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西电红色文化传承与中国梦教育在红色文化中汲取中国梦的养料历史可以积淀成传统,苦难可以凝练为精神,理念可以传承作文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所在炮火与革命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学校,似一位长者,波澜不惊。时间成就了它的沉稳,经历沉淀为它的底蕴。舍弃历史长河的走马观花,岁月的累积更值得我们尊敬。西电、西军电、西北电讯工程学校、通讯兵学院、军委通校,这些都是我们的名字,这些名字也见证着我们一步步走来的路途。“长征路上办学,半部电台起家”就是我们故事的开始。2011年,我还在为高考奋战,西电已迎来了80周年校庆。虽没有亲临,却也想象得到那场面的隆重与盛大。初到老校区,深灰的色调,庄重的建筑严肃而朴实;绕过大楼来到操场,明亮的颜色,朝气的同学,又在诉说着这里的蓬勃与活力。新校区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宽阔的马路,平整的广场,耸立的钟楼,满眼的翠绿。这样的西电又是那样现代,那样充满魅力。初来乍到,还只是单纯的感觉和体验。当真正在这所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时候,我才逐渐了解了西电的故事,品味到西电的内在精髓。西电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院校,通院、电院是学校的大院,男生人数众多。我经常听见社团里的小伙伴谈论说“我们大物要考试啦”、“我的电路、数模还有作业没做那”在这里,你看不到多少所谓的“新潮”,没有人奇装异服,最常见的就是双肩书包,男生的往往是黑色,爱美的女生会选择鲜艳些的颜色。不管是刚开学、双休日甚至考试后,教室里、图书馆里总有安心看书的同学,有些在看专业课本,有些在读历史哲学。我不否认我们学校同样有不按时上课的同学存在,但是整体的氛围展现给我的是一份勤奋和扎实。同样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也在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这才是西电学子原本的形象。文化源于积淀,源于传统,源于时间。华夏中国泱泱五千年历史,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到秦统一六国的豪迈,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到唐诗宋词双星璀璨,从开国大典的庄严喜悦到改革开放的壮丽诗篇,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太多。在生存时、在苦难中、在幸福里,炎黄子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格。80年,在人类的历史上也许只是白驹过隙,但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已经足以沉淀为一种风貌,一种气魄。和平鸽环绕的我,未曾见证过战争的炮火,更无法懂得那时学校的老前辈们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直到我真正见到他们的时候岁月已经化为他们的满头华发,刻成了脸上深深的皱纹,却是怎样也带不走他们的记忆,带不走他们对那个年代的赞歌。王铭慈老人90高龄,讲起当年的故事时,她却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神采飞扬。尤其是她骄傲地告诉我她在延安和毛主席吃饭,和周副主席跳舞,他们是那样平易近人。为了照顾来看戏的同志,他们还主动把高凳子搬到人群后方去,这些让老人深受感动,至今记忆犹新。她还特意告诉我说:“我们都很尊敬他们啊,怎么能直接称呼姓名哪?一定是毛主席、周副主席、王部长(王诤),写文章也是。”老人说起1943年春天,那时她跟着抗大总校到陕北,正赶上国民党调三万多兵力包围封锁延安,停止给“八路军”的一切供应。同志们困难到没有被子盖,没有衣服穿,没有吃的,没有医疗。于是在朱德总司令和贺龙司令员的号召下,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垦荒地、纺布做衣,一年时间就做到了自给自足。那段艰难的岁月在老人看来并没有多么难熬,反而值得不断回味和追忆。蒋炳煌老人也已经86岁,他是45年的老八路,如今精神健硕,谈起往事也是感慨不已。1946年中原突围的时候,他就在359旅。走山路、穿山沟的转移,子弹打在身边,不断有人倒下去。现在老人释怀地说:“那时只能靠运气,子弹不长眼,碰着谁就是谁了。”但是放在那情那景中,不知是不是还有离别的悲痛、生死的不舍,不然又怎会觉得那段经历刻骨铭心。蒋老说,那几个月,每天都在行军,没洗过澡、没换过衣服,坐下来就能打瞌睡。终于到了和平年代,蒋老也开始在学校教书育人。他们那一代人和他们的学生秉承的思想一直都是学习好是为了国家,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也许在新闻中你会觉得这是故作姿态,但是当你看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样使命般告诉你的时候,你就会读出他们眼中的真诚,知道那真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鼓舞人前进的力量。谈及此,我又觉得分外可惜。因为真正能听老人讲故事的机会并不多。我甚至有些担忧、有些惶恐,我们还能听到多少这样的故事?还能听多久这样的故事?在一所大学里学习四年,我始终坚信,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是经验,更重要的是品质、是人格。在2015年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校党委书记陈治亚对毕业学子的第一条嘱托就是“德才兼备,方得其所”。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从不同的学校耳濡目染四年,不知不觉间就会带上这个学校的色彩。我很庆幸西电为我打上的标签是吃苦耐劳、勤奋扎实。西电的红色传统就是毛主席的题词:“艰苦奋斗”,他教育者我们一代又一代西电人刻苦钻研、求真务实。但是从本质讲,我更觉得我们励学做人的根本在于爱国,以国家为己任。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王老战略转移离开延安时,坚信部队一定会再回来的;蒋老说起自己的一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他们都走过硝烟、走过战争,革命经历不仅仅让他们学会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个人生的目标和坚定的信仰,那就是时时刻刻为了国家。他们已经不局限在小我中,相反,他们把自身命运、自身作为和国家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有了这种信念的支持,他们自觉自愿做好每一件事,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修正自身的品格。有了爱国主义信念的支撑,我们就更能理解现下中国梦的具体内涵了。中国梦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复兴?因为我们仍记得我们的荣耀,也铭记着我们的耻辱。古老的华夏之乡,富饶的长安古都,都彰显着这个国家昔日的辉煌。然而,夜郎自大的天朝上国,沉睡的东亚之狮,也带来了近百年的战乱纷争、颠沛流离。如今,新世纪的中国开始迎着世界新的发展浪潮朝着更高水平迈进。中国不再是昔日的中国,它变得自信、变得强大;中国还是昔日的中国,带着坚韧、带着奋进。中国梦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梦想,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更加富饶;同时华夏儿女的万千梦想才构成了我们的中国梦,只有我们为了自身梦想不断努力,才能推动这个国家的向前发展。所以从个人来讲,中国梦就寄托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过多得看重物质利益,总是把无限的物质追求和个人利益作为人生的意义所在,拜金主义、炫富心理悄然滋生。社会中的诸多问题令我们扼腕叹息,冷漠、虚伪正在破坏着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信任。面对着这些,我不禁又想起了老人们讲故事时那双明亮的眼睛,那里面是历经沧桑后仍未磨灭的热爱和希望。热爱着我们的国家,更对它的未来满怀愿景。回想起革命时代鲜血和激情写下的故事,对于热衷的金钱和权力也许就会看淡许多。因为革命经历着生死,那样艰苦的环境反而给了人最本真的快乐。在那样的岁月里,人们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懂得国家是一种怎样无尚崇高的存在。所以他们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做不完的工作,只为了一个信念般的名词:国家。当我们也有着这种坚定信念支撑的时候,我就能自豪地说出这是我的祖国,它的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驾校满分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家政考试题及答案解答大全
- 家居卫浴服务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博士研究生招聘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台州市建设市政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招聘1名高层次人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印刷工艺改进案例分析
- 航海船舶通信设备使用规章
- 小区停车位资源的合理利用
- 四六级阅读题型分布规定
- 四六级英语阅读理解练习报告
- 村干部饮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半年工作总结
- 单招备考科学方案
- 海船船员适任 评估规范(2024)轮机专业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完美版)Review of Unit 5
- 掌骨骨折查房课件
- 大学食堂装饰装修方案
- 工资结清证明(模板)
- 矿山档案(台帐) 表格参照模板参考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