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_第1页
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_第2页
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_第3页
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_第4页
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皖北矿山救护大队,第一节概述,一、现场急救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搞好煤矿现场急救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轻伤员痛苦,防止伤情恶化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挽救濒临死亡人员的生命。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据统计:现场急救搞得好,可减少20%伤员的死亡;人员受伤害后,2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70%,4分钟内达50%,6分钟以内达10%,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10分钟以后成功率则更低。,第一节概述,延误抢救时机,即使经过抢救,伤员有了心跳与呼吸,却成了没有意识的“植物人”或更多的伤员因为失去抢救机会而死亡。事实上,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必须强调现场急救,忽略现场急救,一味盲目转运,必将使死亡率和致残率增高。因此,在煤矿事故现场做好急救工作,关系到伤员生命安危和健康的恢复,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件大事。,第一节概述,二、进行现场急救培训的必要性:煤矿井下的现场急救,是一项艰苦细致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一方面要求急救人员对同志要有深厚的感情和极端负责的精神;另一方面还要求急救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在井下特殊环境中进行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第一节概述,掌握了这些操作技术,常常可以使伤员恢复呼吸,血液正常循环,止住流血,减轻严重的休克,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并且能保护伤员的体力。有时遇到看起来已经停止呼吸的伤员,通过急救能“起死回生”;相反,如果现场急救操作不当,本来能够得救的,也会因为操作不得法或延误时机,从而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或使伤员丧失生命。,第一节概述,因此,现场急救培训是提高安全生产、减少事故伤害和挽救伤员生命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大部分职工都受过现场急救基本技术的培训,一旦需要时,人人都能担负起急救的责任。对煤矿企业来说,进行急救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矿井的工作地点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第一节概述,三、什么是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是指发生事故以后,现场作业人员以及赶赴现场的其他救护人员,为及时抢救受伤和遇险的人员,而在事故现场附近就地进行的应急救护工作。在转到医院前,伤者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现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使伤员得到适当的护理。,四、现场急救基本操作技术的内容和基本原则现场急救的基本操作技术主要包括现场解救、通气(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及伤员搬运等六项内容。现场急救“三先三后”的原则: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2、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开始复苏的时间是关键: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现场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 (黄金4分钟)。,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一、心肺复苏的概念心肺复苏指的是通过采用人工方法,帮助病人维持心跳和呼吸,最后使病人恢复自主心跳、自主呼吸的一种急救技术。通过心肺复苏促使伤员心脏、呼吸功能恢复,从而保护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这是基础生命复苏支持,重点是维持脑的血氧供应,故又称心肺脑复苏。,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二、伤员真死和假死的区别真死的征兆:(1)深度的不可逆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所有的神经反射消失;(2)瞳孔扩散放大无光反射;(3)呼吸、脉搏、心跳完全停止;(4)血液不流通;(5)肢体僵硬,背部有铅灰色斑点。,假死的征兆:(l)瞳孔没有扩散放大或虽扩散放大但有光反射;(2)呼吸、脉搏、心跳非常微弱或刚停止;(3)血液还能流通;(4)有神经反射;(5)背部无铅灰色斑点。,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三、人工呼吸 1、什么是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指伤员在自然呼吸停止或者是呼吸不规则、不充分时,强迫空气进出肺部的一种方法。,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2、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根据伤员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不同的人工呼吸方法:(1)口对口人工呼吸:首先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抢救者用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紧鼻翼下端,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嘴巴,双唇包绕封住伤员的嘴唇外缘,用力向伤员口内吹气。,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吹气要深而快,每次吹气量约6001000ml,或每次吹气时观察伤员胸部上抬即可;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钟以上,吹2口气应在34秒内,确保胸廓起伏。吹气后,抢救者的头稍侧转,并立即放松捏鼻孔的手,让气从伤员的肺部排出。,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开始应连续两次吹气,如只做人工呼吸,以后每隔45秒吹1次气,相当于每分钟1215次,连续反复进行,直至伤员恢复自主呼吸为止。吹气时应观察伤员胸部有无起伏。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技术良好;无起伏者,口对口吹气无效,可能气道通畅不够、吹气不足或气道有阻塞,应重新开放气道或清除口腔异物。口对口吹气时,应注意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若超过1200ml可造成胃扩张;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以免肺部受损伤或气体进入胃内。,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2)口对鼻人工呼吸:当患者牙关紧闭、口腔严重损伤或颈部外伤时应用此法。抢救者一手置于伤员前额使其头后仰,另一手提起伤员下颌并闭合口腔,深吸气后,用口密封伤员的鼻腔进行吹气,同时观察伤员胸部有无起伏。呼气时应启开患者的口腔或分开双唇,有利于呼出气体。,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四、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脏骤停伤员的有效方法。一旦伤员突然昏迷、意志丧失、摸不到动脉搏动,即可做出心脏骤停的诊断。不要等到伤员的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及面色死灰等典型症状出现时,才断定心脏停跳,那样就太晚了,会延误抢救时机。,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1、操作方法:(1)定位:抢救者用靠近伤员下肢一侧(右手)手的示指、中指并拢,指尖沿着伤员的右侧肋弓骨处向上滑动(定位手),中指端置于肋弓与胸骨剑突交界处,示指与中指并排横放于交点上方,示指上方的位置(大致位置为两乳头连线的中间点)即为按压区。,另一只手掌根紧贴于定位手示指的上方固定不动;再将定位手放开,用其掌根重叠放于已固定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扣在一起,固定手的手指抬起脱离胸壁。,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3)按压:利用上身体重和腰部的力量,快速、有节奏地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把胸骨下段及与其相连接的肋骨垂直向下压向脊柱,下压深度约56厘米(成人);然后随即放松压力,手掌根部随胸骨弹力恢复到原来位置,但手掌根部不要抬起离开胸壁,下压与向上放松的时间应该相等。,(2)姿势:抢救者双臂伸直,肘关节向内收,并固定不动,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2、胸外心脏按压注意点: 按压时,两手重叠扣在一起,固定手的手指应抬起,手指不应压在胸壁上,否则易造成肋骨骨折;按压位置应正确,否则易造成按压无效,或造成剑突、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气胸;,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按压要平稳,有规则,不能间断,按压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按压时施力不垂直,易导致压力分解,摇摆按压 易造成按压无效或严重并发症;冲击式按压、抬手离胸、猛压等易引起骨折;对于儿童的按压,只要用一只手掌根按压即可;婴幼儿的按压采用环抱法,即双拇指重叠下压,其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3、胸外按压常见错误方法:按压用力不垂直;按压时肘部弯曲;双手交叉放置错误。,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五、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操作方法(一)准备阶段1、判定事发现场是否安全;将伤员迅速抬离危险区,放在通风良好、顶板完好、无淋水的安全地方;如果出事地点安全,则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后,就地抢救。,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2、快速判断伤员反应,确定意识状态;判断有无呼吸或呼吸异常(仅仅为喘息),应在510秒内完成。,方法:可采取轻拍或摇动伤员,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对方,可直呼其名。如呼唤无反应,则掐人中穴。如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查看呼吸方法:大体观察伤员胸部起伏。注意:如果伤员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伤员,对有脊髓损伤的伤员,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3、呼救及寻求帮助;如确定意识丧失,应立即高声呼救:“来人呐!救命啊!”招呼最近的响应者。, 注意点:绝不可离开伤员去呼救。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2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或当有人时,请别人向急救中心求救。,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二)抢救阶段1、使伤员置于心肺复苏体位;将伤员平卧于木板或硬地上,使头、颈、躯干无扭曲。平卧有利于血液回流,并泵入脑组织,以保证脑组织供血。解开伤员领口、裤带和上身衣服,暴露前胸部,便于操作与观察,并注意保暖。,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翻身方法:抢救者跪于伤员肩旁,将伤员靠近自己一侧的手臂直举过头,并拉直其双腿或使膝部略呈屈曲状,然后将伤员朝向自己一侧翻滚。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伤员颈部,单人抢救时一手托住其颈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伤员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注意点:翻动伤员时务必使头、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防止扭曲。,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2、抢救者的位置;抢救者应跪于伤员的右侧肩部水平,这样抢救者不需移动膝部,就能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且有利于观察伤员的胸腹部。,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3、判断有无动脉搏动;方法:用一手的示指、中指轻置患者喉结处,然后滑向同侧气管旁软组织处(相当于气管和胸锁乳突肌之间),进行触摸颈动脉搏动(应在510s内完成)。,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注意点:(1)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2)不能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免影响头部供血;(3)不要压迫气管,以防造成呼吸道阻塞;(4)颈部创伤者可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4、进行首次心肺复苏(1个循环)按压频率100次/min,胸外按压应与人工呼吸协调配合,交叉进行。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为30:2,即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5、畅通呼吸道;凡意识丧失的伤员,即使有微弱的自主呼吸,均可由于舌根回缩或坠落,而不同程度地堵塞呼吸道入口处,使空气难以或无法进入肺部,这时应立即通畅呼吸道。,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打开伤员呼吸道可用以下方法:(1)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颌法):抢救者一只手的小鱼际肌放置于患者的前额,用力往下压,使其头后仰,另一只手的示指、中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上抬起。 操作时应注意手指不要压迫颌下软组织,以防呼吸道受压;也不要压迫下颌使口腔闭合。,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2)仰头抬颈法:抢救者跪于伤员头侧,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手放在颈后,托起颈部。,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这两种方法的仰头程度是:下颌尖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这样可使下颌向前移,呼吸道得以打开,此时伤员的口呈微张。,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3)下颌前移法(托颌法):抢救者位于患者头侧,双肘支持在患者仰卧平面上,双手紧推双下颌角,下颌前移,拇指牵引下唇,使口微张。, 此法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因此法易使抢救者操作疲劳,也不易与人工呼吸相配合,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予应用。,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6、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异物; 打开气道时发现有异物需立即清理。口腔里若有煤、泥、痰液、血块、假牙等,可用食指深入口腔深处,直至舌根部,清除并钩出异物,注意不要把异物推入更深部位。,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1)手指清除异物法 :一般只适用于可见异物,且为昏迷伤员。一种方法为手指交叉法:急救者的拇指与示指交叉,前者抵伤员下齿列,后者抵上齿列,两指交叉用力,强迫使口腔张开。,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另一种是提拉下颌法:先用拇指及其余四指紧握下颌,并向前下方提牵,使舌离开咽喉后壁,以使异物上移或松动。,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然后用另一手的示指(缠纱布)沿其颊部内侧插入,在咽喉部或舌根处轻轻勾出异物;或用一手的中指及示指伸入伤员口腔内,沿颊部插入,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看准异物夹出。注意:手指清除法不适用于意识清楚者,因手指刺激咽喉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勾取异物动作宜轻,切勿动作过猛或粗莽,以免反将异物推入呼吸道深处。,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2)口腔异物清除后,进行人工呼吸时感到有阻力(吹不进去气),那么伤员的呼吸道可能被堵塞,应使用腹部按压法(也叫腹部手拳冲击法)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手拳冲击腹部时,使腹压升高,横膈抬高,胸腔压力瞬间增高后,迫使肺内空气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呼吸道内的异物上移或驱出。,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意识清楚的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于患者身后,用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大拇指朝内,放在病人的上腹中部与剑突之间,另一手紧握该拳,并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压35次,以此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应注意施力方向,防止胸部和腹内脏器损伤。,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意识不清楚患者: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使头后仰,开放气道。急救者以双膝夹住患者两髋部,呈骑跨式,把一只手的根部放在患者腹部中间的肋沿和脐之间,手指指向伤员的胸部,把另一只手放在第一只手的手背上,在患者的腹部区域用力快速向上、向内推压35次(最多5次)。然后打开嘴巴,用手指清理嘴里的异物。,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1)单人心肺复苏 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由同一个抢救者顺次轮番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7、单人和双人心肺复苏操作,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抢救者测定伤员无脉搏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0次,频率100次/分,然后俯身打开气道,进行2次连续吹气,再迅速回到伤员胸侧,重新确定按压部位,再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如此往复进行。进行5次循环(120150秒)后,再次检查脉搏、呼吸(在510s内完成)。若无脉搏呼吸,再进行5次循环,如此周而复始。,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2)双人心肺复苏 由两个抢救者分别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其中一人位于伤员头侧,另一人位于胸侧。位于伤员头侧的抢救者,承担监测脉搏和呼吸的任务,以确定复苏的效果。,5个周期按压/吹气循环后,若仍无脉搏呼吸,两名施救者进行位置交换。,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六、现场心肺复苏有效和终止的指标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1)瞳孔:若瞳孔由大变小,复苏有效;反之,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说明复苏失败。(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复苏有效;变为灰白或陶土色,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次按压可摸到1次搏动;如停止按压,脉搏仍跳动,说明心跳恢复;若停止按压,搏动消失,应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4)意识: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并出现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少数患者开始出现手脚活动。 (5)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呼吸,复苏有效,但呼吸仍微弱者应继续口对口人工呼吸。,第二节 心肺复苏操作技术,2、心肺复苏终止的指标一旦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应负责任,不能无故中途辍止。 若有条件确定下列指标,且进行了30min以上的心肺复苏,才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1)脑死亡:深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无任何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