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11_第1页
科技论文写作11_第2页
科技论文写作11_第3页
科技论文写作11_第4页
科技论文写作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论文的写作规范,科技论文写作,温故知新,插图的规范化,表格的规范化,外文字符的标注规则,数字的规范,一:数字的使用,国家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凡是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一)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场合,(1)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等是错误的表达方法,应改为“20世纪”、“21世纪”、“90年代”。,数字的规范,按照GB/T704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达方法的规定,在引文著录、表格中,采用标准化的简明的表示方式。如应把“1998年2月15日”写成“1998-02-15”,其中年份用4位数字、月份和日都用2位数字表示,年、月、日之间用“-”表示。,注意:,1:年份不能简写。2:注意区分时刻与时间计量的表示。,数字的规范,(2)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按规定,阿拉伯数字后的计量单位必须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只有小学、初中教科书和普通书刊在有必要时可采用单位的中文符号。,(3)非物理量的量词(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一般也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1支铅笔、2台电脑,数字的规范,(4)计数的数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及一部分概数,无论处于数据表、坐标图还是叙述性文字当中,都要用阿拉伯数字。,(5)元件、仪器型号、样品编号、标准代号及其他序号,科技文献中常见的这类型号、编号、代号、序号等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MJ2955大功率三极管,TL4080型测试仪,2号卫星,第1届学术会议,数字的规范,(6)参考文献(古籍除外)著录中的数字,(二)应使用汉字数字的场合,(1)固定词语中作语素的数字,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例:二元一次方程,四边形,三氧化二铁,二极管,星期四,“八六三”计划等。,数字的规范,(2)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必须使用汉字,且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任何标点符号。例:一两千米,七八十岁等。,(3)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的概数,例如:十几,几百,几十万分之一等。,数字的规范,(4)中国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非公元纪年,这类纪年不能与公历月日混用,除中国的干支纪年和农历月日外,其他纪年还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特定含义的词组中的数字,如果涉及1月、11月、12月,应采用间隔号隔开。例如:九一八事变,十一国庆节。,数字的规范,(6)古籍参考文献标注中的数字,这类数字应与所据的版本一致,使用汉字。例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九页。,数字的规范,二:数值的表示,1:书写和排印4位及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点算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之间留出1/4个汉字大小的空隙。,2:小数点前用来定位的“0”不能省略。,3:阿拉伯数字与词头合用。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之外的汉字数词连用。如:154600可写成15.46万,不能写成15万4千600。,数字的规范,4:有效位数。一般指小数点右侧数字的个数,数值的有效位数必须全部写出。,5:用量值相乘表示面积或体积时,每个数值的单位都应写出。,6:一组量值的单位相同时,可以只在最末一个量值后写出单位,其余量值的单位可以省略。例:“50mm,45mm,42mm,37mm”,可以写作“50,45,42,37mm”。各量值后的标点可以用“,”,也可以用“、”,但是全文应统一。,数字的规范,7:数字的增加或减少。数字增加的表示可用倍数或百分数;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8:分数的表示。分数分号用斜线“/”表示。在一个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此时可用括号辅助表示。,量和单位的规范,量分为用于定量描述物理现象的物理量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非物理量,前者使用的单位是法定计量单位,后者使用的是一般量词。国家标准中所描述的量均为物理量,即指“现象、物体或物质的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每个量都有一个名称和符号,一般还给出了识别性的定义。为了对量进行确定,需要在同一类量中选出一个称之为单位的参考量,于是这一类量中的任何其他量,都可以用这个单位与一个数的乘积表示,这个数就称为该量的数值。,量和单位的规范,一:量的规范,(一)量的名称,量都有各自的名称。新标准中共列出了614个量的名称。在量名称的规范使用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不要使用已废弃的名称。(2)同一个量名称不应该有多种写法。(3)不得使用自造的名称。(4)应优先采用标准化的新名称。,量和单位的规范,(二)量的符号,在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对每个基本物理量都给出了1个或1个以上(组合)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标准化的量符号,如长度、直径、面积、体积、时间、速度、波长、力、压强、能量、功率、摄氏温度等。,量和单位的规范,国家标准规定,非普及性科学论文,尤其是在数理公式中,必须使用量符号。使用量符号时应注意:(1)尽量采用标准规定的量符号,不要使用已经废弃的符号。(2)文稿若是打印件,量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pH值除外)。表示矢量、矩阵和向量的符号用黑斜体。(3)量符号的大小写也要符合规定。如:体积和速度,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功率和压力等。,量和单位的规范,(4)在全文中某一个字母代表的量是唯一确定的,如:t。(5)不能把量符号作为纯数来使用。(6)不能把化学元素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二:单位的规范,(一)单位的构成,按规定,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简称SI)单位为基础,根据我国情况加选的一些非SI单位构成。,量和单位的规范,(1)SI基本单位(共7个),表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量和单位的规范,(2)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21个),表2具有专门名词的SI导出单位,注:另外还有:平面角和立体角。,量和单位的规范,(续表2),量和单位的规范,(3)我国选定的非SI的单位(共16个),表3我国选定的作为法定单位的非SI的单位,量和单位的规范,(4)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单位。,根据一定的规则和习惯,由SI基本单位、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和我国选定的非SI的单位构成的组合单位,只要具有物理意义,都是我国法定单位。例如:速度单位m/s(米每秒)。,(5)由SI词头与以上单位构成的倍数单位(共20个),量和单位的规范,表4SI词头,量和单位的规范,(二)单位的名称,单位的名称用于叙述性的文字中。部分单位有全称、简称两种名称。书写单位名称时,单位名称中不允许出现任何符号,而且组合单位中“每”字不能出现两次。,(三)单位的符号,单位的符号用于公式、数据表、曲线图、刻度盘和产品铭牌等需要明了的地方,也用于叙述性文字中。,量和单位的规范,(四)单位的使用要点,1:文稿若是打印件,单位符号要用正体。2:注意区分单位符号和词头符号的大小写。3:遵循组合单位符号的构成规则。4:不能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5:单位前的数值,一般应控制在0.1-1000之间,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否则应当更换词头。,量和单位的规范,6:单位前的数值不得拆开。7: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8:应使用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不要使用其原来的组合单位。如:压力、弹性模量的单位为Pa,而不要再用N/m2。9:所有的市制单位都应该停止使用。如:斤、尺、亩、公升等。,语言文字的规范,一:学术论文中使用的语言特点,1:词汇方面。大量使用科技名词术语;要求单义,排斥多义;不带感情色彩;广泛运用科学符号。2:句式方面。大量使用陈述句;不完全句(无主语句或省主语句)用的很多;常使用长句(不是指长的复句,而是指长的单句);固定结构多。,语言文字的规范,二:学术论文语言的使用要求,1:准确、简明、生动。准确,指能够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客观地描述事物的存在、运动、变化的性质和特征。简明,指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出比较丰富而清晰的内容。生动,并不是指文学语言的生动,而是要求流畅,符合习惯,不枯燥。2:朴实、具体,不空泛。科技文章的语言要朴实,对事物不宜渲染,同时要具体,避免抽象和笼统。3:用书面语。学术论文要用书面语而不用口语,更不要用地方方言。,语言文字的规范,三:语病分析与修改,语病,指的是句子有毛病,包括语法方面的、修辞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毛病。这里重点讨论语法方面的语病。这里把学术论文中常见的语病归纳成如下几种类型:,(一)用词不当,1:词类、词义误用。指不考虑词的类别和意义随便用词而产生的语病。,语言文字的规范,2:数量词误用。常见的情况有:a:约数不明确。例如:“超过220V及以上”,“大致为5kg左右”。b:定数与约数混用,自相矛盾。例如:“手术整整用了4h左右”。c:用倍数表示减少。倍数只用于增加,减少或降低应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d:不按名词、动词的要求选择量词。例如:“4个金属”,“发生了1个地震”。,语言文字的规范,3:介词使用不当。常见的情况有:a:介词词组不完整。例如:砂壤土,忽略出土角,对预测值影响不大。b:介词与介词宾语不搭配。每个介词都有一定的管辖范围,每个介词宾语都有一定的依靠对象,两者应相互配合,否则会造成语病。,4:结构助词使用不当。“的”“地”“得”都是结构助词,读音也都相同,但用法各异。,语言文字的规范,“的”: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其前边为定语。例如:“分析的结果”。“地”: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其前边为状语。例如:“高兴地说”。“得”: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其前边为补语。,5:关联词使用不当。,6:联合词组和复指用语使用不当。,语言文字的规范,(二)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指句子里缺少某个必要的成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主语残缺。a:暗换主语。例如:这一问题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注意,并开展了研究工作。b:滥用介词,淹没主语。例如:对于上述的传递函数的解析式,并不是在实测中直接获取的。c:随意省略主语。例如:但要达到此目的不是唯一的,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的规范,2:谓语残缺。,3:宾语残缺。,(三)搭配不当,1: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2:主语同宾语搭配不当。,3:动词同宾语搭配不当。,语言文字的规范,(四)语序颠倒,1:主语和谓语顺序颠倒。学术论文中应尽可能不用倒装句,一般都应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2:定语的次序颠倒。,3:状语的次序颠倒。,4:关联词语的位置颠倒。,5:注释语的位置颠倒。,语言文字的规范,(五)结构混乱,(六)详略得当,科技文章的语言讲求准确、简练。详略失当多指重复、多余和残缺。,四:文字的规范使用,使用规范汉字关键是思想上要予以重视。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在汉字使用上对学术论文提出了严格要求。,参考文献的规范,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是现代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具有继承性,大多数科学研究需要学习、借鉴和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他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和延续,所以学术论文多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文后的参考文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学术论文中引用过的文献;另一种是向读者推荐可供参考的重要文献。目前,学术期刊只要求列出第一种。,参考文献的规范,一:参考文献的作用,1: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明确论文中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表明了科学的严肃性。,2:表明作者所做研究工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的依据,侧面反映出学术论文的研究深度和广度。,3:借助参考文献,可使文字简练,有利于缩短学术论文的篇幅。,参考文献的规范,4:可通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评估学术论文的学术水平,有助于鉴定和确认其研究成果的价值。,5:通过参考文献可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有助于进行相同或相似课题研究的同行们共享资源。,6:研究者可通过参考文献,进行科学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参考文献的规范,二: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1:实事求是,科学严谨。,2:所列参考文献要按照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出。,3:所列参考文献应为公开发表过的,未发表的学术论文、试验报告、内部资料等不宜列出。,4:所列参考文献应该在论文正文中的适当位置用与文后相同的序号形式标出。,参考文献的规范,三: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四: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参考文献的规范,(一)文内标注格式,顺序编码制是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注意:,1: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果是连续序号,可用“-”标注。2: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举例,参考文献的规范,(二)参考文献表的编写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居中或左对齐)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与正文中的指示标号格式一致。,参考文献的规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的规范,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1)专著、学术论文集、学术学位论文、报告,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例1:1霍斯尼.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李庆龙,译.2版.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15-20.,参考文献的规范,答案:1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35-41.,练习:1:参考作者张志祥,在1998年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一文的35到41页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应该怎么写。,参考文献的规范,(2)期刊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物名称: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注意:作者超过3人时,只写前3个,在第三个人名后面加“等”。,例2:2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参考文献的规范,练习:2:参考作者郑飞虎,张冶文,宫斌等人于2005年在中国科学E辑中的工程科学专栏第7卷第3期上发表的低密度聚乙烯中空间电荷包的形成与迁移过程一文的701到707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应该怎么写。,答案:2郑飞虎,张冶文,宫斌等.低密度聚乙烯中空间电荷包的形成与迁移过程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2005,7(3):701-707.,参考文献的规范,(3)报纸中析出的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例3: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