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nstromPPT课件_第1页
brunnstromPPT课件_第2页
brunnstromPPT课件_第3页
brunnstromPPT课件_第4页
brunnstrom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Brunnstrom技术,康复教研室,2,一、概述,二、基本理论,三、治疗原则,四、评定方法,五、操作技术与临床应用,3,教学目标,1.掌握联合反应和协同运动的概念,偏瘫上下肢协同运动模式,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4,2.熟悉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Brunnstrom技术的原理,不同阶段偏瘫Brunnstrom技术的操作和应用,教学目标,5,一、概述,SigneBrunnstrom是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识到中枢神经损伤以后,大脑皮层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从而出现了人体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6,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部分在脑发育未成熟时才有的原始反射重新出现,成为病理性反射,如能适当地利用这些反射的特点,则可以促进损伤后的康复。,1紧张性颈反射2同侧屈伸反射3交叉屈伸反射4阳性支撑反射5紧张性腰反射,一、概述,7,一、概述,基本观点是: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强调知觉的重要性。Brunnstrom技术由评价技术和治疗技术两部分组成。,8,(一)基本概念,1.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脑损伤患者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患者身体某一部分用力时,可以诱发患侧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这是脊髓水平的异常的运动反应模式,出现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它伴随着痉挛的出现而出现,是肌张力改变的一种姿势反应。(第二阶段出现),9,(1)同侧性联合反应,10,(2)对侧性联合反应,11,临床观点,联合反应属于原始反射,一般患者不仅不宜使用,而且应该及时地予以抑制。对高龄患者或长期处于弛缓阶段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但应在诱发出随意运动后尽量早地予以抑制,不得强化。,12,联合运动和联合反应的概念,联合反应是病理性的,联合运动可见于健康人。联合运动是伴随随意运动的正常的无意识的姿势调整,以增强身体其他部分运动的精确性,通常在一个活动需要很大力量或注意力出现。联合反应是病理性的、刻板的、不随意的运动,一旦诱发,患者很难主动抑制它,只有在刺激停止后,才能逐渐恢复。,13,2.Raimiste现象,让患者取坐位,健侧上肢平举进行内收运动,在健侧上肢内侧施加阻力,可引起患侧胸大肌的反应;让患者取仰卧位,健侧下肢抗阻力外展或内收时,患侧髋关节可出现相同动作。这种联合反应又称为Raimiste现象。Brunnstrom技术中常利用这一现象进行诱发随意收缩与随意运动。,14,3.Souques现象,患侧上肢肩前屈超过90或上举过头后,患侧手指易于张开。Brunnstrom技术中可利用这一现象进行诱发随意收缩与随意运动。,15,4.协同运动(联带运动、共同运动),是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患者活动患侧肢体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临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曾被译为联带运动或共同运动(第三阶段出现)。协同运动在上肢和下肢,均可表现为屈曲模式或伸展模式。,16,4.协同运动(联带运动、共同运动),17,4.协同运动(联带运动、共同运动),上肢屈肌协同运动:肘屈曲最为常见,屈肌协同运动是最强的要素,在病后最先出现。肘关节成屈曲伴肩关节外展,如同手抓同侧腋窝的动作。上肢伸肌协同运动:胸大肌是上肢伸肌协同运动最强的要素。进入痉挛期后胸大肌的紧张性增强,成为伸肌协同运动的最初要素,是随意运动的基础。肘关节伸展伴有肩关节内收,如同坐位时手伸向对侧膝的动作。这一姿势的产生是屈肌协同运动的最强要素(肘屈曲)和伸肌两个最强要素(上臂内旋、肩关节内旋)共同作用的结果。,18,4.协同运动(联带运动、共同运动),下肢屈肌协同运动:髋关节屈曲是下肢屈肌协同运动的最强要素。对患者来讲仰卧屈髋非常困难。屈曲髋关节时伴有膝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背屈,如同脚掌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的动作。下肢伸肌协同运动:膝关节显示较强的伸肌协同运动,常伴有踝关节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时伴有踝关节跖屈及髋关节内收内旋。,19,下肢伸肌协同运动的诱发,膝关节伸展时伴有踝关节跖屈及髋关节内收内旋,20,下肢屈肌协同运动的诱发,屈曲髋关节时伴有膝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背屈,21,下肢内收的诱发,22,下肢外展的诱发,23,5.姿势反射,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紧张性姿势反射有如下3个。,24,5.姿势反射,25,5.姿势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tonicneckreflex,STNR):当颈屈曲或伸展时,两侧上肢产生与颈同样的运动,下肢产生相反的运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tonicneckreflex,ATNR):是指当身体不动,头部左右转动时,头转向一侧的伸肌张力增高,肢体容易伸展,另一侧的屈肌张力增高,肢体容易屈曲,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故又称为拉弓反射。,26,5.姿势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labyrinthinereflex,TLR):迷路反射又称前庭反射,是由于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引起。仰卧位时伸肌张力高,四肢容易伸展,俯卧位时屈肌张力高,四肢容易屈曲。分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和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两种。,27,5.姿势反射,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由重力作用于内耳蜗感受器引起,增加上肢屈肌张力,使肩外展90并伴外旋,肘部和手指屈曲,双手能上举置头部两侧。如将人体直立位悬吊起来,则髋、膝不会完全伸直,但如让其双脚紧贴地面,髋、膝就会完全伸直。静态紧张性迷路反射通过易化下肢、腰背及颈部的伸肌而有助于保持直立位。,28,5.姿势反射,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头部角加速运动能刺激半规管的加速度运动,引起动态紧张性迷路反射,出现四肢反应,临床上称为保护性伸展反应。,29,5.姿势反射,紧张性腰反射(toniclumbarreflex,TLR):紧张性腰反射是随着骨盆的变化、躯干位置的改变所引起的,躯干的旋转、侧屈、前屈、后伸对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有相应的影响。例如:腰向右侧旋转时,右上肢屈曲、右下肢伸展,向左侧旋转时,右上肢伸展、右下肢屈曲。像投球、打网球时,两侧肢体的相反动作姿势即属于此类。,30,6.正、负支持反射,31,(二)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过程,Brunnstrom偏瘫恢复示意图,32,期:脑损伤发病急性期,患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无随意活动;期:恢复开始,患肢出现联合反应,并开始出现协同运动和痉挛;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运动,而是以基本的联带运动、联合反应为主要的运动。期:肢体运动时能随意引发较典型的协同运动,痉挛进一步加重达到高峰;期:出现部分分离运动,协同运动模式逐渐减弱,痉挛减轻,多种运动组合变得容易;期:进一步脱离协同运动模式,分离运动更充分,痉挛继续减少,可较好完成难度更大的运动组合;期:肢体运动主要表现为协调性运动,痉挛消失,可完成每个关节运动,恢复至接近正常。,33,(三)适应证和禁忌证,Brunnstrom技术主要适用于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如脑卒中、脑外伤、脑部肿瘤术后、小儿脑瘫等。不适用于外周神经损伤后、肌肉骨骼疾病等其他的康复。,34,二、基本理论,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点: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正常或异常的)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利用诸多向心性刺激的输入来诱发协同运动模式强调知觉检查评定在偏瘫康复治疗中十分重要,在实施运动疗法治疗时,要努力使康复对象意识到运动。,35,三、治疗原则,36,三、治疗原则,根据发育顺序有规律进行,即:反射、随意运动、功能活动。无随意运动时,应促进运动出现。有随意运动时,须使肢体定位并保持,即做等长收缩,尔后做离心性收缩,最后做向心性收缩。有随意控制,尽快停止各种刺激。首先停止反射刺激,最后停止触觉刺激。3级以上不可使用原始反射(含联合反应)。加强主动练习。出现正确动作,反复练习。,37,四、评定方法,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上肢1期:弛缓,无随意运动2期:开始出现联合反应,但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开始协同运动成分,痉挛出现3期: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屈肌协同运动(肩伸展过度,肘屈曲,肩外展、外旋,前留旋后)和伸肌协同运动(肩内收、内旋时伸展,前臂旋前)4期: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协同运动模式的运动:,38,肩前屈90,肘伸展肩后伸,肘屈曲,手能置于腰骶部。肩0,肘屈9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5期:痉挛减弱,基本脱离协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肘伸展位,前臂中立位,上肢可上举过头。肘伸直时肩可外展90。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6期: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正常或接近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秒),39,手指1期:弛缓,无随意运动2期:稍出现指的联合屈曲3期:能充分联合屈曲,但不能联合伸展4期:全部手指手指能部分随意、小范围的伸展能侧捏及拇指带动松开5期:用手掌抓握,能抓握圆柱状及球状物,但不熟练手指能同时伸展达全范围,但不能单指伸展6期:能进行各种抓握;全范围的伸指;可进行单个指活动,40,下肢1期:弛缓,无随意运动2期:出现联合反应,开始出现协同运动或其成分,能轻微随意运动,痉挛出现3期:随意引起协同运动或其成分:坐位或立位时髋、膝、踝可屈曲4期:开始脱离协同运动的模式,出现部分分离运动,具体有:坐位,足跟着地,踝能背曲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大于90,41,5期:分离运动比较充分,具体有: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曲6期:协调运动更分表现:立位髋能外展坐位髋可交替的内、外旋踝可内、外翻,42,Brunnstrom感觉功能评定,肩、肘、前臂、腕的被动运动感觉评定,手指的被动运动感觉评定,指尖感觉评定,下肢的被动运动感觉评定,足底感觉,43,训练中的心理治疗技术,翻身训练技术,坐起与坐位训练技术,上肢训练技术,手的训练技术,操作技术与临床应用,姿位的保持技术,手的训练技术,手的训练技术,44,(一)训练中的心理治疗技术,治疗师应给患者足够的信心,应把握清楚患者的感觉运动障碍,注意不能要求患者做超出患者能力的事。治疗师与患者谈话要简练,介绍治疗计划时不要一次说完,交代病情时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和态度,要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配合治疗。,45,(二)良姿位的保持技术,上肢良性姿势,在弛缓期可用枕头垫在上肢下舒适位置,避免肱骨过度外展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46,下肢良性姿势,47,向健侧翻身,向患侧翻身,48,坐起与坐位训练技术,坐位躯干平衡训练,其训练内容主要有提高躯干平衡能力和躯干肌肉活动两个方面。躯干肌的活动一般是先练屈肌,然后是伸肌,最后是旋转肌。,49,坐位躯干平衡训练,倾斜现象:许多偏瘫患者发病后都不能保持正确坐位姿势,有倾斜现象。有倾斜的患者会出现躯干向患侧偏斜,以至倒下。诱发平衡反应:患者取坐位,治疗师通过手法前后方向或内外侧方向推动患者,使患者脱离平衡状态后自己重新调整维持平衡,治疗师的用力应从小到大逐渐进行。,50,躯干前屈训练,让患者双前臂合抱,健臂在下支持患臂,治疗师与患者相向而坐,支持患者双肘,并在不牵拉患者肩部情况下引导其前屈。,51,躯干旋转训练,前屈训练后,练习斜方向前屈,即左前屈和右前屈,最后练习转动躯干,躯干转向右时使头转向左侧,然后相反进行,做相对头、颈部的躯干旋转运动,,52,颈椎侧屈抗阻训练患者取坐位,患肢放治台上,外展位屈肘,支撑前臂和手。,颈椎柔软性的训练有利屈、伸、侧屈、旋转等活动范围增大徒手脊椎牵引法,53,治疗师可在嘱患者做躯干前方倾斜练习时,同时扶住患者的前臂带动上臂及肩胛骨运动,随着躯干倾斜角度的增大,肩关节的可动域也增大。在做躯干内旋、外旋运动的同时也适用,以这种间接的方法获得肩的无痛运动。当患侧前锯肌功能较差时,其拮抗肌作用过强,这时治疗师可辅助患者做肩胛骨外展运动。当患者疼痛消失时就可以做相对躯干的上肢主动运动。,肩的运动训练,54,髋屈肌群参与躯干前后方向平衡活动。坐位时当躯干向后倾斜时髋屈肌可发生反应性收缩活动,腹肌群也同时收缩,力争使姿势还原,偏瘫患者一般都残存有髋屈曲肌这种功能。,髋的运动训练,55,(五)上肢训练技术,1,2,3,Brunnstrom-期的训练方法,BrunnstromIV-V阶段的训练方法,BrunnstromVI阶段的训练方法,56,1.Brunnstrom-期的训练方法,屈肌协同运动与伸肌协同运动的同时诱发.,屈肌协同运动的诱发,伸肌协同运动的诱发,57,伸肌协同运动的诱发,肘关节伸展伴有肩关节内收,如同坐位时手伸向对侧膝的动作。患者仰卧位,健侧上肢用力抗阻伸直,抵抗治疗师施加的阻力,通过联合反应引起患侧上肢的伸肌协同运动,此时最先诱发出的动作往往是胸大肌的收缩,可触摸胸大肌腱获知。如让患者面转向患侧,还可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进一步加强。,58,屈肌协同运动的诱发,肘关节成屈曲伴肩关节外展,如同手抓同侧腋窝的动作。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抵抗治疗师施加的阻力用力做屈肘动作,由于联合反应患侧上肢也可以出现屈曲动作。如让患者颜面转向健侧,可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进一步加强诱发。也可通过牵拉患者近端引起上肢屈曲反应,也可以轻叩上、中斜方肌、菱形肌和肱二头肌引起上肢屈肌协同运动。,59,同时诱发屈肌/伸肌协同运动,迅速牵拉患侧的肌肉并抚摩其皮肤可引起这样的反应,先出现屈肌反应和协同运动,接着引出伸肌反应和协同运动,通过这种被动的屈、伸协同运动来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60,肩胛带运动的诱发,在患者不能主动上提肩胛带时,治疗师辅助抬起肘部,并对斜方肌的上部进行轻叩引起肌肉反应,再进行等长收缩,保持肩关节不下降,可以反复进行直至引出足够的主动运动。肩上提时施加阻力诱发出上肢屈肌协同运动。,61,利用Raimiste现象诱发伸肘,患者取坐位,治疗师站在其前面,用手将患者双上肢托于前平举位,让患者尽量内旋肩关节,治疗师用手在患者健侧上臂内侧向外施加阻力,同时嘱患者两臂用力水平内收,可诱发患侧胸大肌收缩,上臂内收,进而引发上肢伸肌协同运动,胸大肌收缩时肱三头肌也可收缩,引起伸肘。,62,利用Raimiste现象诱发伸肘,在肱三头肌有收缩后,指示患者伸肘、前臂旋前至最大,用两手的背腕部挤压治疗师的腰,做这一动作时,应嘱患者以最大能力去做,让患者有能夹住治疗师腰的感觉。半随意地伸肘在完成挤压腰部动作训练后,让患者前屈肩关节3045左右,半随意地伸肘。,63,双侧抗阻划船动作训练,患者与治疗师对面而坐,相互交叉前臂再握手,做划船时推拉双桨把手的动作,让患者推时前臂旋前,拉时前臂旋后,治疗师对患者健侧上肢施加阻力,待患肢也有运动后,适当地给予阻力。,64,患者能全范围伸肘时促进伸肘的方法,在伸肘前主动或被动地使前臂旋前,因为旋后会抑制伸肘的运动。在肱三头肌表面皮肤上有力地来回推摩。头转向患侧,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作用促进伸展。躯干转向正常侧,利用紧张性腰反射促进伸肘。,65,患者能全范围伸肘时促进伸肘的方法,对患者做推的动作时施加阻力,嘱患者做上臂前平举,前臂旋前做推的动作,治疗师将患者的示指、中指撑开,并在掌面腕根部不引起抓握反射的区域内施加阻力或对患者推出的拳的腕根部施加阻力,可使肘完全伸展。在动作完成后利用位置控制技术,将患肢引导向充分的协同位置上,直到完全伸直为止,令患者保持住,然后治疗师对患者施加一系列小范围、快速的推回运动,这样引起肱三头肌不断的牵张反射,加强患者的随意伸肘的动作。,66,患者能全范围伸肘时促进伸肘的方法,患肢伸肘负重,患者坐在床上,用患侧上肢伸肘支撑在侧方床面上,然后将体重转移在该侧患肢上。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当坐位伸肘有困难时,可改为仰卧位,在这种体位下通过紧张性迷路反射易于完成伸肘动作。,67,(1)抑制上肢屈肌协同运动模式(2)训练促进患手手背接触腰后部(3)训练肩前屈90,2.BrunnstromIV-V阶段的训练方法,(4)练习伸肘位前臂旋前、旋后(5)伸肘状态下练习肩关节外展(6)肩外展90肘伸直、掌心翻转(7)巩固肩部功能的训练,68,抑制上肢屈肌协同运动模式,从近端大关节开始练习,首先练习屈肘时防止肩外展、外旋。可先练习屈肘时将上肢收紧在身体的侧方来抑制肩关节外展,进一步练习在屈肘时将手够到对侧肩部,还可进一步练习上抬肘部。随着能力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将手够向前额、头顶、后枕。,69,促进患手手背接触腰后部,在坐位上移动患手触摸同侧躯干及髋关节外侧,再逐渐够向后背中央。当能完成该动作时,就能使胸大肌的肩内收、内旋作用从伸肌的协同运动中摆脱出来。并且可以将这一动作运用在沐浴时清洗背部、从后裤袋中取钱、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中。可以从肩胛带上提、肩外展及伸展、肘屈曲的屈肌协同运动模式开始够向后方;,70,训练肩前屈90,在患者前、中三角肌上轻轻叩打后,让其前屈肩关节;被动活动上肢到前屈90并让患者维持住,同时在前、中三角肌上叩打;如能保持住,让患者稍降低上肢后再慢慢一点一点地前屈,直到逐渐接近90;在接近前屈90的位置上小幅度继续前屈和大幅度地下降,然后再前屈;前臂举起后,按摩和刷擦肱三头肌表面以帮助充分伸肘。,71,练习伸肘位前臂旋前、旋后,屈肘并紧靠体侧的状态下,练习双手在大腿上的旋前旋后,逐渐减少屈肘角度,过渡到伸肘状态下练习旋后。,72,伸肘状态下练习肩关节外展,这一运动包含有伸肌协同运动模式中的伸肘和前臂旋前成分,以及屈肌协同运动模式中的肩胛骨内收和肩外展,故只有在协同运动模式影响较弱时才能较标准完成。,73,肩外展90肘伸直、掌心向上下翻转,这是此阶段最难的动作,掌心向上需要伴有前臂旋后和上臂旋外,而掌心向下伴有前臂旋前和上臂旋内。若能完成这一动作,说明分离运动已较充分,需要进一步提高运动的灵活性和耐力。,74,巩固肩部功能的训练,包括被动肩前屈90180,推动肩胛骨的脊柱缘活动肩胛带;加强前锯肌作用,当肩前屈90时让患者抗阻向前推,并逐渐增加肩前屈的活动范围;主动练习肩关节屈曲90以上的屈曲动作;通过上肢外展抗阻来抑制胸大肌和肱三头肌的联合反应等。,75,3.BrunnstromVI阶段的训练方法此阶段肢体的独立运动能力接近正常,治疗方法主要是按照正常的活动方式来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加强上肢协调性、灵活性及耐力的练习及手的精细动作练习,并加强应用动作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76,手指集团屈曲的诱发,腕手的分离诱发,手指集团伸展的诱发,半随意性伸展手指的诱发,.随意性伸展手指的诱发,手功能与ADL动作的结合,ThemeGalleryisaDesignDigitalContent&ContentsmalldevelopedbyGuildDesignInc.,(六)手的训练技术,77,手的训练技术,手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先训练手指的集团屈曲和集团伸展,逐渐向腕手分离过渡,然后训练单指分离,最后实现手功能与ADL动作紧密结合。,78,手指集团屈曲的诱发,当患手无随意抓握时,利用上肢屈曲协同运动来。在近端关节运动诱发。让患者用力屈曲患侧上肢,治疗师适当地给予抵抗可引起手指屈曲肌群的反射性收缩,但往往也引起腕关节的屈曲(这是不希望有的)。这种反应是近端性牵拉反应,在痉挛出现后很容易引出。,79,腕手的分离诱发,固定患者的肘和腕在伸展位,叩击腕伸肌近端诱发伸展反射的同时进行手指抓握训练,一边叩击一边嘱患者“抓握”、“停止抓握”反复进行。当肘伸展位的抓握动作能够完成后,可以逐渐训练其进行肘屈曲位抓握。在肘屈曲前将双手放在膝上,用健手将腕关节固定在伸展位,再用叩打等手段诱导患者进行肘屈曲训练,使其活动范围不断增大,达到口的位置,而腕关节需要固定,防止腕屈曲。这一动作与进食等日常生活动作有关。,80,手指集团伸展的诱发,治疗师与患者相向而坐,握住患者拇指根部与大鱼际,将拇指从屈曲痉挛的手掌拉出,将前臂旋转至外展位,然后轻柔、交替地做旋内、旋外训练,旋内时拇指的握力减弱,旋外时增强。可在外展位时刺激手腕、手指背侧皮肤,即通过伸肌反射进一步促进伸展动作。对于其他四指的屈曲,治疗师一只手握住患者拇指根部,另一只手打开屈曲的手指。,81,半随意性伸展手指的诱发,治疗师与患者相向而坐,将患者拇指从手掌拉出,前臂外旋,治疗师用另一手快速推患者患手的近端关节向远端运动,在做这一动作时第二指关节会发生瞬间屈曲,之后又回到伸展位。接着连续击打手指各关节,使其产生由近端向远端的快速运动,这时要求动作要快以尽量避免手指屈曲,直到患者手指接近完全伸展,屈肌没有紧张感。,82,半随意性伸展手指的诱发,当屈肌紧张性减轻后,治疗师可将患者患肢托于屈肩90或更高可引起Souques现象的位置,诱发患侧手指伸展。让患者手水平上举,努力地做打开握拳手指的动作,同时嘱患者健手也模仿做同样的动作,之后治疗师扶住患者腕和前臂,使前臂完全旋前,这样可促进手的伸展,特别是第4和第5指最明显,然后治疗师握住患者前臂,将患者手举过头部,此时前臂外旋的同时再次出现伸展反应,拇指和食指也可显示较好的伸展。,83,随意性伸展手指的诱发,当手指的屈肌张力降低,能达到半随意全指伸展运动后,将手放在膝上,前臂旋前时,患手的拇指有可能与食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