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绿能节能专篇_第1页
飞驰绿能节能专篇_第2页
飞驰绿能节能专篇_第3页
飞驰绿能节能专篇_第4页
飞驰绿能节能专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北京京飞飞驰驰绿绿能能电电源源技技术术有有限限责责任任公公司司 永永丰丰高高新新技技术术产产业业基基地地项项目目 节节 能能 专专 篇篇 (修订版)(修订版) 工程咨询证书编号工程咨询证书编号:工咨甲工咨甲 二二 O 一一年四月一一年四月 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 报告编号:报告编号:-1-25 委托单位:委托单位: 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审审 定定 人:人: 沈沈 柏柏 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审审 核核 人:人: 杨行嘉杨行嘉 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彭项目负责人:彭 威威 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编制人员:编制人员: 李建军李建军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王秋彦王秋彦 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王利伟王利伟 工程师工程师 曾曾 光光 工程师工程师 (项目组联系人:王利伟(项目组联系人:王利伟 ) 2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 二、项目基本情况.2 三、项目能源供应条件.5 第二章第二章 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5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6 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6 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8 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设计方案项目设计方案.9 一、总体规划设计方案.9 二、建筑专业设计方案.11 三、结构专业设计方案.16 四、给排水专业设计方案.16 五、暖通动力专业设计方案.17 六、电气专业方案设计.18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能耗计算及分析项目能耗计算及分析.20 一、能耗计算有关参数的选取及设计方案.20 二、各专业的能耗计算汇总.40 三、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年消耗量.42 第五章第五章 合理用能的主要措施合理用能的主要措施.44 一、节能措施综述.44 二、相关专业的节能措施.44 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用能指标及节能效果分析项目用能指标及节能效果分析.59 一、项目用能指标.59 二、项目节能效果分析.59 1 第一章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 1、项目申报单位名称、项目申报单位名称 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 2、法人代表、法人代表 余东风 3 3、项目申报单位简介、项目申报单位简介 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1998 年,位于北京市中关 村永丰高科技产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氢能源系列产业化与质子交换膜燃料 电池(氢能发电机)产业化生产企业。国家授予的唯一国家质子交换膜产 业化基地、国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地,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 会氢能专业委员会设立在我公司。我司所承担的高科技攻关项目:质子交 换膜燃料电池,是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国家科技部 863计划重大专项攻关项目。 该成果以先进的技术使我国新能源跨入世界先进国家前列,已进入稳定 的产业化生产。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家空白。完善了国家教 科书中由电解水制氢,再由氢还原于电的整个过程,为此,国家教育部为推 动和加速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进程,培养新能源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将该项成 果列入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化学教材。作为新能源高科技科普知识,在 全国所有中学的高中进行普教。并将配套全国高中化学教材的氢燃料电池 演示器及氢燃料电池实验器两种教学仪器作为法规批准进入全国中小 学办学基本条件。将两项教学仪器列入教育部教学仪器采购大纲,2009 年教 育部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下发颁布执行的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 中明确规定,上述两种教学仪器为全国所有中学配套教材的必购、必配教学 仪器,将此两种教学仪器的专项采购经费纳入国家财政,统一拨款划入教育 事业经费中进行专项采购。 2 4 4、项目申报单位住所、项目申报单位住所 北京市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丰贤中路 9 号 5 5、项目申报单位通信地址、项目申报单位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丰贤中路 9 号 6 6、项目申报单位邮政编码、项目申报单位邮政编码 7 7、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人联系电话 赵梦利 二、项目二、项目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1 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 2、项目性质项目性质 新建项目 3 3、项目类型、项目类型 乙类公建项目 4 4、建设地点、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奉贤中路 19 号,具体四至为东至永丰西 四街,西至永丰西五街,南至永丰北四街,北至永丰北五街。项目位置详见 图 1-1、图 1-2。 3 图图 1- 1 项目位置示意图项目位置示意图 图图 1- 2 项目航拍图项目航拍图 5 5、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自有用地) “2010规(海) 建设项目位置建设项目位置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 4 条字0011号” ,项目用地性质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拟建内容为厂房及附属 设施。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为33433.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0808平方米, 其中:原有建筑面积为5658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为45150平方米。包括: 地上建筑面积为3760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7545平方米。由膜电极研发 科研楼、综合实验办公楼、职工宿舍共三栋建筑物组成。 该项目的主要规划、设计指标情况详见第三章项目设计方案表3-13-7 6 6、建设进度、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24 个月 ,即从 2011 年 4 月至 2013 年 3 月。项目建 设实施进度安排为: (1)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2011 年 4 月至 2011 年 8 月底完成的前期工作包括: 项目申请报告、节能专篇的编制及审批工作,环评、交评报告 的编制及报批工作,土地预审手续的办理工作,取得立项核准;完成工程初 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同时完成工程招标。 (2)建设期 从 2011 年 9 月可正式开工,2013 年 4 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其中包括主 体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室外工程扫尾验收工作等。 7 7、投资规模、投资规模 经初步估算,该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 15421 万元人民币,其中土地费用 715 万元,工程费用约为 12522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约为 1038 万元,建设 期利息 770 万元,预备费 376 万元。 年度实施经费安排具体详见下表 1-2。 表表 1- 1 建设项目年度实施经费安排表(单位:万元)建设项目年度实施经费安排表(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合计合计2011 年年2012 年年2013 年年 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8759462677113084 8 8、资金筹措方案、资金筹措方案 该项目实施所需的全部建设资金均由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 司自筹解决。 目前,建设资金已到位,筹资方案的落实给该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 资金基础,具备了该项目进一步推进的经济实力。 5 三、项目能源供应条件三、项目能源供应条件 1 1、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 本项目为科研生产基地,主要功能为研发办公等。本项目在规划设计阶 段选择能源类型时,坚持以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为基础,遵循所选能源 需环保、便捷、经济且能保证满足项目功能的原则。首先满足生产需要,满 足科研试验需要,符合项目使用功能需要,其次是节材节地节水和环保符合 标准规定。 2 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1)上水工程: 由丰贤中路上水 DN400 干线 DN200 支线至宗地,供水压力不低于 0.22Mpa。 (2)雨水工程: 雨水直线排入丰贤中路雨水 D800 干线; (3)污水工程 污水直线排入丰贤中路污水 D400 干线; (4)中水工程: 由丰贤中路 D160 干线接入,供水压力不低于 0.22Mpa。 (5)天然气 由丰贤中路市政 DN400 中压管线(压力 0.4Mpa)引入 DN200 毫米燃气 管线,接至用地内的调压站,采取分级供应。一路中压 B 燃气向锅炉房 供气,另一路低压燃气向厨房灶具供气。 (6)热力 本项目周边不具备市政供热条件,由厂区内原有燃气锅炉房供热。 (7)电力: 2 路 10kV 电源由永丰 10kV 开闭所引来。10kV 开闭所距本项目 1 公里 左右,上级 10kV 开闭所能满足本项目用电负荷的需要。 6 第二章第二章 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令 28 号) 6、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42505 号) 7、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国家经贸委 1999.3.10) 8、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20001256 号) 9、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 143 号) 10、 建设部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6231 号) 11、 北京市实施节能法办法 (北京人大 1999 年 9 月 16 日通过) 12、 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174 号) 13、 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若干意见 14、 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 15、 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80 号) 16、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计交能1996905 号) 17、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国家发改委 200565 号令) 18、 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 19、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 号 20、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国务院 2008第 530 号) 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 1、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建科2005199 号)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2009 年) 7 3、 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 DBJ01-100-2005 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687-2009 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6、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7、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 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9、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 50336-2002 10、 建筑给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1、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B50400-2006 12、 用水器具节水技术条件DB11/343-2006 13、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1999 14、 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2002 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6、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 1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19、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5 20、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 21、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22、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BJ/T01-101-2005 2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7.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2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29、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 3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3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3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8 33、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34、 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93 35、 公共建筑电磁兼容设计规范DG/TJ08-1104-2005 36、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 37、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08 38、 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67-89 39、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 (公通字200946 号) 40、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 2008 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1-2005 3.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2005 4.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8613-2006 5.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 6.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 08175- 1987 7.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GB/T11790-1996 8.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 9.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 10.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03 11. 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3-2006 12. 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2006 13.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03 14. 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3-2004 15. 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574-2004 1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67-2006 17. 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用电分类计量技术要求DB11/T-624-2009 1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19. 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93 Comment j1: 9 20. 公共建筑电磁兼容设计规范DG/TJ08-1104-200 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设计方案项目设计方案 一、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一、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1 1、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 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为 33433.5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45150 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 37605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 7545 平方米。项目 共由膜电极研发科研楼、综合实验办公楼及职工宿舍楼共 3 栋单体建筑物组 成。膜电极研发科研楼布置在本区的东北角成 L 形,东距建筑红线 10.00m, 北距建筑红线 17.00m.总建筑面积为 21955 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 18289 平方米,地下建筑为 3666 平方米; 综合实验办公楼位于用地南侧,建筑物 东西向矩形布置,南距建筑红线 6.00m,东距用地红线 8.00m.总建筑面积为 18270 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 15218 平方米,地下面积为 3052 平方米;职 工宿舍楼位于膜电极研发科研楼南侧,成 L 形布置,北距膜电极研发科研楼 南立面 15.60m. 东距膜电极研发科研楼西立面 15.60 米。总建筑面积为 4925 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为 4098 平方米,地下面积为 827 平方米。 在总平面布置中保证了各单体建筑均有良好的朝向与景观视野。 2 2、景观绿化设计、景观绿化设计 在总平面布置中保证了各单位建筑均有良好的朝向与景观视野,注重景 观带和厂区内部的生态景观,以绿化为中心,动静分离,疏密有序,内外有 别,而又相互渗透,地块建筑之间形成大面积交通绿化广场,以花池、绿树、 地面雕塑形成多层次的丰富景观,与各栋建筑内外交融,在每建筑物周围的 空地上尽量布置绿地,通过这种集中与分散的结合,形成一个绿树成荫、安 静、安逸的环境,为整个园区提供一个优美的空间环境。 3 3、道路交通设计、道路交通设计 整个区域的南侧为永丰北四街,东侧为永丰西四街,西侧为永丰西五街。 本项目规划设计在区域的北侧、西侧及东侧各开设了一个出入口,与区域外 的道路相接。西侧入口为本区域的主要出入口,设有一条 6m 宽的主干道, 由南向北贯通整个区域,通向东入口。各栋建筑物周边均设一条 4m 宽的消 防车道与南北主干道相交,形成了环路路网,连接各楼的各出入口,满足了 10 消防、疏散的功能。 园区内绿化带旁设有人行步道,是人行的主要路线,使步行系统结合 绿化系统贯通整个园区。 在职工宿舍北侧有一地下汽车库的入口。职工宿舍东侧有一地下车库的 出口,与消防车道相通。地下车库出入口路线畅通、便捷,满足了地下室停 车出入方便、通畅。 项目规划经济技术指标详见下表 3-1 表 3- 1 项目规划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指标值指标值单位单位备注备注 1总建设用地面积33433.45 2总建筑规模45150 3地上建筑规模37605 3.1其中:膜电极研发科研楼18289 3.2 综合实验办公楼15218 职工宿舍楼4098 4地下建筑规模7545 4.2.1其中:机动车停车库4703 4.2.3 设备用房2195 4.2.4 其他用房647 5建筑层数地上 5 层,地下 1 层层 6建筑控制高度 24 米 7建筑基底面积7545 8绿地面积11702 9容积率1.1 10建筑密度23 % 11绿地率35% 12机动车停车数261 辆 12.1其中:地上停车数30辆 12.2地下停车数231 辆 13自行车停车数201 辆 总体规划总平面图见下图 1-3 11 图图 1- 3 项目规划总平面图项目规划总平面图 二、建筑专业设计方案二、建筑专业设计方案 1 1、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45150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 37605 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为 7545 平方米。由膜电极研发科研楼、综合实验办公楼及职 工宿舍楼共三栋建筑物组成。各单体建筑设计方案情况如下: 膜电极研发科研楼 总建筑面积 21341,地上五层,建筑面积为 18289 平方米,主要使用 功能为研发实验及办公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 4703 平方米,主要使用 功能为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总高度为 24 米。属于乙类公共建筑,地 下两层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物设有四部楼梯, 其中两部兼有消防疏散功能。四部客梯(其中有两部客梯兼有消防功能)。 各层均符合防火规范人流疏散要求。主入口位于建筑物北立面。 12 综合实验办公楼 总建筑面积为 18270 平方米,地上五层,建筑面积为 15218 平方米, 主要使用功能为研发办公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 3052 平方米。主要使 用功能为机动车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高度 24.0 米,属于乙类公共建筑, 地下两层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建筑物设有 3 部楼梯,其中一部兼消防疏散功 能,4 部客梯。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各层均符合防火规范人流疏散要 求。主入口位于建筑物西立面。 职工宿舍楼 总建筑面积为 4925 平方米,地上五层,建筑面积为 4098 平方米,地 下一层,建筑面积为 827 平方米。建筑高度 18.0m,属于乙类公共建筑,地 下两层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一层有餐厅、设 备用房等;地上 13 层主要为集体宿舍,各层均有配电间,首层并有监控室。 45 层为套房。建筑物设两部楼梯,其中一部兼消防疏散功能。 各单体建筑设计指标情况相见下表 3-23-7. 表 3- 2 膜电极研发科研楼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指标值指标值单位单位备注备注 1 总建设用地面积16260.19 2 总建筑规模21955 2.1 其中:地上规模18289 2.2 地下规模3666 2.2.1 其中:机动车停车库2566 2.2.3 设备用房1100 3 建筑层数 地上 5 层, 地下 1 层 层 4 建筑高度 24 米 5 建筑基底面积3666 6 绿地面积5691.07 7 容积率1.1 8 建筑密度23% 9 绿地率 35 % 10 机动车停车数143辆 10.1 其中:地上停车数15辆 10.2 地下停车数198 辆 11 自行车停车数110 辆 13 表 3- 3 设计指标明细表 楼层楼层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人员数量人员数量 (人)(人) 层高层高 (m) 备注备注 设备用房1100-5.1 机动车停车库2566-5.1 -1 小计小计36660 地下合计地下合计36660 入口门厅、大堂320-4.5 接待室200504.5 研发试验室99650 4.5 多媒体中心(展览中心)600-4.5 消防控制室、网络控制室36024.5 会议室350-4.5 值班室12024.5 辅助用房(卫生间、储藏室) 120-4.5 设备用房280-4.5 楼、电梯及走廊320-4.5 1 层 小计小计3666104 应用技术研发中心2519150 4.2 活动室300504.2 辅助用房(卫生间、储藏室) 120-4.2 设备用房280 4.2 楼、电梯及走廊300-4.2 2 层 小计小计35192004.2 产品研发中心2468*3=7404120 会议室350*3=1050504.2 辅助用房(卫生间、储藏室) 120*3=360-4.2 设备用房280*3=840-4.2 楼、电梯及走廊300*3=900-4.2 3-5 层 小计小计3518*3=105541704.2 电梯机房550-4.2 机房层 小计小计550- 地上合计地上合计18289474 总计总计21955474 表 3- 4 综合实验办公楼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指标值指标值单位单位备注备注 1 总建设用地面积13529.86 2 总建筑规模18270 2.1 其中:地上规模15218 14 2.2 地下规模3052 2.2.1 其中:机动车停车库2136 2.2.2 设备用房916 3 建筑层数 地上 5 层, 地下 1 层 层 4 建筑高度 24 米 5 建筑基底面积3052 6 绿地面积4735.45 7 容积率1.1 8 建筑密度23 % 9 绿地率 35 % 10 机动车停车数119 辆 10.1 其中:地上停车数15辆 10.2地下停车数104 辆 11 自行车停车数 91 辆 表 3- 5 设计指标明细表 楼层楼层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 人员数量人员数量 (人)(人) 层高层高 (m) 备注备注 设备用房916 -5.1 自行车停车库2136-5.1 -1 小计小计3052- 地下合计地下合计3052- 入口、门厅100-4.5 会议室120304.5 研发实验室1561504.5 办公661204.5 辅助用房(卫生间、储藏 室) 150-4.5 设备用房180-4.5 楼、电梯及走廊280-4.5 1 层 小计小计3052100 研发办公区22221004.2 会议室120-4.2 辅助用房(卫生间、储藏 室) 150-4.2 设备用房180-4.2 楼、电梯及走廊280-4.2 2 层 小计小计2952100 领导办公区2342504.2 3 层 辅助用房(卫生间、储藏 室) 150-4.2 15 设备用房180-4.2 楼、电梯及走廊280-4.2 小计小计295250 研发办公区2341*2=4682120*2=2404.2 辅助用房(卫生间、储藏 室) 150*2=300-4.2 设备用房180*2=360-4.2 楼、电梯及走廊280*2=560-4.2 4-5 层 小计小计2951*2=5902120*2=240 机房层360120*2=2404.2 机房 层 小计小计360120*2=240 地上合计地上合计15218240 总计总计18270490 表 3- 6 职工宿舍楼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指标值指标值单位单位备注备注 1 总建设用地面积3643.41 2 总建筑规模4925 2.1 其中:地上规模4098 2.2 地下规模827 2.2.1 其中:餐厅、厨房647 2.2.1 设备用房180 3 建筑层数 地上 5 层, 地下 1 层 层 4 建筑高度 18 米 5 建筑基底面积826 6 绿地面积1275.19 7 容积率1.1 8 建筑密度23 % 9 绿地率 35 % 表 3- 7 设计指标明细表 楼层楼层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 人员数量人员数量 (人)(人) 层高层高 (m) 备注备注 餐厅500-5.1500 座 厨房14755.1 设备用房180-5.1 -1 小计小计8275 地下合计地下合计8275 管理值班室5033.3 消防控制室、网络监控室8023.3 1 层 集体宿舍296303.3 16 辅助用房(卫生间、储藏 室) 120-3.3 设备用房100-3.3 楼梯间、走廊180-3.3 小计小计82635 集体宿舍418*2=83650*2=1003.3 辅助用房(卫生间、储藏 室) 120*2=240-3.3 设备用房100*2=200-3.3 楼梯间、走廊180*2=360-3.3 2-3 层 小计小计818*2=163650*2=100 套房538*2=1076303.3 设备用房100*2=200-3.3 楼梯间、走廊180*2=360-3.3 4-5 层 小计小计818*2=163630 地上合计地上合计4098165 总计总计4925170 2 2、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的立面设计风格简洁、现代,尽量减少悬挑构件。外墙为框架柱、 梁、剪力墙、垂板,外包框架结构填充墙,采用 20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 贴 35 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和外挂石材。采用 50 厚挤塑聚苯板对屋顶结构实施 保温。外装修材料为玻璃、石材、铝板幕墙。 三、结构专业设计方案三、结构专业设计方案 该项目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充分满足项目的功能和使 用安全需要。采用的主要材料:本工程拟采用砼标号 C35C50,地下室墙体 采用 C35 砼,所有柱子、剪力墙均采用 C40-C50 砼,梁采用 C40 砼,板采用 C35 砼;钢筋级、级、级,钢材采用 Q235、Q345。基础拟选用钢筋混 凝土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等级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为 8 度。本工程人防等级为六级。防化级别为丁级。 四、给排水专业设计方案四、给排水专业设计方案 本工程设有给水系统、中水系统、开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雨 17 水系统。 在地下一层设置给水站房,为本项目提供生活给水。给水:水源为市政 给水管网, 给水分为低、高两个供水分区,其中地下一层至三层为低区,四 层至至顶层为高区。为充分利用市政压力,本项目低区给水采用市政直供, 高区由变频供水设备供给。中水:水源为市政中水管网,分为低、高两个供 水分区,其中地下一层至三层为低区,四层至顶层为高区。为充分利用市政 压力,本项目低区给水采用市政直供,高区由变频供水设备供给。开水系统: 办公部分设开水间,由电开水器供应生活饮用开水。生活热水:职工宿舍设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源由燃气锅炉供给,生活热水供水分区,分区方式与 给水系统相同。污水排水系统:室内排水实行污、废水合流制,生活污水排 出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对于膜电极研发科研楼及综合 实验办公楼的实验室及研发中心等功能区设置废液处理设施,用于处理实验 及研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满足相关排放标准,然后排出至市政污水管 道。设置雨水排水管网系统。屋面雨水经雨水立管由一层排至室外绿地,作 为雨水利用的一种方式。超过收集和渗入能力的多余雨水排入雨水排水管网, 最终排至市政雨水排水管网。 五、暖通动力专业设计方案五、暖通动力专业设计方案 本项目不具备市政热力供应条件,具备天然气和电力供应条件,本项目 主要采用天然气满足冬季供暖、餐饮后厨炊事所需,夏季设置集中空调系统 满足膜电极研发科研楼、综合实验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楼餐厅供冷需求,职 工宿舍楼其它区域采用电分体空调以满足夏季供冷需求。 本次设计包括空调系统、采暖系统、通风系统、天然气供应系统等。 冷热源:冷热源: 膜电极研发科研楼、综合实验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楼餐厅的夏季冷源采 用冷水机组提供,职工宿舍楼除餐厅外其它区域冷源由分体空调提供,所有 建筑的冬季热源由燃气锅炉提供,锅炉供回水温度为 95/70。 冬季空调系统:冬季空调系统: 膜电极研发科研楼与综合实验办公楼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由 新风机组提供。职工宿舍楼餐厅设置全空气系统。由燃气锅炉生产的 95 18 /70高温热水经高效换热器交换成 60/50的空调热水。燃气锅炉及换热站 设在膜电极研发科研楼地下 1 层的设备机房内。 冬季采暖系统:冬季采暖系统: 膜电极研发科研楼与综合实验办公楼的设备用房、卫生间等区域以及职 工宿舍楼除餐厅外其它区域设置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由燃气锅炉生产的 95 /70高温热水经高效换热器交换成 85/60的采暖热水,散热设备使用钢制 柱式散热器。采暖系统为下供下回双管异程系统。 夏季空调系统:夏季空调系统: 膜电极研发科研楼与综合实验办公楼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由 新风机组提供。职工宿舍楼餐厅设置全空气系统。空调冷水由冷水机组提供,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 7/12。空调水系统采用双管一次水系统,冷冻水泵和 热水泵独立设置,冷冻机房和热交换机房设在地下 1 层设备机房内。 职工宿舍楼除餐厅外其它区域拟采用分体空调满足夏季供冷需求,空调 设备性能满足相关节能标准要求。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 停车场设置排风兼排烟系统进行通风换气,卫生间设置排风系统进行通 风换气,设备用房设置送、排风系统进行通风换气,膜电极研发科研楼及综 合实验办公楼的实验室及研发中心等功能区设计独立的废气通风处理系统, 并按照各功能区选择合适的风机设备。 天然气供应系统:天然气供应系统: 外网天然气从市政天然气主管网中压管线接入,经调压后送至锅炉、餐 饮后厨等用气点。 六、电气专业方案设计六、电气专业方案设计 本工程设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 防联动控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 本工程信息机房、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水泵、消防电梯、消防风机等消 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为二 级负荷,生活水泵、客梯等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本项目新建一个 10kV 电缆分界室,新建 1 个 10kV 总配电室、2 个 19 10/0.4kV 变配电所,由上级电站引来双路 10kV 高压电缆为本工程供电。 10kV 供电系统的主结线均为单母线分段,两段母线之间设联络断路器。 正常时联络开关断开,两路 10kV 电源同时工作,当任一路 10kV 电源故障跳 闸后,联络开关手动合闸投入运行,由另一路 10kV 电源负担全部负荷。 低压配电系统,每个变电所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两台变压器的母 线之间设低压联络开关,联络开关与主开关之间设闭锁装置,正常时每台变 压器分别运行,当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其主开关分闸,联络开关手动或 自动合闸,由另一台变压器为全部重要负荷供电。 功率因数的补偿采用集中补偿和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变电所低 压集中补偿,低压侧不小于 0.95。 高压计量:每路 10kV 电源进线的计量表设在 10kV 计量柜内,一般由供 电局的供电方案决定。 低压计量:为有效进行能量计量和管理,在变电所进、出线和有特殊要 求的部位设置计量表,动力负荷、照明负荷分别供电,分别计量,对 30kW 及以上用电设备单独计量。 20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能耗计算及分析项目能耗计算及分析 一、能耗计算有关参数的选取一、能耗计算有关参数的选取及设计方案及设计方案 (一)(一) 、总图建筑结构专业、总图建筑结构专业 本项目地处气候分区的寒冷地区。膜电极研发科研楼、综合实验办公楼 各单体建筑面积均小于 20000 平方米,为乙类公共建筑。宿舍楼为居住建筑。 本项目宿舍楼建筑设计方案及做法均满足设计方案及做法等均满足居 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1-602-2006 之要求,并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第 5. 2 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要求及传热系数限值)和 5.3 节(外墙和外门)中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数值指标以及其它强制性条文,本 项目住宅建筑节能率为 65%。可直接判定为节能建筑设计。 本项目膜电极研发科研楼及综合实验办公楼建筑设计方案及做法均满足 设计方案及做法等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687-2009 之要求, 并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 3.1 节(建筑设计)和 3.2 节(围 护结构热工指标的限值)中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数值指标以及其它强制性条 文,可直接判定为节能建筑设计。 该项目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充分满足项目的功能和使 用安全需要。基础拟选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屋面积楼面均采 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无眠。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 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等级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 (二)(二) 、给排水专业、给排水专业 本工程设有给水系统、中水系统、开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雨 水系统。 1 1、给水系统给水系统 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给水分区: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为低区,地上四 层到顶层为高区。低区充分利用市政压力直供,高区采用变频调速机组加压 供至各用水点。 21 表 4- 1 生活用水量统计表 用水量(m3) 楼号分区 用水部 位 使用 数量 给水 百分 率 用水量标准 用水 天数 平均 日 全年 低区办公 3240.430 L/人/班 2503.89972.00 膜电极 研发科 研楼 高区办公 2400.430 L/人/班 2502.88720.00 低区办公 2200.430 L/人/班 2502.64660.00 综合实 验办公 楼 高区办公 2400.430 L/人/班 2502.88720.00 职工食 堂 5000.9520 L/人/次 3659.503467.50 值班 50.430 L/人/班 3650.0621.90 低区 宿舍(II 类) 1300.7130 L/人/天 36511.834317.95 职工宿 舍楼 高区 宿舍(II 类) 300.7130 L/人/天 3652.73996.45 冷却水补水 按平均日冷却水循环水量的 1.5%计算 12054.006480.00 小计 90.4118355.80 未预见 水量 按本表小计之和的 10%计 9.041835.58 合计合计 99.4520191.38 低区低区 30.7110383.29 高区高区 9.342680.10 冷却塔补水冷却塔补水 59.407128.00 备注:冷却水平均日循环流量为 120310=3600 m3/d,冷却水补水按按平均日冷却水循 环水量的 1.5%计算。 表 4- 2 本项目给水供水设备明细表 序 号名 称规 格 、型 号 、参 数数量备注 1 自来水给水系统 变频供水装置(高区) H=40m Q=3 m3/h 变频泵:N=1.1kW 2 1 用 1 备 2 冷却塔补水泵 H=25m Q=6m3/h N=1.1 kW 2 1 用 1 备 2 2、中水系统、中水系统 水源为市政中水管网,中水供水分区: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为低区,地 上四层到顶层为高区。低区充分利用市政压力直供,高区采用变频调速机组 加压供至各用水点。依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本项目各 类建筑功能区用水定额以及用水比例见下表: 22 表 4-3 中水用水量统计表 用水量(m3) 楼号分区 主要功 能 使用人数 或基数 给水 百分 率 用水量标准 用水 天数 平均 日 全年 低区办公 3240.630 L/人/ 班 2505.831458.00 膜电 极研 发科 研楼 高区办公 2400.630 L/人/ 班 2504.321080.00 低区办公 2200.630 L/人/ 班 2503.96990.00 综合 实验 办公 楼 高区办公 2400.630 L/人/ 班 2504.321080.00 职工食 堂 5000.0520 L/人/ 次 3650.50182.50 值班 50.630 L/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