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农药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农药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农药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农药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农药的分类1、原料类别: (1)无机农药(2)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油农药、微生物农药、人工化学合成有机农药、基因农药2用途: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3、按作用方式分类: (1)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厌食剂、驱避剂药剂、引诱剂(2)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驱除性杀菌剂(3)除草剂:传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不自然除草剂二、农药对作物的影响答:农药施用于作物后,如果使用不适当的因素或其他因素,会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人可以使作物死亡。 但是,有些药剂在正确使用时,除了有预防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 一般来说,农药是否会引起药害,与以下几点有关1 .农药性质2 .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3 .环境条件植物药害症状:叶增厚,硬化变脆,易穿孔破裂的叶,果实畸形株矮化根粗短。三、农药剂型的意义粉剂、粒剂、水合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悬浮剂、奶油、水乳液、微乳液、水合剂和可溶性液剂、种衣剂、油剂、缓释剂、熏烟剂意义:流通和使用方便,满足不同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系统的要求。 此外,还可以降低使用毒性,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物活性(一)使不能直接使用的原药成为可以使用的农药;(2)剂型加工可以提高药效(3)高度低度化(四)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5)延缓耐药性的发展,延长有效药物的寿命(六)扩大应用范围(7)可以防止特殊害虫四、农药助剂填料或载体、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渗透剂、粘合剂、稳定剂、增效剂、安全剂、发泡剂、消泡剂、防冻液、防腐剂、警戒色等意义:改善药剂理化性质五、农药施用方法1 .喷雾法2 .喷粉法3、喷洒法及喷洒法4 .土壤灌溉法5 .混炼法六、毒饵法7 .熏蒸法8、烟法九、干注射法等六、杀虫剂的分类1、无机及重金属类杀虫剂2、有机氯类杀虫剂:琳达(六六六六)3、有机磷杀虫剂:甲基嘧啶磷、敌百虫、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乐果、乙酰甲胺磷、毒杀稗、三唑啉4、氨基甲酸类杀虫剂:宁醇威、丙泊酚威、阿尔及尔威、减多威、克百威、硫双威5、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氯氰菊酯6、脒类杀虫杀螨剂7、蚕毒素类杀虫剂8、苯甲酰脲类和恶嗪类杀虫杀螨剂9 .幼嫩激素和蜕皮激素类杀虫剂10、氯化烟碱类杀虫剂11 .阿奇霉素类杀虫杀螨剂12、吡咯类杀虫剂13、吡啶类杀虫剂14、专业性杀螨剂七、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三种方法:口腔、体壁、阀门八、杀菌剂的分类1、传统多作用部位杀菌剂:铜制剂(波尔多液)、无机硫杀菌剂(石硫合剂)、有机硫杀菌剂(代森锰锌)、有机氰杀菌剂(福美梁)、芳烃类和其他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福尔马林)。2、现代选择性杀菌剂:二甲基甲酰胺类杀菌剂(腐霉利)、有机磷类杀菌剂(稻瘟灵)、苯并咪唑类及其相关化合物(多菌灵)、羧基苯胺类(搅拌种灵)、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咪唑、三唑酮)、苯酰胺类(甲氧西林)、噻唑噻二唑类(三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哒嗪、苯氧基、苯氧基)、吡咯并吡啶类和苯胺嘧啶类、氨基甲酸酯类、异恶唑类、取代尿素类和甲氧基吗啉类、抗生素九、杀菌剂的化学防治原理答: 1、保护作用:消灭感染源,处理药物可能感染的植物和农产品表面,是病原菌感染前干扰药物和病原菌的原因,或诱导宿主抗病性2、治疗作用:从病原物侵入到宿主发病使用杀菌剂,抑制或杀死植物体内外的病原物,诱导宿主抵抗,中止或解除病原物与宿主的寄生关系,阻止发病3、驱除作用:利用杀菌剂彻底抑制或杀灭发病部位的病原菌,阻止已出现病害的症状进一步扩散,防止病害的发展和蔓延。4、抗产孢子作用:抑制病原菌繁殖,阻止发病部位形成新的繁殖体,抑制病害流行成为危害。十、杀菌剂的作用方式a:1 .抑制或干扰病原菌能量的产生2 .抑制或干扰病原菌的生物合成3 .间接作用于病原菌11 .除草剂的选择原理。a:1、位差和时差选择性(1)土壤位差选择性(2)空间位差选择性2、形态选择性:3、生理选择性:吸收差异、输导差异4 .生物化学选择性5 .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十二、除草剂的分类方法a:1、根据作用方式,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天生除草剂2 .根据植物体内的传导性,可分为传导型(内吸型)除草剂和接触杀菌型除草剂3、根据使用方法分为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十三、杀鼠剂的分类a:1、急性(速效性)杀鼠剂:毒杀作用快,潜伏期短。慢性(缓效)杀鼠剂:抗凝杀鼠剂,作用慢,潜伏期长十四、农药残留的控制方法答: 1、政府部门或政府委托部门应:(一)制定农药管理法规;(二)制定实施农药健康安全性评价的作业指导书;(3)收集农药产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资料,为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提供依据(四)与厂家一起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五)监督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六是加强市场农产品农残检测,防止污染农产品流入市场2 .农药制造商能做的事情(一)尽量减少或生产高毒性、高残留农药;(2)提高农药原药的质量,注意在其中清除对人类有害的杂质(三)开发适当的农药剂型;(4)提供完整可靠的注册资料,市政府部门可以正确判断其开发的农药产品的健康危害(五)农药制造商有责任忠实地填写政府部门根据注册资料对产品的健康危害结论和使用限制(六)生产的产品在某地区不能安全使用,有现实困难的,厂家应停止在该地区销售产品,并立即回收销售的产品3 .农药使用者必须能够做到(一)避免使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2)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规定的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和用药浓度,最后用药,农产品收获时间不得少于安全间隔期(三)选择合适的用药器具,减少农药对象地区外的污染十五、耐药机制答: 1、昆虫抗性机制:(1)代谢作用增强(2)昆虫靶区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降低;(3)透射率降低(4)行为耐受性2、病原物耐药机制:(1)遗传机制:基因突变表达抵抗性(2)生化机制:亲和性降低、吸收减少、排泄增加、补偿作用增加、代谢途径改变3 .杂草抗性机制:(1)除草剂作用部位的变化;(2)提高除草剂的解毒能力;(3)屏蔽作用或隔离作用十六、耐药性的管理a:1、害虫抵抗性管理:(一)农药的交替使用;(二)农药使用限制;(3)农药混合(4)增效剂的使用2、病原物耐药性管理:短期战略:(1)建立重要防治对象常用药物敏感基线,建立相关数据库(2)测定或测定重要病害的常用耐药现状和发生趋势(3)监测主要病原菌对中坚药物抵抗性的发生动态,建立抵抗性病原体集体流行测定系统(4)研究未发现耐药致病物药物结合存在潜在的耐药危险,应及时采取合理的用药措施(5)合理用药,防止抗性发生,延缓抗性组的形成长期战略(1)在确保传统保护性杀菌剂的一定量生产和应用的同时,根据植物与病原物的生理生化差异开发和生产不同类型的安全、高效、专门化杀菌剂(2)开发具有负相互抵抗性的杀菌剂是管理抵抗性的有效方法(3)在了解杀菌剂生物活性、毒理和抵抗性的发生情况及其机制的基础上,开发配方,选择科学配方(4)根据抗性致病物的生物学、遗传学和流行学理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害(5)在实施耐药管理战略过程中,立即总结评价,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战略,建立具有实用价值的病原药耐药管理战略模型3 .杂草抗性综合管理:(1)交替使用(2)混合(3)使用限制(四)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其他防治措施十七、农药毒性、毒性、药效差异及相关a :毒性:药剂本身直接作用于不同生物的性质和程度毒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程度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药效:药物本身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田间药物、生物、环境条件三者综合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毒力是药效的基础,药效试验的结果反而可以检验毒力的结果,每种新农药在品种田间推广田间前必须进行毒力试验。 优良的农药,希望其毒性大毒性小,对防治对象显示出高毒性和药效,但对高等动物显示出小毒性。十八、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答: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绿色农药。 即高效能化、环境保护、多样化、省力化、投药技术简单、效果好的农药。应注意新农药的开发: (1)品种:药效大幅提高: (2)剂型:易用、安全有效、贮藏稳定: (3)助剂的开发应用: (4)使用技术:药机改良优化,用药方法改进十九、以直接使用的农药剂型、稀释使用的农药剂型和特殊使用方法的农药剂型为例进行说明a :直接使用:油剂、粉剂、可溶性粉剂稀释后使用:奶油、水合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水乳液、微乳液,撒布法及撒布法:颗粒剂土壤灌溉法:奶油拌种法:水合剂、粉剂、可溶性粉剂、颗粒剂毒饵法:粉剂熏蒸法:熏烟剂二十、简述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答:农药原药加工后,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组成和规格的流通和易于使用的剂型,同时满足不同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系统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意识的加强,农药剂型加工降低了使用毒性,减少了环境污染,根据优化生物活性的基本原则,制定了水性、粒状、高含量、多功能、安全、省力奶油不含有机溶剂,或者被不含有机溶剂的水乳液、水悬浮剂所取代。 另外,开发了高浓度奶油、使用方便的省力大粒剂、水溶性袋颗粒剂、发泡片剂、散布剂等。二十一、论述农药使用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答:现代科学中使用农药的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将农药作为生物靶标,危害环境的情况是最小限度的。 施药技术、施药仪器及农药剂型正在向准确、低剂量、高浓度、靶向性、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农药使用逐渐进入准确的使用时代二十二、除草剂在环境中的代谢过程a:1、物理过程:挥发(有固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润湿:渗透到水中的过程径流:随着水和灌溉水在地表移动2、化学过程:光化学降解、吸附作用、化学降解3、生物学过程: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4 .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名词解释1、毒性:药剂本身直接作用于不同生物的性质和程度2、药效:药物本身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田间条件下药物、生物、环境条件三个综合作用的性质和程度3、毒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作用4、LD50 (致死量):杀死昆虫种群50%的个体所需的量5、LC50 (致死中浓度):杀死昆虫种群中50%的个体所需的浓度6、乳化剂:对于本来就不相溶的二相液体,可以用极小的液珠使其中的一相液体稳定地悬浮在其他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液,发挥这种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7、原药:化工厂合成的未加工高含量农药8、分散度:药物分散程度是衡量制剂质量和喷洒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9、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机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残留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分解物和杂质的总称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