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燃孩子的内驱力,让他爆发巨大的学习潜能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不爱学习,应付学习、学习需要时时刻刻监督、意志薄弱、懒惰散漫、容易分心、敷衍了事、遇难而退怎么办?我要说,这些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搞定这些难题,你信吗?其实就是因为孩子缺乏内!驱!力!什么是“内驱力”?就是孩子出于内心需要,产生一种做事的动力。这种动力会使得孩子,即使没有外界的要求或奖励,也会自发自主的想要变好,想要行动。这种面对任何事情都想自己试试,碰到困难都想自己解决的态度,正是未来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内因。著名的动机理论心理学家,他们把内驱力归纳为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如果这三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了,那么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提高了。只要点燃孩子的内驱力,他肯定会爆发巨大的学习潜能。归属感 即使我做的不好,我依然被爱想要孩子有“内驱力”,那首先就得让孩子有力量!现在孩子营养这么好,脑子又聪明,许多孩子缺乏“内驱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而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太多的力量都用在了“害怕”和“对抗”上。害怕什么?害怕自己做错被嫌弃,所以干脆就不做了。对抗什么?对抗父母用“比较”“侮辱”“压制”对他们进行的挑衅与打压,把精力都用在了顶嘴、叛逆,让父母难堪。而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停止孩子的这种“害怕”与“对抗”。“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纵容孩子犯错,而是我们要坚定地要求孩子改的同时,也要温柔地向孩子表达爱。“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妈妈会永远爱你,但你要把作业写好”“打人是不对的,爸爸会永远陪着你,但你必须去向同学道歉”让孩子感觉到,即使我做的不好,但爸爸妈妈依然爱我,愿意陪我改变,这将是孩子下次还愿意去尝试,去行动的动力,在学习上碰到困难,也会更加勇敢。自主感 我是个有力量的人如今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之一便是:说孩子什么都不会,又什么都替孩子做。这在无形中,就剥夺了让孩子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剥夺了孩子“内驱力”发挥的机会,养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而以下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从小更多地体验自己的力量:1、从“早教”抓起对于1岁内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在玩耍中,用语言提醒孩子“他的力量”:比如当孩子转动铃铛,告诉孩子“哇,宝宝你一动,铃铛就会转,还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哦”。还没有自我意识的孩子,会在玩耍以及妈妈的话语中感受到自己的一个动作,竟然能影响到另外一个东西,他会很开心,很享受,并且还想继续尝试,继续发出的自己的力量与影响,这就是孩子最早的“自主意识”与“内驱力”。2、绝对不要替代任何孩子做他自己做的事即使只有两三岁的孩子,其实他们能做的事情已经非常多:除了我们知道的穿衣服收玩具,按电梯、在旅行的时候负责数行李等等生活小事,只要孩子能做的,我们都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孩子会从这些小事中感到,自己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并且为自己自豪,感觉很有成就。前几天我带叮当下楼遛弯的时候,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爬上了一个对他来说有一点点高的阶梯,不敢下来。他开始用哭腔示意就站在他面前的爸爸抱他下来,他爸爸却笑着说:“你自己想想办法,爸爸就在这保护你,爸爸相信你能够自己下来”。他一边哭,他爸一边继续鼓励,孩子哭着哭着突然一屁股坐了下来,自己把脚放下,发现其实脚尖就离地面很近了,他屁股一滑就下来了,开心地冲他爸笑。有时候想要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我们首先要控制的是我们想要帮助孩子的冲动。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与鼓励,而不是替代与包办。当孩子发现父母真的没有要帮自己,自己哭也没用,他们自然就会改变想法,开始思考怎么自己解决问题,启动自己的“内驱力”,将来学习碰到问题,也会习惯自己去解决。3、学会“留白”,让孩子学会安排自己许多父母总是很怕孩子无聊:给孩子买很多玩具,一看孩子闲着就主动给孩子找事做。其实除了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以外,孩子还需要一些“无聊的”时间,需要他自己给自己找乐,自己去思考自己该玩点什么,这也是让孩子体验自我“力量”,感受自己“内心需要”而自主去选择做点什么,实践自我“内驱力”的机会。一个孩子只有小时候知道自己该玩什么,长大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工作之后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4、鼓励孩子“提问”与“探索”孩子都喜欢问各种奇怪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烦,因为这正是孩子“学习内驱力”的萌芽孩子想知道知识才问。我们一定要抱着愉快的态度去努力的回答孩子,在有时间精力的情况下,陪伴鼓励孩子一起通过实地探索,翻书,问人的方式去找到答案。许多孩子成绩为什么差,正是因为“不懂又不想问,不好意思问”,不会的越来越多,便干脆放弃。在“提问”与“探索”的过程中,会养成孩子“有什么问题就一定要去搞明白”的习惯,以及留下“好学是好事”“学习是快乐的”的印象,非常有利于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发展。5、让一切都成为“游戏”孩子都有很强的“玩”的内心需求,想要孩子发自内心的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好玩:比如收拾玩具的时候,和孩子说:“玩具找不到家了,好伤心”。让孩子感觉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孩子小时候享受自己收玩具,长大才会享受自己写作业。6、鼓励梦想,将孩子的梦想联系实际“梦想”就是孩子的“内驱力”之一,当孩子有梦想,我们一定不要嘲笑,而是要很好的利用起来,比如孩子相当厨师,那我们就将孩子的梦想和家务联系在一起,告诉孩子厨师要会看秤上的数字,以此鼓励孩子学数学。7、鼓励孩子选择,而不是命令多让孩子做选择,比如买雪糕的时候,问孩子想要什么味道的,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是有自主权的。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则要要求他们简单地说出自己选择的原因,哪怕是“因为颜色不一样”“因为上次没吃过”也是一次让孩子开动脑筋,为自己的行为做思考的过程,只有经常鼓励孩子去思考自己的选择,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才会养出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习惯。8、要求孩子做什么,尽量让孩子“发自内心”比如之前提到的“分享”问题,比起强迫孩子分享,不如提醒孩子观察对方孩子的情绪“你看她想和你玩,她很喜欢你的这个玩具,她玩不到就很伤心”,尝试去驱动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做出发自内心的选择。胜任感 慎用奖励,学会表扬“过程”1、慎用奖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群孩子每天在老人家门口吵,老人受不了,就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一如既往地吵。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孩子一开始什么钱也得不到,嬉闹得还挺开心,到了第三天,每人还有2美分的奖励呢,却气得不想玩了!孩子本来就喜欢做,或者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用物质这样的“外部驱动”去奖励他们,其实反而会坏了他们的“内驱力”的乐趣与坚持。2、 学会表扬“过程”与其肤浅简单的表扬孩子“你真棒”,不如利用这个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成功是来自自己的努力:“你这次复习的特别用功,考前还那么认真的把之前的错题都看了一遍,所以这次考得这么好,妈妈真为你自豪!”“你昨天早早就睡了,所以今天起的特别早,我们今天都没有迟到,你做的真好!”的确,培养“内驱力”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引导”“启发”肯定比“控制”“强迫”更费时费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港口装卸作业信息化案例考核试卷
-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之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标准考核试卷
- 2025年家长“双减”认知提升“双减”政策落实能力考核试卷
- 2025年化妆品行业天然原料与化妆品研发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互联网医疗产业互联网医疗模式与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光伏电站运维实践能力提升考核试卷
- 2025年科技创新行业科技创新生态圈构建与技术孵化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6南方传媒校园招聘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人民政府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3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贵州余庆县农业农村局招募特聘农技人员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二级钢筋混凝土管配筋设计图册
- 2025年入团考试知识点及试题及答案
- 前台转正考核试题及答案
- 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科学思维知识考试题库(300题)
- 新质生产力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博弈分析
- 北京花园乡村建设导则
- 2024年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 卫蓝新能公司和固态产品介绍11-17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下肢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 2025年湖北农商行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