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_第1页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_第2页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_第3页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_第4页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蚄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蚀宋仁宗时代螈景祐三年(1036年)丙子 一岁 莄公历1036年12月19日,卯时,生于眉山县(属成都府路之眉州)纱縠行。 膂此年父苏洵二十八岁,母程氏二十七岁。范仲淹四十八岁,梅尧臣三十五岁,欧阳修三十岁,司马光十八岁,曾巩十八岁,王安石十六岁,程颢五岁,程颐四岁。范仲淹因反对宰相吕夷简,贬知饶州,欧阳修亦坐贬夷陵。 葿宝元元年(1038年)戊寅 三岁 袈苏轼兄景先卒。 螅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 袄宝元二年(1039年)己卯 四岁 膈弟苏辙生于二月二十日。 羇庆历二年(1042年)癸未 八岁 膆始入乡校,从道士张易简读书,闻欧阳修等名。 莂此年范仲淹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 芁庆历五年(1045年)乙酉 十岁 肇苏洵东游京师,拟应次年的“茂才异等”科考试。苏轼从母程夫人读书,“奋厉有当世志”。此年因苏舜钦进奏院事件,范仲淹等离朝出任地方官,“庆历新政”中断。 莃黄庭坚生。 肄庆历七年(1047年)丁亥 十二岁 羀苏洵因制科落第,南游庐山等地。五月苏轼祖父苏序卒,苏洵闻讯返家,自此居丧读书,并教养二子。 肇皇祐元年(1049)己丑 十四岁 螄苏洵作名二子说,名轼及弟辙。 蒂是岁,秦观生。 蝿皇祐四年(1052年)壬辰 十七岁 膇三姊受其舅程濬、姑宋氏、夫之才(正辅)之虐,卒。苏、程结怨。 膅范仲淹卒。 膄皇祐五年(1053)癸巳 十八岁 螂至是岁,日益壮大,好读史、论史,章亦好道。晁补之、陈师道生。 芇至和元年(1054年)甲午 十九岁 薆娶妻王弗。张方平镇蜀,访知苏洵之名。 蚁是岁,张耒生。 薁至和二年(1055年)乙未 二十岁 莇以诸生谒张方平于成都,张一见待以国士。 羆嘉祐元年(1056年)丙申 二十一岁 莃张方平致书欧阳修推荐苏洵,苏轼、苏辙随父进京兄弟俱获开封府解,拟应次年的进士试。苏洵上书欧阳修,并上所作洪范论、史论,修大称赏之。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 荿嘉祐二年(1057年)丁酉 二十二岁 蒇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应省试,所撰刑赏忠厚之至论无所藻饰,一反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梅尧臣得之以荐,欧阳修喜置第二。省试时并作杂策五首、诗一首。 母程氏卒于家,父子三人回蜀治丧。 肃嘉祐四年(1059年)己亥 二十四岁 袁母丧服除,十月与父、弟携眷赴京,沿岷江、长江东下,岁末至江陵,将三人一路唱和诗歌编成南行前集,苏轼作序。 肈嘉祐五年(1060年)庚子 二十五岁 薇回朝,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苏洵试秘书省校书郎。 蒄梅尧臣卒。 薃嘉祐六年(1061年)辛丑 二十六岁 膁与弟苏辙同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策,苏轼入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十二月赴任,苏辙送至郑州西门。苏洵授霸州文安县主簿,在京编撰礼书;苏辙制策入四等,除商州军事推官,知制诰王安石封还诏命,辙遂辞官不赴,居家侍父。 蚆石林燕语卷二云:“故事,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虚,惟以下三等取人,然中选者亦皆第四等。” 袅嘉祐八年(1063年)癸卯 二十八岁 羁三月仁宗皇帝崩,英宗即位。 袀苏轼在凤翔任。时陈希亮知凤翔府,其始,轼与希亮不甚叶,作客位假寐诗。 蚆秋,考试永兴军。王安石丧母,苏洵不赴吊,作辨奸论刺之。苏轼兄弟有“嘻其甚矣”之谏。 芆宋英宗时代螃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 三十岁 虿凤翔签判任满代还,转殿中丞判登闻鼓院。召试馆职,除直史馆。 螆妻王弗卒。 蚇此年宋廷议英宗本生父濮安懿王称号,宰相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与天章阁待制司马光、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激烈相争,史称“濮议”。 膁治平三年(1066年)丙午 三十一岁 螂苏洵卒于京师,苏轼、苏辙兄弟护丧返蜀。 袆治平四年(1067年)丁未 三十二岁 螄在家乡眉山居父丧。 袃宋英宗崩,神宗即位。欧阳修罢参政,知亳州。 蒁宋神宗时代羆熙宁元年(1068年)戊申 三十三岁 膅除父丧,离蜀赴京。 薄神宗召见翰林学士王安石,酝酿变法。 芀熙宁二年(1069年)己酉 三十四岁 肆二月,王安石参知政事,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苏轼至京,除判官告院。苏辙除条例司检详文字。四月,诏议改贡举法。五月,苏轼上议学校贡举状,认为不当轻改,得神宗召对。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出知邓州。秋,苏轼为国子监考试官,策题讽刺王安石。神宗数次欲用苏轼,被王安石阻止。冬,苏轼权开封府判官,作上神宗皇帝书,全面驳斥“新法”。 薅能改斋漫录曾记一事,言轼作诗以讽安石:“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肂熙宁三年(1070年)庚戌 三十五岁 肈判大名府韩琦言青苗法害民。苏轼再上皇帝书,要求罢免王安石。神宗贬黜群官,扶持安石。苏辙在条例司议事不合,出为河南府判官。御史谢景温诬奏苏轼,查无实据。王安石拜相。 膆熙宁四年(1071年)辛亥 三十六岁 肆六月,得通判杭州差遣,离京赴任。途经陈州,时张方平守陈州,苏辙为州学教授。九月离陈州,苏辙送至颖州,同谒欧阳修。十一月至杭。此年司马光因反对“新法”,罢归洛阳。 熙宁五年(1072年)壬子 三十七岁 螄在杭州通判任。七月循行属县,八月监试进士。时卢秉提举两浙盐事,改革盐法,十二月,苏轼被命监视开运盐河,至湖州考察堤岸,又至秀州。 肁欧阳修卒。 芆熙宁六年(1073年)癸丑 三十八岁 膃在杭州通判任。冬,往常、润、苏、秀等州赈济饥民。 节朝廷设立“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命王安石提举。 袀熙宁七年(1074年)甲寅 三十九岁 芅在杭州通判任。纳侍妾朝云。九月,差知密州。离杭赴任,十一月至密。 薄此年大旱,流民多入京,郑侠上流民图,坐编管。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府,吕惠卿参知政事,继续施行“新法”。 羄熙宁八年(1075年)乙卯 四十岁 蕿在密州知州任。 虿此年王安石复相,吕惠卿罢。颁行三经新义。 羅熙宁九年(1076年)丙辰 四十一岁 莂在密州知州任,九月移知河中府,十一月离密赴任。 蚂此年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府,神宗亲自主持续行“新法”。 蝿熙宁十年(1077年)丁巳 四十二岁 莆二月,于道中改知徐州。至京师,有旨不许入国门。五月至徐州。七月,黄河决堤,水汇徐州城下,苏轼亲率军民筑堤抗灾。 膄元丰元年(1078年)戊午 四十三岁 莁在徐州知州任,筑黄楼。 衿元丰二年(1079年)己未 四十四岁 螇二月移知湖州。七月,因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弹劾苏轼诗语讥讽朝廷,自湖州任上被拘捕入京。八月至京,系于御史台狱,十二月结案出狱,诏贬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史称“乌台诗案”。轼任地方官数年,相继与晁补之、秦观、黄庭坚、张耒结识,四人后来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薂元丰三年(1080年)庚申 四十五岁 膀二月,至黄州,寓居定惠院,撰作易传、论语解。五月,苏辙送兄长家眷至黄,留伴十日后别去,赴筠州任。黄州士人多与苏轼交往。 衿宋廷议改官制。王安石封荆国公。 袄元丰四年(108l年)辛酉 四十六岁 芃贬居黄州。开始经营东坡。 罿此年神宗决策以五路兵进攻西夏。曾巩被召为史馆修撰,专典国史。 罿元丰五年(1082年)壬戌 四十七岁 芄贬居黄州。筑成东坡雪堂,居之,自号东坡居士。于秋、冬两次游赤壁,作前、后赤壁赋。此年宋与西夏交战,宋兵大败于永乐城。新官制施行。 螁元丰六年(1083年)癸亥 四十八岁 羁贬居黄州。苏辙权筠州州学教授,所作策题违反三经义旨,被劾罢。 螅此年西夏攻宋,宋兵败求和。 蒁曾巩卒。 腿元丰七年(1084年)甲于 四十九岁 蒆正月,神宗出御札,苏轼量移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四月离黄州,自九江至筠州,访苏辙。游庐山。七月,回舟当涂,过金陵,见王安石,相谈甚欢,留一月别去。岁晚在泗州,上表请常州居住。此年司马光等修资治通鉴成。 袅元丰八年(1085年)乙丑 五十岁 袂正月离泗至南京,得请常州居住。三月,宋神宗崩,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苏轼在江宁闻讯,赴常州。五月过扬州,游竹西寺。有旨复朝奉郎知登州,又除尚书礼部郎中。十一月至登州任,迅即被召进京,十二月除起居舍人。苏辙亦被召为右司谏。 蚇程颢卒。 芅宋哲宗时代羄元祐元年(1086年)丙寅 五十一岁 罿在京师,三月除中书舍人,四月差同详定役法。时司马光主持政事,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苏轼以为免役法不当废,遂与司马光议论不合,然深受太皇太后高氏器重。九月除翰林学士,值司马光卒,御史孙升恐苏轼入相,始上章论之。 荿此年苏辙迁中书舍人。 羄王安石卒。肄元祐二年(1087年)丁卯 五十二岁 莀在翰林学士任,八月兼侍读。 袇朝臣分裂为朔、蜀、洛三党,迭相攻轧,史称“洛蜀党争”。苏轼为蜀党之首。此年程颐罢经筵,苏辙迁户部侍郎。 肇元祐三年(1088年)戊辰 五十三岁 膄以翰林学士差知贡举。因台谏攻击,上章乞郡。 螁宋廷吕公著年老,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吕大防、范纯仁为相。 蕿元祐四年(1089年)己巳 五十四岁 袆三月,除龙图阁学土知杭州,四月出京,七月至杭。十一月,以浙西七州旱灾,乞赈济。 此年吕公著卒,范纯仁罢相,苏辙迁翰林学士,进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芄元祐五年(1090年)庚午 五十五岁 膂在杭州知州任,疏浚西湖,筑长堤,杭人称为“苏堤”。因浙西灾伤,连章请求赈济。 羆苏辙使契丹归,为御史中丞。宰相吕大防、中书侍郎刘挚欲引用新党人士以为调停,因苏辙激烈反对而罢。 薅元佑六年(1091年)辛末 五十六岁 莄正月,自杭州内调为吏部尚书。二月,因苏辙为尚书右丞执政,避亲嫌改翰林学士承旨。三月离杭州,沿途具辞免状,至京后仍上章乞郡。五月,兼侍读。程颐门人贾易等弹奏不已,朝廷两罢之,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闰八月到任。 薃此年刘挚为右相,与左相吕大防不和,朋党之论复起,挚遂罢相。 蚈元祐七年(1092年)壬申 五十七岁 蚇正月自颖州移知郓州寻改扬州,三月到任。七月,内调为兵部尚书,充南郊卤簿使。八月兼侍读。九月至京。十一月除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上,充礼部尚书。 莄此年苏颂为右相,苏辙进下侍郎。 蝿元祐八年(1093年)癸酉 五十八岁 蒀在礼部尚书任。三月苏颂罢相。御史黄庆基、董敦逸等连奏川党太盛,苏轼亦自请外任,六月,除知定州。七月,范纯仁为右相。八月,继室王闰之卒。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崩,宋哲宗亲政。苏轼将赴定州,请面辞,不允。十月至定州。 莆绍圣元年(1094年)甲戌 五十九岁 蒄在定州知州任。宋哲宗行“绍述”之政,恢复神宗“新法”。罢免吕大防、苏辙、范纯仁,召回章惇、曾布等新党人物。苏轼于四月落二学士,以本官知和州,又改英州,旋降左承议郎。闰四月离定州,六月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十月,至惠州,初居合江楼, 不久迁嘉祐寺。苏辙于三月出知汝州,六月降官知袁州,七月贬筠州居住。 膀绍圣二年(1095年)乙亥 六十岁 袈贬居惠州。表兄程之才任广东提刑,巡行至惠州,苏轼得以再住合江楼。游罗浮、白水山等地。 膅绍圣三年(1096年)丙子 六十一岁 薄贬居惠州。四月,始营白鹤新居。又迁于嘉祐寺。惠州造东西二新桥,出资赞助。七月,侍妾朝云卒。 薁绍圣四年(1097年)丁丑 六十二岁 薀贬居惠州。二月,白鹤新居建成,自嘉祐寺迁入。朝廷重贬“元祐党人”,苏辙贬雷州。闰二月,苏轼再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四月离惠州,至藤州,与苏辙相遇,同行至雷州。六月,别弟渡海。七月至昌化军,军使张中以官舍居之。 羄元符元年(1098年)戊寅 六十三岁 蚃贬居海南。朝廷遣董必察访两广,将苏轼逐出官舍。苏轼于城南买地,筑室五间,当地士人多助之。苏辙自雷州移循州。 羂元符二年(1099年)己卯 六十四岁 肈贬居海南,与当地书生、黎民游。琼州人姜唐佐来从苏轼学。 羇元符三年(1100年)庚辰 六十五岁 螃正月,宋哲宗崩,弟徽宗即位,向太后同听政。二月,诏苏轼移廉州安置,苏辙移永州。四月,苏轼授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居住,苏辙岳州居住。六月,苏轼离海南,渡海,与秦观别于海康,秦观寻卒。十一月,诏苏轼复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在外州军任便居住;苏辙授太中大夫提举凤翔府上清官,外州军任便居住。苏辙即往颍昌府,居焉;苏轼犹在北归途中。 聿宋徽宗时代螀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六十六岁 朝廷欲调和党争,兼用新旧,故以“建中靖国”为年号。正月,苏轼度南岭,北上,五月至当涂、金陵、真州,病作。六月至常州,上表乞致仕。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次年葬汝州郏城县小峨眉山,苏辙作墓志铭。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螆1036年 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袃1054年 娶王弗蒀1056年 嘉佑元年,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芈1057年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蒅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苏迈降生羃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袁1061年 任凤翔府判官羀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薈1064年 任职史馆羃1065年 妻丧节1066 父丧;服孝(1066.41068.7)莇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芆1068年 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肃1069年 返京;任职史馆蚂1070年 苏迨降生聿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肅1072年 苏过降生膃1074年 收留王朝云;任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