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09—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09—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09—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09—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17-200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湖南省2017-200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1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3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8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5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16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22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24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32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33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39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44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45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55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63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66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72机密启用前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共7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读书的“体”与“用”杨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等等围绕“读书”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功利性的诉求。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剧变、信息爆炸人类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变、复杂,各种困惑烦恼纠缠于心,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读书。从实用功利性角度考量,读书有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然而,实用功利性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这种读书实用论,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这意味着,读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人们常说,“想了解一个人,看他读什么书。”也是此意。实质上也就是在讲读书与做人的道理: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从这种本体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的诉求所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要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这分明是“学而不思则罔”呀!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但是到了四十却不惑了。这不是孔子的自夸,而是孔子对于知识和人生宿命的感叹。同时,知天命而后耳顺,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回到随心所欲的领悟人生方面去了。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不仅“尽信书不如无书”,而且还可能“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前者却是一定斤斤计较如落市井,必然就有“知见障”带着一片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本体意义之所在吗?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4月24日第02版)1下列对读书实用功利性的理解,不确定的一项是()A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各种纠缠于心的困惑、烦恼,利人利己。B读书能让人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利国利民。C读书可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可以让人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D读书靠“书中自有千钟粟”等来激励,这样可能会养育人们狭隘的读书观。2下列对读书“用”与“体”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用”是指读书的功用性功能,读书的“体”则是指读书的根本意义。B“要读书”是受功利之“用”的诉求驱使的,“好读书”要怀有形而上“体”之情怀。C“要读书”应勤读“五经”,衡量得失;“好读书”是读“闲书”,兴之所至,随性自然。D“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斤斤计较;“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往往不执着于书。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读书是现代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或生存方式。B读书可从“体”和“用”两个层面理解,过分强调“用”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C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以此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D“好读书,不求甚解”体现了陶渊明读书的功利性,作者对其是持批评态度的。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俯察品类之盛 盛:繁多B不知老之将至 至:极点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拘于时,学于余B及其所之既倦其孰能讥之乎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聚会人员众多,聚会地点环境优美,聚会活动高雅有趣,聚会之时天气清朗。B在作者看来,对生的执着和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他提出的“一死生为虚诞”的观点与老庄齐生死的观点是一致的。C.综观全篇,作者先喜后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顿挫抑扬之美。D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语言奇特精警,很好地表现了富有哲理的思辨内容。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分)译文:_译文:_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1)匪我愆期,_。将子无怒,_(诗经卫风氓)(2)剑阁峥嵘而崔嵬,_,_。(李白蜀道难)(3)莫道不销魂,_,_。(李清照醉花阴)(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余音袅袅,_。(苏轼赤壁赋)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分)塞下曲李白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注】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玉关:玉门关。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诗。诗歌描绘了边地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将士们_的情怀。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方寸田园琦君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他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乡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灿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1请解释第段中“诀窍”的含义。(3分)答:_12文中第段画横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_1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方寸田园”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答:_14身处都市中的人们应怎样在方寸灵台之间去自辟一片田园?请结合文意回答。(4分)答:_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4分;21题3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筹集(chu)酝酿(yn)真谛(d)锱铢必较(zh)B点缀(zhu)忖度(cn)匿迹(n)义愤填膺(yng)C漂泊(pio)蹒跚(pn)作揖(j)沸反盈天(f)D眩晕(xun)憎恶(zng)狭隘(i)安然无恙(yng)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河畔弥漫紫荆花逍遥自在B酣畅慈详芦柴棒礼上往来C苛刻疏朗护身符唉声叹气D景仰欣慰丹凤眼安之若素1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哈姆莱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理想主义者和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形象。B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敌人等笑话令人忍俊不禁,可他同情弱者、疾恶如仇的品格却让人敬佩。C林黛玉纤弱清丽的倩影,幽怨含情的媚眼,呼天抢地的低泣,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D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敏捷的才思、广博的知识和充分的准备是辩论取胜的前提,而流畅的表达则是辩论胜败的关键。B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有一些夸张,但是精读细研论语确实能使我们受益无穷。C亲情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历程,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像温暖的阳光一样照耀在我们心灵的深处。D那些不惜牺牲宝贵时间、放弃优越生活条件、无私地为社会服务的青年志愿者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19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面对春景,有人高歌“_”,有人低吟“_”;面对秋景,有人但见“_”的明丽,有人却见“_”的凄婉。满园春色关不住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流水落花春去也A BC D20古代男子行冠礼后,都要取字。请从下面提供的两个人物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参照例句加以解说,并探究古人名与字意义的关系。(4分)例(1)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意思是希望其具有美好的德行操守。例(2)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解说:_探究:_21名著阅读(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三国演义中,刘备与_、_在桃园结为兄弟,发誓要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兴复汉室。后来,三人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启示:_六、写作(40分)22以“珍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7页,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电影对文学的反哺 邹贤尧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直受着文学的滋养。文学提供给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不断提升其品格。电影从发明之初,到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商业电影到艺术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到微电影,都不曾停止过以文学为蓝本,包括对畅销的通俗小说、经典名 著和网络小说的改编。尽管电影试图克服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确立自己的独立品格,但它仍然从文学那里受惠良多当然,这并不表明电影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优势,自有文学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而且随着大众文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影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强大的影响力,因此,电影给文学带来很大的反作用,这有其负面性,比如它影响到一些作家把小说写得越来越像剧本,没有充分的展开,没有深入的刻画,多是干巴巴的对话,成了所谓的“影视同期书”。电影对文学的影响又并非都是负面的,电影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电影也在向文学“还债”。一是改编电影对文学原著的反哺。通过电影改编,对文学原著的宣传及传播有着巨大功效,为文学经典的再造提供丰富的可能性,促进一度边缘化的文学再度走红。具体来说,借助电影 改编,传统经典得以延伸与扩散,比如西游记固然是广为人知的古典名著,但大话西游对它的全新演绎促其再放异彩;借了改编,被淹没的作品得到开发,被唤起与照亮,比如清末民初的王度庐及其小说卧虎藏龙,被人遗忘,知者甚少,李安的同名改编电影,将之从历史深处召唤出来;即如张恨水,也因五四新文学对其贬抑而长久被淹没、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电影改编对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予以提炼、点染与提升。拍摄于2 0世纪8 0年代初的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桐柏英雄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原小说 的人性化内涵,原小说虽也在当时引起轰动,但电影小花更提升了其艺术品质电影受惠于文学而又反哺文学,形成良性的互惠与助推,这在第五代导演与先锋派作家之间表现得更为 突出,张艺谋的电影大都改编自莫言等人的小说,但张艺谋改编电影的成功也带动了莫言、刘恒、苏童、余华等人在文学圈之外的走红可以说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获奖,直接推动了莫言作品在西方被大量翻译并引起关注,为他获得诺奖不无助益,这反过来给有些疲软的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一支强,心剂。 二是电影化思维、电影化技巧对具体的文学创作的反哺。电影化思维引入文学创作后,拓宽了文学的艺术空间。乔伊斯、海明威、多斯帕索斯、穆时英、王小波、李碧华、王朔、海岩等诸多的中外作家,都在小说创作中充分调动各种电影元素,运用电影画面造型的光、影、声、色来创造典型环境、表现人物心理、描写人物言行、塑造人物形象,展开生动丰富的。电影化的文学想象”。对电影表现技巧的借用,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特别是以电影的蒙太奇思维,以交叉剪接、平行剪辑、快速剪接、快速场景变化、声音过渡、特写、叠印等电影化技巧,广泛地介入文学文本的生产之中。而一些电影的结构方式也纷纷被小说家效法,丰富了文学的结构形态。如不可撤销记忆碎片薄荷糖等的全逆式结构,盲打误撞罗拉快跑等的发散式块状结构等,被许多作家成功地移用到小说中,带来了小说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选自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30日第10版,有改动)1下列关于电影对文学的反哺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对文学的反哺既有对文学原著的反哺,又有对具体文学创作的反哺。 B.电影对文学的反哺,既会促其大故异彩,也会损害文学原著的本来面目。 C.“电影化的文学想象”在小说创作中的生动展开,拓宽了文学的艺术空间。 D.电影的蒙太奇思维在文学文本生产之中被借用,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2下列对电影与文学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源源不断地获取文学提供的素材和人才,但它又并不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 B电影虽然受益于文学,但最终克服了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确立独立品格。 C.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凭借媒介优势,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强大的影响力。 D.电影给文学带来负面作用,同时,它也在向文学“还债”,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张恨水因五四新文学的贬抑而长久被淹没,又因其作品被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 B.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其人性化内涵,提升了它的艺术品质 C.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主要得力于张艺谋成功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获奖 D.电影盲打误撞等的发散式块状结构被成功移用到小说中,丰富了文学的结构形态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8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趑,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日:“王行,度道里会遏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曰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日:“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成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下 B.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日 顾:回头 D.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兵:兵器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会于西河外渑池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遂与秦王会渑池 欲呼张良与俱去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会前,廉颇力劝赵王赴会,又约定庇变对策,表现了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B.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君臣针锋相对,才步不让,表现了他的忠勇和足智多谋。 C渑池会上,秦国没有占到上风,可见廉颇的军事威慑力是赵国得胜的根本原因。 D选段通过秦赵之间的斗争,显示了廉、蔺二人相互踟作、共同对敌的重要作用。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2分) 译文:_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2分) 译文:_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l)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2)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斩木为兵, , 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4分)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眈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词的上片以明快质朴的笔调勾勒渔父恬淡自适的生活概貌:下片运用 的写景手法,描绘出一幅_的图画。全词语言清丽晓畅,抒发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和对渔父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千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夭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叉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像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傈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地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从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选自微型小说梢品赏析,有改动)11.请分析文章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2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答: 1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肇教授的形象特点。(4分) 答: 14.大家走出沙漠困境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 答:五、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17分。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20题3分;21题4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婆娑(su) 精悍 (hn) 干练(gn) 豁然开朗(hu) B.寥廓(ku) 纤细(xin) 夙愿(s) 少不更事(gng) C.谦逊(xn) 凑合(cu) 吮吸(shn) 休戚相关(q) D.寒暄(xun)负疚(ji) 提防(t) 羽扇纶巾(ln)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零碎 幅射 摄相机 素不相识 B协调 泄漏 镇静剂 富丽堂皇 C.嘶鸣 忌恨 水龙头 心慌意乱 D缔造 栋梁 葡萄藤 无济于事17.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和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B.古人纪年,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为干支纪年,“岁在癸丑”为帝王纪年。 C.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 特威尼斯商人等。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由于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色彩。 B.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 C.文学作品的续写和改编是对原作的二度创作,表达了作者对原作主题、人物形象和艺 术技巧的个性化理解。 D.探究新词新语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语言的发 展变化作更为深入的了解。19下列填入横线处昀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流逝的江水,_;看到再生的小草,;在寂静的山林里, ;面对暴风雨,_ _。 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 会平息烦躁的心情 A. B. c. D.20.欣赏丰子恺的这幅漫画,结合画题简要说说你对这幅画的理解。(3分) 21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暑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风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以上文字节选自 (著作),描写的人物是 。联系原著,请写出两个最能体现这一人物性格特征的成语 、 。六、写作(40分)22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7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1516171819答案BBCDBCCDABAC8.(4分)(1)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弱小又怯懦。(2分,“不行”1分,句意1分)(2)在这时秦王不高兴,给赵王敲了一下瓦缶。(2分,“怿”1分,句意1分)9.(6分)(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2)不尽长江滚滚流 万里悲秋常作客(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任选3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10.(4分)白描(或动静结合、远近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清雅淡远(或宁静悠远)(2分,意思对即可)11.(4分)插叙沙漠中迷路前后的经过,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交代陷入困境的情况,为下文对峙白热化以及“我”竭力护壶等情节做铺垫;引出主要人物,刻画肇教授的老练、善谋的形象。(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12.(3分)运用比喻,将沙漠比喻为如来佛的手掌,形象的写出沙漠的茫茫无际,突出了我们内心的无助与无奈。(修辞手法1分,修辞效果1分,内心感受1分)13.(4分)机智老练,困境中他集中水统一分配,绝境中他以沙充水,使大家终不放弃,走出沙漠;舍己为人,绝境中他以水予人,自己缺水而亡,体现了博大的胸怀。(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14.(4分)考察队员表面上靠以沙充壶的所谓的水走出沙漠,实际上靠这壶“水”激发的勇气、信念走出困境。他们的经历启示我们:精神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遭遇困境,要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其他观点符合文意的酌情给分)20.(3分)画中人独自倚靠树干站立,一只狗蹲坐于地,昂首望着他,这只狗是陪伴他的伴侣。画中人穿着严实,双臂合抱于胸前,兀自站立,也许他封闭了自己的心门,但狗相随相伴,是最忠实的伴侣。(其他理解符合画意可酌情给分)21.(4分)红楼梦1分,王熙凤1分,八面玲珑、精明强干(或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笑里藏刀)(2分,每空1分,所填写的成语要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调剂(t io) 广袤(mo) 祷告(do) 杳无音信(yo) B荆棘(jng) 呻吟(yn) 兑现(du) 骇人听闻(hi) C亢奋(kng) 切磋(cu) 尴尬(gn) 叱咤风云(ch) D踌躇(chu) 焦灼(zhu) 窥探(g u) 数见不鲜(sh)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辐射 棉絮 锻炼 归根结蒂 B 膨胀 暇想 倩影 自命得意 C囊括 蹂躏 横亘 逆来顺受 D洗漱 嬉闹 商榷 惴惴不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B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围绕蜀、魏、吴三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C塞万提斯一生左冲右突,期盼有所建树,但都事与愿违,晚年蜗居在一个下等公寓,潜心文学创作,苦口婆心,完成了堂吉诃德的写作。 D巴尔扎克通过他那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社会,金钱取代一切成了人们的上帝。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创新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电子化、机械化,都是不断创新。 B“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当写得波澜起伏。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 C对于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人们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也不影响我们对美的追求。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古代抒情散文抒发的感情不一,语言也各具特色:有的典雅华丽, ;有的沉郁顿挫, ;有的娓娓道来 。所有这些,至今读来仍能 。 气韵流动 质朴自然 令人回肠荡气 感人肺腑 A B C D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丁刚 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细读,让经典的纤指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在这个繁忙的网络时代,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它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现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典,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目光由此开始变得短浅,精神多了一些浮躁,胸怀也变得越加狭小 不止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当年轻人被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的成果搞得眼花缭乱,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为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衰退而深感焦虑,他在文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