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诗歌的研究性阅读听叶燕波老师现代诗歌主题单元教学有感聂剑平诗歌历来不好教。古代诗歌过于精致,教师往往花费精力帮助学生理解,对于诗味的品评就比较忽略了。而现代诗歌相对直白,似乎理解已不困难,但诗味也不好品评,于是诗歌教学成了“鸡肋”。总之,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诗歌不好“教”,或者说,单纯采用“教”的方式,很难唤起学生阅读诗歌的激情。看来,我们需要在诗歌阅读策略上有所创新。此次听周浦中学叶燕波老师上课,觉得在现代诗歌阅读教学中采用主题化单元教学策略是一次值得推崇的尝试。叶燕波老师上的这节课是一个主题单元的一部分。整个主题单元的主题是“诗意的传承”,分二个专题:现代诗歌中的古典元素和古典“诗意”现代传承的文化因素。在第一个专题中,叶老师已经引领学生综合研读了高一教材中的三首古诗蒹葭、咏史和饮酒,初步分析了这三首古典诗歌在“情感意蕴”、“表现手法”和“语言特征”三个方面的一些共同元素,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探讨“古典元素在现代诗歌中是否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根据前面的研究成果,叶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研读三首现代诗歌双桅船、雨巷和春天遂想起(全部来自上海二期课改新教材,只是它们不在同一册中。教师立足教材重新建构教学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校本研究”),从“情感意蕴”、“表现手法”和“语言特征”三个方面分析这些现代诗中蕴含的古典元素。课前叶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每两个小组研读一首现代诗歌,各小组独立通过集体研讨将研究成果汇集制作成PPT。这一节课的主要活动就是由每组派两名学生上台汇报,一名同学使用PPT汇报,另一同学在黑板上板书要点,同时对发言同学的内容作适当补充。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一个主持、点拨和总结的作用。单从本节课的活动形式看,似乎与我们过去看到的“开放式”教学很相似,都是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但是比较而言,主题单元指导下的研讨活动效果明显优越。首先,本节课学习的容量比一般的课堂大许多,而且效率也高。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多半要根据教材资料的要求,将要教学的诗歌全方位讲解一遍,往往需要至少两个课时教学一首诗歌。但是,此次学习,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同时完成了对三首现代诗歌的鉴赏与交流。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基本上把本组研读赏析的诗歌主要内容(也是我们教师在传统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要讲解的)都呈现了出来。例如第三组同学交流雨巷的学习体会:在情感意蕴方面,我们大致分为三层:第一点是从爱情层面,作者作为一个爱情的伤感者。这是从雨巷所描绘的特定意象及其与诗人的人生际遇关系角度出发来解读的。在诗中,“我”怀着一种痛苦莫名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寥的“雨巷”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的颜色、芬芳、忧愁、眼光使我倍感亲切,她的凄清的心境也与我的心境相近。让人忧伤而又无奈的是,这个姑娘是在梦中出现的,而梦慢慢的也消逝了,仅仅投来这太息般的一瞥,便蓦然飘过。孤独的“我”仍然彷徨在悠长的雨巷,继续希望、期待着。当我们细细的读语段时,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诗中描绘的这段美丽的邂逅,实际上只是诗人对爱情的一种白日梦。它使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作者对爱的追索与向往,憧憬与期待,以及因爱而生的痛苦莫名的希望、无奈和甜蜜的忧伤。接下来我们说到第二层,社会层面,时代的迷惘者。这就要牵扯到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了。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白色恐怖就是当时在国民党的统治下,进行的一次强制性的、恐怖性的统治。而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在那悠长、寂静、阴暗、狭窄的雨巷,实际上正是那个时代令人压抑的气氛的写照。而我的孤独、彷徨,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慕,以及希望破灭后的惆怅,忧伤,实际上就是当时一小部分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流露。他们苦闷、迷惘、失望着,却又憧憬着、期待着。从社会层面去解读雨巷,我们可以把诗中的“我”理解成一个时代的迷惘者。而这种应同时代而造成的失落、压抑、苦闷,因爱而生的憧憬、忧伤、无奈的情感格调上是暗合的,两者并不互相抵牾。第三层对于雨巷而言,要想解读其深层意蕴,还必须抓住“雨巷中”、“我”、“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三个来分析其境外意,而这个境外意则是无形的,即:中国古典文化所强调的那种“道”。这里所谓的无形之意也好,道也好,即可解人生意蕴。雨巷把它解读为诗人对心中爱情的幻想与向往,这是一种美丽的心境。而站在那个特定的岁月的角度,把它解读为一代青年对前途幻灭无依的苦闷和彷徨,我们会感到亲切。而当我们把它解读为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与追求之时,当我们对这一过程进行悲剧性的阐释之时,我们则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忧伤与深沉。不难看出,这一组同学对于雨巷情感意蕴的三个层次的认识基本上是到位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肯定学生真的是读懂了诗歌。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在每个组都得到体现,而且由于每首现代诗歌都有两个组独立研读赏析,小组之间的彼此补充,使得诗歌鉴赏的精华含量大增。六个小组通过交流汇报,在一节课上共同完成了对三首现代诗歌的鉴赏,效率不可谓不高。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分体现。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它需要阅读者沉浸其中才会有所“共鸣”。所以,教学诗歌,如果是单纯的“教”,即使教师能够生动全面地讲解诗歌,也未必能够有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品味诗歌,才可能让他们自己获得“诗味”的享受。我以为,叶老师这次教学,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从课堂的直观情况看,这三首诗的理解鉴赏,都主要地的是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其实,做好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许多老师都走了样)。这一节课为什么能够实现这样的目的呢?我们和叶老师交流,得出了这样几点经验:(1)提出单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2)教师先教学一首现代诗歌再别康桥,通过示范,让学生尝试模仿教师的鉴赏方法,知道如何分析鉴赏现代诗。(3)将平常教师教学要借助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品味。叶老师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现代诗歌,除了提供教师用的“教参”,还特意推荐了文学概论、文学原理新释、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中国现代诗歌审美研究、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等书中相关的章节(只让学生看有关的章节,不让学生完整读枯燥的理论书籍是非常合乎中学生的阅读心理的),让学生在研读诗歌的同时借鉴参考。所以学生在汇报交流中能够将诗歌的主要情感意蕴、主要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点比较正确地归纳出来。而且,在课堂的交流质疑活动中,学生甚至对于诗歌的语言节奏也进行了品味探究,例如第五组同学交流春天遂想起时,几个同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白:生9:语言特点中的反复,例如文中,本文标题便是“春天,遂想起”,文中“春天,遂想起”还有“遂想起多莲的湖”、“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想起”诸多“想起”表达了他以前对江南那个地方的向往,他曾经住在那里。此诗就是由虚和实相结合。在最后一段,七个江南连用,强烈的抒发作者,表现了诗人内心渴望、向往,想要回到故土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中处处描写了江南之情、江南之美,语言细腻。诸多的古典元素,表现了江南的民俗美,作者对于这篇诗歌创作之情。下面有一段朗诵:(PPT播放配乐)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以句逗为停顿标志,与诗行节奏不甚相符)谢谢大家。(掌声)师(笑):还有杀手锏啊,大家有没有提问?有没有要提问的?生7:他刚刚读的方式,我认为应该读成:“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重音在“喊”字,断句很明确,符合诗行)我问下,我这种读法跟他那种读法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又能体现什么情感?生9:这段中有喊,还有江南,如此重复往复的感觉,就是加深了他对故土、家乡的思念之情。生7:我问下,是我这种读的方式好,还是你那种读的方式好?生8补充:应该是这样子: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重音落在“喊”与“江南”,但停顿节奏仍然未随诗行而主要跟随句逗)是不是这样子?是这样子吧?(众笑)这说明,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已经实现了品味“诗味”的目的。再次,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一方面保障学生的汇报交流不偏离主题,另一方面推动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升。本次交流活动,确实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投入地汇报本组对于诗歌的理解,却常常忽略了“古典元素”的提炼与挖掘,让人感觉有点离题。但是叶老师预先作了一个安排,就是在一个组的同学汇报完毕以后,要其他组的同学质疑,如果同学没有质疑,老师干脆直接质疑,基本上就是提醒回报的同学要正面回答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古典元素在现代诗歌中是否具有普遍性。结果,学生都赶紧围绕这一问题再补充(由于有前面的正确鉴赏作铺垫,学生补充起来并没太困难),再加上教师的提示或补充,于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的成果就在黑板上完整地呈现出来了:双桅船雨巷春天遂想起情感意蕴A含蓄、朦胧B船与岸不断分离爱情爱情的感伤者;社会时代的迷惘者;人生人生的求索者A浓浓的乡愁和深深的爱国情怀表现手法A象征、创造意象B象征暗示、象征丁香结A修饰语,首尾呼应语言特征A偏向含蓄B含蓄、自然、流畅叠词、注重音韵、含蓄A复沓与叠韵这个表格,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现代诗歌中的“古典元素”确实是普遍存在的。至此,我们认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实现。不过,这只是关于现代诗歌主题单元学习的一节课,其实,围绕整个单元的学习,叶老师设计了三个核心的问题:(1)什么是古典元素?古典诗歌的主要元素有哪些?(2)古典元素在现代诗歌中是否具有普遍性?(3)古典“诗意”现代传承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交通中的车牌自动识别GUI仿真系统设计研究
- Lesson 82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5B新概念英语(青少版)
- cpa真题战略及答案
- Unit 6 Ancient stories说课稿2025年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2013秋审查)沪教牛津版(深圳·广州)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三单元 在合作中发展 第六课 合奏好生活的乐章 第1框《心中有他人》说课稿 鲁教版
- 雨课堂学堂在线学堂云《JAVA Programming》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2018年公路一建真题及答案
- 初级药士考试真题
- 2025年浙江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度北京市安全员C证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4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幼儿教师(单页)求职简历(可编辑)A4打印模版
- 2025年土地确权数字化合同协议
- 2025广东中山市公安局三角分局辅警招聘8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淮南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6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窗口行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 幼儿园安全隐患奖惩制度
- 国家电网招聘平台国家电网2026校园招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沧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MOOC】以案说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橡皮障护理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