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5193.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相比于《GB 15193.19-2003 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与调整:

  1. 范围扩展与定义更新:2015版标准对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定义及涵盖范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科学认知和技术进步,确保更全面地覆盖潜在风险物质。

  2. 检测方法与技术规范:更新了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引入了更精确、灵敏的现代分析技术,如高通量筛选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对实验操作流程、质量控制要求也做了详细规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 限量标准与评估原则:根据最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成果,调整了某些物质的安全限量标准,新增或修订了风险评估原则和方法,为食品中这些有害物质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4. 样品前处理与提取方法:优化了样品的前处理和提取步骤,以减少干扰因素,提高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和检测灵敏度,确保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反映样品的真实情况。

  5. 法规引用与国际接轨:2015版标准参考并采纳了更多国际组织如FAO/WHO、ISO的最新标准和指南,增强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便于国际贸易和交流。

  6. 信息记录与报告要求:加强了对检测过程中数据记录、保存和报告的规范要求,确保检测活动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便于监管和复核。

  7. 安全控制与防护措施:针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新标准增加了更为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和个体防护要求,以防止在检测过程中对人员健康造成危害。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5-08-07 颁布
  • 2015-10-07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5193.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_第1页
GB 15193.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_第2页
GB 15193.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5193.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癌物的 、 处理方法2015-08-07发布 2015-10-07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发 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 GB15193.192003 、 。本标准与 相比 主要修改如下 GB15193.192003 , : 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 “ 、 ”; 修订了范围 。 增加了试验目的 将 一般原则 改为 原理 删除原版内容 能使该类物质破坏的化学反应来 , “ ” “ ”, “ 处理 如对易于氧化的化合物 如肼 芳香胺或含有分离的碳 碳双键化合物 可以用饱和的 , ( 、 = ), 高锰酸钾丙酮 高锰酸钾溶于 丙酮 溶液处理 烷化物在原则上可以与合适的 (15g 1000mL ) 。 亲合剂 如水 氢氧离子 氨 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起反应而被破坏 修改为 一些化学反 , 、 、 、 ”, “ 应破坏该类物质中引起致突变 致畸和致癌作用的官能团 从而达到对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 方法中使用的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癌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 ”。 修改了联苯胺 萘胺的处理方法 、- 。 增加了叠氮化钠的处理方法 。 修改了黄曲霉毒素 的处理方法 B1 。 修改了苯并 a 蒽的名称及处理方法 甲基胆蒽的名称 处理方法及英文缩写 ,3- 、 。 修改了 乙酰氨基芴 二氨基芴 苯并 a 芘的处理方法 2- 、2,7- 、 。 增加了 二甲基苯并 a 蒽 氨基芴 硝基芴 二甲基蒽 三硝基芴酮的处理 7,12- 、2- 、2- 、9,10- 、2,4,7- 方法 。 修改了 N 亚硝基甲基脲的处理方法及英文缩写 N 甲基 N 硝基 N 亚硝基胍的名称及处理 - 、 - - - - - 方法 。 增加了乙基亚硝基脲的处理方法 。 修改了丝裂霉素 的处理方法 C 。 修改了 N 亚硝基二甲胺的名称 英文缩写及处理方法 - 、 。 修改了甲磺酸乙酯 甲磺酸甲酯的名称及处理方法 、 。 修改了赭曲霉素 的处理方法 A 。 修改了 的处理方法 三亚乙基蜜胺的名称及处理方法 ICR-170 、 。 增加了 硝基喹啉 N 氧化物 呋喃糖酰胺 氨基吖啶 多氯联苯的处理方法 4- - - 、ICR-191、 、9- 、 。 修改了环磷酰胺的处理方法 。 增加了刚果红的处理方法 。 增加了二甲基氨基苯重氮磺酸钠的处理方法 。 增加了五氯酚钠的处理方法 。 增加了过氧基异丙苯的处理方法 。 增加了柔毛霉素的处理方法 。 删除了乙撑亚胺 的处理方法 、Trenimone 。 增加了附录 A。 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癌物的 、 处理方法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中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 、 。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中使用的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 、 。2 试验目的和原理 对于大多数类型的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癌物 可以利用一些化学反应破坏该类物质中引起致突 、 , 变 致畸和致癌作用的官能团 从而达到对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中使用的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 、 , 、 癌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3 处理方法 注 本章所涉及的致突变物 致畸物和致癌物的中英文名称对照 及英文缩写参见附录 : 、 、CAS A。31 联苯胺 -萘胺 . 、311 试剂 . 硫酸 高锰酸钾 焦亚硫酸钠 氢氧化钾 2mol/L 、0.2mol/L 、 、10mol/L 。312 处理方法 . 3121 如联苯胺或 萘胺浓度高于 加水稀释至 以下 . - 0.9mg/mL, 0.9mg/mL 。3122 每 联苯胺或 萘胺溶液加入 高锰酸钾溶液及 硫酸溶 . 10mL - 5mL0.2mol/L 5 mL2 mol/L 液 该反应至少应持续 , 10h。3123 每 反应体系加入 焦亚硫酸钠使反应体系脱色 如未完全脱色则加入更多 . 10mL 0.8g , 。3124 每 上述反应体系加入 氢氧化钾使反应体系呈强碱性 此反 . 10mL 8mL10mol/L (pH12), 应过程放热 。3125 加 水稀释 过滤掉含锰化合物 中和滤液后废液按照化学废弃物处理 . 100mL , , 。32 叠氮化钠 . 321 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