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真淺析(教师中心稿)_第1页
頂真淺析(教师中心稿)_第2页
頂真淺析(教师中心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頂真淺析(教师中心稿) 望江县古炉中学 顶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在古诗文中使用甚多,现代文中也被广泛使用。下面以中学课本中的例句为例,对“顶真”的作用作一番浅析。 使句子承接紧密,流丽婉转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句。再看木兰诗中第四、五自然段的过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归”字上承下接,从木兰从军作战生活,自然过渡到立功归来,朝见天子,天子于厅堂之上接见她。两副时空上相隔久远的场景的切换,功归“归”字,给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之感,实乃妙笔生花。另外此诗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两句也均使用了顶真。前者使文句表达自由流畅,富有节奏;后者表现了木兰心切,更突出了火伴的惊奇,使喜剧色彩更加浓厚,推动情节走向高潮。岑参的白雪歌送五判官归京中“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句,两个“去”字不仅写出了送友至轮台东门的情况,更写出了作者一直望着友人渐行渐远的惆怅,给人一种深茫而寂寥的视觉印象,余韵悠悠,荡气回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开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里连用两个“茅”字,写茅草因风而起,再写飘落何处,交代的清清楚楚,也使上下句结构严密紧凑,气势浑然,同时把作者那种无助的眼神和凄苦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文势充沛,语气贯通 愚公移山中,愚公驳斥智叟时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句话中,“子”“孙”两字,反复出现,读来趣味横生,语气充沛,表现了愚公具有发展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心,使其驳斥的理由显得气势宏大。又例如桃花源记前两段:“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此处“林”与“山”字的连用,使前后两自然段紧密衔接,且语句流丽,音韵和谐,富于节奏,极富诗情画意之美,让人读后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把顶真可以说运用到了及至。“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里连用四个顶真的手法,写作者在游西山前的一连串宴游的具体活动。因是罪人,故有闲暇;内心忧闷,故需排遣。无任何目的,散漫放任,苦中作乐。这都是反映作者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情,为下文描写游西山作铺垫。此处顶真连用,使文势充沛,上下文语气贯通,使文章层层推进,一气呵成,并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印象。此外,在现代文中,也有使用顶真手法的,如素素的夏天也是好天气:“让你冲动的沉默,沉默得疯狂,疯狂的无聊,无聊的死不瞑目。”这里也运用了一连串顶真手法,用看似矛盾的语言,写出了炎热带给人的心理反映,语意连贯,富有节奏,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顶真虽在表现形式上“针锋相对”,但在表达内容上能使句意紧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