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已改)胡_第1页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已改)胡_第2页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已改)胡_第3页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已改)胡_第4页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已改)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 西 师 范 学 院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院系名称 广西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准考证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二O一O 年 九月 十五 日目录前言1一 语文教师在语言运用上具备的基本特征1(一)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1(二)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性1(三)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具有规范性2(四)教师的语言运用应具文学性2二 语文教师在语言运用上的艺术体现3(一)要富于美感3(二)要富有趣性4 (三)要具有节奏感5(四)要灵活多变5结语6致谢6参考文献73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汉语言文学 黄旭芳指导教师 摘 要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遵循教学规律的语言为手段,去实行语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从教师生动形象、丰富细腻和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中得到启示,活泼美感,提高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语言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语言运用上应具备科学性、情感性、规范性、文学性,除此之外,在运用时要有美感、趣味性、节奏感、灵活活多变性。 关键词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语言艺术Art of Classroom Langua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ng Xufang Instructor Abstract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language arts is to follow the law of language as a means to implement the Chinese teaching,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s vivid, rich delicate and humorous inspiration in teaching language, and lively sense of beauty, to improve capacity. So, as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be teaching their own language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scientific, emotional, normative, literary, in addition, they use them to have beauty, fun, sense of rhythm, and flexible living variability. Keywords: language teacher, teaching language, language arts 前言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能和必要素养,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中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就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1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以完美的语言为手段,去实行语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一定的语文水平的技能技巧。如果我们把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比作钥匙,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比作春雨,它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比作春风,它能佛得学生心智激荡;比作火炬,它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教师教学语言修养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每一位教师应该自觉追求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应该较好的掌握被不断丰富、发展、创新的祖国优秀的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艺术。一、语文教师在语言运用上具备的基本特征,教师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具体条件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如下基本要求(一)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上。只有教师的语言有严密的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如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文章写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外树叶在微风中的各种姿态,然后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大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它把生命全部展示给了我们。有的轻轻的摇摆,好像在翩翩起舞;有的左右旋转,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互相簇拥层层叠叠,互相要把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是作家精心的描写,他赋予了这些树叶新的生命,新的灵魂。”2这句话准确的体现了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不仅使学生很顺利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积极性。(二)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充满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其效果不但能使学生从形式上,而且有助于他们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更作用于他们的心灵。语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意运用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制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这个充满感情色彩的美好世界,去领略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去体会深刻感人的社会生活美,去享受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美。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与文中的小女孩紧密结合起来,用真挚、丰富的语言、低沉悲凉的语调,再现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和饥饿的煎熬,最后被活活的冻死、饿死在街头的悲惨情景。让教师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起伏而变化.对于不同风格不同情调的作品,要善引导,善于吟唱。如同是散文,“刘白羽的文笔热情奔放,杨朔的笔调轻轻隽永,秦牧的笔触哲理深邃”3,各自展示豪放、飘逸、含蓄、雄浑等。所以教师语言要善于传情,讲究情感。(三)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具有规范性 规范,就是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要句句紧扣,联系密切,上下贯通,层次清楚,抓住重点,有纲有目,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紧扣教材,围绕中心,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教师语言要准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莎士比亚剧作,读来一样脍炙人口,就因为在精炼语言上有炉火纯青的功夫。鲁迅的祝福不足5000字,却揭示和概括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词仅有1260个字,却寄托出无产阶级对自己伟大导师的全部哀思。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精炼的典范。(四)教师的语言运用应具有文学性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虽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因为语文教师所教的作品大多属于“文学”一类,加上语文教学本身的实际需要,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与“文学”融合,使之带有文学性或者文学语言色彩。学生要学习语言,固然离不开教师所教作品中文学语言的影响,但也离不开教师语言文学性的熏陶。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文学语言讲文学作品,力求在语言上使学生受益。如果语言过于粗俗,太不讲究,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似乎是太为逊色的。事实证明,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文学素养高,就会使语言艺术大放异彩。学生听课会因之而全神贯注,往往会感到“惟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下面我们来看一位老师的运用文学性语言教学的事例:教朱自清的春在起始环节中,教师说:“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感到有限的生机、无限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4这段话描述性强,“带彩”的语言十分鲜明突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者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从这位教师的教学语言中,我们会感到,教师的教学用语对学生有一种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语文教学语言修养的文学性、艺术性越高,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力量也就越大。二、语文教师在语言运用上的艺术体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语言艺术上的要求(一)要富于美感列夫.托尔斯泰指出:“这就是艺术活动。”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同样是艺术活动,它必须从诸多方面形成一种美的“媚惑”:口头语言的时代美、丰富美、凝练美、音韵美;态势语言的庄重美、雅洁美、协调美(与口头语言协调)、自然美(动作自然大方);板书语言的条理美、简洁美、规范美、色彩美。这诸多方面的美能高度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美感而欣欣然趋向美,拥抱美。如果语文老师的语言脱离了上述这些美感,就谈不上什么艺术,学生听课也就索然无味。于漪认为:语文教学要在智育中进行美育。“教育在塑造青少年素质的过程中,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把美感,把人类许多世纪创造的美变为每个学生的心灵财富,变为他们认识世界的审美素养。”5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课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如:课文中的形象,美的景趣、美的篇章结构、美的语言等。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因而具有形象性。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客观物质的实际反应,是教师审美动态、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产物。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体验,才能准确、鲜明、生动的再现教材中的形象,出现心像、音像、和视像,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特有的形象感受中达到学习的愉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美感体验。教学语言还必须具有情感美。情真意切的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审美的情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达到一定的艺术性,并带有较强的情感性,就可以叩击学生的心扉,产生美感效应。要创造教学语言的情感美,教师就必须把情感融汇在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之中。情感的产生有一个“触发点”,对事物的认识是产生触发点滋生情感的主要根源。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应先有深刻的感受和确切的认识,然后通过体验或想象,把主观情感融进相应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信息成为情感的载体。富有情感美的语言已经不再是平常简单的信号,而是加进了某种特殊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迸发出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的语言。将这样的语言运用于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把学生带进一种良好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极大地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的甚至可以影响他们一生。我常常用美的语言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唤起他们对美的体验和追求。(二)要富有趣性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很好的学科,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课堂教学语言应讲究风趣机敏,具有幽默性。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以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消除紧张和疲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当然,课堂语言的风趣、幽默,是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和箴言等,使讲授富于趣味性。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比如:鲁迅在女师大讲小说史略时,讲到红楼梦中人物时竟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林妹妹?”在充满师生和谐情谊的课间,学生反问,“周先生喜欢黛玉否?”鲁迅说:“我不喜欢黛玉,因为她总是哭哭啼啼过日子。”6此话充满趣味,却又耐人寻味,发人深醒。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其内在的差别。含蓄、温故知新式的幽默固然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式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三)要具有节奏感教师语言的节奏感是指在讲授进程中,随着讲授的内容不同,引起教师内心情感发生享有的变化,从而使语速的快慢急缓、语音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调的刚柔抑扬也发生变化,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具体点说,就是要求教师讲课时,说话的速度要与学生的思维的速度相适应。音量要适中,以最后一排学生都能听清为宜;不过高,以免学生精神紧张,易于疲劳;也不易过低,以免学生听起来吃力。对重要或疑难的句子,讲完后应给短暂间隙,让学生思索、领会。在语调上,重要的地方,声音应当较高;次要的地方,声音适当降低。这样有起有伏,抑扬顿挫,铿锵自然,学生听起来悦耳,就会全神贯注地听讲了。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是要松驰有度,快慢相宜。教学语言技能是指运用口头的、书面的或体态的语言形式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的教学行为。教师讲课的语言,应该有一定的速度,那么教师讲课和语言速度应既不能快得使学生感到精神过度紧张,也不能过慢而使学生听得来恹恹欲睡。一般说来,对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速度要快一些;对内容比较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速度要慢一些。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语速应有明显变化,体态、表情应是爱憎分明,既启迪心智,又能调控学生情绪变化。 第二点是要抑扬顿挫,融情于理。教学语言是教师传输知识信息,指导学生学习,发布活动指令的载体。教学语言不但要清晰流畅,高亢激昂,而且要轻重合理,高低相宜。一堂课,从开始到高潮到结束不能总是一个调子一个音量。要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相结合。讲到重要的地方应强调;讲到成就时要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对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要求时,要十分亲切和充满希冀;讲到坏人时要表示愤怒和仇视;特别是在小结、概括或讲结论性观点时,语速要稍稍缓慢,给学生以思考和回味的余地。这种语调起伏的变化伴随着感情的抑扬成为有力的表达手段,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四)要灵活多变“弹琴要看听众,射箭要看靶子”。教学语言的使用必须因人制宜,因科因课而用,不能不看对象,不问情况,不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千篇一律,千课同调。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适时地变化,做到“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分析问题、阐释概念,宜用叙述式的语言去阐述事物的现象或规律;讲述情节或故事,宜用描写式的语言去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教刑场上的婚礼,语言要显得悲壮肃穆;教鲁迅小说药,语言要显得凝重低沉;教抒情散文,应情思飘香;教古代诗词应音韵流美教学用语酌情变化,且具有不同风格,学生就会处在乐于接受的精神状态之中,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语言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就表达形式而言,主要有:一是口头表达;二是书面表达,例如板书、批改作业等;三是姿态语表达,即示范或示意性动作。三者之中,以口头表达为主要形式。而口头表达艺术又以讲授语言艺术为主。所谓讲授语言艺术,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程度以及讲授内容的需要,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讲明事理、传授知识和交流感情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往往有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比方说,既要准确、鲜明、生动、简练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