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改进策略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改进策略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改进策略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改进策略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改进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改进策略 摘要:一个良好的导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新颖别致的内容安排,奇特巧妙的导入方式,富有魅力的语言,不仅切合学生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有效的情感沟通,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就如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追求导入有效性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会忽视课堂教学导入的本质特性,而去片面追求导入的表象化,形式的新奇化,语言的趣味化。其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词:语文课堂 导入 误区 策略课堂导入,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一个良好的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它对于复习所学,贯通新知,点明主旨,提出重点,创设情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是: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如果缺乏这种理念,不能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导入的性质和作用,就容易陷入无效教学的泥淖。一、 课堂导入的几个极端:(一)先入为主,直奔主题重视“入”,忽视“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导入这一环节,一进课堂便直入主题:“今天我们讲第几课,请大家先看一遍课文”或“把书翻到第几页”等。只有在公开课时会像模像样地设计一段导入语。由于平时教学中的忽视,到难得一“导”时,便难免出现问题。因此,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课堂导入认识上的缺失。在执教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伟人毛泽东的咏雪名篇沁园春雪。现在请同学们马上熟悉全文,在最短时间内会背诵本文。”学生随即低头就读,却面无表情。本来一首气势磅礴、激昂豪迈的诗歌,在学生嘴里念出来却似和尚的经文,让我听了很不是滋味。于是我让学生停止朗读,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写雪的文章?学生答:湖心亭看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故知新)。再问:两位作者身分不同,际遇不同,在表达风格上有何不同?(通过比较让学生对雪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此时,学生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得出了结论。我再问: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写雪又有什么特点?学生此时又回到先前的朗读,但与先前不一样的是,他们这回带入了思考,读出了情感。课后经过反思,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重视了“导”,才能激发学生思维,调动积极性,这个过程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唤起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相反,缺失了有效的导入,整堂课就蓄势不够,即使完成了教学任务,质量也是不过关的,这种无效,本身就是教学时间上的一种浪费。(二)追求新颖,华而不实脱离文本,忽视语言本位一堂生动的课,生动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少不了的。特别是在新课程及信息技术应用充分的背景下,为了追求导入的新奇与趣味性,有些老师不惜挤占教学时间,将大容量的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忽视了作为语文学科的“语言本位”,这样的导入既不符合目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致在教学上得不偿失。有一位老师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他是这样导入的:上课前先是常规性的学生演讲环节,但老师对学生的演讲未做任何评价。然后,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中与之相关的一段录像。接下来是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注意力还未从电视剧的情节中转移过来,讨论时谈论的都是电视剧中的人物或细节。但是,视觉感受代替不了阅读体验,小说富有个性的语言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学生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感知与体验,老师也没有明确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感悟古典名著的深刻底蕴。这种现象说明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使用教材,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因而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毕竟语文课不是政治思想教育课,不是艺术欣赏课,不是纯文学课,而是一门“言语实践课”,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一定要着眼于语言本位,这样才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三)教师主导,过于强势生拉硬扯,忽视学生情感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张放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里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有位老师上一片槐树叶时,老师问一个学生:“如果有个人离开家,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几年之后,他开始挂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学生答道:“珍惜亲情。”老师又问:“这个人待在外乡的时间特别长,漫漫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做什么?”“月是故乡明。”学生回答很干脆,老师却急了,“就没有别的答案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时已然不太自信。“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老师仍未放弃,这位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脸刷地一下红了还有位老师在教学童趣这样导入: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分析上述两位老师的导入,他们所犯的共同错误是偏离了教学情境。第一个案例中,教师的“导”不仅过于生硬,也会让学生不知云。教师“导”的方向很明确,那就是教案中的预设,而且在学生的思维情感与预设明显不一致的情况下,还一再勉强。这样不但不能起到激发兴趣的目的,相反会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积极性受阻,自尊心受伤害。第二个案例中,学生还没品读课文,老师已把自己的体验加给了学生,而且是与文本有偏离的体验。这样的“导”,也只能说是一种无效的“导”或是误“导”。教师忽视了学生丰富的生活与情感体验,也没有关注到学生面对这个话题的思维、情感、心理状态,没有想办法去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情感,预估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导入既远离学生实际,也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注重对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理念南辕北辙。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就要注意找到文本与学生实际相切合的点,这个点就是导入的点。教师只有尊重了文本,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情感以及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四)两个极端,取舍失衡掌控失度,忽视课堂有效性导入环节极易陷入两个极端:过简或过繁。有些课文内容是非常贴近生活与学生实际的,面对这样的课文,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教师却不能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而是一语带过。究其原因,一是对文本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吃透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态度出问题,临时抱佛脚,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尊重教学。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导入只是没有经过筛选和取舍的大量信息的简单铺陈,造成课堂时间与教学资源的浪费与无效。另外,即使是有效的导入,如果过多联系文本内容,则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或是使学生提前完成了本该去主动探究的阅读任务,而且其效果也是表面化的。这样的导入,只会造成课堂结构混乱,影响了整节课有效性。一次安塞腰鼓的公开课上,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先让学生观看舞蹈千手观音(大概五分钟)。之后,再看一段录像(安塞腰鼓表演现场的视频,约三分钟),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冷淡,找不出词语形容。)接着该教师要求学生写一段文字来评价这两段舞蹈(该过程用时五分钟)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整个导入环节用了三分之一的课时,接下来教师便匆匆忙忙地分析结构,讲解文章。一篇以语言技巧和情感取胜的文章,学生却没有体会字里行间体现出的舞蹈之美,语言文字之美,人物情感之美,更没有感受这种舞蹈所体现的更深刻的蕴涵,整堂课不仅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审美情感更是一种钝化。其实,这节课如果在导入时更直接一点,去掉看千手观音这个环节,直接引领学生去感受文本,通过品读真正的情境体验。教师在在引导学生品读、体验过程去总结写作技巧,通过迁移,最后的写作目标也是能实现的。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往往对教材教法缺少冷静客观的分析,忽视不同体类的文本对导入不同要求,使得课堂导入模板化与公式化。三、语文课堂导入改进策略1.抓住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注重对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说明语文教学贵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获得情感陶冶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就一定要遵行语言本位这一原则。首先,导入语的本身就应该具有“语文味”,既简明生动又不失文采。这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它科目的根本所在。另外,就不同的文体的语言表现特点,就要设计符合相应语言特点的导入。比如,记叙文可以以事导入,吸引注意力;抒情散文可以以情导入,以情激趣;说明文可以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授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等等。在执教周国平的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寻找人生的答案吧这样导入,有效地抓住了寓言的文体及语言特点,通俗易懂且不失文采的语言也唤起了学的思维,整堂课流畅简洁,取得了较好效果。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选择角度,有效设“导”教学的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课堂导入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标是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这不仅涉及课题的类型,还要清醒地意识到,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达到什么要求,培养哪些能力等。因此,导入语一定要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做好铺垫,而不是为了过分迎合学生的所好,花样百出,实则离题万里。在上行道树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要体会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就要体会行文中的象征意义。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导入铺垫得好,也就使困难得到了分解。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何象征意义。该导入既简洁明了,又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象征”这一术语的内含,又为本课后面的内空指明了方向,有效地牵引了学生的思维。.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尊重实际,因材施“导”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我们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听众,如果我们在教学时只是关注教学内容的话,那么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无效的。因为我们的学生有他们的年龄特征,有他们的思维认知规律,有他们的情感内涵,更何况,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人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人者。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因此,我们在导入时就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情感状态及心理状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而那些模式化的导入往往是流于形式,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的教训,或多或少会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出现,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忽视了。 同样是童趣(见第一部分),另一位老师则是这样导入的: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象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就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象,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象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导入是很感兴趣的,因为老师抓住了他们的年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好奇的心理,又很自然地将课文与学生的童年体验联系在一起,水到渠成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文本上来,这样的阅读,学生才会以动态的情感去品味,去获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活思维,多维入“导”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语文课堂学生的思维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基础上的,因此,在情境创设中去激发学生产生假设、判断、推理、想象等思维,帮助和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知识储备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这样的教育才能有效传播、认同、充实、重构。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设计导入的问题应该是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开放而有价值的问题。不过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有价值的问题,也应该是集中而富有层递性的,过多的问题堆砌,同样会影响课堂的有效性。一位老师在执教生命生命时是这样导入的: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