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饲料配制技术 (2)_第1页
水产动物饲料配制技术 (2)_第2页
水产动物饲料配制技术 (2)_第3页
水产动物饲料配制技术 (2)_第4页
水产动物饲料配制技术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技术,叶元土苏州大学农业科技学院Yeyuant,主要内容,淡水渔业发展的基本形式水产饲料工业发展情况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水产饲料配制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水产饲料加工质量水产饲料的利用与投喂技术,一、淡水渔业发展的基本形式,总量为4278.9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1061.28万吨;海洋捕捞1477.45万吨;内陆养殖1516.93万吨。内陆捕捞223.32万吨。,我国渔业总量的发展趋势,全国水产品总产量控制和保持在4000万4500万吨;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包括捕捞)三个1300万1500万吨;存在的2大问题: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水产品加工业,各类养殖水域的面积构成(含稻田养殖面积),各类养殖水域的产量构成,全国淡水各品种产量历年变化,2001年淡水水产品产量,2000年全国品种产量构成,2001年辽宁淡水品种结构,2000年江苏省各品种产量构成,2000年广东省各品种产量构成,2000年4大家鱼和鲤鱼产量排序(大小),2000年鲫鱼等产量排序(大小),2000年虾、蟹产量排序(大小),二、水产饲料工业,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期。在整个饲料工业中,水产配合饲料仅占饲料总量10%。全国饲料总量约7000万吨。同时水产配合饲料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使用率仅为20%左右。,我国各类饲料产量的比例,三、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1、蛋白质营养,需要量高:一般在30%以上,部分冷水鱼类高达40%。以氨基酸作为能量物质消耗。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需要:鱼苗幼鱼育成鱼成鱼(性成熟)的蛋白质需要量逐渐减少。水温对蛋白质需要影响1)水温低对蛋白质需要量高、水温高对蛋白质需要量下降。2)水温在13-14以下时,氨基酸氧化代谢酶活性显著下降,鱼类转为以利用脂肪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要求饲料中油脂的量增加。,饲料蛋白质量与质的满足,在饲料中蛋白质量的满足较为容易。蛋白质的质量体现在:蛋白质原料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性、可消化性,即以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平衡效果,氨基酸的消化率等。,氨基酸,鱼类对饲料中游离形式的单个氨基酸利用率较差,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单体氨基酸的养殖效果不理想。必需氨基酸模式对饲料蛋白质利用效果影响很大。饲料蛋白质的可消化性对蛋白质的利用效果影响很大:如血粉、羽毛粉、皮革粉等小可消化率一般低于30%。动物蛋白质的养殖效果优于植物蛋白质,在水温偏低的地区保持一定量的动物蛋白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通过对氨基酸的吸收和氮的排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对饲料中的游离氨基酸与饲料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在吸收时间上不同步。游离氨基酸先于饲料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吸收进入体内,从而出现“在配合饲料中氨基酸已经平衡、但在同一间段内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不平衡”的现象。应对措施:对游离氨基酸进行包被处理,延缓吸收时间,达到与饲料蛋白质氨基酸吸收同步。,必需氨基酸模式,以单个必需氨基酸占10种必需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表示。平衡效果:配合饲料供给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与鱼类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模式接近程度。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可以以肌肉必需氨基酸模式作为标准。,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平衡的设计,一般还只能以饲料原料化学测定氨基酸为基础,参照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模式进行设计。可能的变化因素:消化率、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率、体液非平衡氨基酸的利用。考虑了平衡的配方效果好于没有考虑平衡的结果,所以还是应该进行平衡设计。,草鱼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肠道在吸收试验氨基酸的同时也在利用试验氨基酸,这种利用方式包括用于蛋白质合成和转化为其它成分(如通过能量代谢消化或转化),此外,被肠道吸收的试验氨基酸一部分通过肠道壁转运到了肠道外,还有一部分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留存于肠道内。在流过肠道内的试验氨基酸浓度发生变化时,肠道吸收的试验氨基酸的利用、留存和转运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且对于不同的试验氨基酸其影响程度有很大的不同。,饲料必需氨基酸平衡效果评判,饲料原料的消化效果,不同种类、同种鱼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具备了以消化酶系统为基础的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不同的饲料原料因为其结构、组成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可消化性。消化率是鱼类的消化能力、原料蛋白质可消化性的综合体现。可以建立养殖鱼类对原料蛋白质消化率为基础的配方原料选择依据。,水产饲料离体消化率测定方法及其应用,基本原理,离体消化率测定的基本原理是模拟试验动物的消化生理条件,以动物消化道内酶液或人工酶液为消化酶,在试管、三角瓶等容器内对饲料物质进行离体消化水解作用,对水解后饲料进行过滤或离心处理,得到过滤或离心后的残渣。将溶解于水体的饲料物质或饲料成分视为已经被消化了的产物,分析消化前饲料和消化后残渣的量或营养成分量,以此计算饲料或饲料成分的消化率。,主要应用,1、是否可以用离体消化率结果代替在体消化率呢?离体消化率与在体消化率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在消化酶反应条件、消化反应过程等方面尽可能模拟活体动物的条件,稳定消化酶的种类和数量,经过大量试验后将离体消化率测定结果与在体消化率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在求得两者的相关系数后以离体消化率测定结果换算一定系数后就可以推算出在体消化率的结果。,在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质量检验时可以使用离体消化率,此时只需要在相同的条件下以消化率大小对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进行可消化性评价。在饲料原料真假和营养价值鉴定时,如果原料中掺入了不易消化的物质则可以采用离体消化率测定方法进行鉴别和鉴定。例如在鱼粉中掺入了不容易消化的角蛋白(如羽毛粉、皮革粉、蹄角粉等)、血粉等物质时,如果仅以蛋白质含量或氨基酸总量就难以进行鉴定和鉴别,此时可以将待测鱼粉与标准鱼粉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作离体消化率测定,比较两种鱼粉的消化率大小就可以对待测鱼粉是否掺假作出判定。,养殖对象对不同的饲料原料选择时的应用,利用该种养殖动物的消化酶作为离体消化的消化酶,对所有原料进行离体消化率的测定,根据所得消化率结果,尽可能选择对该种动物消化率高的饲料原料组成饲料配方,这样可以使配合饲料的消化率保持很高的水平。,例如在我们以前的试验中,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大口鲶对蚕蛹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为55.53%、长吻鮠为14.74%、鲤鱼为53.21%,因此在大口鲶和鲤鱼的配合饲料中就可以使用蚕蛹,而长吻鮠配合饲料中则不宜使用蚕蛹。类似的在对不同生产厂家和产地的饲料原料、对新的饲料原料进行选用时也可以依据离体消化率的结果作为依据之一。,实验消化酶的选择,试验消化酶可以用动物消化道的消化酶液,也可以使用人工消化酶进行离体消化率测定,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进行选择。,对于涉及特定养殖动物的消化率测定时,应该以该养殖动物消化道提取的消化酶作为酶源,消化道酶液的获取可以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在活体动物胃或肠道安置瘘管,从瘘管中获得含有消化酶消化液,消化液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进行冷冻干燥成冻干粉保存、使用。对于水产动物实施外科手术还没有成熟的试验方法,一般是将动物杀死,从胃或肠道组织中提取试验需要的消化酶液。,如果只是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的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的可消化性的,并不涉及到对特定的养殖动物,此时就可以采用人工消化酶作为酶源。对于具有大量试验样品的离体消化率测定时(如饲料企业质检部门对饲料原料的品质鉴定)还可以选用人体医用多酶片作为消化酶原料,多酶片含有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对饲料的消化较为全面,同时,多酶片容易购买、质量也较为稳定。,2、对油脂的吸收、利用率高,可以作为主要的能量物质供给,在添加剂中给予配合可以节约蛋白质。对美洲鲶(ChannelCatfish),如果脂肪由5%提高到15%,蛋白质需求可由40%降至36%,其每日增重提高5%,增重100g鱼体所需蛋白质降低17%虹鳟饲料中,如果脂肪从10%提高到1520%,则蛋白质可由48%降至35%,脂质对淡水鱼类的营作用,可提供高浓度易利用的代谢能;提供鱼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维持机体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的完性;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改善动物生长;提高环境(高温、密养)条件下的应激能力。,需要量及变化,水温降低时对配合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增加,在低水温(13-14以下)时主要以脂肪作为能量物质。冷水性鱼类对脂肪的需要量大于温水性鱼类。适当增加配合饲料中脂肪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保持在4-6%)。,低温下对于脂肪酸的需要,低度温下生活的鱼类如鲑鱼需n-3糸列FA,因为这种FA充许的双键数目多,这是鱼在低温下磷脂膜保持柔软性及渗透性所必不可少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实际生产中,要让养殖鱼类更好地度过寒冷的冬季,必须注意饲料中不饱和FA的添加。,部分淡水鱼类对脂质的需求量,吸收进入鱼体的脂肪酸去路,(1)贮存:皮下或内脏中,可能使内脏重量增加、使内脏重占体重的百分比增加;可能是鱼肉脂肪含量增加,影响鱼肉的口感和风味。(2)转化成其它成分,如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等类二十烷。(3)在组织线粒体中氧化供能。,鱼类必需脂肪酸,包括:1)亚油酸(18:2n6)等n6糸列脂肪酸;2)亚麻酸(18:3n3)二十碳五烯酸(20:5n3)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等n-3糸列脂肪酸。淡水鱼类生活与生长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因种类不同有差异。,淡水鱼、海水鱼必需脂肪酸的需要差异,在淡水鱼总脂中n-3/n-6范围是0.53.8,需要更多的n-6系列脂肪酸(如芝麻油、棉籽油、菜油等)在海水鱼是14.4,需要更多的n-3系列脂肪酸(豆油、菜子油等)海水鱼有贮存n-3PUFA的趋向,而淡水鱼在贮存n-6PUFA的趋势。,不同油源脂肪酸含量(%)及性质,组成棉籽油芝麻油豆油菜油猪油牛油不饱和脂肪酸24.822.6125.742.553单不饱和脂肪酸18.551.62566.34744.5多不饱和脂肪酸n-656275418.69.72.2n-3:0.40.0597.41.01.0n-6/n-314054062.519.72.2,不同油脂原料必需脂肪酸含量,鳕鱼肝油、棉籽油富含n-3糸例脂肪酸,分别为.%、50%红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等富含n-6糸例脂肪酸,分别为.%、55.6%、56.9%鱼油,如鳕鱼肝油、鲑鱼油等富20-C与22-C的n-3糸列FA对虹鳟更有促进生长的效果,而22:6n3对虹鳟幼鱼而言是其发育的EFA。,饲料油脂的不利影响,对颗粒稳定性:硬颗粒饲料的稳定性与油脂含量成反相变化关系,即油脂增高后颗粒的稳定性下降(但颗粒的表面光泽更好)。油脂的性质、风味影响养殖鱼类肌肉的性质和风味(饲料油脂可以不经过转化直接在鱼类肌肉和体内存储)。油脂氧化产物对鱼类具有很大的毒性:影响生长速度、肝脏等组织结构,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油脂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在体内(肌肉、肝胰脏)中积累的脂肪过多。油脂养殖产物的毒性作用。油脂中成味物质在体内的存储。,防治油脂不利影响的基本对策,合理选择饲料油脂原料和油脂的配伍。在饲料中添加营养分配物质,提高鱼类对脂肪的利用能力,从而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存储量、尤其是减少在肝胰脏的脂肪存储量,减少油脂中有毒物质对肝胰脏的伤害作用。,淡水鱼类对不同脂肪源的需求,斑点叉鮰对饵料中的脂肪有较大的适应能力,牛油等硬脂肪对其增长效果优于植物性脂肪。,青鱼饲料中添加鱼油、牛油、豆油、玉米油,鱼油的添加有明呈的促生长效果并可增加肌肉蛋白质含量及降低内脏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牛油次之,而豆油、玉米油则更次。,团头鲂豆油的添加效果优于菜油团头鲂EFA包括18:2n6和18:3n3,而且对18:2n6的需求要比18:3n3更大。,饲喂添有5%的鱼肝油、玉米油、大豆油、椰子油时,罗非鱼产卵的母鱼数、产卵率、出苗率等,大豆油组最高,而鳕肝油组最低且鳕肝油组的生殖性能也最低,但能使鱼获得最大增重。,膨化大豆,膨化大豆是将整颗大豆以膨化机进行热加工,膨化处理而成。膨化处理是为了使细胞壁破裂,增加其营养利用价值,尤其是提高了油脂的利用率。自豆粕进入机膛到挤出成品不到30s,在加工过程中最后的熟化温度可达到摄氏130145。这个温度足以破坏抗营因子,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尿素酶、血球凝集素等不利于动物消化的成分。同时又因最高温持续56s,也不会降低氨基酸的利用价值。,6种油脂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菜籽替代菜籽油对草鱼的养殖效果,试验设计,本试验主要探讨菜籽对菜籽油的替代效果,因此以4%的菜籽油作为对照,设计了以6%和11.5%的菜籽分别替代2%和4%的菜籽油的试验方案。同时,为了消除菜籽可能产生的对鱼体的不利影响,设计了鱼虾号的对比试验。,实验鱼分组,菜籽和菜籽油的添加比例,%,养殖增重和瞬间生长速度,饲料系数结果分析,结论,在草鱼饲料中添加11.5%的菜籽不论是否添加鱼虾4号均使增重速度和瞬间生长率下降,影响了草鱼的生长速度;对草鱼肝有伤害。而以6.0%的菜籽替代2%的菜油添加到草鱼饲料中时,均使草鱼的增重速度和瞬间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建议在配合饲料中使用4%菜籽,并配合使用200mg/kg的鱼虾4号以解毒、保肝。在52天时尤以添加了200mg/kg鱼虾4号的2号组效果更明显。,3、对淀粉类物质利用率差,鱼类的胰岛素分泌量很低,对糖的利用率很低,是天生的糖尿病,限制了糖类作为能量物质的使用量。过多的淀粉类物质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麦麸对鱼类的养殖效果由于次粉,对小麦的利用高于玉米。鲤鱼获得好生长和饲料效率的顺序是:凝胶化淀粉糊精葡萄糖;,4、矿物质的营养作用,可以直接从水环境中吸收水体中的矿物质元素。只要水中含量足够的鱼类一般不会出现缺乏症(如钙),但如果水体含量不足的则容易出现缺乏症如磷,因此,一般在预混料中主要补充微量元素和磷。同时出现地区养殖效果差异(各地区、尤其是矿产地区容易出现过量症)。,对生长的影响,调整矿物质比例、增加用量后可以显著促进生长速度和提高对饲料的利用效率。过高的矿物质对鱼类具有毒副作用。可以促进养殖鱼类骨骼系统的生长和发育,促进体长生长而使鱼体型增长。矿物质总量、盐分含量对体色有一定的影响。,11种矿物质对草鱼体重生长的影响,设计了11种微量、常量矿物质元素12种组合的配合饲料,进行了50天的室内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的草鱼微量、常量矿物质元素需要量的基础上,增加了50%的用量后,Cu、Mn、Zn、Co、I、Ca、Mg对草鱼的生长率起了抑制作用,而P、Fe、Se的增加对草鱼的生长率有促进作用,Cr未表现出明显的效果;Zn、Co、I、Cr、Ca使草鱼的饲料系数增加,而Fe、Cu、Mn、Se、P、Mg用量的增加使饲料系数降低;,11种矿物质对草鱼体长生长的影响,Fe、Cu、Zn、Co、I、Ca、Cr使草鱼的体长生长率增加,可能促进了草鱼主轴骨骼的生长;Fe、Cu、Mn、Zn、I、Mg有降低草鱼肥满度、使内脏比和肝胰脏比减小。,对草鱼体重生长影响,关于磷的用量,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关于P会成为影响生长率的主要因素,在基础配方中总磷浓度为0.82%(其中非植酸磷经计算为0.4%),而在试验中“1”水平的Ca(HPO4)2.2H2O的用量为1.133%、“2”水平为1.7%,其中磷的量分别为0.27%和0.41%,如果加上基础配方总磷浓度在“1”、“2”水平分别达到1.09%和1.23%。曾有报道草鱼饲料中磷的适宜范围为0.95%1.10%,并指出饲料中有效磷为0.50.85%。,磷的供给,对植酸磷的利用率低于30%。对无机磷利用率高于85%。建议:鱼苗使用2%以上的磷酸二氢钙(2.2%)鱼种使用2%的磷酸二氢钙。育成鱼使用1.5-1.8%的磷酸二氢钙。,11种矿物质元素用量水平对斑点叉尾鮰体重生长速度的影响,5、维生素,部分维生素在肠道内可以直接有微生物合成而满足需要:B12、K3、生物素。提高维生素使用量对生长速度、饲料效率没有明显的改善。要保障不出现缺乏症,以维持需要建立维生素配方。,水产饲料配制,水产养殖动物饲料配制技术的发展,饲料配方是关键、饲料原料的质量是基础、饲料加工技术是有效的保障。对原料的选择重要的就是考虑原料的营养水平、原料的可消化利用率其次是对平衡营养原理的科学、合理的应用。第三,采用阶段饲喂法在配合饲料配方配制中的实现。第四,饲料中磷的生物学效价(生物利用率),是配制动物日粮的一个重要参数。,鱼类生长特性,生长指标,鱼类的生长本质是细胞体积的增长和细胞数量的增加,反应在个体水平为鱼体重量的增加和体长的增长。可以以鱼体的体重和体长的增加来表示鱼体的生长我们建议以鱼体干物质重量的增加和鱼体组成物质重量的增加来表示鱼体重量的增加,要以以鱼体体长的增长来表示鱼体的生长。,生长的可变性,对同种鱼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生长速度,而且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可能不同。如在不同的水系条件下同种鱼类可表现有不同的生长速度,鲢、鳙、草鱼在长江、珠江和黑龙江的生长速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生长的阶段性,鱼类的生活史中可有性成熟前、性成熟后期和衰老期三阶段。在性成熟前鱼体生长主要表现为体长的生长,而鱼体重量的生长表现不是很明显,该阶段全体重量与体长的关系曲线率变化较大;性成熟期鱼体生长主要表现为鱼体重量的增长,而鱼体体长的变化较小;性成熟后期鱼体生长主要为生殖生长,鱼体重量和体长的变化不明显。因此,生长试验和养生产的鱼主要为性成熟前期,对于生长试验鱼多为生长速度较快的鱼种阶段。,生长的季节性差异,鱼类在一年中生长的速度随着季节的变化有较大的差异,在春季夏季体重和体长的增加较大,而在冬季体重和增重很小,但是鱼体干物质的积累较多,鱼体生长试验主要应该在春季和夏季进行。,生长的性别差异,许多鱼类雌雄个体的生长速度,个体大小和性成熟的年龄大小有较大的差异,多数表现为雌性个体强于雄性个体,而罗非鱼则是雄性个体强于雌性个体。关于鱼体生长的性别差异的生产利用已开始用于生产,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对单化育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在营养学研究中主要在对单性个体生长速度的测定和相应的营养需要的研究。,甲壳动物生长的特异性,甲壳动物的生长是阶段式的生长方式,其重量的增长在蜕壳后较短的一段时间年完成,此时增加的重量主要为水分的重量。在壳硬化后(24小时内)重量就不再增加了。在虾一次蜕壳之前,甲壳动物摄取食物用于合成体蛋白质、脂肪等,由这些营养物质将水分置换出来,总重量、总体积不会出现大的变化。等待下一次蜕壳时体重、体积在进行增长。,饲料配方设计的目标,营养的全面性:满足全面的营养需要而快速生长营养的可利用性:最大限度使饲料物质转化为鱼体物质营养与生长的适应性:鱼体生长阶段的变化、生理变化、环境的变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供给的变化(组成和量的相应变化)特殊营养需要的满足:抗病、防病、治病、适口性、安全性(对鱼、对环境、对人)饲料成本的最低需要:在市场价格下配方成本的最低需要的满足,添加剂的作用,1)添加剂的作用:补充(营养素)、调整(平衡)、改善(品质)、促进(代谢),鱼的生长主要还是依赖于大料物质的转化。2)鱼料添加剂使用的限制:颗粒料加工要通过850C以上的高温、膨化饲料要通过1300C高温。,3)添加剂的使用要与大料配方相匹配和适应,尤其是杂粕和油脂使用一定要在添加剂使用方面进行配合。尤其要考虑对蛋白质利用、油脂利用和糖类利用的匹配和适应。,鱼饲料配方设计要点,1、以10种氨基酸的平衡设计为主而不是只考虑赖氨酸、蛋氨酸。2、以混合油脂使用为主,混合依据为必需脂肪酸平衡效果(3/6比值)。3、满足骨骼系统生长和发育的需要,促进快速、正常生长,且鱼体体型好、体色鲜艳。,5、饲料原料的选择,原料选择的依据:1)营养价值及营养成分的稳定性2)原料的可消化利用率:按照可消化值进行配方设计的基本要求3)原料的价格与市场供求的稳定性4)原料的安全性,鲤鱼的阶段营养需要,主要问题,1、设计质量:饲料配方设计2、生产质量:营养质量、加工质量、卫生质量饲料配方是关键、饲料原料是基础、饲料加工是保障、饲料投喂是连接、养殖效果是实现。,饲料原料可能的质量变异,1)原料品种质量差异:如大豆、菜籽、棉花的品种差异确定料其粕类饲料营养价值的差异,一般在配方设计范围内考虑。2)地区差异:环境差异导致生长和品质的差异。3)变质:如霉变、虫变。4)人为变异:掺假和掺杂。,水产饲料加工质量,彭化加工后消化率的试验结果,1)膨化后氨基酸生成速度:豆粕下降29.30%、鱼粉下降7.46%、肉骨粉下降11.56%);2)膨化后氨基酸生成速度上升:菜粕上升14.25%、玉米上升97.97%、次粉上升11.45%);3)棉粕膨化后氨基酸生成量差异不显著;,1)膨化后氨基酸生成速度:豆粕下降29.30%、鱼粉下降7.46%、肉骨粉下降11.56%);2)膨化后氨基酸生成速度上升:菜粕上升14.25%、玉米上升97.97%、次粉上升11.45%);3)棉粕膨化后氨基酸生成量差异不显著;,表1.酶解膨化和非膨化饲料氨基酸生成量对时间反应的回归方程及氨基酸生成速度,四、饲料加工质量的变异,1、原料的粉碎细度的影响2、混合均匀度3、调质及原料的熟化程度4、颗粒的成型率(稳定性)5、颗粒的硬度6、颗粒的大小7、色泽、光滑度、气味,1、粉碎粒度,养殖动物对饲料颗粒的消化能力与饲料原料粉碎加工成本的协调。,1、水产动物没有真正的牙齿,对食物没有切断、磨碎的能力,对食物以吞食为主。加工颗粒及原料细度要适宜。2、少数鱼类(肉食性)有胃,多数鱼类没有胃,对食物的消化从表面开始逐渐溶失、消化。要有利于消化。,水产动物的消化、摄食特性,3、消化道很短(体长与体重比小:肉食性鱼类小于1、杂食性在2、3、草食性也不大于7)。如一些肉食性鱼如鲈鱼、鳜鱼、乌鳢及鳗鱼等的肠管仅是体长的1314,且呈直管状或仅有少量弯曲。4、在水中摄食,要求饲料有一定的耐水性的同时,颗粒大小要适合摄食的需要。颗粒也不能粘接太紧,否则不利于颗粒在消化道内的溶散。,大口鲶吐出的食物鱼,粉碎粒度,原料粉碎后鱼类要求能够通过40目标准筛、60目筛上物不大于20%。虾、蟹类要求全部通过60目标准筛。添加剂原料要求全部通过120目标准筛。,2、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