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语言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至前5世纪,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先后经历了上古、中古、近代而步人现代语言学时期。上古时期的完全自主、封闭的语言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研究传统;中古是对语言本体研究的莫基时期;近代时期是语言研究走向独立的时期,也是对现代语言学影响最大的时期。中国传统语言学开始于先秦。正如何九盈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中说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乃至中央王朝都已经很自觉地关心语言文字问题了。”川(川国外的语言研究始于古印度。康德拉绍夫在他的语言学说史中写道:.应该把古印度看成是语言学的摇篮,因为正是在这个古老的、具有独特文化和哲学的国家里人们最先产生了研究语言的兴趣。 然而,语言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现代语言学的建立若以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说出现为起点,至今也只不过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代语言研究正逐步摆脱对国外语言理论机械地引进和模仿的状态,开始走上自觉愈义上的比较、反思、扬弃和创新的道路,逐步由传统的跟进状态转向融人世界语言科学研究阵营的新趋势。 面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科学的态度是“厚今而不薄古”。中外古近代语言研究都有着良好的传统和深厚的底蕴,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成熟正是本族、本国语言研究历史及外来经验矛盾运动和科学融合的产物。 中外古近代语言学史的分期不完全一致。中国语言学史的古代时期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即先秦至宋元;近代时期始于13世纪初而止于1898年(马氏文通出现以前。国外语言学史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近代持续时间较中国则短得多,从公元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仅150多年。本文是从这段时期中外语言研究的历史出发,比较和探讨其对我国现代语言研究的启示。一、中外语言研究的不同传统 上古时期,古印度、古希腊和古中国都在不同的语言研究内容上,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语言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被认为是语言学的三个发源地。 (一)语言研究的起源。语言学产生之初,三个国家完全处于独立的、自发的、原创的和封闭的语言研究之中。但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最初阶段,人类思维的共性却导致人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趋同。另外,语言学史的起源又总是与文明古国的社会发展史紧密相连,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为密不可分。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是由实际需要引起的。“印度语言学的最初动力,就是必须把梵语文化已知的最古老阶段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礼仪和宗教文献保存下去,使其不在历史上消失,或者受到方言的污染。”lcns)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的古典书面语梵语和当时印度通用的白话文口语的不一致,使得传授经典的工作受到阻碍。正是基于这种需要,人们开始编写描写性的语音和语法规则。其中,以巴尼尼的梵语语法最具有影响力。 古希腊是欧洲语言学的发源地。它的语言研究起于对哲学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在时间上较古印度晚一些。他们所要完成的是哲学上的认识论、语言教学和演讲术方面的任务。最早的关于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见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克拉底洛篇。对话录是一部哲学、文艺学著作,主要记录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的对话,书中第一次记载了关于词源、语言来源、词形与词义关系等问题的讨论。 如果说,古印度的语言研究起于对经典的解释,古希腊的语言研究起于哲学讨论,那么,古中国语言研究的起源则是两者兼而有之。中国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主要依附于哲学和史学。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哲学家也几乎与古印度和古希腊同时展开了“名”与“实”的讨论,如老子的“道名”,孔子的“正名”,名家的“辨名”和荀子的“刑名”等,训沽的雏形也在此期间萌生,这是中国语言研究的起源。 (二)中外语言研究的不同起源形成不同的语言研究传统。古印度的语言研究起薄于对古代经典的解释。巴尼尼的梵语语法就是对其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经所作的解释,其中包含3996条简练的诗韵规则,以便于背诵和记忆。 实用的研究目的和对经典作注释的研究起源形成了古印度语言学注重语音研究和形态分析的传统。“印度人深信,吠陀圣典只有用完美无暇的语音形式表示,才能体现其奇异的宗具有影响力。 古希腊是欧洲语言学的发源地。它的语言研究起于对哲学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在时间上较古印度晚一些。他们所要完成的是哲学上的认识论、语言教学和演讲术方面的任务。最早的关于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见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克拉底洛篇。对话录是一部哲学、文艺学著作,主要记录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的对话,书中第一次记载了关于词源、语言来源、词形与词义关系等问题的讨论。 如果说,古印度的语言研究起于对经典的解释,古希腊的语言研究起于哲学讨论,那么,古中国语言研究的起源则是两者兼而有之。中国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主要依附于哲学和史学。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哲学家也几乎与古印度和古希腊同时展开了“名”与“实”的讨论,如老子的“道名”,孔子的“正名”,名家的“辨名”和荀子的“刑名”等,训沽的雏形也在此期间萌生,这是中国语言研究的起源。 (二)中外语言研究的不同起源形成不同的语言研究传统。古印度的语言研究起薄于对古代经典的解释。巴尼尼的梵语语法就是对其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经所作的解释,其中包含3996条简练的诗韵规则,以便于背诵和记忆。 实用的研究目的和对经典作注释的研究起源形成了古印度语言学注重语音研究和形态分析的传统。“印度人深信,吠陀圣典只有用完美无暇的语音形式表示,才能体现其奇异的宗教职能”【(叫由于要保存经典中词的原始发音和解决词典编篆中的发音问题,研究者极力追求语音的准确性,对词的发音做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和描写。他们第一次根据生理特征对语音进行了分析:详细地描写了古典梵语语音的发音动作,区分了发音部位和发音器官,制定出语音分类原则,并注意到语流音变现象的存在,这无疑为语音学的产生莫定了基础。在形态学方面,研究者列出并比较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分解出词根、后级和词尾;按照词法标准分出四种词类:名词、动词、前置词和小品词;没有专门研究句法,只是在词法研究过程中指出其句法特点,并谈及重音和语调在语言中的作用。另外,古印度对词与所指称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本质联系或是惯例,以及语言是否发展变化等普通语言学间题的思考对语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客观地说,古印度语言研究还是更多地从经验主义出发,缺乏对语言现象理性的分析和认识;更多地从主观硬性规定出发,缺乏对语言的客观描写;更多地从古代书面语出发,缺乏对活的口头语言的共时研究。可以说,这种研究传统,就其内容而言,创造性的术语和理论确实为后来的语言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近代欧洲了解到他们的研究时,他们对成就大大超出欧洲同时代的学者及其后继者的古印度语言学深感意外。威廉汤姆逊说:“印度人在语言学上所达到的高度,那真是罕有的,欧洲的语言科学直到十九世纪才达到了那样的高度,而且就是这样,也还多是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Islcn)但是,它并不是就语言本身而研究语言,而是为解释经典。这种研究动机又注定其研究在对象、目的和方法上存在着局限性。总体来看,应该说成就大于不足。 古希腊语言研究的学术背景源于P6iloeophfe一词,是“哲学语法逻辑”三个和早期语言学相关的内容的混合体,甚至它包括了人类的全部知识。公元前5世纪,一些专门研究雄辩演讲术的修辞学家,即所谓的诡辩学派,为周游各处教授各类课程,开始研究他们当时语言的语法,利用语法知识传授给演讲者如何逻辑地推论自己的论点。这种更接近于“语法修辞”的语言研究可以看作是古希腊语法研究传统的萌芽。 在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名实之争里,初步确定了一些语法范畴。德漠克里特首先分出逻辑上的主词和谓词;柏拉图也以逻辑为基础分出了静词和动词两大范畴;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口头的叙述”分成:成分、音节、连接词、静词、动词、冠词、格和句子几个部分。 斯多葛学派的出现,标志着在Philoeo内。的领域内出现了单独的语言研究。他们把逻辑学术语“词类”引人语言研究,并区分了五个词类:动词、连接词、冠词、专门名词和普通名词.同时确定了希腊语的24个音素。斯多葛学派把对语法范畴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有别于从哲学观点出发的斯多葛学派,他们把语言看作文学研究的一部分,在整理古文献,对语言进行词汇和语法注释的过程中促进了语文学的发展。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代表人物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的谁写技巧)是现存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的著作,作者建立的词类八分法和对其下的定义现代语言学仍可以接受。随后,阿波罗尼狄斯柯利总结并发展了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的观点,写出了希腊语句法的著作论句法,并区分了相当于主语和谓语的成分。 据此,我们发现,古希腊语言学一直集中于词法研究,句法研究只是作为根据特定逻辑类型把词组合起来的结果出现。词法和句法研究的层级性体现了古希腊以形态归纳和句法逻辑研究为主的语言研究传统。 先秦的“名”“实”之争是我国语言研究的萌芽,也是推动其发展的直接动因。但是,真正代表中国语言研究传统的却是成于秦汉时期的语言学四大名著。尔雅开启语义阐释的先河;方言承袭并发展尔雅,探讨方言词汇学问题;说文代表了汉代文字学的成就;释名则是声训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与国外对词的形态归纳研究不同,中国语言的类型形成了其以“字”为基本单位,以研究“实字语义”和“虚字功能”为两大研究重点的中国语言研究传统。二、中外语言研究历史发展的特点 前面总结了三国语言研究的起源和传统。通过三国的对举可以得出结论:语言研究在产生之初关于语言的哲学思考时期,三国差别并不大。但是,语言类型,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因索的不同,它们又都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各有侧重的语言研究传统。并且,这种传统是它们后来语言发展的根基,现代语言学的很多理论都可以从那时形成的传统中找到理论渊派。 在我国,将中外学术思想史做比较研究的有代表性的学者是梁启超。他在清代学术概论的自序中说过,要“取吾史中类教职能”【(叫由于要保存经典中词的原始发音和解决词典编篆中的发音问题,研究者极力追求语音的准确性,对词的发音做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和描写。他们第一次根据生理特征对语音进行了分析:详细地描写了古典梵语语音的发音动作,区分了发音部位和发音器官,制定出语音分类原则,并注意到语流音变现象的存在,这无疑为语音学的产生莫定了基础。在形态学方面,研究者列出并比较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分解出词根、后级和词尾;按照词法标准分出四种词类:名词、动词、前置词和小品词;没有专门研究句法,只是在词法研究过程中指出其句法特点,并谈及重音和语调在语言中的作用。另外,古印度对词与所指称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本质联系或是惯例,以及语言是否发展变化等普通语言学间题的思考对语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客观地说,古印度语言研究还是更多地从经验主义出发,缺乏对语言现象理性的分析和认识;更多地从主观硬性规定出发,缺乏对语言的客观描写;更多地从古代书面语出发,缺乏对活的口头语言的共时研究。可以说,这种研究传统,就其内容而言,创造性的术语和理论确实为后来的语言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近代欧洲了解到他们的研究时,他们对成就大大超出欧洲同时代的学者及其后继者的古印度语言学深感意外。威廉汤姆逊说:“印度人在语言学上所达到的高度,那真是罕有的,欧洲的语言科学直到十九世纪才达到了那样的高度,而且就是这样,也还多是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Islcn)但是,它并不是就语言本身而研究语言,而是为解释经典。这种研究动机又注定其研究在对象、目的和方法上存在着局限性。总体来看,应该说成就大于不足。 古希腊语言研究的学术背景源于P6iloeophfe一词,是“哲学语法逻辑”三个和早期语言学相关的内容的混合体,甚至它包括了人类的全部知识。公元前5世纪,一些专门研究雄辩演讲术的修辞学家,即所谓的诡辩学派,为周游各处教授各类课程,开始研究他们当时语言的语法,利用语法知识传授给演讲者如何逻辑地推论自己的论点。这种更接近于“语法修辞”的语言研究可以看作是古希腊语法研究传统的萌芽。 在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名实之争里,初步确定了一些语法范畴。德漠克里特首先分出逻辑上的主词和谓词;柏拉图也以逻辑为基础分出了静词和动词两大范畴;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把“口头的叙述”分成:成分、音节、连接词、静词、动词、冠词、格和句子几个部分。 斯多葛学派的出现,标志着在Philoeo内。的领域内出现了单独的语言研究。他们把逻辑学术语“词类”引人语言研究,并区分了五个词类:动词、连接词、冠词、专门名词和普通名词.同时确定了希腊语的24个音素。斯多葛学派把对语法范畴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有别于从哲学观点出发的斯多葛学派,他们把语言看作文学研究的一部分,在整理古文献,对语言进行词汇和语法注释的过程中促进了语文学的发展。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代表人物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的谁写技巧)是现存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的著作,作者建立的词类八分法和对其下的定义现代语言学仍可以接受。随后,阿波罗尼狄斯柯利总结并发展了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的观点,写出了希腊语句法的著作论句法,并区分了相当于主语和谓语的成分。 据此,我们发现,古希腊语言学一直集中于词法研究,句法研究只是作为根据特定逻辑类型把词组合起来的结果出现。词法和句法研究的层级性体现了古希腊以形态归纳和句法逻辑研究为主的语言研究传统。 先秦的“名”“实”之争是我国语言研究的萌芽,也是推动其发展的直接动因。但是,真正代表中国语言研究传统的却是成于秦汉时期的语言学四大名著。尔雅开启语义阐释的先河;方言承袭并发展尔雅,探讨方言词汇学问题;说文代表了汉代文字学的成就;释名则是声训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与国外对词的形态归纳研究不同,中国语言的类型形成了其以“字”为基本单位,以研究“实字语义”和“虚字功能”为两大研究重点的中国语言研究传统。二、中外语言研究历史发展的特点 前面总结了三国语言研究的起源和传统。通过三国的对举可以得出结论:语言研究在产生之初关于语言的哲学思考时期,三国差别并不大。但是,语言类型,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因索的不同,它们又都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各有侧重的语言研究传统。并且,这种传统是它们后来语言发展的根基,现代语言学的很多理论都可以从那时形成的传统中找到理论渊派。 在我国,将中外学术思想史做比较研究的有代表性的学者是梁启超。他在清代学术概论的自序中说过,要“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佐证焉,庶可以校彼我之短长而自淬厉也。”这一节我们将通过中外语言学史的比较,总结语言研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点。 (一)语言研究历史发展的承袭性。国外语言研究历史发展的承袭性以古罗马至中世纪时期最有代表性。古罗马人在早期接触古希腊人时,就心甘情愿地承认古希腊人在学术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在占领古希腊后开始大量地接受古希腊的文化和理论。在语言学方面,古罗马人把古希腊语言学的思想、争论和语法范畴移用至拉丁语的研究中,这在瓦罗、昆体良和普利西安等学者的著作中都有所体现。他们的著作中对拉丁语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的读写技巧和阿波洛纽斯的句法著作为希腊语确定的理论框架和理论基础进行的,一般没有新的观点,而是尽力把古希腊语法学家的术语和范礴套用于拉丁语的描写。 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作为希腊文化的继承者,于公元8世纪左右把希腊学术思想传给阿拉伯学者。但是,由于阿拉伯语在结构上与印度语和希腊语存在差异性,阿拉伯学者将其进行重大改造后才运用于本国语言的描写。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西巴维希的书,它对阿拉伯语的语法体系进行了细致而准确地概括。 国外语言学史的承袭性体现为理论框架在不同语言间的套用,中国语言学史的承袭性则体现为学术理论在不同时代日益发展成熟的过程。萌芽于先秦时期的训沽学就是一个例证。 中国的实字语义研究传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秦就有用字义的解释来阐明哲理和政治主张的记载:论语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训沽发展成为专门的学问,那是汉代的事情。汉代尊儒尚典的思想将古代文献奉为经典,使解释注疏这些儒家经典成为社会的斋要,训话之学同一系列的训话专著一道应运而生。标志中国训话学最高成就的还是发展至清代出现的王念孙所撰写的广雅疏注。该书所采用的“因声求义”理论.被王力先生评价为.Uil沽学上的革命”,并将该著作誉为“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道路的里程碑, (,1( rhea。至此,中国的训沽学理论达到鼎盛局面。 (二)语言研究历史的尝试性。学术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总是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逐步趋向真理的。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外语言学研究者也都进行了诸多次大胆地尝试。 国外有代表性的一次尝试当推创制国际通用语言方案。创立国际通用语是在唯理主义哲学和普遍语法理论的支撑下,出于使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无阻碍传播、推广和交流,促进贸易,统一新教各派及密码学研究等目的所进行的大胆地尝试。这项尝试约始于16世纪。17世纪,以维尔金斯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试图对人类全部知识和经验进行成分分析和分门别类,为创立国际通用语言侧以子了材料的组织归纳工作。但是,他们的设想在实践中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三百年的尝试,人们共设计出六百多种人造语言方案。不过,真正创立“辅助性”的人造语言直至19世纪末期才得以实现。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是1887年华沙医生留德维克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它是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创立的,对于母语非印欧语的学习者来说,掌握起来还存在一定难度。所以,世界语仍然是一种辅助性语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语。但是,大胆尝试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却无疑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中国语法学的建立也需要经历尝试性的探索过程。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说:“中国真正的语法书,要算马氏文通为第一部。”(朋)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经常被认为是在西方“葛朗玛”的影响下写作完成的。但是,我们发现,其中关于“虚字”和“章句”的理论思想却完全沿袭了南朝刘鳃在(文心雕龙章句中的相关论述:“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班,明情者,总义以句体。”这一点,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也明确指出。外,在元清两代,为训话学和修辞学服务的几部虚词著作也是中国语法探索的有力体现。元代卢以纬的语助是我国最早的研究虚字的专书。清康熙年间,文言语法研究有了很大发展,袁仁林的虚字说和刘淇的助字辨略都是清人虚字探究的名著。 从马氏文通中所描写的语法体系,我们窥视出中国语法研究尝试性探索的痕迹。中国的语法学起步很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汉语属于孤立语,是分析型语言,语法关系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体现。这在客观上注定了中国的语法研究要走一条独自摸索的道路。我们看到,现行语法体系无不印着前人尝试和探究的痕迹。语言历史发展的尝试性,在国外的国际通用语言方案创制的尝试中体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就中国语法学探索而言,这种尝试则是自发的和无意识的。通观历史,无论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每一次尝试都推动语言理论向前发展。 (三)语言研究历史的批判性。批判性是一个觉醒和由自发走上自觉的语言研究道路的体现。国外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和中国的音韵学都在发现和接受印度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成方面发生了质的转变。 印度的英国法院法官威廉琼斯为欧洲的历史比较研究带来了第一缕阳光。他于1786年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郑重发表了关于“印度古典语言梵语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尔受语言在历史上具有亲属关系”的假设,并由此激起了欧洲历史比较语言研究的浪潮。为了寻找并验证威廉琼斯的设想,语言学家们不再因循希腊语、拉丁语研究传统。他们采用了更加严格、客观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转而重视起对语言材料的搜集、整理和比较。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在梵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尔受语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揭示了印欧语言相似性层面下存在的语法系统的一致性,推导出其原始形态,这对于以同源语言为基础材料,构拟原始语和建立普遍理论具有决定性意义。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了人们的语言观。语言学家不再盲目地推祟原有的研究传统.对著作和观点采取了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这就为语言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了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的铺垫。 我国的音韵学产生于汉末时期。汉魏以来.在两汉语言学的基础上,受印度梵文拼音理论的影响,曾在汉语注音方法史上发挥作用时间最长的反切法在这一时期形成。南北朝时,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音辞篇中说:“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也,此事大行。”卿2)陈振孙也曾评说:“反切之学自西域人中国,至齐梁间盛行,然后声病之说详焉。”nlcrvx) 由此可见,梵文研究的理论无疑作为外因,刺激了我国学者对传统语音研究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譬况法和直音法注音的弊端,并结合汉语单音节、可切分为声母和韵母的特点,在吸纳梵文音理的基础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省考真题及答案
- 税务统筹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宁夏考安全员及答案
- 工地安全员题目考及答案2
- 2025合作伙伴合同范本
- 保健医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南京市企业员工福利集体合同(合同版本)
- 2025年中职语文期考试题及答案
- 合作拍摄电影合同
- 2025年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报告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全套教学课件
- 妇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内容
- 中医全科学科
- 2024年《招标采购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张仲景活血通络法研究》
- 工程造价预算及成本控制手册
- 超星尔雅学习通《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章节测试答案
- DL∕T 5285-2018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800mm以下)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
- NB/T 11431-2023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术规范
- 房建类工程施工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