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2、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一、导入和柳宗元有差不多遭遇的诗人还有一个叫刘禹锡,对他,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我们读过他的陋室铭。现在我们齐背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解题: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指南京。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三、朗读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句读)2、提名有感情地朗读3、学生再读,理解划线词语,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并和同学交流。(1)、解释加线的词句西塞山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王濬楼船王濬,名濬,晋代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千寻铁锁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降幡降旗。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故垒萧萧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萧萧:风声。)(2)、用散文语言串通诗歌并和同学交流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四、(1)全诗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分组讨论,提名学生发言,展示讨论结果答:借古讽今、寓情于景(2)“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答:“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3)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答: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4)赏析颈联答:“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 “山形依旧枕寒流”句,用拟人的手法。“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答:尾联是诗人的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今逢四海为家日”句宕开一笔,以褒奖的口吻赞美当世。通过古今对比,诗人深感大唐二百余年统一基业的弥足珍贵。另外,诗人歌颂“四海为家”,表现了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故垒萧萧芦荻秋”句是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芜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分裂失败的象征。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五、总结主旨“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对往事的“伤”是根于当世的忧,伤往事是次,忧当世是主。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但是几代皇帝都宠信宦官,排挤忠臣。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如诗人认为,这种情势若继续维持下去,必然要加速衰败,重蹈历史的覆辙。所以“今逢四海为家日”既是诗人欣喜唐王朝这个暂时还统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这个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故垒萧萧芦荻秋”大概将会成为唐王朝未来的真实写照。后人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迁移创新:1、怀古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2、一些赏析怀古诗的常识知识3、结合有关诗句,谈谈怀古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4、谈谈怀古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1、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2、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4)语言: 含蓄蕴藉。(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3、(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9)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0)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整合科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导航工程-导航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船舶导航设备》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寺庙消防消防安全课件
- 麻醉科全麻麻醉护理细则
- 神经科脑卒中急救教程
- 4.膨胀与收缩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科学沪教版上海七年级第二学期-沪教版(上海)
- 2025年大学《假肢矫形工程-假肢矫形器适配与调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机械工程-工程制图》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心血管衰老的分子机制探索
- 变配电二次部分培训课件
- 物料分拣系统讲解课件
- 【里斯】年轻一代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与预测 -新物种 新理念 新趋势(2024-2025)
- 下肢骨骨折课件
- 管理培训生面试常见问题与答案指南
- 2025年5-少阴病篇课件
- 新疆村医管理办法
- 2025年校招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综合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 超声引导下膀胱残余尿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