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伤寒论心得.ppt_第1页
研修伤寒论心得.ppt_第2页
研修伤寒论心得.ppt_第3页
研修伤寒论心得.ppt_第4页
研修伤寒论心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常”达“变”-研修伤寒论心得,伤寒论教研室方剑锋,知识来源的共性,尝试:本能与实践推理:基于尝试的思想活动周易“履霜,坚冰至”信任:知识传播的基础两种形式,三种手段,何谓“常”,“常”是主要以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辨证:“六经”为纲,识别主证、副证、兼证治疗:师其法,用其方,“常”与“变”六经辨证,历史与文化的根源:东西方文化思想之比较“阴阳”与“六经”“六经”之间是否存在分界点?,“常”与“变”六经辨证,“六经”之间的关系:整体性:“病脉证并治”、“传经”学说时间性:“经”过程、阶段空间性:三阴三阳、三焦、脏腑之空间,“常”与“变”六经辨证,时间性:“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病“始虽恶寒,二日自止”、“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阳明病“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三阴病,“常”与“变”六经辨证,空间性:“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邪与痛的关系“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发病与传变典型的麻黄桂枝证传变为蓄水证、蓄血证、结胸证、痞证等坏病与传变,“常”与“变”六经辨证,空间性:“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邪与痛的关系“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发病与传变典型的麻黄桂枝证传变为蓄水证、蓄血证、结胸证、痞证等坏病与传变,“常”与“变”六经辨证,“六经”之间是否存在分界点?经病内划分小层次、立证(如桂枝证、麻黄证)疾病传变,坏病繁多,定有“中间地带”,太阳病篇的中介证,中风与伤寒桂麻各半汤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脉微緩者,為欲愈也;脉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虚,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湯。(23),太阳病篇的中介证,表寒与里热大青龙汤太陽中風,脉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38)傷寒脉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39)表闭:发热恶寒、身痛、无汗里热:烦躁、舌尖红、苔或黄用药:寒热并用,麻黄开腠理,石膏清理热,太阳与阳明之中介证,表邪内传脏腑葛根汤证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32)太阳为主:发热、恶寒、头痛、汗出阳明为辅:下利(不灼肛)治法:解表和里,太阳与阳明之中介证,表邪内传脏腑葛根芩连汤证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連湯主之。(34),太阳与阳明之中介证,表邪内传脏腑葛根芩连汤证下利灼肛、腹痛(表邪内陷,壅于肠腑)汗出(里热蒸腾,迫津外泄)喘(大肠邪壅,肺不肃降)脉促(正气抗邪,欲向外)发热、恶寒:表未解,里为主,表为辅,太阳与阳明之中介证,表邪内传脏腑黄芩汤证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黄芩湯;若嘔者,黄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172)自下利:表邪入里化热,郁于肠道发热:里热外扬发热、微恶寒:表未解,里为主,表为辅,太阳与阳明之中介证,表邪内传脏腑大承气汤证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6)下利:来路或由表入里,可见热结旁流无表,太阳与阳明之中介证,表邪入里而成腑实桂枝加大黄汤证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此为非典型太阴病:无下利、呕吐来路:本太阳病,反下之关键词:大实痛(腑气已闭)倍芍药(桂枝汤基础上)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279),太阳与阳明之中介证,表邪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伤寒:表气郁闭,汗不得出,湿不得泄瘀热在里:湿热相合傷寒瘀熱在裏,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262),太阳与少阳之中介证,柴胡桂枝汤证邪束太阳: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枢机不利:微呕、心下支结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146),太阳与太阴之中介证,桂枝人参汤证太阳表邪:发热、恶寒脾虚寒湿:协热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163),太阳与少阴之中介证,桂枝加附子汤证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20)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脉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301),少阳与阳明之中介证,大柴胡汤证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103)柴胡加芒硝汤证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104),少阳与太阴之中介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主之。(147)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脾虚饮停,枢机不利,阳明经腑之中介证,栀子厚朴汤证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卧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79)实为栀子豉与小承气汤之合方,但涉及肠胃,部位广泛,已有下趋之势,故去豆豉;又有无形之邪热,故去大黄。,邪热郁于肠胃,腑气不通,胃不和,阳明与太阴之中介证,三泻心汤证:热痞:胃热(偏实)-大黄黄连泻心汤寒痞:脾虚寒-小建中汤虚实寒热夹杂-三泻心汤脾虚,去大黄;痞闷,去白术;呕吐,加半夏。,阳明与少阴之中介证,土燥水竭:突出反映在伤寒六急下阳明胃热,少阴阴竭,变证的探讨,常证,易知;变证,不易掌握。仲景直接论变证,对疑难病的诊治提供了思路和具体措施。知常达变的条文参悟法:症状无多,常常单一辨证不易-应参合舌、脉、病史症状乘逆,与常证相间或相反-应深知病机,详查病因初看证候平淡无奇,实则内伏凶险重于举极端例子,略于平常法-从组方配伍推断其适用证,变证的探讨-条文举隅,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湯。(63)“无大热者”是否为错简?本证汗出为里热迫津外泄,由于汗出可使表面温度不高,而见无大热。实为示人不可因“无大热”而麻痹大意。,变证的探讨-条文举隅,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6)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8)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9)傷寒脉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70),变证的探讨-条文举隅,“常”-四大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变”证候错杂,不可求齐。认识白虎加人参汤证是热极伤津。临床上白虎加人参汤证更主要的指证是“口大渴”,变证的探讨-条文举隅,脉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黄湯。(51)脉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黄湯。(52)脉浮:病在表正气不虚,迅速趋表,与邪相争。脉浮数:正邪相争激烈,与发热有关。与“常”之脉浮紧对比:其变指出不可误辨为“风热”,变证的探讨-条文举隅,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236)傷寒瘀熱在裏,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262)发黄:热与湿合治以清热利湿为何提出“伤寒”?提及表证?强调突出发汗之法,以达“热越”。,变证的探讨-条文举隅,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103)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