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风景区的介绍与开发利用.总结_第1页
黄山风景区的介绍与开发利用.总结_第2页
黄山风景区的介绍与开发利用.总结_第3页
黄山风景区的介绍与开发利用.总结_第4页
黄山风景区的介绍与开发利用.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风景区的介绍与开发利用黄山风景区的介绍与开发利用 71331P34 王秋 摘要:黄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在“中华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是安徽旅游的标志。随着黄山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为使黄山地区成为竞争力强的旅游风景名胜,必须对黄山市旅游产业进行进 一步深度开发。但在开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隐患和问题,如何科学、合理、适度开发,在开发的同时,对旅游资源精心的保护,以持续利用,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字:黄山;旅游资源;开发 引言:关于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再开发研究的课题,我国著名学者张洪、王层林、张健美、刘肖梅等都对之做了研究。张洪教授认为黄山风景区旅游经济的合理开发以及对策对黄山风景区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王层林教授认为黄山风景区空气负离子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如果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张健美教授认为基于低碳旅游理念的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对黄山风景区的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刘肖梅教授认为科学合理的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21世纪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所以黄山风景区也应注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以上各位教授的研究,我认为黄山风景区的旅游经济现如今已面临发展的饱和状态,而想要更进一步发展,除了要巩固自身的旅游资源的发展优势,还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项目及可持续发展项目。黄山风景区旅游经济必将更加繁荣。1 黄山的介绍1. 地理位置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横亘在黄山区,歙县,黟县和休宁县之间,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中心位置的地理坐标为1181E,301N1,是我国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两顶世界桂冠的景区。2. 地貌特征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3. 气候特征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于4-6月,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最长无雨期40天。景区林木茂密,溪瀑众多,大气质量常年保持级,空气PM2.5日均浓度5微克/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2万个/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2 黄山现今开发现状 1. 重要的旅游景点 黄山旅游区共分为五个小景区:温泉景区、玉屏景区、云谷景区、北海景区、西海景区。温泉景区:这里通常是黄山旅游的起点,因为上山的车一般都到此。这里集中了黄山的许多名泉,也集中了黄山景区内的许多宾馆饭店。黄山的温泉河清海水温常年在42oC左右,清澈、甘甜,既可洗温泉浴又可饮用。玉屏景区:莲花峰和天都峰是黄山旅游的重点。因为黄山的绝大多数奇峰异景都集中在这一带。天都峰、玉屏峰、莲花峰为最精华的三峰,另外,“一线天”、“蓬莱三岛”、“百步云梯”都会经过,还有迎客松也在这里。 云谷景区:以黄山名潭和怪石组成了云谷景区的景致,又以潭为最胜。在黄山的三大名潭中,云谷景区就占了两个:九龙潭和百丈泉,只留了一个人字潭给温泉景区。站在观瀑上,眼前是如白绢长垂直下的瀑布,气势不凡。观瀑布自然是雨季最佳。 北海景区:这个景区以峰、松、云海为主。有观云海的光明顶:有纵览黄山巧石最理想的排云亭;还有黄山第一台的清凉台以及“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的始信峰。在北海景区附近集中了观景宾馆,如果游黄山的时间安排得较充裕,可以考虑在此留宿。 西海景区:西海的云海非常漂亮,是黄山必看景色之一,主要是黄山最秀丽深邃的西海大峡谷,也叫梦幻景区。在排云亭可上仰西海群峰,下俯西海大峡谷,不仅是观赏黄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点,也是观西海日落的名胜之地。 黄山风景区主要旅游资源:三奇四绝。“无山不峰,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名扬天下,再加上温泉又被称为黄山“四绝”。 奇松: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松是松树里面一个独立的树种,大多数都生长在悬崖峭壁上面,风姿绰约,很有特色,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位于前山玉屏楼的迎客松。另外在后山的始信峰,可以看到很多黄山奇松,又有话说: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 怪石:黄山之峰,座座陡峭挺拔,伟岸险峻;群山之中,奇形怪石密布,精妙诡谲。黄山石岩久经风化,或曲直园方,或断裂纵横此外,千峰万壑,体兼众妙,整个歌剧错落有致,妙然天成,着实为黄山增色不少。相关景点:飞来石、松鼠跳天都(位天都峰)、金鸡叫天门、醉石、梦笔生花等。 云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现身时,好像滔滔白浪,淹没深谷沟壑,只露出峰尖,像一座座危岛在海中沉浮;转瞬之间,又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5月,都是观黄山云海的理想季节,尤其是雨雪天气后,突然放晴,其日出和日落时所形成的云海五彩斑斓,称为“彩色云海”,最为壮观。在夏季,黄山云海相对要少一些。 最佳地点:看云海,以玉屏楼的文殊台观前海、狮子峰顶的清凉台观后海、东海门的白鹅岭观东海、排云亭看西海、光明顶看天海最宜. 温泉:古称汤泉,有“五岳欲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之说。此地温泉水常年保持在摄氏42度左右,水质清澈,其味甘甜,可用来洗澡,也可饮用。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皱折消除,返老还童,而泉名大振,称为“灵泉”。 相关景点:在紫石峰麓,汤泉溪滨,海拔650米处。黄山温泉泉边石壁上,有明万历年间所题刻的“天下名泉”四字。2. 黄山开发的优势条件 2.1自然景点多 黄山现有的景区主要有6个,这些景区分别分布在景区的各个方向,其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各个景点就分布在这6个主要景区中。这六个景区分别为桃源仙境,玉屏景区,北海景区,白云景区,松谷景区,云谷景区。 黄山景点图 黄山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景区以揽胜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桃花溪和逍遥溪贯穿其中,中心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温泉区的主要景点有人字瀑、三叠泉、鸣弦泉,丹井、醉石、慈光阁等。 黄山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通常人们所说的前山,就是指的这一景区。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奇妙景观。玉屏楼地处天都、莲花之间,这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天都峰位于玉屏峰南,相距一公里,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海拔1830米,古诗赞曰: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在光明顶与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北近松谷景区。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地带,面积1316公顷。狮子峰、清凉台、猴子观海、仙人背宝、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等令游人目不暇接。北海群峰荟萃,石门峰、贡阳山,都属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白云景区集松、石、泉于一体,独具黄山山水之胜。形如屏障,隔开南北。 云谷景区位于黄山东部,海拔高度仅890米,是一处地势较低、略显开阔的谷地。云谷主要景点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泉”。2.2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 黄山自古闻名,许多文人前来游历并留下名诗吟诵。另外还有寺庙亭台,为黄山增色。方圆250公里,自古为道教名山,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胜有朱砂峰、炼丹峰、天都峰、轩辕峰、仙人峰、丹井、试剑石、蒲团松、仙人晒靴石、仙女绣花石、望仙台、炼丹台、炼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和山北部叠障峰下的松谷庵均为道教庙宇。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的风土人情这些历史遗留的人文景观与大自然赐予的山水田园风光为黄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2.3地理位置优越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距长三角地区近,位于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受长三角经济的带动和辐射,发展前景好,市场广阔。山北青弋江入长江,山南新安江入钱塘江。距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近,以黄山为旅游龙头,形成一个旅游经济圈。2.4旅游收入持续增加,扩展前景看好 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28.11%;营业利润32,792万元,同比增长35.65%;净利润23,099万元,同比增长44.52%;2011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34.19%;营业利润182万元。旅游人次、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接待入山游客251.83万人,同比增长6.88%;索道业务累计运送游客4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82%。2011年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接待游客总量达到260万人,营业收入16亿元以上,扩展前景可观。2.5交通条件便捷 黄山位于安徽省的南部,连接国道、省道的甘芙公路贯穿全境,境内公路路网通畅,与周边大中城市有国道、省道相通。距合铜黄高速黄山区城区出口仅4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距高铁新区近。黄山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已建成3条高速公路,在建和拟建5条。特别是事关黄山长远发展三条高速铁(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黄山口岸的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愈加凸显,景区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3. 存在的问题3.1森林植被遭到极大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森林植被是一座山的生态主体,也是生态物种的屏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黄山分景区的不断被开发,大量的工程建设以及自然灾害,使黄山的森林植被遭到极大的破坏,动植物资源不断减少。游人的不断增加,也极大的破坏当地的森林植被,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大量垃圾严重威胁着当地的动植物资。3.2一些景区存在着超负荷旅游随着黄山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走进秀美的黄山。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每逢节假日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家门去欣赏别处的风景,显然,黄山是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黄金周期间,黄山的游客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当然这在经济上能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对生态的影响,因为生态环境是有其承载量的。3.3、黄山的污染日益严重 黄山上每天的生活垃圾是极其庞大的,光靠清洁工时无法做到垃圾的完全清理的。人们生活的废水废弃物很多都会被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同时大量的汽车尾气以及噪音污染也无时不在时时刻刻侵蚀在这座美丽的一代名山。3 建议与展望 1.总体规划与科学管理, 黄山旅游资源必须总体规划,形成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从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要树立大黄山的理念,谋求大黄山的发展。立足黄山资源实际,依托黄山山水和文化两大品牌,抓好旅游目的地的整体促销和城市形象的对外宣传。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和我驻外机构的联系,在巩固壮大东南亚市场的同时重点加大欧美市场的营销力度,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前来黄山观光旅游,大幅提高入境和高端游客在旅游构成中的比重。要致力于跨地区协作,构筑“三山”(黄山、九华山、齐云山)、“三江”(长江、新安江青弋江)等旅游景观群体;致力于跨省市联营,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以及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的合作,打造“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实现市场共建、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加强资源的保护。 2.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旅游业的大事,保护不力,即使再好的资源也会成为废物。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应对景区制定一些保护法规,建立健全各项环保制度,明确保护制作法规,严格科学管理。景区一切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有包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内容的可行性论证和总体规划制度。景区各项建设的审批制度,环境监测,监督制度,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和合理收取环境补偿费的规定等。黄山是著名的花岗岩地貌,在对花岗岩地貌的保护上要注重防止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种因素的破坏,禁止在风景区内进行破坏,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规模,防止人为破坏,以保护山体的自然神韵。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综合开发利用黄山旅游资源。 3.加强黄山风景区的水资源管理和严格控制建筑物的建设 黄山水资源不足,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旺季,供水十分紧张。因此,继续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水资源的数量和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各景区的供需情况,研究供需矛盾和解决的途径。并制定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必须节约用水,防止污染。对黄山的开发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合理布局,认真执行国际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由于建设工程破坏的地段和景观要进行整治恢复。对景区内存在的大气、水污染资源要积极治理或限期治理。 总结:客观的说现阶段黄山的开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全面,不平衡,这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如景区离黄山市区屯溪较远,离交通枢纽中心较远,所以发展黄山旅游,达到国际水准还有一段距离。旅游业带来的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在目的地社区的公平分配,因此当地政府及当地居民以及国家有关人员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扶持,将黄山打造成安徽的龙头旅游业,带到黄山周边旅游业的发展。打破旅客心中黄山市只有一个旅游景区黄山的观念,使其他景点在黄山的笼罩下走出来,形成一条旅游链:皖南古村落齐云山黄山太平湖徽州牌坊群,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