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高三复习优秀PPT课件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高三复习优秀PPT课件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高三复习优秀PPT课件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高三复习优秀PPT课件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高三复习优秀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2,复习目标,识记1、左传的相关知识2、背诵全文理解1、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理解并翻译句子应用烛之武其人及素材使用,.,3,复习方法,逐字逐句梳理,做到“整句能翻译,个别会解释”。,学生根据要求迅速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15分钟),做到不借助注解而独立解释,.,4,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关于左传,.,5,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课文串讲,以:因为,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军:驻军。,名动,使:派,若:如果,师:军队,辞:推辞,翻译,贰:从属二主。,.,6,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犹:尚且,为:做(什么),用:重用,是:这,过:过错,(烛之武)许之,夜:在夜里。,名状,(烛之武)夜缒而出,翻译,.,7,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既:已经,亡:使灭亡。,使动用法,敢以(之:这事)烦,越:越过。,以:而(来)。,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其:这件事,焉:为什么,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厚:雄厚,薄:削弱,以为: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作名,尝:曾经,翻译,.,8,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为:给,济:渡河,(晋君)许君焦、瑕,版:防御工事,夫:发语词,何厌之有:有何厌,厌:餍,满足,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东:向东。,名作状,封:把当作疆界。,肆:延伸,扩张。,阙:削减,焉:哪里,图:考虑,说:通“悦”,盟:结盟,戍:守卫,翻译,.,9,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乃:于是,之:代指秦军,微:没有,夫人:那人,因:依靠,而:却,敝:损害,所与:所结交的人。,知:通“智”,乱:(军队)散乱,易:替代,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其:还是。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去:离开,翻译,.,10,叙事结构,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亡郑利晋而阙秦,存郑利秦,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三点理由,.,11,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5、失其所与,不知,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13,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12,(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使者/出门带的包裹),(您,对人的敬称/儿子),(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13,贰于楚也以为东道主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今有急而求子越国以鄙远亦去之微夫人之力,古今异义,(从属二主/数词二的大写),(离开/到,往),(那个人/妻子的尊称),(把作为/认为),.,13,.,14,.,15,.,16,.,17,一、重要实词:(同学们只记录义项,不记录例句)1、贰“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8,2、许准许。(同现代汉语)答应,听从。(例:“许之。”、)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9,3、阙qu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qu城楼qu皇宫,引申为朝廷qu通“缺”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20,4、敝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谦词敝人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损害,衰败。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21,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22,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既东封郑(名词作动词,使成为疆界),.,23,既东封郑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状语,词类活用,.,24,既东封郑(在东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名词状语,词类活用,.,25,形容词名词,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26,形容词名词,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郑国)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7,许之辞曰:“臣之壮也”许君焦、瑕敢以烦执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特殊句式,.,28,(烛之武)许之(省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敢以(之)烦执事(省宾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介词),省略句,特殊句式,.,29,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何厌之有,特殊句式,.,30,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状语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状语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状语后置)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倒装句,特殊句式,.,31,左传原名为,汉代改称,简称。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为解释孔子的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因为左传和、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关于左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传,左丘明,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公羊传谷梁传,春秋三传,.,32,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A,本课验收,.,33,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D,本课验收,.,34,3、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D,本课验收,.,35,4、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邻之厚,君之薄也B.夫晋,何厌之有C.敢以烦执事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本课验收,.,36,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越国以鄙远鄙:边邑,作动词B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隐蔽【解析】选D。敝:损害。,.,37,6.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38,【解析】选D。A.介词,对;B.连词,假如;C.介词,用,拿;D.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代词,他的。,.,39,7.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选B。B项“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A、C、D三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0,8.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朝济而夕设版焉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解析】选A。A项为名词用作动词,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状语。,.,41,9.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解析】选D。应为判断句。,.,42,10、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解析】选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43,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解析】选B(B项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的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使削减”;C项为“使灭亡”;D项为“使成为疆界”。),.,44,1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B、以乱易正,不武。C、敢以烦执事。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D(A、B、C项均用作介词,D项用作连词,表承接),.,45,【适用话题】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利益、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说服他人、迂回比正面进攻的效果好、双赢、目的与策略、机遇与准备(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46,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烛子武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金子总会发光的。,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责已恕人,宽容待人。,.,47,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太平时期,郑伯未能早用烛之武,兵临城下的危难之际才想到他,难怪烛之武有怨言。但是面对国家危难,烛之武还是很快接受了郑伯的委命,“夜缒而出”,并获得成功。不计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值得赞扬。,【适用话题】多维解读,.,48,2.永不言弃的人生烛之武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他对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不公,也决不放弃,到了紧要关头,你就有用武之地。,【适用话题】多维解读,.,49,3.语言的艺术魅力烛之武会见秦伯,先言郑国必亡无疑,再言亡郑有利于晋而无益于秦,最后揭露晋之野心,分化秦晋联盟。烛之武一席话说得秦伯心悦诚服,主动与郑人结盟。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破秦晋联军,足见语言之魅力。,【适用话题】多维解读,.,50,4.个人的巨大作用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烛之武退秦师便是一个例证。,【适用话题】多维解读,.,51,5.若欲取之,必先予之郑伯欲使烛之武,烛之武有怨言,郑伯首先自我检讨,进而再言亡郑之利害,成功地说服了烛之武。烛之武使秦,也并不直接指责秦国以强凌弱之举,而是替对方着想,晓以利害,秦伯心服。古人言,欲取之而先予之。郑伯和烛之武的成功,都是辩证法的成功。,【适用话题】多维解读,.,52,6.人有至交国无恒敌秦晋联盟,视郑国为敌,烛之武迂回曲折,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说服秦伯退兵。秦晋联盟瓦解,秦郑结盟,化敌为友。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亦然。,【适用话题】多维解读,.,53,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直奔秦营。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大门的时候,那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他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才能与机遇,【例文选段】,.,54,“郑乃弹丸小国,而强秦竟联合晋军,对我大举进犯,此乃强盗行径,何大国风范之有?”烛之武本可义正词严,痛斥秦伯,既解心头之恨,又伸张了正义。但是这样一来,说不定秦伯一怒之下会把他剁成肉泥。烛之武深谙攻防之道,他站在秦国立场上,顺着秦伯的心理,叙说亡郑对秦国的利弊,使秦伯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灭郑的打算。古人云:若欲取之,必先予之。进攻未必都是勇往直前,后退也未必不是进攻,生活中我们应当少些许褚式的勇敢,多些烛之武式的智慧。收回你一直举着的剑,【例文选段】,.,55,人生总有不得志的时候,但你没有自我放弃的权力。烛之武“壮也不如人”,长时期处于不得志的状态,但是他安天下济苍生的抱负从来不曾放弃过。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研究各国动态,洞悉强国之间的恩怨历史,所以当机遇来临时,他能游刃有余,从容应对。如果烛之武在“不如人”的时候自甘平庸,放弃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和研究,他能在游说秦伯时干得那样漂亮吗?人生需要机遇,但你放弃进取之心,你也就永远失去了机遇。你没有放弃的权力,【例文选段】,.,56,【运用示例】烛之武1.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然而,在他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之无奈,但是,身处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怀拥愤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说,烛之武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精神有难必然担当。2.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顾全大局。3.人参是人间极品,人参也是越老越珍贵的。年轻的时候没人要,让它在土壤中默默生长,积蓄了一生的能量,只为在年老出土时释放出来。烛之武就像是一个人间极品,大半生都被埋没的人参。人参是植物中最特别的一种,就如烛之武,不然郑伯怎么会把国家的安危托在烛之武身上呢?人参也是极好的补品,对人的作用很大,烛之武便是如此,一席精辟的话,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抓住秦伯的心理弱点,达到了劝退的目的。,.,57,4.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5.“酒香不怕巷子深。”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酒,经过了时间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烛之武年轻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在秦国围郑的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历史。6.兵临城下,万箭齐发,刀光剑影,威力甚大,亦敌不过一张嘴。古有烛之武凭嘴退秦师,后有孔明舌战群儒,实例甚多,然则口舌之争不可小觑。只靠一张嘴,亦可通天下事,知天下人,掌天下权。,.,58,7.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的牢骚与怨气,但是他是一匹蓄势待发的老骥。我想他也曾因人生虚掷而悲哀过感伤过,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与人民安危的关心。我们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像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中传来征召自己的声响的焦急与渴盼。如果没有对国家结实朴实的爱与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的心,他又怎么能对秦伯的心理以及秦晋之间的恩怨如此了然?烛之武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烛之武的胜利,因为成功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59,晋侯1.学会包容,不因为被人背叛而发怒,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学会包容,要像晋侯一样,懂得把握形势,理智退兵,学会包容,更要放眼未来,不要把眼光留在自己的脚下。2.忍是成事之本,晋侯从一开始流亡时就忍。忍到了当上国君之日。如今看着眼前的肥肉他忍,最后成了春秋五霸主之一。晋侯以忍做成了大事。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一门艺术。能忍必会积蓄力量,挥出那致命一击。,.,60,.当你进退两难,无法抉择时;当你尴尬时,不妨试着为自己找个台阶下。晋侯擅长为自己找台阶。当盟军背信弃义时,他不慌不忙地说:“失掉自己的盟友,是不理智的;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又反过来害人家,是不仁义的;用散乱的军队攻打整编的部队,是兵家所忌的!”这样既可以达到退兵目的,又不失颜面,实为明举!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挣脱尴尬。(退一步海阔天空)4.晋、秦之间应是种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一旦对方于己无益,便趁机吞并。对于两国的君王,无疑晋侯更有远大的目光,他看到的不仅仅是郑国的土地,还有中原广阔的领土。他就好比是躲在树从中的野兽,一旦有猎物,必然能够把握时机。而秦伯正如海上捕鱼的船夫,让人一眼就看穿他真实的目的。人是为利益所趋,晋侯能够驾驭利益,而秦伯却被利益所趋。,.,61,5.利益与承诺,若要在两者之间选择,你会选什么?是像秦伯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弃对晋侯的承诺,还是即使面对利益这巨大的诱惑,也会坚持自己的承诺?两者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62,郑伯1.做人要听得进良言,像郑伯,既然自己的能力不行,但他起码能听进别人的建议。最终成功地保住了郑国。既然你没有似水才华,那你应该听懂水流的声音。那样即使你不行也能成功!2.现代也有不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不过在那样一个年代,放下架子求贤的人也着实不多,大丈夫能屈能伸,关键时刻也别管什么臭面子了,承认错误,求贤若渴,这不也是抓着了烛之武想要的虚荣吗?生活中,你对尊严的看法是什么呢?什么事能让你抛下尊严呢?,.,63,【郑伯】3.锻炼“忍”术从古至今“忍”就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一种是打不过别人不得不忍,另一种则是为自己长远打算,暂时忍让。刘邦属于前者,他建立了西汉王朝。韩信属于后者,帮助刘邦夺得天下,亦可称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郑伯却同时面临了这两种情况,他选择了忍,打不过就谈,谈就得认错,输一口气两者都忍了,命也保住了。4.郑伯欲使烛之武,烛之武有怨言,郑伯首先自我检讨,进而再言亡郑之利害,成功地说服了烛之武。,.,64,【郑伯】1.“居安思危”21世纪的我们更要有这种警惕,否则沉于安乐只会带来灭亡,当年的郑伯如果有这种警惕,那后来就不会被秦、晋围攻,险遭灭国之灾。就如同温室的花,最终因贪图温暖而遭受凋零的凄落。2.做人要听得进良言,像郑伯,既然自己的能力不行,但他起码能听进别人的建议。最终成功地保住了郑国。既然你没有似水才华,那你应该听懂水流的声音。那样即使你不行也能成功!,.,65,【郑伯】3、人曰:“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郑伯可谓是那个饲马者,整天掌着鞭子寻找千里马,找到一个稍微出色的方视为良马,却不知真正的千里马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把千里马当骡子使,到了千里马已成老马时,也来一句“是寡人之过也”,再次使用千里马,可谁知千里马也会老,他的能力也会渐渐减退。若早些使用这匹千里马,郑国也不会至于羊入虎口的危险境地。,.,66,【郑伯】4、现代也有不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不过在那样一个年代,放下架子求贤的人也着实不多,大丈夫能屈能伸,关键时刻也别管什么臭面子了,承认错误,求贤若渴,这不也是抓着了烛之武想要的虚荣吗?生活中,你对尊严的看法是什么呢?什么事能让你抛下尊严呢?5.从古至今“忍”就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一种是打不过别人不得不忍,另一种则是为自己长远打算,暂时忍让。刘邦属于前者,他建立了西汉王朝。韩信属于后者,帮助刘邦夺得天下,亦可称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郑伯却同时面临了这两种情况,他选择了忍,打不过就谈,谈就得认错,输一口气两者都忍了,命也保住了。,.,67,【郑伯】4、现代也有不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不过在那样一个年代,放下架子求贤的人也着实不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