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教学设1_第1页
16-黄山奇松教学设1_第2页
16-黄山奇松教学设1_第3页
16-黄山奇松教学设1_第4页
16-黄山奇松教学设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师:这么奇特的松树生长在哪里呢?(教师在奇松前板书黄山)4、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过渡:黄山奇松,奇在何处?魅力何在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好奇走进黄山,融入这奇幻般的人间仙境吧。第一环节修改意见:【我想:先板书“黄山”,介绍黄山,再说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素称黄山“五绝”。设计填空:黄山奇松 (可以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也可以是质疑。) 扩句练习。这就抓住了“文眼”,抓住了文章的关键。】【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是长江流域与钱塘江流域的分水岭。山北青弋江入长江,山南新安江入钱塘江。黄山市因此也成为安徽省唯一位于钱塘江流域的城市,黄山地区也是安徽省唯一成建制的吴语片(徽州方言)地区。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二、自读课文,扫除“拦路虎”。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把不理解的字词在课文中标划出来。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交流(相机板书“潇洒”“遒劲”“蟠曲”等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划出了不理解的字词,这个习惯很好!谁来读一下这些词语啊?指名读,齐读(相机正音)劲 是多音字。【jn】力量;力气:使劲有劲手劲。精神;情绪:冲劲儿干劲十足。效力;作用:酒劲儿药劲儿。神情:瞧他那高兴劲儿!趣味:这电视剧真没劲!【jng】正直,挺拔,坚强有力:士。松。良将旅。疾风知草,烈火识真金。遒劲【qijng】雄健有力(一般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的线条。)潇洒的“潇”共十四笔,最后四笔:撇竖小撇小捺(点) 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都知道。是让老师直接告诉你们,还是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呢?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多读几遍课文,疑问总是能解决的?来,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遒劲】雄健有力(一般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的线条。)【蟠曲】同“盘曲”,曲折环绕。 3、小结:看来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很到位,但老师还想知道你们对课文的预习怎样?4、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过渡:读有所思,才能有所收获,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谁的收获最丰富!第二环节修改意见:【我想:中高年级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可以这样设计:出示 闻名于世、情有独钟、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姿态独特、枝干蟠曲、依依不舍、千姿百态,引导读好这些词。然后再读课文,在这个环节可以相机穿插生字词的检查。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很自然的就完成了这部分的教学任务。】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 (2)黄山“四绝”是指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所以课文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课件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四、书写练习。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誉:撇和捺要舒展。遒:“西”内别忘了一横。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屹:右边不要多横。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全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一、以奇设疑,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已经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可为何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1、告诉大家,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就让我们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 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2小节 2、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比较: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陪客”、“迎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送客”“迎客”、“陪客”、三大名松。 顺序能不能颠倒? 3、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黄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读好这个词 郁郁苍苍谈谈对这个词的理解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过渡: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了游客宾至如归的感觉,相信,它们的待客更会让游客感到舒心,它们会怎样待客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下一部分课文。感受一下它们的待客之道。 4、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3)完成填空:因为( ),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用智慧的头脑赋予它的。就让我们用我们智慧的头脑来描绘这神奇的三大名松吧。(集体试背本段) 5、指导学生说话:(1)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 (2)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 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以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