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学专业自学指导书教育通论张朝珍 编2011年7月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教育通论是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综合性院校学生选修专业时必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一方面,它是对教育基本理论进行全面、综合、多维审视的基础学科,着眼于综合贯通地探讨教育的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基本方法,是构建教育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础、是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原理,体现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结构。另一方面,它也不断吸收其他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结构体系和具体的内容。二、教学内容本课程自学教材采用郑金洲著的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全书共十章,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教育的本质和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二是对教育的心理基础、社会基础、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育外部现象和宏观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三是对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教育内部现象和微观教育问题进行论述;四是对教育学的本体和教育科学发展进行的元分析。三、教学方法采用有意义讲解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把握课程本质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应结合广泛的专业阅读,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中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作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四、课程具体教学要求第一章: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2、能够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3、了解教育的语言。第二章:1、正确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2、能够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3、思考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第三章: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第四章:1、掌握各种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2、理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3、论述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1、掌握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分析学校组织的科层体制特征;讨论班级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2、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论争;3、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第六章: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2、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七章:1、掌握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2、分析义务教育的特征与问题;3、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与实施。第八章:1、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掌握课程的类型及其优劣;3、教学策略的应用。第九章:1、分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解释教师的角色及其特征;3、认识师生关系。第十章: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元教育学的含义;2、掌握中西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思想;3、认识教育科学的门类。五、指定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指定教材: 教育通论.郑金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主要参考书 1.当代教育通论.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教育原理.陈桂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教育通论.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六、自学进度安排自学进度表月 日至 月 日周次学时自 学 内 容自学作业8.29-9.412什么是教育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2、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3、了解教育的语言。29.5-9.1122教育的演进1、正确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2、能够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3、讨从社会生活的变迁说明教育理论的发展变化。29.12-9.1832中西教育传统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9.19-9.2542中西教育传统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9.26-10.252教育的心理基础1、掌握各种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2、理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3、论述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0.3-10.962教育的社会基础1、掌握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分析学校组织的科层体制特征;讨论班级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2、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论争;3、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10.10-10.1672教育目的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2、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10.17-10.2382教育目的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2、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10.24-10.3092教育制度1、掌握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2、分析义务教育的特征与问题;3、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与实施。210.31-11.6102课程与教学1、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掌握课程的类型及其优劣;3、教学策略的应用。211.7-11.13112教师与学生1、分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解释教师的角色及其特征;3、认识师生关系。211.14-11.20122教育学与教育科学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元教育学的含义;2、掌握中西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思想;3、认识教育科学的门类。2备注:请按周历规定时间完成作业,面授时检查12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复杂性;学会用教育的话语方式对教育进行分类的思考(二)课程内容1、教育的概念:教育;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2、教育的构成:教育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中介。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教育机构4、教育的语言;教育术语;教育隐喻;教育口号(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2、能够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3、了解教育的语言。第二章 教育的演进(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教育的起源;分析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展望教育的未来。(二)课程内容1、教育的起源:教育产生的条件;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2、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学校教育机构;青年之家;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国学;官学、私学;书院;学堂;。3、学校的未来: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非学校化思潮;普及义务教育与全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正确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2、能够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3、思考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第三章 中西教育传统(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中国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理解西方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二)课程内容1、中国教育传统:社会本位;人伦观念;学以致用;人文精神;三教九流;儒家文化;“六艺”;“四书五经”。2、西方教育传统:个人本位;博雅教育;宗教精神;“七艺”;“骑士七技”。3、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教育价值取向;师生关系;教学行为。(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第四章 教育的心理基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讨论教育对心理发展作用。(二)课程内容1、心理发展的阶段与教育: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格塞尔的成熟理论;赞科夫的“教育与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2、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智力上的差异;个性心理的差异;因材施教。3、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会合论;相互作用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掌握各种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2、理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3、论述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 教育的社会基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把握教育的社会属性特征;探讨教育受社会制约的表现。(二)课程内容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对社会的认识;涂尔干对社会的认识;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社会组织;韦伯的科层体制理论;帕森斯的社会体系观点;盖兹尔的班级社会体系模式。2、教育的社会属性:关于教育的社会属性的争论和各种观点。3、教育受社会制约:社会形态与教育;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马克思的“社会五型态说”;社会阶级与教育;鲍尔斯和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对应论;伯恩斯坦的“语码理论”。(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掌握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分析学校组织的科层体制特征;讨论班级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2、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论争;3、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第六章 教育目的(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讨论教育是否有目的;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把握各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二)课程内容1、教育有没有目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怀特的再论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是什么:相关概念的关联与界定;教育目的的特性;教育目的的类型分析;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准;英格尔斯的现代人标准。3、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伦理本位论;社会本位论。4、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全面发展的学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五育。5、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2、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七章 教育制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我国现行学制;掌握义务教育的特性;了解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掌握终身教育的思想。(二)课程内容1、现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贝尔-兰卡斯特制;双轨制与单轨制;美国高等学校的类别;英国中学的类型;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京师同文馆;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含义与特性;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终身教育的含义与特性;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终身教育的目的。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掌握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2、分析义务教育的特征与问题;3、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与实施。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掌握课程的类型;应用各种教学策略。(二)课程内容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含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课程的类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3、教学策略:赫尔巴特;凯洛夫;提问的策略;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掌握课程的类型及其优劣;3、教学策略的应用。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教师的角色特征;理解教师的素质要求;分析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课程内容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地位、职业声望;教师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2、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杰克逊的教室中的生活与教师的社会形象;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与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冲突。3、教师的素质要求:道德要求;知识要求;教学技能要求。4、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非指导性教学;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教师期望。(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分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解释教师的角色及其特征;3、认识师生关系。第十章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元教育学;掌握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科学的分类。(二)课程内容1、教育学与元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元教育学的含义。2、中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布雷岑卡的元教育学;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科学的类别:教育科学的门类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3-氨基苯硼酸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物料输送及烟气净化工工艺创新考核试卷及答案
- 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智慧物流运输设备市场研究报告
- 农机服务经纪人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挂饰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印花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制剂及医用制品灭菌工作业指导书
- 幼儿园教师聘用与儿童成长跟踪服务合同
- 大数据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2024年长庆油田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别嘌醇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上海中考复习必背英语考纲词汇表默写(汉英互译)
- 委托投标合同协议书范本
- 车库洗车日常管理制度
- 尊师重教主题班会教案
-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度职责及工作流程
- 旅行社安全管理制度
- 宿管面试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圆创教育教研中心2025届高三三月联合测评物理试题及答案
- 车间轮岗培训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