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动X行”员工候选人事迹体会_第1页
学习“感动X行”员工候选人事迹体会_第2页
学习“感动X行”员工候选人事迹体会_第3页
学习“感动X行”员工候选人事迹体会_第4页
学习“感动X行”员工候选人事迹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感动X行”员工候选人事迹体会学习“感动工行”员工候选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处在一个一切都物化为商品的市场经济时代,人要被感动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最近当我看了30位“感动工行”员工候选人的事迹介绍后,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真的被感动了!而且,当我从网上看到一些员工对各地举办的一系列预选活动的强烈反响后,更深深体味到有一种力量在聚集、裂变和传递!细想一下,我又打心眼里佩服活动的设计者。应该说,“感动工行”员工评选是一个一石多鸟的创意,它对于加强和推进全行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先进、凝聚员工、鼓舞士气,以及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等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我仅就最后一点意义,即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谈谈管见。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是围绕自己的工作制定发展目标,并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去一个一个地实现这些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帮助员工树立个人对自己职业生涯负责的意识,找到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机会的结合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价值观、个性、能力及其发展目标和计划,这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人员匹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员工个人的事,更是企业管理者应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而企业帮助员工建立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与眼下的工作结合起来,使他懂得做好本职工作将为他的生涯规划带来好处。工商银行已进入到一个由新的起点向国际一流金融企业提速发展的阶段,虽然经过股份制改造、企业经营转型以及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变革和市场竞争的洗礼,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已得到较大提升,但一些员工经过“阵痛”后尚“惊魂未定”,由体制、机制转换引发的各种观念碰撞、思想矛盾、利益调整等,会一定程度上带来其对新的发展环境的不适应和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茫然。此时,采取适当形式引导和帮助员工正确看待职业生涯,树立在工行发展的信心,就显得非常必要。而“感动工行”员工评选活动的推出,不啻为一种应运而生的尝试,它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更通过“感动”人物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员工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工行需要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以及怎样做才能在工商银行这个大舞台中谋求个人职业价值的最大化。根据有关调查,认真分析当前我行员工的思想现状和行为表现,不难发现,一些员工在对待职业生涯上存在六种典型的误区,而这些员工只要以那些“感动工行”员工为参照,把他们作为一面镜子加以对照检查和认真反思,就能够在“感动”中获得“顿悟”,顺利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坐标”。下面,我们不妨进行一下对照分析。误区一:矛盾型典型症状:举棋不定,顾虑重重。这部分人大多是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低下的员工。他们既希望工行的各项改革能够为自己带来好处,又担心改革会危及自己的“饭碗”;既希望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上体现公平、公正,又害怕自己在竞争中失利遭淘汰,成天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参照人物:数据中心设备部科员张永祥、内蒙古分行包头内控监督中心现场科科长唐丽芳。论年龄,此二人都是过了“知天命”的岁数,他们虽然性别不同,但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特别勤奋敬业,二是特别注重提升素质。张永祥为完成工作隐瞒病情,直至倒在岗位上,不得不送往医院治疗,而且50多岁了还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上业余大学,为的是练就“高超成熟的技术经验,快速解决各类生产问题”的能力;唐丽芳从进银行起,就苦练技术,努力钻研业务,她在生命垂危之际,仍放不下未完稿的稽核工作流程,直到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她热爱的金融事业。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了骄人业绩,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楷模。职场借鉴:年龄和知识结构都不是问题,只要珍惜岗位,勤奋学习,真心付出,把自己修炼成团队不可或缺的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误区二:飘浮型典型症状: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这部分人大多处在基层岗位或在上级机关从事一般性技术、管理工作。他们可能获得了相应的文凭或自认为拥有一技之长,希望能得到重用,但总是眼高手低,不屑于干眼前的小事,或这山望到那山高,由于一些想法不切实际,又缺乏不断精进的意识,工作毫无建树,个人也得不到晋升,于是便生出“壮志难酬”的感觉,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常常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参照人物:辽宁分行辽阳卫国路支行行长肖玉颖、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梁礼方。肖玉颖刚进银行时只是个代办员,要文凭没文凭,要技术没技术,但她凭着脚踏实地、勤学苦练的精神和对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客户的至诚,干出了业绩,感动了工行,从而被委以重任,当上了支行行长。梁礼方是个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之所以能长期在金融科技战线上叱咤风云,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并从基层普通技术岗位一步步攀升,直至问鼎总行软件开发总管,是因为他既面对未来,不断进取,又立足眼前,恪守职责,长期坚持创造性地工作。职场借鉴:职场生涯没有一通到底的通行证。你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不能说明什么,重要的是如何把你所拥有的与工作所需要的紧密结合,并使你的本领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提升,这样才能放大你的能量,成为明天耀眼的明星。误区三:撞钟型典型症状: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这些员工大多是步入中年而“不得志”者,属曾经努力拼搏但自认为失败的人群。他们在工行干了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不大,职位可能升不上去了,就在自己的岗位上“磨”着,工作没有激情,没有活力,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自以为看破红尘,总以“努力不努力都一个样”自我沉沦。口头语:差不多对得起工资就行了,再怎么努力还能指望更大的发展不成?参照人物:湖北十堰分行会计业务处理中心王卓、山东分行潍坊寒亭支行汽车驾驶员曹希联。此二人共同点很多,都是1964年出生的中年人,都是极其平凡普通的员工,都把工行真正当成自己的家,所以他们工作从不分份内份外,认真到不放过身边任何一件小事,持之以恒,视为本分;他们都不太张扬,但又都是有热情、有爱心的人,都有很多次无偿献血的经历,默默地做着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所以他们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工行,感动了社会。所以我敢说,任何时代、任何单位都需要他们这样的人。职场借鉴: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离开了精神就会意志不坚,万事畏难,畏葸不前,难以成就事业。同样的活着,有精彩与不精彩之分,用曹希联的话说:“人活着不容易,但要活得有意义”。误区四:利益型典型症状:物质第一,利益至上。这类员工主要是价值观比较模糊,在劳动被物化的市场经济中,思想变得越来越讲求实际,实用主义、攀比心理比较普遍,集体主义、利他主义有所淡漠,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有所抬头,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度提高,对收入分配的满足感降低,给钱就做事,不给钱不做事,拿多少钱做多少事,还美其名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天经地义。”参照人物:广东分行惠州滨海支行营业部经理付伟华。作为入行才四年的业务新兵,付伟华已成为“一名精通各项业务的全才”。尽管收入与前辈们比不值一提,但他看重的是人生奋斗的经历,工作起来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而且危急关头,能把集体利益、工行信誉放在第一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更可贵的是,无论工作多苦多累,甚至身体遭受重创,他都以轻松的心态微笑面对,并以助人为乐事,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事你说话”。职场借鉴:衡量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是多样化的,有人追求职务晋升,有人追求技术突破,也有人追求工作内容的丰富化,还有人追求的是在享受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关键在于你要的是哪一个判定标准。一味追名逐利的单一化标准容易让人误入歧途,暗藏着职场危机。误区五:保守型典型症状:畏首畏尾,明哲保身。这部分员工属于自信不足或自甘平庸者,因为怕吃苦、怕失败,他们不愿或不敢迎接新的挑战,怕挑重担,怕担责任,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理念,只想平平淡淡,按部就班地做着没有压力的工作,即便是上级交给他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也会以种种理由开脱,任凭锻炼和出佳绩的好机会白白流失。参照人物:陕西分行韩城支行行长李晓峰。李晓峰最大的特点就是勇于挑战自我,敢于攻克难关,认准了的事就义无反顾地付诸行动。在他还是支行科技科长时,便以独特的思路解了支行在财政资金集中支付代理行竞标的难题,一句“我就是要自找麻烦!”犹如东方狮吼,振聋发聩。在他任支行首席客户经理时,又以深层营销、独辟蹊径的服务方案出奇制胜,为支行赢得了韩城第二发电厂的重点服务项目。关键时刻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所以他不仅“仕途”顺利,坐上了行长宝座,还获得了陕西省分行“十佳青年”的殊荣。职场借鉴:职场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胆商。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而且勇于行动的人。没有人天生就会做一份新的工作,经验都是在做的过程当中学习和积累出来的。直路上走的人多,但机会少,曲径通幽的道理其实也适合职场拼搏。误区六、自我型典型症状:自私自利,独善其身。这类员工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在生活上是斤斤计较,吝啬小气,好占便宜,不愿吃亏,没有义气,没有爱心,不关心他人,不愿意付出,缺乏互助友爱精神;表现在工作上是好逸恶劳,拈轻怕重,敷衍塞责,贪生怕死,不热爱集体,不帮助同事,缺乏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参照人物:四川分行都江堰支行贵宾理财中心现金柜员冉志翔、福建分行莆田城厢支行副行长刘珍霞、上海分行闸北天目东路支行何卫、丁耀祥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够正确处理集体、他人与自己个人的关系,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他人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并且富有奉献和牺牲精神。平时,他们经常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对同志充满了爱;关键时刻,他们顾全大局,豁得出去,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凶恶歹徒和生命磨难,临危不惧,坚毅勇敢,勇于献身,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生命因奉献而精彩,因工作而快乐。”这是刘珍霞为他们的表现所作的注脚。职场借鉴:职场有一件百战百胜的武器,那就是牺牲精神。在WBSA主席史宪文教授的商品三国中有一条对企业而言的警句:“具有牺牲精神的员工,要想尽办法深情留用。”这不应该引起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深思吗?首次亮相的30位“感动工行”员工候选人绝大多数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他们的人生轨迹并不复杂,没有眩目的权力,也无耀眼的光环,但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他们收获了工作业绩的丰硕和职业价值的提升。他们的事迹对于全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广泛的借鉴性和可学性。但愿类似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它可以让我们的员工懂得如何让有限的职业生涯变得更加精彩。新聘员工参加银行培训心得体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发呆着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从参加银行培训以来,日程排得满满的,紧绷的一天的神经,自己的头一挨枕头便进入梦乡。这一次写感受,让我又重新想起这个问题,同时也以一个新的焦素,新的理解来思考这个问题。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所要学的并不是非得找一个符合我们兴趣的工作,而是学会怎样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如今,我已经踏入银行的行业,初对银行工作的印象是:工作累、单调枯燥,一不小心还容易出差错。如果说我们对农行有什么感想的话,恐怕对工作的担忧胜过找到工作时的兴奋。前途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面临的是一条只有也只能我们自己走的路。把我们置身于一个大的环境中去,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我们的命运将受到整个金融环境的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句话时刻提醒着即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中国商家。作为最后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这句话明显表明中央对国内金融体制不健全、管理滞后的现状的考虑。经过一番改革调整之后,中国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于是一轮又一轮的外资银行登陆热纷纷上演。中国的金融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作为四大国有银行的农业银行,在其余三家都已经上市的情况下,面临的严峻形势可以形容。时不待我,激烈的竞争已经把农行推到了改革的风口浪尖。最近几年,关于吸引人才、加强管理的政策纷纷出台,显示出农行高层领导改革的决心。虽然如此,但对于一直成长与缺乏竞争环境的农行来说,与国外银行甚至国内银行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从微观上讲,我们现在已经是农行的一员,我们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