土地利用类型有:建设用地(包括各项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利工程用地)、农业生产用地、水域及林地等部分组成。2004年全镇建设用地3593.2公顷,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148.36平方米(包括外来人口)。其中里水农田保护区用地面积为4348.62公顷。居住用地现状:里水镇现状居住用地呈分散布局,居住空间主要有住宅小区、员工新存、农民公寓、村民住宅等形式,镇域南部有正在开发总面积达140公顷的班芙高尚居住社区,以及即将开发的东部金碧居住社区面积达50多公顷。随着里水区位条件的不断改善,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居住社区将会有跟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文教村地区正规划发展为高尚住宅社区。目前里水城镇型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里水北部组团和南部组团的城区和金溪城区,村民居住用地散布在34个行政村。现状城镇居住用地为444.31公顷,人均18.34平方米(包括外来人口)。另村居民点用地为1043.95公顷。可以看到现状村以及居住用地占全镇建设用地比例偏大。工业用地现状:工业用地是里水镇城镇建设用地的主要内容,也是组成里水城镇空间的主要元素。现状里水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呈分散且多样性,村级工业用地所占规模和比例较大,这给未来里水城镇空间的整合发展带来较大的困难。现状镇域范围内有镇办工业板块五个,其中比较大型的有两个:和桂工业板块和东部生态工业板块。和桂工业板块规划总面积667公顷,目前一、二期已经全部开发完毕,第三期147公顷土地正在加紧建设;东部生态工业板块规划范围1022公顷,规划建设总用地924公顷,其中工业用地307.45公顷,目前已基本完成了首期的土地征租工作,并推进了部分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正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中心、电子车间等部分车间已进驻,12万平方主体车间已建成。另外,镇域范围内另有镇级工业区3处,分别为沙步工业区(镇级)、怡和工业区(镇级)、旗峰工业区(镇级)。2.3.2 现状城镇空间存在的问题1 现状建设用地规模较大,呈发散非集约式发展严重。2 工业用地比例较高,工业围城,沿路小进深发展,分散布局,村村点火现象严重,用地布局北整南乱。3 道路系统缺乏统一协调。4 城镇空间特色不明显,缺乏公共活动空间。5 镇区缺乏商业氛围,配套服务设施不足。6 工业污染问题日渐突出。2.3.3 城镇空间发展原则1 南北两区有机融合,提升镇域空间的整体性、协调性;2 运用“精明增长” “精明增长”理论是美国取法欧洲城镇“紧凑发展”模式的一种实践,其目的是解决由于城镇规模的无限蔓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精明增长的原则:土地的混合利用。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建筑设计遵循紧凑原理;各社区应适合于步行;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保护公共空间、农业用地、自然景观等;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能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理论指导城镇建设。3 分区控制,协调发展。2.3.4 实施策略措施城镇空间发展策略的重要措施是落实分区管制体系,严格落实非农建设区、不准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的管制范围和措施。其中非农建设区落实以下措施策略:1) 城镇建新区以新区带动城镇建设,促进里水镇城镇化水平,实现里水镇的现代化,塑造里水宜居宜工,服务方便,生态优良的城镇形象特色。2) 工业进园区集中发展镇级工业园区,整合提升镇域范围内的工业用地,原则上取消村级工业,实现工业的规模化、集约、生态化,实现里水工业化与城镇化两架马车同时并进。3) 居住入社区里水应大力发展居住社区,改善居民以及农民的居住条件,完善服务配套体系,同时也是解决农村问题,整理农村用地的重要措施。里水镇未来城镇空间的发展应该向区域性城镇组团的方向发展。里水再不是简单的小城镇的概念,应该是区域城镇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出现代化的城市空间特质的建设如: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城镇建筑的尺度与风格等。同时里水镇应该保留其自身的城镇特色,体现岭南传统城镇的格局特征,体现为山、水、田、园的自然景观空间形态。因此里水镇城镇空间应该是自然与人工环境和谐发展,本土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相对发达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中心镇。第三部分 城镇发展性质和规模3.1里水镇发展的SWOT分析3.1.1里水发展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图2-3-1 里水镇交通区位图东部比邻广州的公路枢纽型物流园区黄金围;北部紧靠广州四大汽车基地之一;处在佛山通向白云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上;南部是佛山“25”组团结构中“大沥商贸组团”;西部是佛山“25”组团结构中“狮山工业组团”。里水与广州联系方便,是广州的直接辐射地区和带动地区,这有助于里水房地产业、休闲式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接受广州工业企业和批发市场的转移。(2)、工业优势经过改革开发的发展,目前里水镇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具有里水特色的产业品牌,如志高空调、大冲的袜子生产等。(3)、土地优势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相比南部镇街,里水镇的北部片区可用土地较多。(4)、生态优势北部片区生态环境优越,生态容量较大。这有利于工业发展,更有利于生态型、休闲型旅游业的发展。3.1.2里水发展劣势(1)、产业劣势体现在:a、服务业发展不足,导致城市化水平低,城镇面貌差。b、工业产业链条短,也缺乏下游环节如专业市场、会展业的配套。c、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尚未形成以龙头企业领头的“雁阵”式产业集群。d、主导产业不突出。(3)、政策劣势既不属于佛山“25”结构中的某一组团,也不是南海的重点发展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弱。(4)、财政收入劣势地方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少,城镇建设投入不足。(5)、人才劣势人口和劳动力素质低,不利于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3.1.3里水发展机遇(1)、广州产业升级的机遇广州正处在工业结构高度化和经济服务化的进程中,一批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产业和某些业态的商业企业(如一级批发形式的专业市场、某些商品的分拨配送中心)将转移出来。(2)、黄金围物流园区建设的机遇根据广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广州中心区三大货运场全部要外迁,过渡区的21个货运站也将在35年内全部迁走,搬迁的方向是处在外围的发展区。黄金围与里水镇一水之隔,是广州近期重点建设的公路主枢纽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的发展建设有助于里水配套发展二级(甚至于一级)批发市场。(3)、白云机场经济圈的形成发展的机遇白云机场将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将有力拉动周边地区工业、商业、酒店服务业、物流业的发展。随着佛山一环的建成,里水到白云机场将更加快捷。(4)、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的机遇北部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对里水汽车零配件产业发展有极大的拉动作用。(5)、广佛对接的机遇广州“西联”战略和佛山主动对接广州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包括里水在内的南海东部地区与广州和禅城的融合,并成为广佛都市圈中的城市地区(不仅仅是“走廊”地区)。这将加快南海东部板块特别是南部桂城、平洲、黄歧、盐步等地的传统批发市场的升级和转移。(6)、南海东西两个板块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有助于里水接受南部镇街更多工业产业的转移。3.1.4里水发展挑战(1)、协调城乡发展、建设新城区的挑战体现在:a、整治南部片区、建设新城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化水平等等,都涉及到农村既得利益和未来利益的重新调整。b、如何根据规划,平衡可发展工业和不可发展工业村之间的利益分配。c、发达村与不发达村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2)、地区之间竞争加剧的挑战南部和西部都是佛山城市建设的重要组团之一,政策支持力度大。在竞争中,里水如何准确的定位自己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3)、南部与北部片区的融合南部与北部原来都是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合并后面临发展思想如何统一、片区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等问题。(4)、如何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筹集建设资金新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政府资金有限,仅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如何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以及各相关村庄投入到城区建设中来,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投融资体制。(5)、政策的约束工业发展和城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转换和置换,其中涉及到政策的约束,如何回避或合理利用政策也是一个挑战。结论:(1)、广佛都市一体化的发展给新里水的发展带来机遇。(2)、区域交通体系的完善催生新里水的发展农。(3)、里水的发展应该吸取周边地区的成功经验,实现新里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发展,走工业整合提升、园区化发展道路。(4)、里水的发展离不开城镇面貌的改善,因此应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聚集人口,繁荣新里水。3.2 多方案比选3.2.1 上一轮总体规划总结上一轮和顺总体规划对镇域范围的总体空间布局有清晰的定位,镇域各功能区分区明显,工业布局较集中,并走以工业发展为基础,发展生态农业,住宅产业,旅游业相结合的城市发展道路。判断:和顺的发展相对较晚,因此具有后发优势,规划进一步体现和顺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集约发展,实现工业园区化道路。上一轮里水总体规划虽对镇域范围有一个总体布局,但中心镇区空间结构较弱,工业布局遍地开花。镇域道路结构不够清晰,整个镇域空间规划布局过于迁就现状。判断:原理水镇的发展是建立在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工业化程度相当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工业化对里水城市的促进不够,同时从长远来看,潜在着限制里水城市化的可能性。随着区域环境的变化,里水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更为科学、可行,结合新变化的总体发展策略作指导。3.2.2镇区拓展方向方案比较根据对里水镇现状的辨析,我们进行多方案比较,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对里水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多个的可能性,最终我们综合获得了两个发展方向的方案。下面就两个方案的规划空间结构、建设时序和建设成本作分析论证,力求寻找适合里水发展的最佳道路。方案一:镇区向北拓展方案1 城镇结构及道路体系三纵五横,一心六区城镇空间结构“三纵”:指南北方向的三条主要干道“五横”:指东西方向的五条主要干道“一心”:指中心城区。新城区的位置将选址在新联、里水、得胜三条村。“六区”:指和桂工业区、共同工业区、东部生态工业区、西南工业区、大步袜业生产基地、北部生态旅游保护区2 优缺点此处评价方案的优缺点,主要是考察新城区选址的优劣分析。此方案把镇区选址在原里水镇区的北部,得胜、里水等村,紧靠佛山一环。其优点是新区的建设位于原来里水与原和顺镇区的之间,能有效地协调和带动两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另一方面,较容易形成新区的城镇空间特色;第三是北部地区土地储备较充足。缺点是第一新区的建设动力较弱,近期只能依托里和路以东沿线发展;新区建设跨越老区,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同时存在;新区建设将占用较多的农田保护区用地,需要在镇区范围内平衡农保区。3 发展时序北拓方案的发展时序主要依托道路的建设时序进行。近期主要是盘活现状工业用地存量,整合散落在个村的工业用地;修建通向东部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