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制-度-研-究_第1页
最-低-工-资-制-度-研-究_第2页
最-低-工-资-制-度-研-究_第3页
最-低-工-资-制-度-研-究_第4页
最-低-工-资-制-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目 最 低 工 资 制 度 研 究 院(系部) 工商管理系 专业名称 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31 日摘 要最低工资制度研究摘 要最低工资标准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目前我国在执行最低工资规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绝大多数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内涵不统一,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最低工资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等。2011年10月1日AB省再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这一情况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理论研究,探索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并立足实际调查研究,以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现状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调查收集了部分县区最低工资制度实施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资料,然后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分析,试图了解和剖析影响最低工资制度正常实施的因素,论证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及调整的合理性。本文还针对最低工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况,具体提出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 最低工资 实施现状 对策III目 录目 录1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及意义11.3研究内容及方法22 最低工资制度概述42.1最低工资制度的概念42.2最低工资制度的特征42.3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意义52.4国内外最低工资制度理论综述53 最低工资制度调研分析93.1最低工资制度调研方案93.2最低工资调研基本情况分析133.3最低工资标准的合理性调查及分析154 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84.1最低工资内涵标准不统一184.2最低工资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214.3最低工资制度调整周期不规律234.4最低工资制度执行主体责任不明确245 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建议255.1建立适当的最低工资制度标准255.1.1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内涵255.1.2合理设置最低工资标准255.2加大最低工资制度宣传和执法力度275.2.1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275.2.2加强对最低工资制度的执法力度275.3明确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主体的责任285.3.1完善政府多项职责285.3.2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95.3.3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295.3.4加强工会组织建设296 结 语30致 谢31参考文献32附 录33附 录36附 录39附 录41附 录43IV1 绪论1.1研究背景最低工资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实施这一劳动保障制度。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颁布了关于(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的通知。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这标志着我国最低工资制度上升到法律保障层次。鉴于我国社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200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新的最低工资规定。随着2004年11月1日西藏颁布本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我国31个省区均已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并正式颁布了本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AB省2011年10月1日发布了最低工资标准,明确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职工个人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法定福利待遇,职工个人应当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根据AB省企业最低工资暂行规定,最低工资不包括的项目还有,企业或者雇主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最低工资标准于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上调,调整前市区、永城市及其他县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700元、600元。调整后市区、永城市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080元,其他县调整为820元,涨幅超过30%。由于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测算的方法不尽相同,统计指标、测算标准也有差异,各地区调整力度不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最低工资制度是一把双刃剑,理论上证明,最低工资也不能偏高,偏高影响企业的成本,以致影响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由此将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作用。为此,本研究试图在对最低工资制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现状为调查对象,从实证上找出最低工资制度实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1.2研究目的及意义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不仅对收入分配有一定影响,还对就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重要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才能发挥最低工资制度的最大效果。如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合理,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或过度使用,最终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这项制度存在就会受到质疑。在回顾过去五年的成就时,温总理把“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在论述要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时,温总理也提出了“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的工作要求,把“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作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工作的一项具体内容。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最低工资制度的重要性,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随着党和政府对分配问题的关注,对最低工资的研究也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决定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在研究现行各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对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制度进行调查,分析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的最低工资标准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本研究通过对最低工资制度执行情况、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实地调研,有助于社会底层劳动者分享社会经济进步成果。调查研究所掌握的研究企业最低工资的资料,将为最低工资的深入研究奠定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现实意义,对AB省和全国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具有参考价值。1.3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对A、S、D、F、G5个县(区、市)的最低工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最低工资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平均工资、居民生活费支出等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实地研究,分析了解影响最低工资的主要因素,深入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实施过程的主要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况,具体提出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建议。全文分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整体框架。第二章简介最低工资制度概述。第三章重点是对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调研分析。第四章在深入分析商丘最低工资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提出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第六章总结本文研究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本文最终能形成一个科学、可行的研究结论,在本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等多种书籍和刊物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研究,对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一定的把握:同时,也查阅一些国家文件中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条文和内容,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查,可以比较切实地了解最低工资标准实施的现状,为本文提供现实依据。(3)归纳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找出问题深层次的根源。2 最低工资制度概述最低工资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现阶段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种基本、重要的工资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劳动力供求双方的竞争行为;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者的基本利益起着保护作用;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干预收入分配,调控工资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体现着各级政府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因而,最低工资的实施和运行必然与众多经济变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必然成为不同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内容。2.1最低工资制度的概念最低工资制度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最低工资问题的一项度。由于最低工资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措施的范畴,所以也可以称作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1)获得最低工资的前提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2)最低工资标准是由政府通过立法直接确定的;(3)只要劳动者提供了法定工作时间的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即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它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企业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等。2.2最低工资制度的特征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界定,最低工资制度具有以下特征:1、最低工资制度具有社会保障性和强制性。社会保障性是最低工资制度的基本特征,最低工资制度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持,从而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最低工资制度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最低工资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具有强制性。2、最低工资制度具有宏观调节功能。最低工资制度的宏观调节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调节工资与物价的关系,补偿物价上涨引起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工资购买力水平下降的损失;二是调节工资总水平,通过最低工资的调整,调节最低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关系:三是调节和缓解严重就业压力,最低工资调整可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劳动力的流向,制定适度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鼓励企业多用人,缓解严重的就业压力。2.3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意义最低工资制度是商品经济和现代化工资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最低工资制度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个人合法收入及其赡养的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不仅可以使规模庞大但收入低、素质不高的初级劳动者群体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而且将推动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增值、拉动内需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次,最低工资制度有利于干预收入分配,调控和改善工资水平。第三,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及不断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不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在我国企业的主要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并不高。所以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而且还会促其转型。第四,在调节和保障社会经济生活,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企业公平竞争,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方面,最低工资制度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与意义。2.4国内外最低工资制度理论综述最低工资制度一诞生,经济学家就其对经济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但是研究的结论未能达成一致。最低工资制度的争议,极大地激发了国内外学者对最低工资的研究兴趣。1、国外关于最低工资的理论综述国外的学者对于最低工资的研究主要包括失业效应模型、两部门模型、企业反应模型、人力资本投资模型、效率工资模型以及搜寻匹配模型等。失业模型由Stigler(1946)提出,他认为政府制定最低工资制度是对劳动市场的一种干预。由于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因而会导致企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失业人数增加。进而Stigler还对最低工资的缺陷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最低工资除了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下会对低收入劳动者阶层的福利有所损害以外,即使在买方垄断的市场环境下,由于实行一个合意的最低工资表(一个依据行业特点、企业特点、时间不同而制定的完整最低工资计划) 所需的信息难以收集,政府很难通过最低工资计划造福于劳动者。Mincer(1976)则建立了一个包含受最低工资制度规制和未受规制的两部门模型。根据Mincer的分析,当受规制部门因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工资以后,该部门劳动力的就业量会有所下降,退出的劳动力可能会向未受规制的部门转移,或者退出劳动力市场。即使受规制部门退出的劳动力可以在未受规制部门重新找到工作,这部分劳动者的福利也会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而受到影响(如该部门新的均衡工资可能下降)。Fraja(1999)建立了企业反应模型,其研究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将会促使企业主给工人提供更差的工作条件,更繁重的工作任务,由此转移企业主的损失。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或提高并不一定会导致雇主解雇工人,雇主有可能通过减少工人福利、增加固定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手段来抵消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损失。当然并非所有的模型都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只会产生负效应。Cubitt和Hargeraves(1996)利用人力资本投资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会对低生产率工人产生激励作用,原因在于他们为了获得更高工资会主动接受教育和培训,由此提高了人力资本含量,并通过个体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改变来促进整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及就业机会的增长,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改善。Aizenman (1997)、Agenor和Aizenman(1999)以及Agenor(2001)运用效率工资模型来分析最低工资对失业产生的影响时认为,最低工资的实施会最终减少社会总体的失业水平。因为较高的最低工资和由于实施最低工资造成的部分工人失业不仅提高了低工资工人因消极怠工而失去工作的机会成本,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Flinn(2006)根据搜寻匹配理论提出,最低工资会使工作的预期效用大于失业状态的效用,所以加入到工作搜寻队伍中的求职者会增加。而就业量取决于雇主和求职者匹配的成功率,最低工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人寻找工作,这会导致更多的雇主和求职者成功匹配,因而就业量并不因最低工资上升而减少。总之,运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和假设,甚至对相同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研究的结果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分歧。因而,最低工资至今仍是经济学家们感兴趣的热点问题。2、国内关于最低工资的理论综述 我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以来,理论界也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以及其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很多的探讨。(1)认为实施最低工资会带来反作用从最低工资规定颁布实施的一开始就有经济学家对实施最低工资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张五常(2004)认为,最低工资会降低由于中国劳动人口的竞争所促成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同时也会破坏工商业分红制度,因此,实施最低工资会使下层工人找不到工作。薛兆丰(2004)认为,市场的供需是劳动力价格的惟一决定因素,用法律来规定工资和福利的高低是枉费心机,而这种硬性规定的后果是低薪工人失业。此外,最低工资法规定的只是货币工资,而全部报酬还包括劳动保障、医疗费、有薪假期、工作环境、职业培训等。如果硬性规定货币工资,雇主就会在长期内调整其他报酬,使全部报酬回落到本来的水平,使法律失效。平新乔(2005)认为,我国仍有65%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当前农民年农业收入不到2500元的情况下,他们会接受月工资低于400元的工作,从而使最低工资制度形同虚设。如果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只会提高企业用工的实际成本与违法成本,客观上减少城镇就业水平。过于积极地推进最低工资标准并提高该标准,反过来会不利于农民工生存状况的改善。可见,薛兆丰、张五常和平新乔反对实施最低工资的理论依据基本都是Stigler的失业效应模型和Fraja的企业反应模型。(2)认为应该实施最低工资同样的,国内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实施最低工资,在理论研究方面,马克思认为生产的无限扩张与工人有限的消费能力的矛盾必将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张智勇(2007)运用该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农民工工资低下,使得这个庞大的群体有效需求不足,这必将导致经济难以持续增长。鉴于农民工工资低下的事实和民工荒现象的存在,企业遵照执行最低工资政策是有能力也是有必要的。刘险峰(2009)分析了农民工市场的特征,认为我国的农民工市场机制非完善,分割的农民工市场缺乏完全竞争性、要素替代充分性、工资效率性,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对农民工进行保护。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客观上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政府干预行为,是一种合理的政府调控行为。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关于最低工资的研究正如龚强(2009)认为的:只要将纳入最低工资分析的影响因素稍稍增加,最低工资实施后的经济变动就会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现象,这包括企业产出、产品价格、劳动力投入规模、工人工资、企业数目等变量在短期至长期的不同变化。我国仍然处于转轨时期,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劳动力市场的内生变化也在不断发生(丁守海,2009),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极大的外部冲击,我国的部分外向型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经受着经济危机的考验。内生的变化和外部的冲击引发了对最低工资的新一轮争论,最低工资也再一次成了政府和企业博弈的工具。是继续牺牲国民的福利,以低工资来换取出口带来的经济增长,还是接受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带来的阵痛,进行产业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低工资仍然在继续,民工荒也还在上演,因而对于最低工资的探讨注定还有一条很长的探索之路。3 最低工资制度调研分析近几年最低工资不断调整,调整时间和幅度不一,为了使最低工资制度更好的实施,我们做一调研,实地调查最低工资制度实施情况。最低工资标准由各省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负责执行,从表3-1可以看出不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但在2009年却没能上调,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最低工资标准未能按时调整。 表3-1 历次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情况 ( 单位: 元/月)执行日期最低工资标准 市区及D市其他各县2003.1010.1 4003202007.10710.11080820 3.1最低工资制度调研方案为了研究最低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合理性,我们做一调研方案。1、的基本情况分析据2011年商丘统计年鉴统计,2011年末常住总人口为736.25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674.3万人,常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61.95多万人;另外,还有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147.1万人。在全市户籍总人口中,非农人口329.1万人。201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4.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1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万人,登记失业率为1.2。全年GDP11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排全省第六;人均GDP15484元(比上年增长16.5)在全省各设区市中排第十位。2011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97元(平均每月1508.1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7244(平均每月603.7元)。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203.4元。从所有制性质看,国有单位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2853.9元,城镇集体单位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524.2元,非公有单位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仅为1027.4元。如图3-1所示各种所有制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图3-1 各种所有制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 从行业性质看,在十九个行业中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达4079.7元,其次是教育业2397.3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54.7元;卫生业1871.1元。最后三位是批发和零售业1001.8元;制造业845.3元;住宿和餐饮业752.6元。如图3-2所示各种行业性质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图3-2 各种行业性质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拟调研行业基本情况分析从区域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情况看,全市各地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平衡。经过综合分析,我们从商丘的9个县(区、市)中,抽取了永城、夏邑、虞城、梁园、民权5个县(区、市)作为最低工资调研县区。另外,我们从商丘19个行业中,抽取了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及住宿和餐饮业4个职工人数较多、工资偏低的行业,作为最低工资重点调研行业。(1)建筑业: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93家,完成建筑总产值142.51亿元。房屋施工201184万平方米,实行投标承包面积1531.88万平方米,招投标率达73.1。房屋竣工面积1333.03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及以上的建筑企业40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8家。(2)制造业:拟重点调查纺织服装业、制鞋业、食品饮料业和建材工业。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229家,实现年产值128.6亿元,出口交货值101.3亿元。化纤、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家纺产品、辅料等相配套的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全市制鞋业有企业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实现产值 168.2亿元。食品饮料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3家,实现产值近80亿元。(3)批发和零售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8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77.9亿元。其中市域零售额282.2亿元,县域零售额22.6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30.0亿元。全市商业网点1千多个,拥有各类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等590多家,连锁网点270多个。(4)住宿和餐饮业:2011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6.5亿元。3、最低工资调研问卷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干预劳动关系的必要手段,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干预的结果。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方案,不仅仅是劳资双方的问题,还涉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级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他们在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将最低工资调研对象分为四类,即:企业负责人、企业职工、同级工会和行业组织、学者和政府人员。旨在从企业主、劳动者、同级工会、行业组织、学者和政府人员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调研和了解最低工资执行情况以及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1)对企业负责人的调研问卷在企业负责人调研问卷中,我们重点调研了典型行业中典型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宣传、执行情况;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情况,人数所占比重;企业一线生产工人每月实际收入情况;企业负责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与建议等问题。参见附录。(2)对企业职工的调研问卷在企业职工调研问卷中,我们重点调研了职工对最低工资制度的了解情况;职工对企业最低工资执行情况的评价;职工每月实际收入和每周加班情况;职工家庭每月收入与支出的生活状况;职工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和建议等问题。参见附录。(3)对同级工会和行业组织的调研问卷在对同级工会和行业组织的调研问卷中,我们重点调研同级工会和行业组织对当前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意见;征询制定最低工资的数量界线、比例标准:征询对制定科学最低工资标准的意见和建议等问题。参见附录。(4)对学者和政府人员的调研问卷同样,在对学者和政府人员的调研问卷中,我们重点调研学者和政府人员对当前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意见;征询制定最低工资的数量界线、比例标准;征询对制定科学最低工资标准的意见和建议等问题。参见附录。由于调研问卷中涉及企业经营和职工收入等较为敏感的问题,加之考虑到有些工人对调查内容的理解有些困难,为了提高调研质量,本次问卷调研采用采访法,即调研员对企业负责人、财会人员、人力资源部经理以及生产工人当面访谈,并代其填写问卷的调查法。我们使用上述问卷,采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随机抽样调查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调研。首先,从全市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5个县(区、市),针对各县(区、市)的情况,从各行业中抽取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较为敏感的企业以及企业中工资较低的一线生产工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其次,进行实地调研,当面访谈,填写调研问卷;最后,进行问卷的汇总、分析。通过问卷调研,共回收企业负责人有效问卷75份,职工有效问卷163份,同级工会和行业组织有效问卷13份,学者和政府人员有效问卷2l份。下面我们将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3.2最低工资调研基本情况分析1、被调研企业基本情况(1)从被调研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看,大部分为民营企业。被调研企业中,民营企业占55.5,国有企业占10.9,集体企业占13.3,个体工商户占11.2,其他占9.1。如图3-3所示被调研企业所有制性质。图3-3 被调研企业所有制性质 (2)从被调研企业的行业性质看,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行业。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84.4,资金密集型企业占10.9,技术密集型企业占4.7;制造业占78.9,批零业占3.9,餐饮业占7.8,建筑业占9.4。如图3-4所示被调研企业行业性质。 图3-4 被调研企业行业性质2、被调研企业职工基本情况(1)从被调研企业职工的性别看,女职工较多,其比例为62.7。与男职工相比,女职工更加细心,而且易于管理,商丘的用人单位往往招收较多的女工。参见表3-2被调研职工的性别和年龄情况。表3-2 被调研职工的性别和年龄情况性别/年龄男女合计=50合计职工(人)611021631067581810163比重(%)37.362.71005.941.435.611.16.1100(2)从被调研职工的年龄看,平均年龄约为29.7岁,以青壮年为主,年龄结构基本呈正态分布。绝大多数被调研外来工年龄介于20-40岁之问。其中,年龄介于20-30岁之间的占41.4,介于30-40岁的占35.6,低于20岁和高于40岁的相对比较少。参见表3-2被调研职工的性别和年龄情况。(3)从被调研职工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岗位看,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一线生产工人。被调研外来工中,一线生产工人占62.0,管理人员占11.7,技术人员占8.2,文员及其他工作岗位占18.1;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占49.6,其中,1.3的外来工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3.7是小学文化程度,44.5是初中文化程度。参见表3-3被调研职工的工作岗位和受教育程度。 表3-3 被调研职工的工作岗位和受教育程度工作岗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般文员一线工人其他合计职工数(人)19131410116163比重(%)11.78.28.662.09.5100.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合计职工数(人)87361165163比重(%)5.044.537.69.73.2100.(4)从被调研职工的就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其中,在民营企业的占76.3,在国有企业的占10.3,在集体企业的占13.4。(5)从被调研职工的户籍情况看,三分之二的职工户籍在工作所在地,三分之一来自外地市及外省。3.3最低工资标准的合理性调查及分析从2011年10月1日起,实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标准共分两档:市区及永城市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080元月,夏邑县、虞城县、宁陵县、柘城县、睢县、民权县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820元月。两个档次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比原来调高了380元和220元。针对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合理,企业和职工的看法如何,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我们在问卷中分别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下:1、被调研企业和职工对现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1)对于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企业负责人都认为合适,看法基本呈现右偏分布。其中,47.7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合适,32.0的人认为偏低,16.4的人认为偏高,认为太高和太低的比例非常小,均不到2。这说明,企业对于现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持赞成态度的占大多数,部分负责人认为还可以再调高一点。参见表3-4,调研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对最低工资标准的不同看法。表3-4 被调研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企业负责人企业职工人数(人)比重(%)人数(人)比重(%)太高11.600偏高1216.421.2较为适合3647.75131偏低24327948.7太低11.61911.8不知道10.8127.3合计75100163100(2)对于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企业职工认为偏低,选择比例为48.7;31.O的职工认为比较合适,11.8(19人)的职工认为标准太低,认为太高、偏高和太低的都比较少。这说明,虽然各地调整的幅度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工人还是认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应该再调高一点。我们还发现,有多达7.3的职工表示不知道,反映出职工对最低工资标准的不关心。参见表3-4。2、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最低工资标准(1)企业负责人提出的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虞城、夏邑的企业负责人提出了比现行工资更高的最低工资标准,特别是虞城,企业提出的标准比现行标准高出20.9。梁园的企业负责人提出了比现行工资稍低一些的标准。不过,低的幅度均不超过1。(2)企业职工提出的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提出的最低工资标准均高于当地正在执行的标准,要求提高的幅度均在10以上,部分县区要求提高的幅度达到20以上,个别地区,如虞城县企业职工要求提高的幅度竞高达25.2。(3)学者提出的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学者对最低工资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提出的建议对于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们也向我们提出了当地最低工资的合理标准。其中:梁园、民权被调研学者认为,当地现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合适的。他们提出的标准和现行标准是一致的。虞城被调研专家学者认为,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偏低,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最低工资标准。(4)工会提出的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调研中,我们专门走访了当地工会组织代表人,以期了解他们对最低工资的看法。工会组织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代表着广大工人的根本利益,他们最了解工人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对合理地制定最低工资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在调研中,工会代表也对各地的最低工资水平给出一定建议:在部分地区,考虑到其经济水平的差异性,采取几个档次的最低工资标准,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多数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偏低,应该提高。(5)行业协会、工商业联合会提出的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调研中,我们还访问了解了一些行业协会和工商业联合会。他们也提出了各地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建议。梁园、永城的现行最低工资标准是合适的。虞城的现行最低工资标准偏低,可以调高些。应该按照地区差异,在当地可以采用更多档次的最低工资标准。3、现行最低工资标准的合理性分析综合社会各方面对现行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结论:(1)现行最低工资标准偏低。各方面提出的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普遍高于现行的最低工资标准。(2)综合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现行适宜提高的幅度在10-18。(3)现行最低工资标准档次划分过少,应在省政府规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县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提高并细分档次。4 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4.1最低工资内涵标准不统一1995 年的劳动法对最低工资的构成做了明确规定,指出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津贴、补贴,但不是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加班加点工资;二是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三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及福利待遇等。我国内地的省、区、直辖市都陆续出台了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但是,目前争议最具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包含劳动者的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最低工资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应该包含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在全国不同省市县有着不同的内涵。全国各省份最低工资标准内涵的不统一,使企业、劳动者对最低工资这项公共政策不了解,社会成员仅仅关心最低工资标准这个具体的数值,而不熟悉最低工资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这种情况下执行的最低工资制度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是不利于国家统一协调的管理,最低工资标准不具备对比分析的统一内涵。二是制度的缺陷容易加剧企业和劳动者在实际执行中的困难,更不利于国家掌握直观数据信息,对与最低工资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缺少客观依据。在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时出现种种问题,如劳动时间普遍过长,加班加点算入最低工资等,由于最低工资内涵标准不统一,导致各县工资发放不均,职工工作状态不佳,致使各县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被调研企业的负责人对最低工资制度概念模糊,一些企业负责人错误地理解最低工资标准的含义,认为最低工资包含加班费、夜餐补贴、高温补贴等。故意用加班费回避支付最低工资,扣除加班费后,实际上工人月收入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在企业负责人了解国家最低工资制度程度的调研中,对于“你了解国家的最低工资值得吗?”的问题,被调研企业负责人中仅有六人肯定地说很清楚;较清楚的仅占四分之一;有60.9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知道,但不是很了解具体规定;有8.6的企业负责人面对提问一脸茫然,但碍于面子,只得表示“听说过”。知道现行最低工资标准的也仅为34.4。参见表4-1两者对最低工资制度的了解程度。 表4-1 企业负责人及职工对最低工资制度的了解程度了解程度对现行标准很清楚比较清楚知道,但不了解听说过没听说知道不知道企业负责人(人)41945702649比重(%)4.725.860.98.6034.465.6企业职工(人)5374277244119比重(%)2.922.825.94.543.926.873.2因此通过对最低工资制度的问卷调研,我们发现,被调研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劳动时间普遍过长、采用捆绑式工资结构、未按规定参加社保、以食宿费用充抵工资、以最低工资标准给工人确定底薪等,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1、劳动时间普遍过长大部分被调研企业一线工人经常加班且加班时间普遍过长。被调研企业职工中,有69.3(50人)的工人经常加班。64.8(46家)企业工人每周加班时间超过10小时,更加严重的是部分企业工人每月就休息2天,每天加班至晚上9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打着“自愿”的旗号,利用加班费来鼓励工人加班。工人出于多挣钱的目的,也普遍愿意加班。2、采用捆绑式工资结构部分企业采用“底薪+加班费+补贴”的捆绑式工资结构,掩盖实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问题,造成实际工资虚高现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采用这样一种工资结构。尽管绝大多数工人拿到手的工资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这种工资已把加班费和一些基本的福利补贴计算在内,如果扣除这些费用后,将会有相当一部分职工的工资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工厂在给工人发放工资时,不提供个人工资清单,使工人不清楚自己所得收入的各个项目。工人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是否加班以及加班费用如何计算都不甚了解,只是将最低工资等同于企业里自己平时拿到的工资。3、未按规定参加社保部分被调研企业仅仅为部分工人购买社会保险或者仅为工人购买部分险种。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个人购买社会保险。调研结果却显示,被调研企业中,有25.8(19家)的企业只给管理人员购买保险,而不为一线生产工人购买社会保险;有29.7(21家)的企业给大部分工人购买保险;5.5%(5家)的企业不给任何工人购买保险。同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与某些工人交谈中发现,有些企业仅仅为工人购买了工伤保险,其中有些购买了医保,有的甚至连医疗保险都没有买,更别说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了。其原因事两方面的:其一,对于工人参保的规定事企业和参保职工本人共同支付,企业支付大半。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采用定额制,没有考虑给工人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工人只能在微薄的工资收入中自己掏钱缴纳保险费。其二,有些打工者认为工作流动性大,担心辞职时以前缴纳的保险费取不出来而不愿意购买。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也不去主动购买,部分企业负责人甚至有意或无意地模糊了社保的概念,而很多工人通常对社保也是一知半解。4、以食宿费用充抵工资最低工资问题主要反映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制造业的加工型企业、建筑业、餐饮业、批发零售贸易服务业等。这些企业未能执行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原因与这些企业对职工食宿费用的规定有关。根据国家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必须为职工实际领取的货币工资的最低底线,包食宿的实物价值不能充抵。用人单位必须是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最低工资,不能涵盖用人单位所承诺的“包吃住”,也不能以其他理由从伙食费、住宿费中扣取。“包吃住”只能算是员工福利,不能转嫁到工人工资中。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对职工食宿方面的规定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23.4的企业包食宿扣食宿费用;(2)19.5的企业把包食宿作为一种福利,不扣除食宿费用:(3)10.2的企业仅象征性地扣一点食宿费用;(4)12.5的企业住宿不收费用,而就餐需从工资中扣除相应费用;(5)7.8的企业在处理职工的食宿费用时,是发完工资后再扣除食宿费用;(6)26.6的企业不包食宿。是否提供食宿并不是问题,问题是食宿只能作为一种福利而不是充抵工资。有的企业是发完工资后再从工资中扣除食宿费用。企业调研中18号样本显示,该企业职工领取的基本工资是1080元,每周加班812小时。被调研的职工中工资最低的是1105元,最高的是2300元。每次发完工资后,再从工资里补扣住宿费和就餐费(住宿费约40元,就餐费约100-150元不等)。这里,姑且不论是否加班的问题,单就每月发完工资后再扣除一定的食宿费用,已经有一部分职工的工资会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了。很多企业负责人错误地认为食宿也是工资,企业提供职工食宿,已经成为一些企业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借口。5、以最低工资标准给工人确定底薪部分被调研企业仅按最低工资标准给工人确定底薪。企业在确定底层员工的底薪时,是否考虑了最低工资标准呢?调研结果表明,被调研企业中有17.2(22人)的企业负责人回答,按最低工资水平线确定工人底薪,这部分企业曲解了最低工资的含义。有57.8(56人)的企业负责人回答,不考虑最低工资标准,以市场价位为准。这部分企业在确定员工的工资时,并未太多地考虑最低工资标准。这种现象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该企业对最低工资规定并未引起重视;另一种原因是该企业职工工资均高于最低工资标准,在确定工资时更多的是考虑该职位的市场定位。事实上,最低工资标准是劳动者的工资保障标准,而工资标准是由企业自身而非政府所决定的,应该是投资者根据赢利状况、整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员工创造的价值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多达17.2的企业却简单地把二者当成一回事。4.2最低工资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按照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在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后10日内,将该标准向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公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工人竟然没有听说过最低工资制度,甚至有的企业负责人对最低工资制度也不甚了解。有些工人错误地将最低工资标准等同于自己在工厂里拿到的实际工资,有的则错误地认为是工厂里工人拿到手的最低工资。有些工人不知道国家对于劳动时间的规定,不知道自己平时是否应加班以及最长可以加班多少个小时。在企业是否向职工公布过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调研中,被调研企业负责人中,只有19.5的企业负责人说公布过;有44.5的企业负责人说有,但只是口头说一下;有35.9的企业负责人说未公布。但67.4的被调研职工反映企业根本没有公布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一结果与企业负责人提供的信息存在很大差别。参见表4-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1)由于缺乏有力的宣传,导致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出台,但仍有部分企业依然未知晓,企业职工当然就更不知道了。(2)企业宣传不够,部分工人对劳动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对企业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违规行为,不知应向谁反映投诉,或是担心事后危及自己的饭碗,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敢怒不敢言,以致有关部门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监督、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3)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实行历史较短,大多数人对这一制度不甚了解。(4)企业一线职工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平时对法律法规关注不够,相对于一般公众更缺乏法律意识。(5)现实中普遍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而且曝光惩罚力度不够,广大工人对法律能否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持怀疑态度,导致不少职工对相关劳动法规兴趣不高。(6)不少被调研企业的职工整天忙于加班,无暇顾及其他事项。表4-2 企业是否向职工公布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公布情况企业负责人问卷企业职工问卷公布过口头说过未公布公布过口头说过未公布不知道数量15332781811027比重(%)19.544.535.9511.167.416.5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动保障执法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劳动保障执法监管人员太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