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组合_第1页
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组合_第2页
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组合_第3页
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组合_第4页
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组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组合评价 陈立敏 杨 振摘要 :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四层次观点,构建了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指标体系。在该体系的基础上,选择世界上主要的 6个钢铁生产大国与我国钢铁行 业进行对比,尝试采用理想解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方法,分析各国钢铁 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寻找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 出了有关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钢铁企业“走出去”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钢铁 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词 :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理想解;灰色关联度;组合评价钢铁行业是一国重要的战略性行业,同时也是产业关联度很高的基础性行业, 上游涉及到采矿、能源、交通运输,下游涉及到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和 国防工业等诸多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 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强国都十分注重发展自己的钢铁行业。自 1996年粗钢产量超过 1亿吨以来,我国已连续 14年居于世界第一钢铁生产 大国之位,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钢铁消费大国和铁矿石进口国。从生产量、消费量 及出口量来看,我国都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实际情况却有截然不同的另一番 景象:行业产能过剩,竞相压价出售使得企业利润很低,还不时传来铁矿石大幅涨 价的信息,似乎无论在产业链的上游还是下游我国都是价格接受者。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底居于何种水平?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 使我国钢铁行业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是该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对国民 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钢铁行业是以黑色金属 (铁、铬、锰 3种金属元素 作为主要冶炼及压延加工 对象的工业产业。这里所指的钢铁行业范畴,与中国国家统计局 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和代码 (GB/T4754 中二分位代码 C32所对应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竞争力与出口竞争力的对比研究及指标设计:基于我国 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批准号 09CJY050 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研究:国际生产中的比较优势原理” (批准号 08JA 资助。陈立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信箱:;杨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业”相一致,其细分行业包括三分位代码的 C321炼铁业、C322炼钢业、C323钢压 延加工业和 C324铁合金冶炼业。1.产能现状产能快速增加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显著特点,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 1亿 吨首次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第一大国后,我国钢铁行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到 2009年,粗钢生产能力已经达到 5.678亿吨。但钢铁产业集中度低是我国钢铁行业的另 一个重要特点,目前我国大小钢铁企业多达 1200家,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仅 70多 家。2008年我国钢产量最大的 10家企业集团 (CR 10 合计生产粗钢 2.127亿吨,占 我国粗钢生产总量的 42.5%,虽比 2007年提高了 5.71个百分点,但同年美国最大的 四家钢铁公司 (CR 4 产量合计就占据了美国总产量的 52.9%。2.贸易现状近年来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量 一直稳居世界前列,并在 2006年 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出 口大国。但在 2009年我国钢铁产 品的出口又大幅减少,将第一的位 置重新还给日本。同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引起 的贸易摩擦问题急剧凸显。仅 2009年前 6个月,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 的贸易救济调查就多达 11起,占 我国全部遭受调查总数的 18.3%。 就贸易救济调查形式来看,主要是 反倾销、反补贴 (双反 和保障措 施。这 11起案件中,美国发起的占了 4起,在美国发起的贸易救济立案调查中,石油管材的涉案金额达 32亿美元, 是迄今为止我国遭受调查中涉案企业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案。3.资源现状铁矿石是生产钢铁的必备原料,我国的铁矿石品位平均为 33%,比世界平均品 位低 11%左右,较澳大利亚、巴西这些铁矿石主产区 66%的含铁量更是低了一半。 从表 2可以看出,近几年伴随着钢铁行业产能的急速扩张,我国对国外铁矿石的需 求量也急剧增大。国际市场铁矿石主要出口国是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其中澳大利亚和 巴西近几年的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60%以上。著名的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就来自 这两个国家,分别是必和必拓 (BHP 、巴西淡水河谷 (Vale 和力拓矿业公司 (Rio Tinto ,也是我国铁矿石谈判的主要谈判方。虽然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已高达 世界总进口量的一半,但让人期待的“寡头对寡头”交易格局并未在谈判中上演, 我国被迫接受铁矿石价格每年大幅度的上涨。2011年新年刚过,必和必拓发出消 表 1我国及世界的粗钢产量(单位:千吨、%年份 我国粗钢产量67842世界粗钢产量 我国占世界百分比15.1417.8220.1722.9226.4030.8833.6136.3537.6546.39资 料 来 源 :Steel Statistics Yearbook 2010, 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4息,铁矿石离岸价由 1月的 155美元/吨涨至 168美元/吨,这已经在 2004年 1月每吨 不足 55美元的基础上翻了三倍,而且三大铁矿石巨头已经在为强推月度定价做准 备。高昂的铁矿石价格已成为我国钢铁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障碍。二、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关于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有学者应用进出口数据法进行了分析,如刘 海云等 (2004 选取 4种竞争力比较指数:国际市场份额 MS、贸易竞争力指数 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和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RTA,对世界 7个钢铁进出口国进行对比分析。也 有 学 者 从 产 业 环 境、生产率等层面进行 了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 的综合分析。如徐康宁 和 韩 剑 (2006 分 析 了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及 空间布局的变化,发现 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集 中度和空间集中度均很 低,而且 2001年以来还 在不断降低,我国钢铁 行业的空间布局呈现以 市场指向为主、兼资源依托型之格局,临海港口型特征不明显;刘平洋和彭中 (2003 从企业规模和产业 集中度、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劳动生产率和能耗、市场营销 策略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刘桂萍 (2000 从资源 配置、产业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结论 是当时的我国离世界钢铁强国差距较远。结合钢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是一类颇具影响力的方 法。何维达等 (2009 基于策略能力观,建立了钢铁产业竞争力研究的“三双模 型” ,重点从国民福利与产业利润、前向竞争力与后向竞争力、比较势力与比较效 率三方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钢铁行业进行了比较;高铁梅等 (2004 利用变参数 模型就经济增长对我国钢铁工业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通过建立钢铁工业与 其主要下游行业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各下 游行业的冲击对我国钢铁产业的传递效应和贡献程度。还有学者从企业绩效层面进行了研究,例如孙海刚 (2009 以 2002-2007年钢 铁上市公司的 DEA 技术效率为基础,应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发现钢铁企 业的技术效率、管理效率、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规模则与企业绩效呈 倒“U”型关系;李淑萍 (2002 对我国和美国若干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实例表 2我国及世界的铁矿石消费量 (单位:千吨、%年份 008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世界铁矿石总进口量我国进口量世界占比13.7018.2320.9725.4131.0636.5840.6444.7847.58资 料 来 源 :Steel Statistics Yearbook 2010, 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5加以分析,说明高炉利用系数、入炉焦比等炼钢工艺成本直接影响到钢铁企业的国 际竞争力,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和中外钢铁行业永不衰败的主题。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鉴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子广泛,在选取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时,既要考虑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完备性,也要考虑到指标的典型性、非重复性 与可行性。笔者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层次观点 (陈立敏等,2008 为基础,针对钢 铁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建立了一个多级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 3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 国 际 竞 争 力准则层层次一:竞争力的来源层次二:竞争力的实质层次三:竞争力的表现层次四:竞争力的结果因素层宏观经济环境相关产业环境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贸易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质量及附加值产业利润指标层GDP 增长率人均 GDP最终消费增长率外国直接投资 FDI工业指数增加值钢材表观消费量吨钢综合成本铁矿石自给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集中度钢铁产业扩张系数产业关键技术水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C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CA产业内贸易指数 IIT国际市场份额 IMS单位产品价格变动指数净资产收益率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x 10 x 11 x 12 x 13 x 14 x 15 x 16 x 17 x 18 x 19资料来源:笔者在陈立敏 (2008 产业竞争力的四层次观点基础上设计制作。1.表征竞争力来源的指标(1 宏观经济环境。钢铁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对外经济的发展状况等 经贸环境息息相关,并且钢铁行业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其周期性与宏观经济周期有 较强的关联。因此这里选取了 GDP 增长率、最终消费增长率两个增量指标及人均 GDP、外商直接投资 FDI 两个存量指标。数据来自 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和国家 统计局网站,笔者进行了整理和计算。(2 相关产业环境。钢铁行业与上下游行业关联密切,上游与采矿、能源、港 口、运输等基础行业相关联,下游与汽车、船舶、建筑、机床等行业密切关联。这 些行业的发展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反之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会极大地促进 这些相关产业。笔者选取了工业指数增加值、钢材表观消费量两个指标,工业指数 增加值数据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网站,钢材表观消费量数据取自世界钢铁 -6协会的 世界钢铁统计数据 2010 。2.表征竞争力实质的指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质最终归结为一国某产业的生产率优势,这些优势可能来 源于先天有利的自然资源,也可能来源于后天形成的技术优势及产业发展的综合有 利条件。(1 比较优势。笔者选用了铁矿石自给程度 (国内铁矿石产量/生产使用量 和吨钢综合成本指标。铁矿石自给程度数据来自世界钢铁协会 (IISI 的 Steel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0,吨钢综合成本数据来自 Mogen Stanley 的 2010年全球钢铁行 业研究报告。(2 竞争优势。全员劳动生产率代表一国钢铁行业的生产力水平。此外钢铁行业 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规模是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产业集中度也是衡量一国钢 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钢铁产业扩张系数代表了该国钢铁产业的相对规模和成 长性。同时钢铁工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设备可以极大地降 低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甚 至替换不足的资源,间接降低成本并缓解原材料使用安全问题,因此关键技术水平 也是衡量各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国钢铁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没有直 接数据,以各国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代替,原始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 (World Bank Database ,产业集中度 (CR 5 原始数据来自中钢协 2010年对外报告,钢铁 产业扩张系数 (钢铁产量增长率/GDP增长率 、关键技术水平 (连铸比 原始数据 都来自世界钢铁协会(IISI 的Steel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0,笔者进行了整理计算。 3.表征竞争力表现的指标(1 贸易竞争力的常用指标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 、贸易竞争指数 (Trade Competition,TC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Comparative Advantage,CA 和产业内贸易指数 (Intra-Industry trade,IIT 。 (2 市场占有率采用国际市场份额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IMS 指标, 简洁明确,其值越高,说明此种商品的贸易竞争力越强。(3 质量与附加值指标采用单位产品价格变动指数 。钢铁行业竞争力在对外 贸易上的反映,不仅体现在钢铁产品的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上,还表现为出口产品 的质量和高级化程度,前者代表了出口规模等量的扩张,后者则代表着出口产品附 加值等质的提升。RCA=(Ej/Et /(Wj/Wt ,其中 Ej、Et、Wj 和 Wt 分别代表一国 j 产品的出口值、一国商品的总出口值、 世界 j 商品的出口值和世界商品的出口总值。该比率大于 1说明该国此种商品具有优势,小于则说明该国此 种商品没有优势。TC=(Ej-Ij /(Ej+Ij ,其中 Ej 和 Ij 表示一国 j 产业当期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 在 1和-1之间变动,一般认为 TC0表示产业处于竞争优势,TC0表示处于竞争劣势,TC=1和 TC=-1表示一国该产业 只有出口或只有进口的极端情况。CA=RCA-RIA,RIA=(Ij/It /(Wij/Wit ,其中 Ij、It、Wij 和 Wit 分别代表 一国 j 产品的进口值、一国商品的总进口值、世界 j 商品的进口值和世界商品的进口总值。IIT=1-|Ej-Ij|/(Ej+ Ij ,其中 Ej 和 Ij 分别表示一国 j 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其值越大,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单位产品价格变动指数=(Et/Xt /(Eo/Xo ,其中 Eo、Xo 表示基期的某商品出口金额和出口量,Et、 Xt 分别表示报告期的某商品出口金额和出口量。-7以上指标原始数据均来自 WTO 数据库和 Steel Statistic Yearbook 2010,笔者进 行了整理和计算。4.表征竞争力结果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产业利润既是产业拥有竞争力的结果,也是产业打造竞争力的终 极目标,因此也是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笔者选用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各 国钢铁行业的利润率水平,数据来自Mogen Stanley的2010年全球钢铁行业研究报告。四、7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样本为我国与世界另外 6个主要钢铁生产和贸易国家的钢铁行业,选取研 究时间截面为 2009年。应用上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 法的组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对传统理想解法进行了拓展,提出了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 (GRA,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和理想解法 (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的组合决策方法, 从而将欧氏距离和灰色关联度有机结合,构造了一种新的相对贴近度对方案进行评 价。新贴近度同时反映了各方案与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数据曲 线的相似性差异。1.具体评价步骤现以层次一“竞争力的来源”中 6个指标为例,对 7国钢铁行业进行评价。以 MATLAB7.0和 DPS7.05为工具,具体评价步骤如下。(1 确定指标权重向量。权重选取有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 笔者选择客观赋权法中的变异系数法,即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指标的权 重。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一组数据的标准差除以其均值的绝对值得到变异系数。将变 异系数法引入权重计算使得权重来自于数据本身,可以有效消除权重赋予中的人为 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本 例 中 6个 指 标 的 权 重 向 量 为 =(0.4605, 0.0497, 0.3223, 0.0546, 0.0187, 0.0942 。(2 对原始决策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标准化矩阵 Y 1。由 m 个方案、n 个指 标可得原始决策矩阵 X=(x ij m n 。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得标准化矩阵 Y=(y ij mn,本例中m=7,n=6。 (3 计算加权标准化矩阵 U 1。加权标准化矩阵 U=(u ij mn=(ky ij mn:-8 (4 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U 1+=(0.2739,0.0301,0.1290,0.0436,0.0093,0.0921U 2+=(-0.2376,0.0007,-0.2217,0.0005,0.0025,0.0046(5 计算 7国竞争力的来源指标理想解与负理想解之间的欧氏距离 D +和 D -。 D +=(0.0993,0.3578,0.3660,0.3693,0.3292,0.4005,0.3371D -=(0.3903,0.1343,0.0928,0.1063,0.1791,0.0425,0.1660(6 计算 7国竞争力的来源理想解与负理想解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R +和 R -。 R +=(0.8984,0.7067,0.6573,0.6863,0.7605,0.6144,0.7156R -=(0.6557,0.8197,0.8593,0.8320,0.7592,0.9383,0.8010(7 对距离和关联度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进行合并。由于 D -i 和 R +i 数值越 大,方案越接近理想方案;而 D +i 和 R -i 数值越大,方案越远离理想方案。因此合并 式可确定为:S +i =1D -i +2R +i (i=1,2,m ,S -i =1D +i +2R -i (i=1,2,m 其中1、2满足1+2=1,笔者取1=2=0.5。S +i 反映了方案与理想方案的 接近程度,其值越大方案越优;S -i 则反映了方案与理想方案的远离程度,其值越大 方案越劣。(8 计算各国的理想解相对贴近度=D-i /(D +i +D-i 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R+i /(R +i +R-i 综合相对贴近度=S+i /(S +i +S-i 从计算结果表 4可以看到,TOPSIS 贴近度和灰色关联贴近度的排序结果完全一 致,这也验证了这一评价指标的稳健性。表 47国钢铁行业竞争力来源层次的相对贴近度及排序国名 中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美国 俄罗斯 印度D -i0.39030.13430.09280.10630.17910.04250.166D +i0.09930.35780.36600.36930.32920.40050.3371R +i0.89840.70670.65730.68630.76050.61440.7156R -i0.65570.81970.85930.83200.75920.93830.8010S +i1.00000.58270.50910.53570.66390.42220.6277S -i0.49780.89360.91920.91500.83211.00000.8591TOPSIS贴近度/排序0.7972/10.2730/40.2022/60.2236/50.3524/20.0959/70.3299/3灰色关联贴近度/排序0.5781/10.4630/40.4334/60.4520/50.5004/20.3957/70.4718/3综合 贴近度/排序 0.6677/1 0.3947/4 0.3564/6 0.3693/5 0.4438/2 0.2969/7 0.4222/3资料来源:笔者依据上文方法计算获得。-9将其他层次各指标也进行上述计算,得到综合贴近度评价结果如表 5。根据该 贴近度的大小,得出我国及其他 6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大小的排名如表 6。2.对评价结果按层次分析 (1 竞 争 力 的 来源层次。一国产业 的国际竞争力最终 来源于国家或私人 对教育、科技、先进 设备、基础设施等 各方面的投资,创造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 境和制度环境,培养 专业性高级要素,以 利于企业产生和加 强竞争力。我国目 前在这个层次具备让企业腾飞的巨大动力,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得我国每年的钢材表观消费量远远 领先于世界各国,在 2009年各国经济普遍衰退的时候,我国经济仍保持了 8%以上 的增长,最终商品消费率也优于其他各国,人均 GDP 和 FDI 都保持显著增长,说明 我国经济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好,钢铁行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2 竞争力的实质 层次。由数据结果可以 看出,我国钢铁行业在 钢铁产品制造成本和产 业 集 中 度 上 均 没 有 优 势。虽然我国的劳动力 成本有优势,但原材料 成本在钢铁产品的成本 中约占 45%的比重,对 竞 争 力 的 影 响 举 足 轻 重。7国中只有印度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是世界上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国,原料成本较低,其余 6国均需要 大量进口铁矿石,其中以我国为甚。另外在世界钢铁主要产出国中,我国是产业集 中度最低的国家。我国的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相比也 有较大差距,钢铁行业扩张系数处于 7国的平均水平。不过值得欣喜的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钢铁行业的关键技术采用 率得到明显提升。连铸是钢铁生产的首要核心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 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高效连铸技术能有力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企业节 表 57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全部指标的综合贴近度评价 表 67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部指标评价排序资料来源:笔者依据上文的组合评价方法计算获得。*由于样本指标仅 1个,这 里是数据标准化后的值。图 17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比较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钢协行业报告 2010数据整理。-10能降耗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连铸比是指连铸合格坯产量占合格钢总产量的百分比, 10年来我国的连铸比已由 86.5%上升到 97.4%,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表 77国钢铁生产的连铸比(单位:%国家年份中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美国 俄罗斯 印度.597.398.696.396.449.760.9.897.598.596.096.950.998.696.497.254.365.2.697.798.596.297.397.898.396.897.254.365.9.797.798.196.496.854.071.6.497.998.096.396.768.469.7.998.097.896.296.771.270.1.797.997.595.996.971.271.4.498.497.796.797.580.668.7资料来源:SteelStatistics Yearbook 2010, 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3 竞争力的表现层次。从 2009年的截面数据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在贸易竞 争力方面仅部分优于美国,而美国的钢铁行业早不以出口为主要目的。我国钢铁产 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分别为倒数第一和第二, 贸易竞争指数 TC 是 7国中小于 0的三个国家之一,呈现全面落后之势。产业内贸易 水平 IIT 较高即进口相对较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加上了进口因素的 CA 指标上我 国比美国还低。从时间序列数据来看,我国 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 2003年水平较低,对国际钢铁市场影响 不大,从2004年开始迅速增加,在 2007-2008年 达 到 高 点 , 随 后 的 2009年又下跌较多,回复到 2006年之前的水平,这既显示了贸易 保护主义及双反 (反倾销反补贴 对我国钢铁行业产生了明显的负 面影响,也显示了我国以普钢为主的产品结构易受危机冲击。其他6国在2007-2009年间国际市场份额普遍上升。 此外我国单位钢铁产品的价格变动与其他 6国相差不大。从动态水平来看,以 2000年为基准,我国钢材的价格变动指数逐年上升,这说明虽然 2009年我国钢铁 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表现不佳,但我国钢材产品的价值含量与技术含量还是在不断提 升,产品结构得到持续优化。(4 竞争力的结果层次。各国钢铁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差别较大,这不仅由于 各国钢铁产品的制造成本、生产率本身有差异,而且还由各国不同的产业政策、税 收体制等政策因素所致。表 12说明 2009年我国钢铁企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偏低,但 考虑到铁矿石价格高涨、贸易保护主义阻力等情况,偏低的平均收益水平也显示了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潜力。表 87国钢铁行业进出口数据指标 (2009年 国家 中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美国 俄罗斯 印度RCA 0.75192.04791.83480.94970.47882.51861.4707TC -0.05620.70710.00110.1256-0.24100.6335-0.1031CA -0.24811.6801-0.21430.0687-0.03351.62930.2985IIT 0.94380.29290.99890.87440.75900.36650.8969资料来源:笔者根据 WTO Statistics Database 和 World Bank Database 的原始数据整理。-11五、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前文的分析,综观 2009年的世界钢铁行业,竞争力的来源 产业环境 我国最好,竞争力的实质 产业生产率美国最强,竞争力的表现 市场份额日 本最大,而竞争力的结果 产业利润率韩国最佳。我国钢铁行业虽然具有良好的 经济环境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相较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原料压力抵消 成本优势、贸易保护降低出口能力、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均不理想、竞争优势不足 等问题,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针对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特点及我国行业集中度过低的局面,需要提高行业集 中度并推动行业内有序竞争的实现。根据各钢铁强国的经验,有序竞争的目标模式 是形成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实力较强的几个大企业集团为市场主体,实现规模 经济,以非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因此我国需要从行业准入、规划布局、技术 标准、资源利用率与循环经济等方面制定行业竞争规范,促进钢铁行业有效竞争的 形成。针对钢铁行业资源密集 型的产业特点及我国受困于 国内资源匮乏,需要为“走 积极利用国外铁矿石资源。 国外钢铁重点企业中,新日 表 97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单位:%中国 日本 韩国 德国 美国 俄罗斯 印度20003.0610.354.669.724.415.040.9220012.3810.264.4110.284.514.970.8220022.3010.733.959.973.965.041.1620032.639.784.269.563.715.251.4020045.118.584.299.033.215.781.5120056.068.644.518.823.615.971.6220068.657.964.218.963.405.291.75.717.143.918.623.154.991.76.037.504.247.833.415.401.9420097.259.545.358.584.066.131.92资料来源:笔者根据 WTO Statistics Database 的原始数据整理。表 107国钢铁行业的单位产品价格变动指数 (2009年 表 11我国钢铁行业的单位产品价格变动指数资料来源:笔者根据 WTO Statistics Database 和 World Bank Database 的原始数据整理。表 127国重点钢企净资产收益率 (2009年 (单位:%资料来源:笔者根据 MogenStanley 2010年全球钢铁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整理。-12国际贸易问题 2011 年第 9 期 经贸论坛 铁持有淡水河谷 Nibrasco 矿山 25.4%的股份,持有力拓 Robe River 和 Beasley River 的股份分别达到 10.5%和 28.2%;韩国浦项制铁与淡水河谷合资开发 Kobrasco 矿 山,持股达 50%,和必和必拓合资开发 Posmac 矿山,持股 20%。所以将制造成本 通过产业链向上整合来降低,而不是向下游产业转移,应该是我国钢铁企业今后发 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还应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功能与信息功能,积极应对反倾销与反补 贴诉讼,并协调各主要钢铁企业的产品结构,逐渐实现差异化。 参考文献 陈立敏、谭力文, (2004) “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方法与指标比较, ” 中国 工业经济 第 5 期。 邓聚龙, (2002) 灰色预测与灰色决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何维达、万学军、武雅斌, (2009) “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策略能力观的视角, ” 中国工业经 济 第 11 期。 李淑萍, (2002) “成本直接影响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 冶金管理 第 3 期。 刘桂萍, (2000) “中国钢铁工业差距的国际比较, ” 技术经济 第 6 期。 刘海云、张德进、王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