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战略_第1页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_第2页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_第3页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_第4页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键入文字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姓名:曹越班级:人资13-2学号: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目录摘要3关键词3再工业化概况4美国再工业化战略5原因:5客观条件:5实施过程5再工业化对美国的经济影响6从实际GDP考察6从进出口考察6从就业率考察6附表6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7对发达经济体7对新兴经济体7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的冲击和对策8对中国的冲击8中国的对策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8加强教育和培训8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8推进跨国公司发展8参考文献9摘要 面对当前衰退的经济形势,美国政府深信衰退是由“去工业化”引起的,因此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此时美国又恰巧具备了再工业化的客观条件,因此再工业化迅速发展。其余发达国家纷纷效仿,一时间再工业化成为热门话题。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正逐步显现其对本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同时因为美国在世界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美国再工业化正引发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应深入思考美国再工业化的影响,寻求妥善的应对策略,促进自身发展。关键词美国 再工业化战略 经济 政治 再工业化概况根据1968年版韦伯斯特词典注解,“再工业化”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尤其是指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现代化,并支持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 “再工业化”作为一种政策与“工业化”不同,政府在“再工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是第一推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回归实体经济是对去工业化下社会资本过度脱离实体产业的反思,重新审视制造业的价值,但并非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再工业化”将通过不断吸收、运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重构实体经济。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突破性、划时代科技成果支撑,即意味着以新兴技术与产业引领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出现。 MBA智库百科这段话点出了“再工业化”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第一,“再工业化”的目的是回归实体经济。第二,“再工业化”发展的实体经济是经过升级和改造的制造业而非传统制造业,这也是“再工业化”与“工业化”的最大不同,同时也是许多人对“再工业化”产生误解之处。发达经济体自从完成工业化之后,减少了对实体经济的重视,虚拟经济和服务业迅速发展,逐渐与实体经济脱离,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经济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再工业化”的具体内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个阶段是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为标志,发达经济体推出的“再工业化”发展战略。本文研究的是“再工业化”的第三个阶段,重点关注美国“再工业化”的影响,关于再工业化的过程就不再赘述。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我将从原因、客观条件、实施过程三个角度介绍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原因:在当代,发达经济体“非工业化”带来的恶果逐渐显现。美国是最早出现“非工业化”现象的国家,制造业发展停滞并大规模裁员,对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有观点认为美国制造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份额不断缩小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美国深信通过“再工业化”能解决“低增长”困境、贸易逆差过大、失业和经济衰退的困境,因此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实体经济包括农业采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四个行业,主要生产有形产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由实变虚的明显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去工业化特征。实体经济占 的比重从1980年的30.2%下降至2008年危机爆发时的19%其中,制造业的萎缩趋势最为明显,其占GDP比例由1980年的20%下降至2008年的11.4%; 而同期以服务业为主要构成的虚拟经济在美国GDP中的比重则连年提高,从56%攀升至68%。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Economic Rep ort of the President 2012 ,Washington :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12 ,p. 424 客观条件:1、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2、美国高新技术成果丰富,产业升级有技术基础。3、美国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目前已具备相应的开发技术,大大降低了能源成本。美国2011年开始成为能源净出口国,而2005年一年的时间天然气产量增加了33%,此后天然气产量逐年增长。 2013 energy in chart:Energy Industry Statistics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时,美国近三分之二的石油依赖进口,现在已降至近二分之一以下,而且还在下滑。 Edward Luce, “Welcome to the New World of American Energy ”,Financial Times ,July 15 ,20 12实施过程 自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以来,美国将有关研发的投入纳入联邦政府财政预算,通过政府部门的直接引;导推动高新技术的研发,以发展先进制造业。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研究与实验(R&E)抵免税制,为中小企业建立产品开发测试的实验公共用地,建设制造业示范工程,提供协作、共享的基础设施等措施,激励中小企业积极创新,应用推广高新科技成果。同时提供丰富的职工培训项目,培养充足的人力资本。再工业化对美国的经济影响从实际GDP考察作为经济分析的一项指标,实际GDP(Real GDP)比名义GDP更真实地反映了经济形势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2009年美国当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为2.6%。但在2010年实施再工业战略后,美国当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为实际2.4 %,2011年为2.4%,2012年为2.2%。而2010年美国GNP增长率为2.8%,2011年为2.0%。 GROSS DOMESTIC PRODUCT:FOURTH QUARTER AND AN NUAL 2012 (SECOND ESTIMATE)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在2009年有一个大幅下滑,增长率为-3.1%,但2010年增长率为2.4%,2011年为1.8%。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2013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成功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进出口考察美国实施“再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贸易逆差过大的问题。2013年1月到10月出口额比2012年同期增加254亿美元,其中工业制品增加额为142亿美元,占比超过50%。而进口额2013年1月到10月虽然增加了173亿美元,但工业制品减少了131亿美元。由于2013年10月份出口增幅大于进口,当月美国贸易逆差较前月缩减24亿美元。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贸易逆差降至406亿美元,低于前月的430亿美元。 International Trade (October 2013)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美国一直致力于缩小贸易逆差,尤其是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而美国主要进口物品中制造业产品是主要部分。通过“再工业化”降低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同时也扩大了出口额。从就业率考察美国制造业在2010-2013年期间增加了50万的新工作岗位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2013,美国失业率从2010年的9.6%下降至2012年8.1% Labor Force Statistics from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缓解了美国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附表项目年份201020112012实际GDP(十亿美元)13,063.013,299.113,591.1实际GDP 增长率(%)3.01.82.2失业率(%)贸易逆差(亿美元)4978 5580.25404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美国商务部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对发达经济体美国一直致力于保持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和欧债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为发达经济体提供了一种复苏的思路。欧洲和日本紧跟美国步伐也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具有其他发达经济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美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新近开发的页岩气资源,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美元具有特殊的国际地位。这都为美国“再工业化”提供了便利。因此美国“再工业化”将扩大美国与其余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余发达经济体的复苏。然而作为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经济发展良好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因此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也有利于其余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对新兴经济体美国“再工业化”势必会冲击以“廉价”为主要特征的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制造业回流美国会使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遭遇寒冬,考虑到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其余发达经济体的示范作用,新兴经济体制造业收到的冲击会比估计到的更大。“再工业化”偏向于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升级,无疑会导致遗留在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为落后的传统制造业,因此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会进一步加剧,逐渐沦为发达经济体的“低端产品制造厂”。再考虑到目前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机器对于人的替代作用日益增强,可以预见到不远的将来重复性低技术劳动将由机器完成,到那时新兴经济体如果还没能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的话,势必会在国际竞争中落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的冲击和对策对中国的冲击中国制造一直依靠廉价劳动力,利用低价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社会老龄化出现,人口红利丧失,对海外制造业吸引力减弱。此时美国“再工业化”必然会对我国的制造业和出口造成冲击。美国“再工业化”后将更加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留在中国的将是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企业,长此以往将严重削弱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我国的制造业被美国控制,成为不具有技术的“加工工厂”。美国一直以来希望扼制中国发展,而“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与中国的竞争。美国为了打击中国,扶持本国制造业,运用了反倾销、控制汇率和阻碍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等方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的对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完善专利制度,促进企业和民众发挥智慧,开拓思路,形成中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经济健康向上发展,在国际竞争中争取领先地位。加强教育和培训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中国应该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合理完善的教育制度,培养后备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中国应该摆脱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式,紧跟时代步伐,采用税收改革等政策支持,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推进跨国公司发展 当今中国进出口贸易受到挤压,发展跨国公司有助于抢占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维护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的利益。参考文献再工业化与美国经济增长宋国友 (外交评论 2013年 第3期 P67)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2013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2012Annual Industry Accounts: Revised Statistics for 20092011Preview of the 2013 Comprehensive Revision of the Industry Economic AccountsGROSS DOMESTIC PRODUCT: FOURTH QUARTER AND ANNUAL 2012 (THIRD ESTIMATE)GROSS DOMESTIC PRODUCT: FOURTH QUARTER AND ANNUAL 2011 (THIRD ESTI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