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cAAA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_第1页
lmcAAA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_第2页
lmcAAA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_第3页
lmcAAA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_第4页
lmcAAA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巷西街拓宽改造工程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摘要:根据最新地质勘察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对南京市白下区长巷西街拓宽改造工程提出了四种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通过综合比较确定了最佳处理方案。关键词: 特殊路基;方案;处理技术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geological survey data and field analysis, propose four special subgrade program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baixia district, changxiang, west street widening project, to determine the best treatment options.key words: special subgrade; programs; processing technology一、工程概况长巷西街拓宽改造工程位于光华路北侧,南起光华路与友谊河路交叉口,北至东苑路与纬六路交叉口,长489米,是一条城市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为40m,设计车速为50km/h。道路现状为单行线,路幅较窄,通行条件极差。二、地质概况地质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土层,按其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并细分为若干个亚层。地基土工程地质分层描述详见下表:据勘察揭示,拟建场地属秦淮河河漫滩地貌单元,场地表层为人工填土,浅部土层均为新近沉积土。根据野外钻探、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合地区经验,对各岩土层评价如下:层填土,松散,主要为粉质粘土,普遍含碎石等杂物,工程地质性状差;-1层粉质粘土-粘土,湿,可塑,中等压缩性,中等偏低强度地基土,工程地质性状一般;-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流塑,高压缩性,低强度地基土,工程地质性状差;层粉质粘土,可塑,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地基土,工程地质性状一般。本次对层填土、-1层粉质粘土-粘土进行了全线的分布及深度进行了详细勘探,共计探点47个,勘测结果显示层填土普遍存在且厚度变化较大,-1层粉质粘土-粘土仅在部分路段出现,且层厚较小。三、道路设计方案1、平面设计现状道路穿越现有白下区苜蓿园市政公用地块仓库等建筑,现场开挖探坑时发现部分现有建筑的地基为碎石垫层,对软基处理有一定影响。平面建筑分布2、纵断面设计由于现状道路建设年代较久,等级较低,路面破损较严重,故需重新进行纵断面设计。以学校及周边民房地坪标高为纵断面控制因素。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以低于学校民房出口为控制,以避免出现居民出行不便以及路面雨水倒灌。整体纵断面以挖方为主,挖高在0.6-0.9m之间。纵断面示意图3、路面结构设计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辆行驶舒适、路面磨阻性能较好、便于养护。机动车路面结构:上面层4cm沥青玛蹄脂(sma-13);粘层油(pc-3 0.5l/);中面层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sbs改性);粘层油(pc-3 0.5l/);下面层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sbs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基层48cm水泥稳定碎石;钢塑土工格栅底基层20cm石灰土(含灰12%)。共计86cm路基一般处理图(填方段)路基一般处理图(挖方段)四、特殊路基处理方案1、现状地质分析经分析,现状道路地质存在如下特点:层填土本层填龄小于十年,工程性质较差,但厚度较大,全部换填工程量较大,且各段厚度不均,具体分段如下:-1层粉质粘土-粘土本层承载力有11kpa,地质性质较好,但普遍较薄,且大部分缺失,很难作为持力层考虑,具体分段如下:-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本层是本工程的软土层,承载力65kpa,厚度19-23m,埋深4-5m,强度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渗透性小,且一定流变、触变性,如不处理在未来荷载作用下将造成较大沉降。2、路基处理方案(1)全线换填方案考虑对层填土全体置换;在-1层粉质粘土-粘土缺失层,在-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进行抛石处理,平均抛石厚度1.5m控制,其后进行回填如下结构:86cm路面结构层中部回填6%灰土抛石至-1层粉质粘土-粘土顶面本方案优点:依靠6%灰土形成的硬壳层提供的承载力,施工难度低;缺点: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2)浅层换填方案考虑对层填土进行浅层置换。具体做法为:对现道路进行清表后开挖至设计路面标高下1.66m;按一般路基处理方案处理路床080cm6%灰土,在路床顶面下0cm、40cm 80cm处增设三道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加铺86cm路面结构;路面标高下1.66m的层填土及-1层粉质粘土均不予扰动。本方案优点:施工难度最低,工程量最小,造价最少;缺点:由于层填土未清除干净,同时未对-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进行处理,仅依靠三道钢塑土工格栅解决道路不均匀沉降,但道路总体沉降量较大。(3)分段处置方案考虑仅对较薄的层填土全体置换,对较厚的层填土进行部分置换。具体做法为:在层填土底面与设计路面标高差值3m段,下挖至设计路面标高下3m。其后进行回填如下结构:86cm路面结构层80cm6%灰土钢塑土工格栅104cm素土钢塑土工格栅30cm6%灰土下挖底面本方案优点:其工程量及造价小于方案一,其处理效果好于方案二,性价比较高;缺点:由于层填土未清除干净,同时未对-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进行处理,部分路段沉降量较大。(4)换填与复合路基结合处理方案考虑对层填土进行浅层置换,同时通过复合地基处理方式对-2层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处置。具体做法为:对现状道路进行清表后开挖至设计路面标高下1.66m;如范围内有房基等影响深搅桩的地下障碍物,进行挖除;房基挖除部分复填黄土至设计路面标高下1.66m,后进行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下部桩径50cm,扩大头桩径90cm。边缘一排桩扩大头长500cm,其余桩扩大头长400cm,梅花形布置。间距2m,处理长度以穿过-2层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控制。水泥搅拌桩凿除50cm桩头,应桩顶设置50cm碎石垫层50cm碎石垫层顶面新建80cm 6灰土路床加铺共计86cm道路结构层本方案优点:处理效果最好,性价比最高;缺点:施工要求较高,造价较高。3、方案综合比较方案比较一览表五、结语本文针对道路拓宽工程的特殊地质条件,通过对四种地基处理方案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道路特殊路基的最佳处理技术,成功解决了特殊地质条件下,道路路基处理的问题。通过这一实例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在道路工程大部分路段存在较为严重的软弱路基的条件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杜绝质量事故,必须对工程沿线软弱土层进行综合处置;2、对杂填土进行浅层置换,同时采用“钉形水泥双向搅拌桩”的复合地基方式对淤泥质粉质粘土层进行深层处置的综合处理技术,是软土路基处理最安全、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参考文献1.魏巍.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措施分析j.科学之友,2011(12):108-1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