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_第1页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_第2页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_第3页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_第4页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滨海新区区域开发的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方案及示范工程研究分报告之一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 体 规 划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03.73第一章 保护区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及管辖范围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大港区的东南部,东邻渤海,与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上古林贝壳堤相邻。地理坐标:东经1171111737,北纬38363857。该自然保护区包括北大港水库、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独流减河下游、官港湖、李二湾和沿海滩涂,湿地总面积44,240公顷,约占大港区国土面积的39.7%。(见全区位置图)1.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大港区是滨海新区的一部分,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基地,全区面积1,113.83平方公里,目前在大港区内已有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一个,包括北大港水库和官港湖,面积为18,540公顷。但是由于大港区是海退成陆而形成的,除了已建成的区级保护区外,区域内尚分布着众多的天然、人工湿地和滩涂。由于该地区水资源缺乏,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区域内湿地系统面临着退化的威胁,一些坑塘、洼淀出现大面积干枯,次生盐渍化面积扩大。以景观生态学的观点,面积大的保护区保护效果更好,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相互间距离愈近愈好。本规划的设计根据以上原则,在原区级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大湿地保护区面积,基本覆盖了大港区现存的大面积湿地系统,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形成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由于北大港湿地是中晚期全新世以来海陆变迁的产物,是海退成陆过程的遗迹,它真实地记录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因此在整个区域内,体现出的突出特征是湿地面积大,自然环境良好,物种丰富,在我国东部沿海乃至太平洋西岸实属罕见,它同时是许多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迁徙、栖息、繁衍的基地。同时湿地还具有泄洪、滞洪、抵御旱涝、调节气候、容纳空气飘尘的作用,对研究海陆变迁的过程及湿地生态学,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1.3保护区类型及主要保护对象1.3.1保护区类型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共分为三个类别九种类型。不同类的自然保护区其保护重点各有侧重。国家标准GBT145299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中的分类型如表1所示。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其中北大港水库、官港湖属于泻湖湿地系统;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属于人工湿地系统;独流减河、李二湾属于河流湿地系统;沿海滩涂属于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表1 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类别类型备注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是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是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1.3.2主要保护对象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包括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珍稀濒危物种等。北大港湿地是东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驿站,属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每年都有大批水鸟经此地迁徙、繁衍。具不完全统计,在本地区共记录到鸟类达140余种之多,分属12目26科。其中,属国家级保护鸟类有6种,即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大鸨、遗鸥。属国家级保护鸟类有17种,包括海鸬鹚、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白额雁、灰鹤、白枕鹤、蓑羽鹤、红隼、红脚隼、白腹鹞、白尾鹞、鹊鹞、雀鹰、普通蔫、大焉、短耳鹗等。1.4自然条件1.4.1土壤保护区地势低洼平坦,多静水沉积,由于过去河流泛滥和长期引水,沉积了不同质地的土壤。地形较高的地方为轻壤土和沙壤土,而洼地多为重壤土和中壤土。由于各河流连续和交替进行的冲积作用,土壤层次也较复杂,土层厚度一般在0.30.6米左右。保护区主要有潮土和盐土两大类。潮土一般分布面积较大。1.4.2地貌保护区为海积、湖积平原。由于沧海变桑田,形成有平原地貌和海岸地貌。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5.083.88米(黄海高程)之间。1.4.3气候保护区气候与所在地大港区气候一样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潮湿多雨,秋季冷暖适宜,冬季少雪寒冷。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为211天,适于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芦苇等温带植物生长。1.5自然资源概况1.5.1矿产品资源大港油田坐落在保护区附近,其中北大港水库库区及独流减河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陕西进京的储气库就在独流减河的大张驼地区。沿大港区中塘镇万家码头村到港城生活区及板桥、官港形成地热带,良好的地热资源为冬季生活取暖和热带水产品的养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5.2淡水资源保护区所在地大港区有三条一级河道,八条二级河道及30多个洼淀,可蓄水容积为6.06亿立方米。有大、中型三座水库即大港水库、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设计蓄水总量为5.5亿立方米,这些河道水库、洼淀蓄存的淡水资源对大港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业起着重要的作用。1.5.3贝壳堤上古林贝壳堤是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贝壳的成份为“粗沙型”沉积层较厚,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学术价值,必须加以重点保护,禁止采挖。北大港水库及独流减河也有散稀的小段贝壳堤。1.6社会经济概况保护区所在地大港区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辖5街3镇。即胜利街、迎宾街、海滨街、古林街、港西街;太平镇、中塘镇、小王庄镇。2000年底全区总人口3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7万人,农业人口10.20万人。2000年大港区全区国内生产总值99.5亿元,其中区属国内生产总值3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继续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自然保护区7个不同的区域内共有7个部门,现有人口12749人,主要以农、林、渔为主,2000年总产值436万元。人口中的多数是中建六局一公司和华北油建公司八处职工,以建筑业和加工业为主,集中居住在官港森林公园西侧。1.7保护区历史沿革及土地权属1.7.1历史沿革保护区所在地大港区绝大部分是海积、湖积低平原,其成陆是在浅海环境中由于海积而逐渐形成后,随着海退又接受了泻湖的沉积,因此境内形成了许多星罗棋布的泻湖、碟形洼地和港淀。大港区泻湖的代表为北大港水库和官港湖,地面高程绝大部分在3.88米(黄海高程)以下。全区有泻湖及洼淀改造成的大、中型水库3座。北大港水库:位于大港区中心地带,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建于1974年,库区占地面积16,400公顷,设计库容5.0亿立方米。北大港水库的水源,主要来自西部的马厂减河和东北部的独流减河。它是天津市的备用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天津地区的调节水库。官港湖:官港湖地处大港区东北角,是古渤海退海遗留地,境内地势平坦,东西长约5.4公里,总面积2,140公顷,天然湖面556公顷,陆地面积1,584公顷,1989年更新开挖后,设计蓄水量680万立方米。1988年天津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官港森林公园。沙井子水库:位于大港区西南部,在青静黄排水渠以北,红旗路以南,联盟村以西。1978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680公顷,库容0.2亿立方米,主堤长12.2公里,该库历史上是河道形成的洼地。建库的主要作用为蓄水、灌溉和水产养殖。钱圈水库:位于大港区西北部,在马厂减河以南,北大港农场以北,钱圈村东,马圈引河以西,1978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约867公顷,围堤长12公里,设计库容0.2707亿立方米。该水库历史上是自然洼淀,与大港水库在地理形成上基本一致。李二湾:在大港区东南部,与上古林乡马棚口一、二村接壤,南依北排河,北靠子牙新河,是天津市的泄洪河道,是自然形成的洼地。占地面积5,834公顷。独流减河下游:穿过万家码头大桥进入北大港,由南北围堤控制。南围堤起自马厂减河北堤北台村,北围堤起自西青区东台子村北,向东经万家码头、大港发电厂、工农兵防潮闸入海,减河堤内可蓄水0.6亿立方米。1998年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环科院对大港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对北大港水库、官港湖、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和独流减河进行了科学考察,并于1998年10月31日对建立区级天津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基本符合建立保护区的条件。建议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尽快建立保护区。1999年区政府津港政发199992号文批准建立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两年来,保护区各部门设施不断完备,开展了生态保护工作,制定有力的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力度,资源保护水平逐年提高,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此基础上,经专家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将大港区沿海滩涂湿地及李二湾划入保护范围内,并将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更名为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1.7.2土地及资源权属保护区总面积44,240公顷,其中国有土地36,835公顷,集体土地7,405公顷,根据保护区所在地大港区人民政府的决定,保护区原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不变,实行双重领导,自然保护工作由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本保护区土地权属无争议。北大港水库属天津市水利局管理;钱圈水库及独流减河大港段由大港区水务局管理;沙井子水库属港西街管辖;李二湾归太平镇政府管辖;官港湖由官港绿化基地管理处管理;沿海滩涂归大港水产局管理。第二章 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2.1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1.1指导思想以天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国家环保局关于编制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为依据,以科学考察为基础,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保护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目的,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国际湿地保护发展水平相衔接,最终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合理确定不同时期的规划目标。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逐步建成设施先进、齐全、功能多样、管理一流,具有世界水平的环境、生态、科研、科普、教学基地。2.1.2基本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从湿地资源保护入手,促进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2)突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特点的原则。根据主要保护对象价值的典型性,满足相应功能的需求,完善功能区划目标和措施。(3)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抓住湿地自然资源,突出重点规划方案。把握全局,从而使管理保护与科研工作上规模、上档次,争创一流水平。(4)坚持因地制宜、逐步实施的原则。搞好10年规划,充分考虑资源、资金、环境、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注重发挥保护区与地方部门的优势,充分利用综合性技术手段,注重效益、合理安排。(5)坚持依法建区,科学管理的原则。注重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促进规划的实施。(6)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规划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7)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以合理开发促保护的原则。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区内资源,积极开展科研和教育活动,适度发展旅游业。2.2总体规划目标2.2.1总体目标大港区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既有已建立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贝壳堤的核心区,又有以大中型水库为代表的古泻湖湿地。因此,古泻湖湿地的保护,对开展旅游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尽快建立保护区机构,用510年左右时间建成天津北大港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环境、科研、教学基地。建立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和管理队伍,使保护区成为中国北方湿地研究中心和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2.2.2近期目标在2005年以前,初步建成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市级)保护管理体系,并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以基础科研和科普教育为主的科研体系。使保护区生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数量得到扩大,维护其生物多样性。2.2.3远期目标20062010年,保护区建设日臻完善,申报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重点转移到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使保护区的保护、科研、宣传、旅游和生产示范等多种功能更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具有湿地特色的高质量、高标准的自然保护区,基本建成我国北方湿地研究中心,建成滨海湿生植物园。2.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3)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纲要(4)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5)国家环境保护局文件,1996507号文关于编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6)天津市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规划 1998年12月(7)天津市环境保护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8)天津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9)大港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2.4功能区的划分按照自然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功能区划分应坚持以保护自然环境,生物资源,珍稀濒危物种为主,并根据本保护区分片不连续,且有的部分已经开发的现状,基本能满足开展科学研究,科学试验,进行适当的生产经营活动,布局合理,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在实地考察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区。结合本工业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和保护对象的分布状况,采取自然划分区划法,按功能区要求划分为3个核心区、5个缓冲区和1个试验区。为了对野生珍稀物种更好的保护,将实验区官港森林公园又划分不同的使用功能。保护区总面积44,24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7,227公顷,缓冲区面积24,873公顷;实验区面积2,140公顷。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56.2%,4.8%。功能区划分见附图二,功能区区域划分详见表2表2 功能区区域划分一览表功能区划分面积(公顷)范 围核心区17,227北大港水库:北大港水库大堤以内。面积15,680公顷。钱圈水库:钱圈水库大堤以内面积867公顷沙井子水库:沙井子水库大堤以内。面积680公顷。缓冲区24,873北大港水库:大堤内外各100米。面积720公顷。独流减河下游:渤海大港低潮线独流减河北堤万家码头大桥独流减河南堤。面积8,111公顷。钱圈水库:水库大堤外延500米,面积891公顷。沿海滩涂:渤海大港低潮线独流减河河口延长线滨海东路以东天津造纸厂苇场北堤津岐路北排河口。面积9,317公顷。李二湾:津歧路子牙新河右堤太沙路延至北排河北堤北排河北堤。面积5,834公顷。实验区2,140官港湖:李港铁路北部边界沟西排干李港铁路。第三章 资源保护和管理规划3.1资源保护原则3.1.1严格按照保护区功能划分进行保护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区域,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和珍稀物种的集中分布地,同时也是保护区内受人类干扰最少的区域。由于本保护区的核心区较大,且成几片,因此在核心区内应严格禁止人为干扰,禁止打猎、旅游等一切开发活动,除必要的生态监测和科考外,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准进入核心区。缓冲区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在本区域内,一般掌握的原则是可以进行一些科研活动,但不得破坏其生物群落及生境,可以进行教学实习、考察和采集标本,但是应禁止捕猎等活动,一般旅游活动也应尽量避免。实验区,它所起的作用较缓冲区更为宽松,在本区内可以对植物进行引种、栽培,但需要防止外来种对原有动植物种群的影响,可以开展适度的开发利用,以增加保护区经济收入,促进附近乡镇的经济发展。3.1.2对资源保护的管理原则(1)本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所包含的生物物种。尤其是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是保护区的精华所在,对这些物种资源和生物群落采取适当人为措施,促进种群的繁衍扩大和生物群落的更新演替,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2)逐步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避免保护区内土地资源遭受侵占和破坏,以利于吸引多种鸟类在此栖息,增加生物多样性,培育良好的生境。(3)对实验区、缓冲区内天然植被和人工树木实施有效管理,完成保护区树木种植计划,提高森林覆盖率,营造良好的人工生态环境。3.2保护措施和保护方式3.2.1保护措施3.2.1.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1)为加强统一管理,对湿地生态系统实施有效的保护,需制定完善的地方法规,对保护区实施统一的管理。(2)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网络,印制、发放宣传品,向保护区附近中小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和爱鸟护鸟的自觉性。充分发动群众,使保护区职工及周围群众都加入到自然保护中来,提高公众自觉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3)建立管理档案制度。档案是一切管理、科研、交流的重要凭证,是保护区真实记录,应着重做好动物、植物、种群档案的建立。候鸟迁徙时间、种类、数量及主要栖息地区的记录,科研工作及成果归档,科学考察和国际交流的记录。3.2.1.2实行分区管理,重点保护核心区北大港水库、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实行绝对保护。供科研教学研究。不得进行任何影响或干扰生态环境及鸟类栖息的活动,进入核心保护区必须经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准进入。缓冲区,可划定重点区域进行保护,禁止大量人为活动,在缓冲区边缘地带可开展水鸟的人工繁殖和培育实验。实验区,可根据现有的条件划定不同的使用功能,对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与核心区一样实行严格的保护。对其它地区,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多种经营。开展有利于湿地保护、资源保护等项目,禁止破坏湿地、干扰鸟类栖息地、污染环境、破坏自然景观的开发项目。湿地资源的利用必须以保护为主,不得扩大利用范围和开发强度。3.2.1.3森林、芦苇病虫害防治及防火北大港水库及独流减河地区是历史上蝗虫重灾区,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引进繁殖益鸟,保护昆虫天敌。对突发性大规模的森林、芦苇病虫害,当危及保护对象生存时,可考虑人工防治,尽量避免或减少化学防治的强度。加强森林和芦苇的防火,严格禁止带火种进入保护区,建立森林、芦苇防火眺望制度,发现火灾及时报警。芦苇地烧荒能破坏湿地微生物,污染大气环境,要严格禁止。3.2.2保护方式(1)划界立标桩,将保护的面积和界线落实到实地,在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设永久性的界桩、区碑以示区别。在保护区出入的交通要道和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段,设立醒目的宣传警示牌。(2)在国家珍稀和濒危保护动物频繁栖息地,在重点保护的鸟禽保护区域,设立警示牌,禁止游人入内,严禁打猎和捡拾鸟蛋。(3)对水库大堤林台和其它闲置的土地进行绿化,种植林果树木,为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地,同时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又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4)建立自然保护队伍,规范管理,设立监视、预警系统,做到防范于未然。3.3资源保护工程设施建设设立界桩、区碑及警示牌,建立保护管理站,建观鸟塔(台),种植适宜的林果树木。北大港水库:建立资源保护管理站1个;增设界牌、警示牌、宣传牌,建观鸟塔(台)1座,水库大堤林台和防波堤绿化。建立鸟类急救中心。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官港森林公园:划定鸟禽保护区,设立警示牌,建资源管理站一个,种植适宜的林果树木,建设北方湿生植物园。钱圈水库:建眺望塔一座,增设界桩、警示牌、宣传牌,环水库大堤绿化。沙井子水库:建观鸟台,设立界桩、区碑、警示牌,水库大堤绿化。李二湾水库及滩涂湿地:没立界桩、区碑。独流减河:建观鸟塔,设立界桩,建资源保护管理站一个。第四章 科学研究规划4.1科研的目的、内容与范围4.1.1科研的目的自然保护区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为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基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科学研究,为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4.1.2科研内容通过对保护区自然条件、动植物种类、数量的调查,以及对气候、动物习性、候鸟迁徙等方面进行经常性的系统观测、考察,获取基础资料,为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对湿地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建立动、植物物种名录和资源档案。研究北大港湿地在东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候鸟在此停歇的种类和数量的比较,预测该地区生境优劣的变化。对湿地水环境进行检测和监督管理,为防治水污染提供依据。通过对湿地系统内各种生物食性和体内污染物残留量的分析,研究该系统内食物链(网)的结构,以及典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通过对湿地的研究,摸清芦苇湿地在调节小区区域气候,容纳空气飘尘,防止二次扬尘污染环境中所起的作用。4.1.3科研的范围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的开展应包括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土壤学、环境学以及水文、气象、环保、野生动物数量、种类等有关方面的数据监测、观测。4.2科研的选题与计划安排突出湿地特点,科研为保护服务,以查清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线,基础科研与专题科研相结合,合理安排和选择科研课题。(1)基础研究课题:地质、地貌、土壤和水资源水质调查;动物分布规律性调查研究;植物分布规律调查研究;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详细调查;保护区自养能力的研究。(2)专题科研课题:珍稀动物种类、数量、迁徙时间与生活习性观察研究;湿地湿生动物、植物的调查研究;湿地食物链(网)及生态毒理学研究;珍稀濒危物种濒危原因、保护措施、保护技术研究;濒危物种人工增殖研究;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资源的管理与恢复、保护研究。(3)建立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行政管理数据、生物资源数据、图件、统计数据、自然、气象、地理信息等)与国际联网交流信息。4.3科研的组织形式和管理4.3.1科研的组织形式保护区管理办公室负责科研项目的领导、指挥和对外协调,负责湿地科研项目的管理。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成立课题攻关组开展科研工作,保护区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可将保护区作为科研和教学基地。每年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4.3.2科研管理(1)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凡在保护区范围内开展科研、教学、考察等活动,必须经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同意,获得的成果与保护区共享。(2)加强科研的领导。保护区确定一名领导负责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审查和科研工作的开展。(3)加强对科研设备、仪器和专用工具的管理,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并加快科研成果向市场化、商品化转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提高自养能力。4.3.3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在北大港水库建设北方湿地研究中心,该中心同时可作为天津市的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建立专家工作室、实验室、标本制作室、标本陈列室、切片室及专家、科研人员用房,购置显微镜,放大镜,切片设备,标本采集设备等。第五章 宣传教育规划5.1宣传教育的对象、内容与方式5.1.1宣传教育的对象对内主要为保护区内居民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职工.。对外主要为进区参观、旅游、考察、生产作业的团体及个人。包括京、津、冀等周边城市区域,以及国外旅游团体等。对社会主要是中小学生、大专院校师生和保护区附近的公众。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提高保护区附近机关、团体、企业领导层的生态保护意识。5.1.2宣传教育的内容宣传环保法、自然保护管理条例、湿地公约和保护区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宣传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公众参与保护的自觉性。5.1.3宣传方式利用广播电台、闭路电视、图片、网络等宣传手段对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向保护区附近的机关单位、学校发放宣传品。对进入保护区参观、旅游者发放湿地保护小知识等宣传品。组织中小学生态保护夏令营活动。对保护区内的职工进行培训,提高广大职工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5.2宣传教育设施建设保护区各部门购置摄像机,照相机,电视机,音像设备,广播器材,微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宣传展牌等。第六章 资源开发利用规划6.1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与规划6.1.1资源开发的目的通过对保护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保障。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养保护。6.1.2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保护区生境脆弱,破坏后不易恢复。因此,资源开发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开发项目必须有利于湿地保护,不得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栖息地,实施保护型开发,使得开发与保护相协调。严格控制开发利用的范围和强度。6.2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评价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源极为丰富,有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芦苇、野生动植物及大量的闲置的土地资源。在核心区北大港水库、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及实验区官港湖可以投放鱼苗、虾苗、蟹苗,进行天然养殖,特别是北大港水库历史上是天津市的淡水鱼生产基地。芦苇的开发利用:钱圈水库是有名的“铁杆苇”产地,芦苇制品远销日本,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野生动物的人工繁殖:沙井子水库对绿头鸭和大雁进行人工孵化和养殖初步获得成功,已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在扩大规模和品种上下功夫,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土地资源的利用:在官港森林公园建设湿生植物园,利用大面积的闲置土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林木,也可开发培育苗圃,人工养育草皮,即可绿化环境又可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选择适宜的林果树种,对各水库大堤进行绿化。6.3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国际公认的生态旅游应符合下列三项条件:1、是以自然景观,自然生物和自然社会为基本对象的旅游。2、是将自然保护贯穿于整个活动中的旅游。3、是对当地人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帮助的旅游。保护区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场所,特别是官港森林公园基本设施初具规模,已开展森林迷宫、跑马场、射击馆、森林渡假村等多种游乐项目。还可以组织开展生态一日游,生态夏令营等项目,为宣传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服务。使游人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学到科普知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游活动需有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确定旅游路线、项目、游人数量,防止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旅游与保护相协调。6.4多种经营与产业发展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不同区域适度开展多种经营,例如发展淡水养殖业、种植业、野生动物人工养殖和培育、芦苇产品的加工、经济林栽培、苗木、花卉、草皮培育业。官港绿化基地在官港湖开展淡水养鱼、虾、蟹等多种养殖。在闲置的土地种植冬枣、苹果、梨、桃、葡萄等经济林。建立大港区林果基地。北大港水库投放鱼苗、虾,进行天然养殖,在水库大堤林台上种植适宜的优质经济林,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绿化美化环境。钱圈水库主要发展淡水养殖和芦苇制品的加工,该地以芦苇为原料加工的苇帘,历史上曾出口日本。沙井子水库主要发展淡水养殖。李二湾主要发展淡水和海水养殖业。6.5经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经营活动在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由各自的主管部门组织发展。多种经营活动,要坚持突出保护区特色,以自力更生为主。也可适当进行联营、联办、股份制、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机制。各部门开展的经营项目,范围、强度、规模等必须报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经论证批准后方可实施,做到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合理开发,分片实施。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7.1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范围包括:资源保护工程设施,宣传教育设施,办公、生活设施,道路及通讯设施,生态旅游设施。建设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互补充。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保护区开展各项工作,具备基本的湿地保护、科研、宣传、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旅游等条件。要充分体现保护区综合的整体功能,发挥各片的地域特点。但避免相互重复建设,做到科研、生产、保护设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分布详见保护区总体规划图(附图三)。7.2办公和生活设施保护区内各部门的办公和生活设施水平不一,有的已新建办公楼,有的原办公平房年久失修,应加以维修。新建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办公用房。北大港水库:办公用平房装修,职工宿舍维修,文体设施建设。官港森林公园:新建管理站用房。钱圈水库:新建管理站用房。沙井子水库:新建办公用房和职工休闲室,招待所,食堂。李二湾:办公用房、宿舍、食堂建设。独流减河渔苇管理所:办公用房建设。7.3交通及通讯设施建设保护区下设机构,交通、通讯设备水平不一。北大港水库、官港森林公园、钱圈水库交通方便,通讯设备较齐全。沙井子水库、李二湾、渔苇管理所道路交通、通讯设备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在原有通讯设备的基础上,建立保护区自己的通讯网络,购置无线电对讲机,移动电话。北大港水库、沙井子水库、钱圈水库、官港森林公园、李二湾整修部分区域的道路,以利于管理工作。为有利于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购置越野吉普车,摩托车,电瓶机动船等。7.4供电设施建设保护区内各部门供电设施齐全,但设施年久失修,需对供电设备进行维修改造。改造输电线路。架设管理站生活用电;钱圈水库,李二湾打井保证生活用水;沙井子水库使用附近油田地区的滦河水,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各部门生活污水排放量不大,可建氧化塘进行处理,也可就近选择荒地,做人工芦苇湿地来处理生活污水。第八章 行政管理规划8.1机构设置本保护区设置级别为处级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直属大港区政府领导。并接受农林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名称: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下设七个管理站,分别是:北大港水库管理站;沙井子管理站;钱圈管理站;李二湾管理站;独流减河渔苇所管理站;官港管理站;滩涂湿地管理站。以上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与现存机构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强化自然保护管理职能。管理体制示意见下图大港区政府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环保局农林局北大港水库管理站钱圈管理站沙井子管理站李二湾管理站渔苇所管理站滩涂湿地管理站官港管理站8.2人员编制在现有的管理、水产养殖、旅游管理等456人的基础上,筹建保护区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初步定为24人,其中机关8人,北大港水库管理站4人,官港管理站、沙井子管理站、钱圈管理站、李二湾管理站、渔苇所管理站、滩涂湿地管理站各2人。在24人的编制中,科技人员不少于15人。8.3管理职责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及下属管理站的职责是: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全面管理工作;协调下设机构开展生态保护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适合本保护区的管理规定、条例和办法;负责作好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调查、科研工作;组织接待来保护区参观、学习考察、科学研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负责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与非法侵占,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负责审查各管理站开发项目和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第九章 工程投资概算9.1基本建设投资概算基本建设应本着以保护生物物种为主,适度开发利用,以开发促保护的建设方针。根据保护区内各片建设水平不一的实际情况,结合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管理现状,重点建设资源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工程设施。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部门进行重点建设。经计算,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5,858万元,其中资源保护工程投资1,930万元占总投资的12.2%;科研监测工程投资2,298万元占总投资的14.5%;宣传教育工程投资965万元占总投资的6.1%;生态旅游工程投资6,405万元占总投资的40.4%;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投资2,150万元占总投资的13.6%;基础设施工程投资2,110万元占总投资的13.3%。基本建设投资概算汇总表详见表3,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概算表详见表4。9.2事业费概算事业费应包括人员工资、福利、业务费、科研费、公务费、区内道路养护、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保护区管理办公室24人,事业费60万元,其中工资及福利30万元,公务费、业务费15万元,科研经费10万元,其它5万元。由大港区政府全额拨款。北大港水库管理处:2000年245人,其中在职职工199人,离退休职工46人。2000年市水利局经费拨款690.08万元,其中包括人员经费、日常维修工程和专项工程维修费等项目。2000年经营收入实际完成145万元。官港森林公园管理处:现有人员106人,大港区政府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200万元年,多种经营收入60万元。钱圈水库:现有人员19人,2000年多种经营收入59万元。沙井子水库:全水库管理人员45人,沙井子乡政府拨事业经费15万元。2000年产值17万元。李二湾:经费自收自支,2000年产值60万元。独流减河渔苇管理所:管理人员54人,经费自收自支,2000年产值100万元。9.3投资来源及比例9.3.1投资来源及比例基本建设投资来源由天津市政府、大港区政府及项目所在地主管部门共同投资建设,其比例为433。基本建设投资15,858万元,申请市政府投入6,343.2万元,申请大港区政府投入4,757.4万元,部门配套4,757.4万元。9.3.2事业费投资来源及比例序号项目名称基本建设投资(万元)近期(万元)远期(万元)合计15,8583,78512,0731资源保护工程1,9309301,0002科研监测工程2,2986301,6683宣传教育工程9651658004生态旅游工程6,4051506,2555资源开发利用工程2,1508001,3506基础设施工程2,1101,1101,000表4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投资估算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合计(万元)完成时间建设地点15,8581资源保护工程1,930区碑(花岗岩)块110.0近期北大港水库保护区界桩块15010.0近期各功能区功能区界牌块5010.0近期各功能区北大港水库管理站个1100近期北大港水库官港管理站个1100近期官港沙井子管理站个1100近期沙井子钱圈管理站个1100近期钱圈李二湾管理站个1100近期李二湾渔苇所管理站个1100近期大港渔苇所鸟禽急救中心平方米200300近期北大港水库植树万株4001,000近、远期各功能区2科研监测工程2,298北方湿地研究中心平方米5,0002,000近、远期大港区观鸟塔、观鸟屋座480近期各功能区照相机架610近期各功能区摄像机部215近期北大港水库望远镜部305.0近期各功能区显微镜台23.0远期北大港水库解剖镜台15.0远期北大港水库标本制作保存设备套410远期北大港水库动物标本陈列室平方米200100远期北大港水库植物标本陈列室平方米20050远期北大港水库计算机台620近期各功能区3宣传教育工程965平方米1,500800远期北大港水库宣传牌块10100近期各功能区宣传品制作(光盘)套120近期各功能区警示牌块1212近期各功能区保护区立体沙盘制作套15.0近期北大港水库多媒体教学设备套120近期北大港水库投影电视机台28.0近期北大港水库表4(续)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投资估算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合计(万元)完成时间建设地点4生态旅游工程6,405接待设施更新间30300近、远期官港湖景点建设1,000远期官港湖游览路线示意图块55近期官港湖娱乐设施建设5,000远期官港湖旅游纪念晶制作100远期官港湖5资源开发利用工程2,650天津市湿生植物园1,500远期官港湖种植林果树木万株5200近、远期官港湖芦苇制品加工基地300近期钱圈水库卤虫繁育基地150近期李二湾6基础设施工程2,110巡逻车辆3100近期北大港、官港摩托车辆1030近期各功能区对讲机套1020近期各功能区修路(沙土路)公里501,000近、远期各功能区生产用房维修80近期北大港水库供电设施改造50近期各功能区宿舍楼维修平方米50050近期钱圈水库保护区办公楼平方米1,000130近期大港区办公、宿舍用房平方米500500近期李二湾饮用水工程50近期沙井子打井眼160近期李二湾生活区污水处理设施套140近期官港湖第十章 效益分析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升级和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程,建成保护区后,将使大港区国土面积的39.7%成为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形成在全国四个直辖市中独一无二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区域,对于改善天津市的生态环境,起到的作用和综合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突出体现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10.1生态效益分析10.1.1世界范围的意义北大港湿地位于渤海湾的西岸,处于亚洲东部鸟类迁徙路线之上,是亚洲东部候鸟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该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湿地资源使其成为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每年春季和秋季有大量涉禽迁徙通过,数量在数十万只至数百万只。根据拉姆萨尔公约的规定,本地区湿地属国际重要的湿地。具有世界范围的生态意义。10.1.2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建立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将使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改变目前存在的湿地退化引起的荒漠化趋势以及植被湿生旱生沙生盐生的恶化趋势,随之带来的是湿地系统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北大港湿地本身是由洼淀或古泻湖形成,水浅泥厚,水草丛生,沼泽化程度高,生物种类繁多,而且人为干扰少,保持了物种的多样性和一定的丰度。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6种,二级保护物种17种,各种鸟类达到140多种;保护区植物达到110多种,各类植被生长良好,除作为生产原料外(如芦苇),还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可以减轻土壤水份蒸发,调节空气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各种藻类又成为水生动物的饵料和栖息生境。保护区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改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保护以湿地为天然栖息地、繁衍地的珍稀动物资源,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而到保护的目的。10.1.3保护备用饮用水源地北大港水库原功能主要是蓄水、备用水源地、农灌和养殖,建库以来多次为天津引黄济津蓄水。在南水北调规划中,北大港水库拟定为天津市调蓄水库。本规划在原区级湿地保护区基础上,扩大面积将整个大港区中、南部的大片湿地均包括在新建的市级保护区范围内,可以大大加强保护主要水体水质的力度,各种湿地、水面、人工植被将得到有效控制,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必将对北大港水库水质的改善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从而实现保护好天津全市生活用水的目的。10.1.4改善大港区生态环境大港区处在海河流域下游,以往水量充足,水质清洁,湿地系统发育良好,在历史上是生态环境优美的鱼米之乡。由于近30年来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优良的天然湿地被污染或被改造成农业或工业用地,一些湿地受到严重的人为干扰,造成大片湿地、沼泽干枯,次生盐渍化面积扩大,加重了荒漠化趋势。本规划使保护区面积扩大,总面积占大港区国土面积的39.7%,必将对改善大港区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对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显著的带动作用。10.2社会效益分析10.2.1建立科普教育、生态教育基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保护区在湿地研究中心内规划建设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可以填补天津市滨海地区生态教育基地的空白,缓解滨海新区以至天津市自然生态方面教育场所稀少场地落后,标本不丰富,接待能力不足的局面。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区及其相应科教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对此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已成为全球的时尚和共识,也是体现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实地参与和科普教育,在使人们不断增加相应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使人们陶冶情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有关自然生态等多学科科普教育,同样也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青少年及其它市民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一环。10.2.2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国际交流,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