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职工健康监护.ppt_第1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职工健康监护.ppt_第2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职工健康监护.ppt_第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职工健康监护.ppt_第4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职工健康监护.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职工健康监护知识讲座,前言,当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外来劳务人员与生产装置作业人员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出现的疑似职业病与职业禁忌症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2010年8月发生“电站清扫焦炭尘劳务工尘肺病事件”;2010年10月“电站装卸石灰石劳务工尘肺病诊断事件”;历年职业健康体检中,出现多例“职工听力受损职业禁忌症事件”;,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健康特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开胸验肺”事件,张海超,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郑州振东耐磨有限公司打工,做过杂工、破碎工,其间接触到大量粉尘。2007年8月开始咳嗽,当感冒久治未愈,医院做了胸片检查,发现双肺有阴影,诊断为尘肺病,并被多家医院证实,但职业病法定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下的诊断却属于“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即有尘肺表现。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病”。2009年9月16日,张海超证实其已获得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各种赔偿共计615000元。,电站清扫焦炭灰劳务工尘肺病事件,棉丰劳务公司安排劳务工蔡、张负责电站区域焦炭皮带机旁清扫地面灰尘;2010年8月在岗职业健康体检中被确诊为“疑似职业病”。但这二名劳务工没有上岗体检,用人单位出具了现场检测报告与相关职业卫生档案;最终未被诊断为职业病。,电站装卸石灰石劳务工尘肺病诊断事件,海达公司安排劳务工董负责电站0102-V8区域装卸石灰石粉料;2010年9月在岗职业健康体检中肺部有阴影,本人要求被诊断职业病,被医院否认。10月24日董到镇海区卫生监督所三楼屋顶上准备跳楼。,电站装卸石灰石劳务工尘肺病诊断事件(相关图片),粉尘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和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检查(图片),宁波市2010年发生中毒事故现场(图片),内容提要,1、如何正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3、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职业健康监护内容5、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程序5、职业健康监护评价6、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1、职业病危害辨识的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目录职业卫生标准,一、如何正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卫生(健康)监督管理的基础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的依据明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目标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及防护措施的实施,2、职业病危害识别的意义,3、识别的内容,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种类、作用条件、分布确定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程度,4、识别的常用方法,类比法经验法系统分析法现场调查、检测法,5、职业危害因素的判定,接触多种有害因素时,选择危害最大的有害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直观判定化学产品、中间产品、原料、辅助材料根据MSDS资料,依据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判定有机溶剂、油漆、粘胶:挥发的有害气体,查成份(油漆、有机溶剂、粘胶成份)以其中哪些是易挥发的化学物质来判定生产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根据工艺、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根据四个方面判断:,(1)作业场所特征:生产作业场所职工数?工作时间活动范围?生产作业类型?(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生产工艺?(原料至产品等)生产过程?(工序密闭?开放?通风?)巡检线路与巡检次数?,(2)职工接触模式: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存在方式?接触时间?防护情况?重点人群?.,(3)危害的定性评价危害的资料:流行病学资料、毒理学资料、临床观察、环境调查资料等;产品和其他物质资料:卫生与安全期刊、毒性和健康效应数据库以及文献:物质安全资料说明书(MSDS、有害成分百分比)以及其它职业卫生资料(CAS、化学品标识符、编号和接触阈限值),包括健康危害、防护设备、预防措施等信息。,(4)职业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最常见的存在方式:气体、蒸气、液体和气溶胶(尘、烟、雾)气体:泄漏、高温加工蒸气:灌装、混合、清洗、喷射、干洗等;液体:溶剂、酸、碱等尘:包装、装卸、打磨、切割、压碎、过滤等;烟:焊接、切割等雾:喷洒、电镀、切割、喷漆等;,(5)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特征,化学危害: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急性、慢性等;腐蚀性:接触部位组织破坏(皮肤、眼、消化道);浓酸、浓碱、磷;刺激:组织炎症、湿疹、皮炎、水肿等;(皮肤:酸、碱、溶剂等;呼吸:氨、氯气、光气、臭氧等)变态反应:皮肤(甲醛等)、呼吸(异氰酸酯等)窒息:甲烷、乙烷、CO、硫化氢、氰化氢等;癌症:苯(白血病)、氯乙烯(肝血管肉瘤)、联苯胺(膀胱癌)、石棉(肺间质瘤)等;生殖效应:生殖和性功能、后代影响:锰、二硫化碳、乙醚、汞、CO、铅及溶剂等。其他: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生产过程,1物理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毒物。第一类是有毒物质:如苯、氯、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第二类是生产性粉尘:如煤尘、焦炭尘、硫磺尘和其它粉尘,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蘑菇孢子、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动物分泌物及羽毛等。,(二)劳动过程,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2.劳动中精神过度紧张,如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三)生产环境,主要是作业场所的环境、自然环境因素,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如夏季太阳辐射、冬季寒冷;室内由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如有害和无害工段安排在一起,无防尘、毒设施;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由不合理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这些影响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四)其他因素,个人因素,如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引起职业病劳动者长期在有职业病危害的环境条件下作业,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体内,天长日久,超过了人体代偿功能所承受的限度,造成机体特定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种疾病就称为职业病。不同的危害因素可引起临床症状不同的职业病。,(二)引起职业性多发病劳动者长期在有毒有害物质环境下作业,虽没有引起的职业病,但可能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非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抵抗力降低,使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如:听力受损、血液病、肺结核等。(三)引起生产性伤亡如空气中的易燃易爆粉尘浓度过高,遇火发生爆炸而发生工伤事故。(四)致癌和致畸胎据目前所知,物理因素中的放射性物质;化学因素中的多环芳香烃类、有机醚类和有机酯类化合物等都有致癌作用,能使人体遗传基因发生改变,而致不孕、胎儿畸形,甚至遗传给下一代。,职业病危害的致病条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1、接触机会。2、一定的接触方式。3、有一定的接触时间。4、有一定的接触强度(浓度)。劳动强度的大小也影响损害程度。强体力劳动可以使劳动者呼吸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增加人体对有害物质的吸入量。,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一种作业的工人中,发生职业性危害的机会和程度有极大差别,这主要取决于如下因素:1、遗传差异。2、年龄、性别的差异。3、身体营养状况差异。4、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差异。,四、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定义: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查,从症状体征和人体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分析、了解和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正确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和新的危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接触控制、医学生理学检查和信息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概念,定义: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态,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将结果报告给单位和劳动者,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特点:不是一般查体,而是观察早期发现劳动者的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36,有毒有害作业企事业个体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识别,评价,控制,一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职业病与职业多发病,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康复治疗,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卫生工作内涵,37,有毒有害作业企事业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发现识别,评价,控制,环境监测,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离岗体检退休体检,职业病职业多发病职业禁忌证,健康监护,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康复治疗,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范围,提供依据,监督,法规标准法令,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劳动卫生学调查,科学研究,职业健康监护基本原理示意图,劳动环境作业人员,第三级预防(康复治疗),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者,医学检查与观察,职业禁忌证,职业危害对健康影响,发现新的职业危害,有关联,症状、体征、生理、生化等,职业病职业相关病,是否上岗调离岗位,控制,职业健康监护目的意义:,(1)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症患者;(2)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3)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4)识别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5)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条件对疑似职业病人的处置.(6)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7)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档案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包括:(1)上岗(前)健康检查。(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一般周期为1年)。(3)离岗时健康检查(4)应急医学检查(5)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不是所有离岗后都需要)职业危害潜伏期长的职工需要追踪随访,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症,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上岗前健康检查均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下列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1)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2)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如高处作业、电工作业,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等。,在岗定期健康检查:(1)定期健康检查目的: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劳动者的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2)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应急检查:职业病防治法和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都有关于应急健康检查的规定。规范将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列入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使相关法律法规互相配套。(1)适用于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对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2)适用于对从事可能产生职业性传染病作业的劳动者,在疫情流行期或近期密切接触传染者。,离岗时健康检查:(1)在岗期间开展定期健康监护的劳动者,在准备调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