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分离介绍_第1页
边界层分离介绍_第2页
边界层分离介绍_第3页
边界层分离介绍_第4页
边界层分离介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边界层的分离现象李强(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化工21,陕西 西安 )摘要:边界层分离理论化工流体输送和流体力学的研究应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边界层,边界层分离现象,边界层分离的机理,条件,以及如何控制边界层的分离进行一系列的介绍。最后通过若干实例介绍了人类如果对边界层分离的一些控制方法。关键词:边界层;分离点;边界层分离;机理;条件 ;边界层分离的控制;应用50 引 言当流体流经曲面物体,或者在化工输送过程中流体流经管件,阀门,管路突然扩大和缩小以及管路进出口等局部地方,都会出现边界层的分离现象。目前对于因边界层分离的有关计算主要是依靠经验方法,理论知识比较匮乏。1 边界层分离的机理1.1边界层的概念边界层学说是Ludwig Prandtl于1904年提出的,其理论要点为:当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的一层流体由于粘性的作用将粘附在壁面上而不“滑脱”,即在壁面上的流速为零;而由于流动的Re数很大,流体的流速将由壁面处的零值沿着与流动相垂直的方向迅速增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趋于一定值。换言之,在壁面附近区域存在着一薄的流体层。在该层流体中与流体相垂直的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很大。这样的一层流体称为边界层。【1】在边界层内,流体的速度从固壁处的零(无滑移)逐渐增加到相应的无摩擦外流原有的值。【2】现以一黏性流体沿平板壁面的流动说明边界层的形成过程。如下图1所示,一流体以均匀的来流速度u0流近壁面,当他流到平板前缘时,紧贴壁面的流体将停滞不动,流速为零,从而在垂直流动的方向上建立起一个速度梯度。与此速度梯度相应的剪应力将促使靠近壁面的一层流体的流速减慢,开始形成边界层。由于剪应力对其外的流体持续作用,促使更多的流层速度减慢,从而使边界层的厚度增加,靠近壁面的流体的流速分布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速度梯度大的薄层流体即构成了边界层。随着流体沿平板的向前运动,边界层在壁面上逐渐加厚。在平板前部的一段距离内,边界层厚度较小,流体维持层流流动,相应的边界称为层流边界层。流体沿壁面的流动经过这段距离后,边界层中的流动形态由层流经一过渡区逐渐转变为湍流,此时的边界层称为湍流边界层。在湍流边界层中,壁面附近仍存在在一个极薄的流体曾,维持层流流动,这一薄层流体称为层流内层。在与壁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在层流内层与湍流边界层之间,流体的流动既非层流又非完全湍流,称为缓冲层。【3】图1 平板壁面边界层的形成1.2边界层分离及其机理首先分析理想流体绕过无限长圆柱体流动情况如图2所示。理想流体无黏性,当它流过圆柱体时,在柱体表面处滑脱。根据伯努利方程,在流场的任一点处,流速愈小,流体压力愈大。如当流体到达如图2所示A点即停滞点或者驻点时,流速为零,流体压力P最大。由于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后继的流体质点在A点处流体高压力的作用下,只好将其部分压力能转变为动能,并被迫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绕过圆柱体继续向下游流去。【4】 图2 理想流体沿长圆柱体的绕流流动在没有压力梯度的情况下,边界层内任何一点x(x足够大)的速度比uu都可以表示为yxu的函数。如果外缘的压力不是均匀的,那么这种速度相似性就被破坏。当流体绕过柱体时,表面压力从驻点的极大值随x的增加而下降,在到达一最低点后,又慢慢回升。同时在物体表面上,u=0.动量方程就简化2uy20=dpdx。因此,在加速区域dpdx0,就为正。由于在外缘那里的动量都是正的,在加速区域速度分布的曲率总是负的,但是在减速区域内,若dpdx足够大,在表面附近的速度分布的曲率就有可能大到一定程度以致引起局部的倒流现象。早最低压力点dpdx=0,2uy20=0;速度分布在表面上开始出现拐点。再往下游移动时,拐点就逐渐向y的方向推进,表面附近的曲率也逐渐增加。在曲率不断增加过程中,定能找到一点uy0=0,dpdx0,过了这一点uy012时,分离区迅速发展到全翼面,可见,该超临界翼型的边界层具有在失速前分离弱,分离区发展缓慢;失速时,流态变化剧烈的特点。图4 翼型边界层分离位置随迎角变化根据湍流边界层速度特性(图5),边界层厚度012以下,是粘性作用的主要区域,速度从零增长到外流速度的70%以上,在粘性和逆压梯度双重作用下,导致边界层在该区域发生分离,可见,只要该区域的流动速度得到提高,边界层抵抗分离的能力就会增强,边界层就不易分离,因此,涡流发生器控制边界层分离的流动机理应是,涡流发生器产生的涡流应尽可能注入到边界层厚度0.2以下、靠近物面的边界层底部。图5 湍流边界层速度剖面图67给出H=0.1和0.8的涡流发生器对翼型气动力的影响(图中:CW表示干净翼型;0110186c表示安装位置在弦长86%处的0.1的涡流发生器;0.80.75c表示安装位置在弦长75%处的0.8的涡流发生器)。结果表明,安装位置在0.86c处011的微型涡流发生器比0.75c处0.8的大尺寸涡流发生器减阻效果好。小迎角(6)时,0.8的涡流发生器起增阻作用,只有在612时,018的涡流发生器起减阻作用,这和传统涡流发生器在其它翼型上使用所得结论一致;0.8的涡流发生器在所有实验迎角范围升力都是减小的,这与传统涡流发生器在其它翼型上使用时,大迎角增升的结论相反1;而高度H=0.1的微型涡流发生器,虽然增升效果不明显,约小于2%,但在012迎角范围内,减阻效果十分明显,最大减阻可达20%以上。上述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控制作用与该翼型的边界层弱分离特性有关。图8为H=0.1的梯形涡流发生器在不同弦向位置时阻力增量变化曲线(图中:CDCDCW表示加涡流发生器后的翼型相对没加涡流发生器的翼型阻力增量),由图可见,412,微型涡流发生器在不同弦向位置均有减阻作用,最佳减阻位置相对于不同迎角(8)在其分离线前2H5H涡流发生器高度之间,也就是说,涡流发生器应尽可能靠近分离区。就流动机理而言,由于微型涡流发生器产生的旋涡较弱,粘性对旋涡耗散的影响相对较强,位置越前,远离分离区,旋涡在抵达分离区前,已耗散减弱,对分离区的控制也随之减弱,因此,只有靠近分离区,才可以对靠近物面的边界层底部(0.2边界层厚度以下)流动产生有效影响,起到增加边界层底部流动速度、延缓边界层分离的作用。【9】图6 H=0.1,0.8涡流发生器阻力特性图7 H=0.1,0.8涡流发生器升力特性图8 弦向位置对减阻效果影响(H=0.1)4.2采用球窝控制边界层分离流动的大涡模拟用具有逆压梯度的平板分离流动模拟低压透平叶片吸力面的分离流动,采用基于动力Sma-gorins亚格子应力模型的大涡模拟对逆压梯度条件下布置在平板上单个球窝的流动特性及球窝对边界层分离流动控制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球窝前沿边界层厚度和球窝深度的比值分别为0.378,0.994和1.453时球窝的流动特性和控制性能结果表明:较小时控制性能最好;球窝内部的马蹄涡对球窝的流动起主导作用;球窝内的马蹄涡周期性脱落并在球窝尾迹区形成发夹涡排,发夹涡涡腿紧贴壁面形成流向涡,流向涡卷吸主流高能流体,由此增强了边界层能量马蹄涡和发夹涡排对分离流动控制起主要作用【10】5 结论5.1边界层分离现象是指当一个粘性流体流过曲面物体例如圆柱体时,在物体表面附近形成边界层。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物体表面曲率较大时,常常会出现边界层与固体壁面想脱离的现象。5.2产生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一是物面附近的流动区域中存在逆压梯度;二是流体的黏性。5.3分离流动的控制分主动和被动2种,分别采用主动控制方法(涡流)和被动控制方法(球窝)。参考文献:【1】【3】【4】【6】 陈涛,张国亮.化工传递过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92-93.【2】H史里希廷.边界层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5.【5】郭永怀.边界层理论讲义【M】.2008:52-53.【7】徐萃萍,刘建成,朱玉才. 边界层分离对固液两相流离心泵水力振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