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2020音乐资源论文_第1页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2020音乐资源论文_第2页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2020音乐资源论文_第3页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2020音乐资源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利用XX音乐资源论文 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为标准开展教学工作,从大纲、教学目标、教程安排、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全部参照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之所以参照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原因在于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成型早,更加系统化、规模化、条理化。西方教育界对音乐教育更加重视,从事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开展音乐教育的专业人才众多,故西方音乐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和成熟。反观中国民族音乐,尽管起步极早,7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和流传,然而直到近现代也难以形成具有 _的民族音乐教育理论体系。不仅从事民族音乐专业研究的人才数量相对稀少,而且民族音乐也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仍然局限于民间自娱自乐式的演唱和传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成为了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主阵地,西方音乐理论俨然成为了中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权威和主体。尽管部分高校在音乐教育课程规划中安排了民族音乐的学习,却常常只限于音乐鉴赏,并不属于正规课堂教学中理论式学习的主要内容。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角色明显成了配角甚至龙套,不仅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成熟体系,而且越来越碎片化、边缘化、点缀化,甚至在少数高校音乐教育中 _消失了。 1.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作为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局限于娱乐和欣赏的范围,更重要在于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族人民都是“伴歌而生”的民族。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各少数民族音乐往往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密不可分。从远古时起,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就有了采茶歌洗衣歌采薇曲等歌曲,甚至在行军打仗时也有了兰陵王入阵曲之类的战斗歌曲。民族音乐不仅存在于民间,也进入了“殿堂”,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乐府”即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的名称。到了唐宋时期,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词类别之一的“词”就是歌曲,宋词最初的名称即为“曲、曲子、曲子词、乐章、琴趣、歌曲”,唐宋之词,即为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就是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及至近现代,中国民族音乐中更有茉莉花康定情歌梁祝等经典作品享誉海内外。 2.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除了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外,对其他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学生开展的则是音乐理论普及和鉴赏教育。学校教育是公民接受各类知识与文化的主要途径,很多地方甚至是唯一途径。因此,学校教育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自然也应当通过学校教育这一渠道得以实现。 1.调整课程设置比例 _高校音乐教育中西方音乐比例明显过大,几乎占据了全部音乐课程设置的 _,民族音乐课程内容过于薄弱。为充分利用丰富的中国民族音乐资源,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应当进行适当调整,西方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比例应当各占50%。在具体课程内容安排上,首先应当广泛教授传统经典民乐,如高山流水夕阳箫鼓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平沙落雁广陵散等;其次,不同地区高校可选取具有当地民族民间特色的歌曲、乐曲等作为教学资源,例如东北地区的“二人转”、西北地区的“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东南地区的“灯红歌”“九鲤灯舞”;西南地区的“姐儿歌”“茅山歌”“背二哥”;内蒙古地区各种“长调”;藏族地区的“酒曲”“扎年弹唱”;地区的各种“牧歌”等等。 2.收集和抢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 随着现代化程度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加深,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由于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劳动环境,正在迅速走向衰亡。曾经在长江上广为流传的“川江号子”就是典型。在机动船尚未出现的年代,长江三峡上逆流而上的船舶需要大量纤夫通过人力牵引大小船只在汹涌的长江中移动,为了统一节奏,纤夫们喊着口号拉动沉重的纤绳,久而久之形成了极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川江号子。然而,近现代以来,机动船取代了旧时的人力划桨,纤夫没有了用武之地,长江上自然再也听不到雄浑、苍凉的川江号子。据了解,目前还能够哼唱川江号子的民间艺人已是凤毛麟角,即便最年轻的川江号子手都已年逾古稀,川江号子已经到了消亡的边缘。另一方面,现代流行音乐在年轻人中间的广泛传播也使传统民族音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有调查显示,在广西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学生中,能够唱出本民族歌曲的学生比例最少的已经降到3%,最多的也不过30%。简单、直白、动感、更富时代气息的流行音乐对年轻人而言充满吸引力,而民族音乐由于其流传时间的久远显得过时、落伍,年轻一代不喜欢、不愿学,民族音乐的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从业者而言,收集和抢救这些优秀民族音乐避免其衰亡和消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族音乐是当地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生产与生活的经验总结,既是音乐艺术,又是文化提炼。将优秀民族音乐充分融入高校音乐教学既是为教学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又是对濒危民族音乐最好的拯救。 3.聘请专业音乐工作者或民间艺人辅助教学 专业音乐工作者和民间艺人进入高校开展辅助教学既能够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触更多鲜活的民族音乐历史与故事,让大学生产生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感受,激发学生欣赏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专业民族音乐从业者和民间艺人的工作,使他们获得更多资金或物质的援助,以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高校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依赖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深度接触民族音乐,也使高校民族音乐教育领域出现巨大的空白。民族音乐作为中 _“第二语言”没有在校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