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学视角下的木鼓舞分析的论文_第1页
2020年美学视角下的木鼓舞分析的论文_第2页
2020年美学视角下的木鼓舞分析的论文_第3页
2020年美学视角下的木鼓舞分析的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视角下的木鼓舞分析的论文 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与歌舞为伴。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就是木鼓舞。从广义范围上来看木鼓舞包括:拉木鼓无、刀舞、甩发舞、迎头舞、送头舞、供头舞、跳木鼓房舞等等。这些舞蹈在表演的时候都需要木鼓作伴奏。因此把这些舞蹈统称“木鼓舞”。从狭义的范围上来看,佤族的舞蹈里面,木鼓舞是一种祭祀的舞蹈,非常庄严,是由制作、娱乐、祭祀、取材组成的,与其他的舞蹈不同。 木鼓舞是佤族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舞蹈,木鼓舞的主要内容是源于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例如:木鼓舞的第一段拉木鼓就是表演了山村里的男子去山上砍材,再把木材准备好,等着魔霸指挥。从拉木鼓一直到敲木鼓,都是在重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在最后一遍舞蹈里面,舞蹈的题材也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舞蹈中他们的动作都是规定好的舞步,然后大家一起根据舞步欢快的跳舞。还有就是因为木鼓舞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也相对来说很简单,所以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就这样流传下来。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时时刻刻都有舞蹈,例如:老年人跳的广场舞、电视上专业表演艺术家的舞蹈表演、各种大型舞蹈团的表演等各种各样的表演技巧让我们赏心悦目,舞者花样百出。但是佤族表演的舞者并没有进行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也没有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那么多的花样,但是佤族人民都是在用心跳舞。因为跳舞对佤族人民来说是一种对明天美好向往的寄托,更是对神灵庄严的祭奠。在佤族木鼓舞看不到各种各样技巧展示,但能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现在舞蹈里面充满了各种技巧的舞姿,佤族的木鼓舞和别的舞蹈不同,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舞蹈的最后一段敲木鼓舞,和敲木鼓舞人的节奏相结合,人们在一起载歌载舞。佤族的女孩就披着长长的头发,男孩就用坚实的胳膊欢快的敲木鼓。在佤族人的心中,木鼓舞是可以取悦神灵的,跳木鼓舞可以让明年的庄稼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众所周知,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我们都知道舞蹈离开了音乐就不能更好的去理解舞蹈的含义。同样佤族的木鼓舞也是需要音乐配合,但是这个音乐是佤族人民自己的歌声,当然歌声也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敲木鼓时,人民开始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每一个人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加强了佤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使佤族人民的心靠的更近。在舞蹈第三段桥木鼓中,在木鼓的伴奏下,佤族的小姑娘和小伙子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尽情的载歌载舞,场面非常的热闹。如果是一个外来人来到佤族一定会被佤族人民的歌声舞步所吸引,很快的被他们的气氛感染融入到里面。木鼓舞可以说是非常轻捷豪爽、热情奔放的。 (一)体现出了佤族的历史观 木鼓舞是在中间放一个木鼓,舞者都围绕着木鼓进行舞蹈。佤族是先有了木鼓才有了木鼓舞。木鼓舞最早是在母系社会后期产生的,根据资料记载,佤族的祖先在大山里生活,因为大山里土壤肥沃所以佤族的祖先就开始种庄稼卫生,但是经常遭到野兽的偷袭。相传在一次袭击中,佤族的祖先用木桩吓跑了野兽,庄稼获得了丰收。从此以后就制作了第一支木鼓。到了第二年人民为了庆祝庄稼的丰收,大家就围成一个圈,围绕着木鼓跳起舞,后来就慢慢的发展成现在的木鼓舞。并世世代代的留传下来,每年的春天都会举办一次。可以说木鼓舞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像木鼓舞这种流传至今的舞蹈在历史上是寥寥无几的。 (二)体现出了佤族民族精神 佤族的木鼓舞是祭祀舞蹈,对神灵是非常崇拜的,从舞蹈里面就看到了宗教色彩。木鼓舞里面包括了剽牛舞,因为牛是佤族的图腾,牛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高贵神圣的。因此在木鼓舞中也寄托了人民的思想。木鼓舞从古代一直保留到今天,每个年代都有变化,这也显着出佤族这个少数民族也在不断的进步。现在佤族都建立了木鼓房,随着木鼓房越来越精细相应的舞蹈动作也越来越复杂化,从中也可以看出佤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我们要想了解佤族的文化就要从木鼓舞开始了解,因为佤族流传下来的相关资料并不是很多,只有木鼓舞流传下来了。所以木鼓舞包含的信息有很多,从中体现了佤族的民族精神。综上所述,虽然木鼓无是佤族的祖先留下来的产物,但是随着人民生活地域和习俗都不同也就造成了文化差异,又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在快速的发展,佤族的木鼓舞传统的宗教色彩逐渐的消失。相关的文艺工作者把木鼓舞搬到了舞台上,使木鼓舞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给人民带来很强的震撼性,从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知道了佤族有这种淳朴的舞蹈,并让人们记住了佤族的这个古老的民族。因此说舞蹈不仅仅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娱乐方式,更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体现,延续佤族木鼓舞文化,并代代相传。 1陶翠香,何卫东.佤族拉木鼓发展演变探析寻求其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多元化发展之新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xx,02. 2甘开鹏,王秋.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与族群认同云南佤族木鼓舞文化内涵与工作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xx,03. 3艾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