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2_第1页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2_第2页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2_第3页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2_第4页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应化0806班 周杨美惠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 明 书 设计题目 U型管换热器设计 专业班级 建环1001 学生姓名 xxxxx 学 号 xxxxxx指导教师 xxxxx 日 期 2013.5.4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换热器的设计)(一) 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二)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 处理能力:15万吨/年煤油2. 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3. 操作条件:(1) 煤油入口温度125,出口温度40;(2) 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45;(3)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4) 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密度为825kg/m3;粘度为:7.1510-4Pa.S;比热容为:2.22kJ/(kg. );导热系数为:0.14W/(m. )(5) 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三) 设计项目1传热计算2管、壳程数的确定及管、壳程流体阻力计算3管板厚度计算4 U形膨胀节计算(浮头式换热器除外)5管壳式换热器零部件结构(四) 绘制换热器装配图(A2图纸)二、换热器的选用换热器的选用(即选型) 的过程大体如下, 具体计算可参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中有关内容。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Q。 按所选定的流动方式, 计算出平均温度差( 推动力)tm 及查出温差校正系数。若0.8,可行。所以修正后的传热温度差为tm=tm=0.81x38.83=31.45()3.4初步选型3.4.1传热面积 假设K=300W/(m2K),则估算面积为:A=Q/(Ktm)=992.7103/(30031.45)=105.2(m2) 3.4.2管径和管内流速 换热管选用碳钢管252.5mm,取管内流速u= 1.0m/s3.4.3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换热管选用普通无缝钢管252.5mm,管内径d=0.025-2x0.0025=0.02m,于是单程管根数n为 =37.98 取n=38根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35.2m3.4.4初选换热器类型与型号 由于Tm-tm=(125+40)/2-(45+25)/2= 47.5()50(),两流体间的温差不大,不需要温度补偿;但是为了便于壳程污垢清洗,以采用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为宜,且初步选定的具体型号为G600VI-1.0-100 G600VI-1.0-100的具体参数壳径/mm 600管子尺寸252.5mm公称压力/ 1MPa管长/m 6公称传热面积/ 100 管子总数 216管程数 6管子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壳程数 1折流挡板形式 弓形折流板3.4.5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标准设计,现取传热管长为l=6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NP=L/l=35.2/6=6;传热管总根数: NT=386=228(根)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t=1.25d0,则t=1.2525=31.2532(mm)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Nc=1.1=1.1=17根3.4.6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0.7,则壳体内径为 =606.4mm圆整可取D=600mm。3.4.7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600=150(mm)。 折流板间距B=0.4D,则B=0.4600=240mm。折流板数 NB=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6000/240-1=24(块)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3.4.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煤油流速为u1.0m/s,则接管内径为:D1=(m),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9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 u1.5 m/s,则接管内径为(m)=100mm。4.换热器的核算4.1热流量核算4.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用克恩法计算: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排列得:de=m 壳程流通截面积:=0.0315(m2) 壳程中煤油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u0=V0/A=(m/s)Re0=4661.5 普朗特数:Pr=; 粘度校正: 0=589.7W/(m2K) 4.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i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Si=0.7850.022216/6=0.0113(m2) 管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ui=1.055(m/s)Rei=28849.2 普朗特数:Pr=i=0.023=5008.1W/ (m2K)4.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查有关文献知可取: 管外侧污垢热阻 R0=0.00017 m2K/W 管内侧污垢热阻 Ri=0.00034 m2K/W5.1.4计算传热系数K(忽略管壁热阻): Rso Ko=394 计算传热面积AC:AC=Q/(KCtm)=992.7103/(39431.45)=80.11(m2)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A:A=3.140.0256(228-17)=99.38(m2)5.1.5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H=100%=100%=24.05%为了保证换热器的可靠性, 一般应使换热器的面积裕度大于15%25%。满足此要求, 所设计的换热器较为合适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5.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5.2.1管程流体阻力 计算公式如下: Pt=(Pi+Pr)NSNpFS; NS=1, Np=6,FS=1.5; Pi=。由Re=28849.2,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1/20=0.005, 莫狄图(下图)得=0.0338,流速u=1.055m/s,=994kg/m3,故 Pi=5609.18(Pa);Pr=1573(Pa) Pt(PiPr)Fs Ns=(5609.18+1573)61.5=64639.62(Pa)105 Pa 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内5.2.2壳程阻力 公式有:PS=(P0+Pi)FSNS 其中 FS=1.15 ;NS=1 ; P0= Ff0NTC(NB+1) ; 又F=0.5, f0=5Reo-0.228=54661.5-0.228=0.729, Nc=1.1 NT0.5=1.12280.5=17 NB=24;u0=0.202m/s 则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P0=Ff0Nc(NB+1)=0.50.72917(24+1)8250.2022/22607.43(Pa)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Pi =NB(3.5-2B/D),其中 B=0.24m; D=0.6m;故 Pi=24(3.5-20.24/0.6)8250.2022/21090.69(Pa),则总阻力: PS=P0+Pi=2607.43+1090.69=3698.12(Pa)105 Pa。故壳程流体的阻力也适宜。 综上所诉,该换热器管程与壳程的压力降均小于允许压降100KPa,均符合要求,所以设计的换热器符合条件。 四、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参数管 程壳 程流率/(kg/h)42676.418939.4进/出温度/25/45125/40物性定性温度/3582.5密度/(kg/m3)994825定压比热容/(kJ/(kgK)4.182.22粘度/(Pas)0.0007270.000715热导率/w/(mK)0.6260.140普朗特数4.8511.34设备结构参数形式固定管板式台数1壳体内径/mm600壳程数1管径/mm252.5管心距/mm32管长/mm6000管子排列管数目/根216折流板数/个24传热面积/m2100.0折流板间距/mm240管程数6材质碳钢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流速/(m/s)1.0550.202表面传热系数/w/(m2K)5008.1589.7污垢阻力/(w/m2K)0.000340.00017阻力/MPa0.060.0056热流量/kW992.7传热温差/31.45传热系数/w/(m2K)394裕度/%24.05 五、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5.1封头(JB T4729 _94)标准椭圆形封头的几何形状如附图1 所示。形成这种封头的母线是由1 4 椭圆线和平行于回转轴的短直线光滑连接而成, 故它由半个椭圆球和一个高度为h0 的圆柱短节(称它为封头的直边部分)构成。附表1 所列椭圆封头尺寸与质量, 摘自JB T4729 _94 标准。 附图1 标准椭圆形封头椭圆封头尺寸与质量(摘自JB T4729 _94)5.2压力容器法兰( TB470292 )压力容器法兰( TB470292 )的类型有甲型平焊法兰、乙型平焊法兰和长颈对焊法兰。用于不锈钢容器时, 法兰端面焊有不锈钢衬环。就法兰的密封面来说, 又有平密封面、凹凸密封面和榫槽密封面之分。5.3鞍式支座(JB T4712 - 92)卧式容器的支座常用鞍式支座, 简称鞍座。它是由底板、腹板、筋板和垫板四种板组焊而成的焊制鞍座; 或其中腹板与底板由同一块钢板弯制的弯制鞍座.这次设计采用重型弯制鞍座。 DN500900 鞍座尺寸(JB T471292) mm DN500900mm 的型鞍式支座 DN500900mm 的型弯制鞍式支座5.4管板焊接管板的最小厚度取决于焊接工艺及管板焊接变形的要求, 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管板结构见图1 _12 , 主要尺寸见表1 _12。 5.5拉杆与定距管折流板的安装固定是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的。拉杆是一根两端皆带有螺纹的长杆, 一端拧入管板, 折流板就穿在拉杆上, 各板之间则以套在拉杆上的定距管来保持板间距离, 最后一块折流板可用螺母拧在拉杆上予以紧固。拉杆直径及数量可依换热器壳体内直径选定, 各种尺寸换热器的拉杆直径和拉杆数, 可参考表1 _17 选取。定距管通常采用与换热管材料、直径相同的管子。5.6折流板安装折流板的目的, 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湍流速度, 使湍流程度加剧, 提高壳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在卧式换热器中折流板还起到支承管束的作用。常用折流板有弓形( 或称圆缺形)和圆盘圆环形两种。弓形折流板结构简单, 性能优良,在实际中最为常用。折流板直径Dc 取决于它与壳体之间间隙的大小。间隙过大时, 流体由间隙流过而根本不与换热器接触; 间隙过小时又会引起制造和安装上的困难。折流板直径Dc 与壳体内直径Di 间的间隙可依表1 _13 中所列数值选定。六、设计评述本次化工课程设计是对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上网搜索资料以及反复计算核实,本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可以说基本完成了。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很迷茫,因为本来对换热器的设计这个概念就不清楚,而且对于画图一直也是我的弱项,所以心情很浮躁,过去了几天还是毫无头绪。后来在答疑课上借到了上届的作业,开始一步一步地研究。课程设计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自己确定实验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的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所以,课程设计是增强工程观念、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换热器的设计主要是核算比较麻烦,而且计算时遇到很多麻烦,关于管程壳径等概念很模糊,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很多,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开始不断地查阅资料问问题,突然间觉得自己虽然学过这些知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疑问。也正是因为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学习能力。通过这次设计我了解了换热器的工艺流程,知道了各种换热器的优缺点,通过 一次次地计算,对于换热器的型号的选择依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第二周开始作图,一开始面对A1的纸却不敢下笔,不敢画页不知道该怎么画,于是先画了个边框,接着在图书馆找了一下午资料,才知道自己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第二天在宿舍呆了一天去查法兰还有支座的尺寸和型号。在画图的时候一边画一边问,在大家的讨论中明白了很多,也找出了自己很多的错误。虽然现在自己的说明书和图还有很多的问题,图纸的线条不够清晰,有些线条甚至是画斜了,但是从这次课程设计中我懂了很多,不仅是换热器的只是,还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道不耻下问,知道坚持不懈,知道静下心来去做事。七、参考资料1 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22 姚玉英.化工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3 刘巍.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4 黄璐、王保国.化工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 谭天恩等.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董振珂.化工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7 王非、林英.化工设备用钢.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 秦叔经、叶文邦.换热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9 李克永.化工机械手册.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10 贺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