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5009.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锡的测定》与《GB/T 5009.16-2003 食品中锡的测定》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和更新:

  1. 标准性质的变化:最显著的改变是标准从推荐性标准(GB/T)升级为强制性标准(GB),意味着该标准的要求对所有相关食品检测机构和食品生产者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执行。

  2. 适用范围调整:新标准可能对适用的食品类别或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了细化或扩展,以更全面地覆盖当前市场上的各类食品,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性和准确性。

  3. 检测方法的更新:《GB 5009.16-2014》引入了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现代分析技术,这些方法相对于旧标准中的方法更为灵敏、准确,能够提供更低的检出限和更高的检测效率。

  4. 限量标准的设定:新标准可能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风险评估数据,调整了食品中锡的允许最大残留量,以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

  5. 采样和前处理方法优化: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新标准可能对采样程序、样品的前处理步骤进行了优化或标准化,包括更详细的均质化、提取、净化等步骤说明。

  6. 质量控制要求增强:《GB 5009.16-2014》可能加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比如增加了空白试验、重复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的规定,以及对仪器校准和维护的具体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7. 术语和定义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实践的发展,新标准对相关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标准语言的准确性和时代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5009.16-2023
  • 2015-01-28 颁布
  • 2015-07-28 实施
©正版授权
GB 5009.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锡的测定_第1页
GB 5009.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锡的测定_第2页
GB 5009.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锡的测定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5009.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锡的测定-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书书书犌犅前言本标准代替食品中锡的测定。本标准与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锡的测定”;修改了标准溶液配制;增加了罐头食品的试样制备方法;修改了仪器测定部分的描述;增加了方法定量限;修改了方法检出限;修改了计算公式。犌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锡的测定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锡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和苯芴酮比色法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罐装固体食品、罐装饮料、罐装果酱、罐装婴幼儿配方及辅助食品中锡的测定。第一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原理试样经消化后,在硼氢化钠的作用下生成锡的氢化物(),并由载气带入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化,在锡空心阴极灯的照射下,基态锡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锡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溶液比较定量。试剂和材料注:除特别注明外,本方法所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规定的二级水。试剂硫酸():优级纯。硝酸():优级纯。高氯酸():优级纯。硫脲()。抗坏血酸()。硼氢化钠()。氢氧化钠()。试剂配制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量取硝酸和高氯酸,混匀。硫酸溶液():量取硫酸倒入水中,混匀。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分别称取硫脲和抗坏血酸溶于水中,并稀释至,置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或临用时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称取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硼氢化钠溶液():称取硼氢化钠,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临用时配制。标准品金属锡()标准品,纯度为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犌犅标准溶液的配制锡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精确到)金属锡标准品,置于小烧杯中,加入硫酸,盖以表面皿,加热至锡完全溶解,移去表面皿,继续加热至发生浓白烟,冷却,慢慢加入水,移入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多次洗涤烧杯,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锡标准使用液():准确吸取锡标准溶液于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定容至刻度。此溶液浓度为。准确吸取该溶液于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定容至刻度。仪器和设备原子荧光光谱仪。电热板。电子天平:感量为和。分析步骤试样制备罐头食品全量取可食内容物制成匀浆或者均匀粉末。试样消化称取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加硫酸,粒玻璃珠,放置过夜。次日置电热板上加热消化,如酸液过少,可适当补加硝酸,继续消化至冒白烟,待液体体积近时取下冷却。用水将消化试样转入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同时做空白试验(如试样液中锡含量超出标准曲线范围,则用水进行稀释,并补加硫酸,使最终定容后的硫酸浓度与标准系列溶液相同)。取定容后的试样于比色管中,加入硫酸溶液(),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再用水定容至,摇匀。仪器参考条件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参考条件:负高压:;灯电流:;原子化温度:;炉高:;屏蔽气流量:;载气流量:;测量方式:标准曲线法;读数方式:峰面积;延迟时间:;读数时间:;加液时间:;进样体积:。犌犅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标准曲线:分别吸取锡标准使用液、于比色管中,分别加入硫酸溶液()、,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再用水定容至。该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仪器测定按照设定好仪器测量最佳条件,根据所用仪器的型号和工作站设置相应的参数,点火及对仪器进行预热,预热后进行标准曲线及试样溶液的测定。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锡含量按式()进行计算:犡(犮犮)犞犞犿犞()式中犡试样中锡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犮试样消化液测定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犮试样空白消化液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犞试样消化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犞测定用溶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犿试样质量,单位为克();犞测定用所取试样消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换算系数。当计算结果小于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大于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其他当取样量为时,本方法定量限为。第二法苯芴酮比色法原理试样经消化后,在弱酸性溶液中四价锡离子与苯芴酮形成微溶性橙红色络合物,在保护性胶体存在下与标准系列溶液比较定量。犌犅试剂和材料注:除特别注明外,本方法所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规定的三级水。试剂酒石酸()。抗坏血酸()。酚酞()。氨水()。硫酸()。乙醇()。甲醇()。苯芴酮()。动物胶(明胶)。试剂配制酒石酸溶液():称取酒石酸溶于水中。抗坏血酸溶液():称取抗坏血酸溶于水,临用时配制。动物胶溶液():称取动物胶溶于水,临用时配制。氨溶液():量取氨水加入水中,混匀。硫酸溶液():量取硫酸,搅拌下缓缓倒入水中,混匀。苯芴酮溶液():称取(精确至)苯芴酮加少量甲醇及硫酸数滴溶解,以甲醇稀释至。酚酞指示液():称取酚酞,用乙醇溶解至。标准品金属锡()标准品,纯度为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锡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精确至)金属锡,置于小烧杯中,加入硫酸,盖以表面皿,加热至锡完全溶解,移去表面皿,继续加热至发生浓白烟,冷却,慢慢加入水,移入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多次洗涤烧杯,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锡标准使用液:吸取锡标准溶液,置于容量瓶中,以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如此再次稀释至每毫升相当于锡。仪器和设备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感量为和。分析步骤试样制备试样消化,同。犌犅吸取试样消化液和同量的试剂空白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管中。于试样消化液、试剂空白液中各加酒石酸溶液()及滴酚酞指示液(),混匀,各加氨溶液()中和至淡红色,加硫酸溶液()、动物胶溶液()及抗坏血酸溶液(),再加水至,混匀,再各加苯芴酮溶液(),混匀,放置后测量。标准曲线的制作吸取、锡标准使用液(相当于、锡),分别置于比色管中,各加酒石酸溶液()及滴酚酞指示液(),混匀,各加氨溶液()中和至淡红色,加硫酸溶液()、动物胶溶液()及抗坏血酸溶液(),再加水至,混匀,再各加苯芴酮溶液,混匀,放置后测量。用比色杯于波长处测吸光度,标准各点减去零管吸光值后,以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直线回归方程。试样溶液的测定用比色杯以标准系列溶液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处分别对试剂空白溶液和试样溶液测定吸光度,所得吸光值与标准曲线比较或代入回归方程求出含量。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锡的含量按式()进行计算:犡(犿犿)犞犿犞()式中:犡试样中锡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或);犿测定用试样消化液中锡的质量,单位为微克();犿试剂空白液中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