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3.doc_第1页
综合练习3.doc_第2页
综合练习3.doc_第3页
综合练习3.doc_第4页
综合练习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综合训练试题6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短语, 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一衣带水 粗枝大叶 泛滥成灾 平展如镜 B.礼尚往来 驾驭自如 虚怀若谷 殒身不恤 C.防治疾病 发扬国光 不求甚解 古为今用 D.嗅觉仿生 剔除糟粕 研究科学 风花雪月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B.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C.小明今年能否考上重点中学还是一个问题。 D.管教人员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自己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觉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我第一次懂得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是湖南衡山县调查时该县的一个小狱吏”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使我第一次懂得的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 B.“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是一个三重复句,第一层是并列关系。 C.“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做宣传的工作的人”。 D.“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是一个单句,主语即“小屋”。 4.以下句子中不只用了一处修辞手法的是( ) A.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B.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 C.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D.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5.为下面的句群的开头选填最恰当的中心句( ) 。失眠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劳动好;但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而对于健康过于注意的人,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上的一种负担,老是疑心自己有病,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 A.做事情要恰到好处 B.凡事都有一个“度”,不可做得过分 C.做事情要掌握分寸,不然就会失败 D.事情做的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 6.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志的作者是东晋陈寿。由于作者叙事简洁,取材精审,文笔质朴,人称“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B.我国小说的渊源是古代神州传说。 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明朝冯梦龙编订的古今小说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1)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 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 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 (2)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是人类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南针, 不能把它当成教条。 (3)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受到群众的欢迎。 (4)今晚 很好, 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A.由于 因而;虽然 然而也;况且;虽然 但 B.不仅 而且;虽然 然而也;况且;却 虽然 C.虽然 但是;既然 那么就;况且;却 但 D.不仅 而且;由于 所以;何况;不但 而且 8.人间词话里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面画横线的诗(词)句中找出类似“闹”那样锤炼得精彩的字,而后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A.春 睡 弄 残 B.笑 睡 弄 铺 C.笑 恐 破 残 D.春 睡 弄 铺 9.阅读词重上井冈山, 后选出讲解不当的一项( )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雪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A.这是毛泽东同志1965年5月写的一首词,词牌名是“满江红”。 B.此词牌是双调,95字,为词中之长调。上阙48字,九句;下阙47字,十句。 C.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D.词的上阙抒写故地重游,看到故地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喜悦之情;下阙抒发开创新时代的豪情壮志。 10.将句中画线词语换为成语,改换得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掌班的说:“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都是刮刮叫,超第一的角色。(换为”出类拔萃“) B.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李铁同志,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要当心损害了身体。”(换为“通宵达旦”) C.“光想吃现成饭不行,你还得仔细想想。”(换为“坐享其成”) D.在那个年代,亲人死了,他们要哭不敢哭,把眼泪往肚里咽,对着外人还要装笑脸。(换为“饮泣吞声”) 11.下面摘自课文的语句是对人物眼睛的描写,它们分别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1)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地给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 (2)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一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3)近旁的人们默默地站着,母亲看见了他们的饥渴一般注视着的眼睛 (4)老妇人的眼睛重重地闭了两闭;她的泪泉差不多枯竭了,眼睛闭了两闭就表示心头一阵酸,周身经验到哭泣时的一种感觉。 A.穷苦劳累 驯顺痛苦 饥渴难耐 痛苦不堪 B.穷苦劳累 万分痛苦 渴望真理 悲痛万分 C.缺乏睡眠 精神萎靡 盼望真理 行将就木 D.内心痛苦 哀伤幽怨 渴望真理 极端痛苦 12.在横线上按原文内容填空: (1)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劝学) (2)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3) ,俭以养德。(诫子书) 13.根据下列三句话的加点词的词义造三句话,每句话都必须用上加点字。 (1)“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地问。 “老了” 用“老”造句: (2)“我们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 用“深”造句: (3)他铁着个脸,没有一丝笑容。 用“铁”造句: 14.正在急驶的公共汽车突然减速,抓着扶手的小D的身体还是碰到前面一位女青年的身上。女青年狠狠地瞪了小D一眼:“德性,流氓!”小D没有跟她吵,不卑不亢地说:“小姐,请您回去问问父母,这是德性还是惯性。” 请分析小D的话的“分量”所在: 15.A.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B.这就是历史的一致性与多样性。 C.致使它们社会演进的途径和发展的速度,彼此不同 D.同时,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又各有其特殊条件 E.全部世界史就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以上五句话正确排列的顺序是 (填序号): 16.将下面的一句话,改成三个句子。要求语意明白,层次清楚,意思连贯,不改变原意。 美参议院3月18日进行辨论和表决,未能否决布什总统3月2日作出的否决国会“关于有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案”的决定。 17.阅读下面语句,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 ) (2)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 ) (3)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够欣赏。( ) 二、阅读部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824题: 老 牛 刘牛农 秧田岸上,有一只老牛戽水,一连戽了多天。酷热的太阳,直射在它背上,淋淋的汗,把它满身的毛,浸成毡也似的一片。它虽然极疲乏,却还不肯休息。树荫里坐着一只小狗,很凉快,很清闲,摇着它的小耳朵,用清脆的声音向牛说:“笨牛,你天天的绕着圈子乱走,何尝向前一步?不要说你走得吃力,我也看厌了!”牛说:“我管不得我自己能不能向前,也管不得你看厌不看厌,只要我下面的水平稳流动,浸润着我一片可爱的秧田。”狗说:“到秧田成熟了,你早就跑死!”牛说:“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功夫想。” 中 国 的 牛 香港小思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牲,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在踟躇的时候,带头的一只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向田去,一队耕牛,跟住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望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类做着沉重的工作。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在它沉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 偶然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 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狂暴斗争中。 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8.老牛和中国的牛写作对象都是“牛”,写作方法在总体上也是相同的,即对比法在文中的成功运用。阅读后填空: (1)老牛写了 和 的对比,这种对比是通过不同的生活境况和 的描写来完成的。 (2)中国的牛写了两种对比:文章首先写了牛和人的对比,这种对比是通过牛的行动来完成的,这一行动表现了中国的牛的谦让、牺牲自我而保全别人的美好品格;文章的后半部分写 和 的对比,这种对比是通过写不同牛的生活境况来完成的。通过这两种对比,揭示出“对于中国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的原因。 19.老牛和中国的牛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老牛里“中国的牛”代表: 。 20.老牛和中国的牛在写作特点上稍有不同的是,中国的牛直抒胸臆,赞美“中国的牛”感情溢于言表,而老牛则: 。 21.中国的牛一文中,“荷兰乳牛”、“日本肉牛”、“西班牙斗牛”,“乳”、“肉”、“斗”分别表现了这些牛的特点。对中国的牛,也用能表现其特点的一个字来修饰,就是“ ”牛 。21.试说说老牛里“老”的含义: 。 23.(1)老牛文中除首句用了一次“老牛”外,下文四处都只用“牛”;中国的牛文里,除第一自然段用了“中国的牛”外,第2、3、4自然段几处也只用“牛”,试析其原因 。 (2)中国的牛第5自然段至结尾,每次都用“中国的牛”,而不用“牛”试析其原因: 。 24.老牛写于1925年,中国的牛写于1983年,虽然作者所处时代、地域、环境不同,但是文中表现的主题是相同的,这就是:赞美中国的牛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摘录原文词语回答),由此赞美和歌颂 。(二))阅读鲁迅的读书杂谈(有删节),完成2529题: 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凡嗜好的读书,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我看现在的青年,为兴味的读书是有的。印度人有一个很普遍的比喻,他们说:“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出去卖,货卖去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了,说是不晓事。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鞒上,后来看见的人们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可又有人大笑他们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小孩叹息道,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是我们俩抬着驴子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引,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我并非要大家不看书评,不过说看过之后,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倘只看书,便成书橱。 听说英国的萧伯纳有过这样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们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思索。这也就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者,更好的是观察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25.鲁迅先生怎样教导青年读书?指出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提倡职业读书 B.课内课外的书都要读 C.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D.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26.第一段“这样的读书”是指哪一种读书?( ) A.嗜好的读书 B.职业的读书 C.为兴味的读书 D.A+B 27.分析第二段中讲“抬驴子”的故事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A.用典型事例来论证论点 B.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来证明论点 C.通过打比方来论证论点 D.将两种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 28.理解第3段“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一句的含义,指出回答不确切的一项( ) A.只是看书,变成书橱 B.不会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C.不会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D.世间所有读书者 29.分析第3段运用萧伯纳和步本华的话在表述中的作用( ) A.作为作者的观点 B.做为文章的论点 C.作为事实论据 D.作为理论依据 (三)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3036题: 荔枝花期是2月初到4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100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密源植物。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30.上面两段文字选自 。 31.第一段介绍荔枝的花,说明了 、 、 、花性、花序,还说明了花的经济价值蜜源。 32.第一段中“荔枝十花一子”的原因是: 。 33.第二段中的两个“为”的意思分别是 、 。 34.第一段和第二段同时都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35.第二段介绍了荔枝的 和 。 36.“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这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请说出主语和谓语,是复句请说出分句间的关系。 三、古文部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741。 水经云:“鼓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37.下列各句中“以”和例句中的“以”用法意义都相同的是( ) 例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8.郦元和李渤的观点异中有同,即都从 方面来解释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 A.声音 B.形状 C.位置 D.A+B+C 39.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40.写出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而此独以钟名 (3)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1.概括本段的内容大意。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2-47题 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越不为沼,吴其泯矣。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有之也。从盘庚之浩曰:其有颠越不共,而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将以求大,不亦难乎?”弗听。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为王孙氏。反役,王闻之,使赐之属镂以死。将死曰:“树吾墓,可材也,吴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左传哀公十一年 42.“越子”指( ) A.一个人的名字 B.越王的儿子 C.越王 D越王勾践. 43.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项是( ) A.其有颠越不共 B.属其子于鲍氏 C.反役 D.吴其亡乎 44.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王及列士皆有馈赂 赂:贿赂 B.唯子胥惧 惧:担忧 C.求济其欲也 济:达到 D.树吾墓 树:栽种 45.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是豢吴也夫 今君易之 A.这是让吴国豢养它啊! 现在你的做法跟它相反 B.这是让吴国豢养它啊! 现在你把它看得很容易 C.这是豢养吴国的娇气啊! 现在你的做法跟它相反 D.这是豢养吴国的娇气啊! 现在你把它看的很容易 46.吴子赐子胥死,这是因为( ) A.子胥认为越子“是豢吴也夫” B.子胥谏吴王对越子“不如早从事焉” C.子胥深信越“有欲于我”“吴其亡乎” D.子胥“使子齐,属其子于鲍氏” 47.本段文字说明的道理是( ) A.骄傲自满,遗留后患将自取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B.不从古训、反其道而行必然自取灭亡,这是历史的教训。 C.深谋远虑之臣不得养终,这是必然的结局。 D.忠臣不遇明主愤然而死,这是时代的不幸。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8题: 48.1999年6月23日晚上,高三(2)班全体同学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复习功课,准备高考。班主任杨老师在座位间,弯着腰,轻声地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在这时,电灯忽然熄灭,风扇也不摇动了,停电了。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对话的形式,就停电发表简短的议论,250字左右。 根据以上材料另写一篇600以上的记叙文。 语文综合训练试题7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脉脉(m) 畸 (q) 形 人才济济(j) B.伺(c)候 中(zhng)肯 乳臭(chu)未干 C.缕缕(l) 抨(png)击 悬崖勒(l)马 D.和(h)亲 氛(fn)围 金蝉脱壳(k)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大家兴高 烈地谈论着知识竞赛的情况。 骄傲自满是阻碍进步的 脚石。 这家商场是一家股 制企业。 大家必须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不能各行其 。 A.采 拌 份 是 B.采 绊 份 是 C.彩 绊 分 事 D.彩 拌 分 事 3.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闾 阁 间 闲 闺 闱 闩 闪 A. B. C. D. 4.加点的字或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令行禁止(不允许) 鞭辟(透彻)入里 专横跋扈(霸道,不讲理) B.富贵不能淫(迷惑) 莫逆(不顺利)之交 别出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C.逐鹿(一种动物)中原 道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 照本宣科(科条、条文) D.计日程(计量、考核)功 惩前毖(谨慎)后 自暴(显露)自弃 5.全是褒义词的一组是( ) A.襟怀坦白 贻笑大方 孜孜不倦 沆瀣一气 B.不期而遇 炉火纯青 怙恶不悛 口若悬河 C.大智若愚 画龙点睛 鹤发童颜 蔚然成风 D.虚怀若谷 党同伐异 呕心沥血 睚眦必报 6.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派出一批科学家到欧美各国 人家是怎样发展科学的。 我们年轻的生命, 地渴望着闪出耀眼火花。 我有急事去北京找他,他 出差到广州去了,真令人失望。 A.视察 猛烈 刚好 B.观看 激烈 正好 C.观察 剧烈 恰好 D.考察 强烈 恰巧 7.把下面各句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成语,正确的一组是( ) 事情也只得这么办,索性解决一下,省得天天穷于应付,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咱们敲锣卖糖,各干一行。你不合作也可以,咱管勺的管不了烧火,各有自由。 躲过了风暴,又遭了雨,那家私人企业终因吃了一钱庄的倒帐,倒闭了。 A. 马虎了事 各从其志 风雨飘摇 B. 事倍功半 各自为政 风雨如晦 C. 徒功无劳 另起炉灶 风吹雨打 D. 劳而无功 各司其事 祸不单行 8.分析下面句子,对主语指认正确的一项是( )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 A.中华民族 B.人物 C.真理 D.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争取在新世纪里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C.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未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D.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两类不同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10.填入下文横线处最合适的一组词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的。 A.虽然 也 即使 甚至 尽管 B.尽管 却 然而 即使 而且 C.即使 也 甚至 因为 所以 D.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11.选出对下列复句的第一层次及其关系分析都正确的一项( ) A.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条件关系) B.虽然是满月,天下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是恰到了好处。(条件关系) C.只有烟灯和烟枪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转折关系) D.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但是过去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因此,他们感到将来渺茫,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转折关系) 12.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英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13.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语句是( ) 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 )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乙: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 )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春风吹绿了柳枝 春风反柳枝吹绿 柳枝被春风吹绿 A.甲 乙 B.甲 乙 - C.甲 乙 D.甲 乙 14.下列作家、作品、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祝福祥林嫂 B.巴尔扎克项链路瓦栽夫人 C.司马迁鸿门宴项羽 D.曹禺雷雨周朴园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之“散”,不能全然没有限度和约束,故有“形散神不散”之说。 B.小说的人物要求是真实的,不能进行艺术加工。 C.景泰蓝的制作的语言准确、通俗、平实,其作者叶圣陶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D.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窦娥冤是一出杂剧。 16.全部出自唐代杜牧作品的一组名句是(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A. B. C. D. 17.选出下面说法不当的一项( ) A.知识性、通俗性、条理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B.戏剧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C.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允许虚构人物或情节。 D.根据小说篇幅长短,容量的大小、情节的繁简、人物的多寡,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18.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B.张良出,要项伯。 C.君安与项伯有故? D.距关,毋内诸候,秦地可尽王也。 19.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豫州今欲何至? 孰与君少长? 若属皆且为所虏。 A. B. C. D. 20.选出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 ) A.秦地方千里 B.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约无过矣。 二、现代文阅读 (一)白水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甲)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下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谷”,大概就是这样了。(A)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B)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乙)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C)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D)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地形成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贴贴的(丙)回来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我的依恋便是老大的证据。 1.依序填入空格(甲)(乙)(丙)中最恰当的词语应是( ) A.甲(飘) 乙(洒) 丙(退) B.甲(闪) 乙(飞) 丙(缩) C.甲(晃) 乙(流) 丙(弯) D.甲(透) 乙(泻) 丙(弹) 2.“当那空处,最是奇迹。”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原来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3.从上下文可以推断,文中加点词“嬗”的意思是 4.文中有两个“它”,三个“她”。下面对它们的指代对象所作的分析中,有哪几项是错误的?请选出来( ) A.两个“它”指代同一事物。 B.两个“它”指代不同事物。 C.三个“她”指代同一事物。 D.“她”与“它”指代同一事物。 5.白水与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春、绿、荷塘月色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在春中,作者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在绿中,把绿比为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在白水祭中也出现了女性的“织幻网”的巧手和“夺幻网”的纤手。这些女性形象都是美好的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B.朱自清在上述散文中,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从“实”中幻化出“虚”,又从“虚”回到“实”,虚实相生,浮想联翩,神思飞扬,使这些散文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C.“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荷塘月色的文眼;“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是绿的文眼;“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春的文眼;“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祭”是白水祭的文眼。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D.朱自清写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中的月色,轻淡而朦胧,“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又薄又细”的白水祭,拟人的“纤手”和虚幻的“巧手”之争构成了虚幻的情景,都从整体上表现出梦幻美和精巧美。 6.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态度如何?从哪里可以证明? (二)拿来主义选段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一样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而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 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个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鱼翅是贵重食品,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鱼翅”宴大宾,会造成不良影响。 C.穷青年用鱼翅之类宴大宾,花费太大。 D.“鱼翅”之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 2.对于“鸦片”,采用不同于“鱼翅”、“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因为 。(不超过20个字) 3.“拿来主义”者应具备 的品格。 4.鲁迅先生提倡“拿来主义”的目的是 。(不超过15个字) (三)景泰蓝的制作选段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 (甲) 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乙)。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 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1.甲处填上哪一项最恰当?( ) A.精密 B.细致 C.细密 D.精细 2.乙处的几个句子如何排列能使上下文最通畅?( ) 粘到铜胎上去。 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 该怎么弯曲, 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 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 然后用钳子夹着, A. B. C. D. 3.“掐丝工人心里有谱”,“谱”的意思是( ) A.依照事物的类别编制的表册、图书。 B.作示范的图形。 C.心中有数,有把握。 D.按歌词配曲。 4.本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其特征是什么? 5.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三、文言文阅读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亡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任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这一段文字中有三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指明所通何字。 通 通 通 2.“才能不及中人”中“中人”的意思为( ) A.中等智力的人 B.平常的人 C.较差的人 D.中等阶层的人 3.“阡陌”在文中指的是( ) A.田野 B.田间小道 C.林间 D.林间小路 4.“仲尼”指 (姓名),被尊称为 ,是 时代人, 学派创使人。 5.“瓮牖绳枢”属于下列哪种词类活用现象( ) A.名词作动词 B.形容词作动词 C.使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 E.形容词作名词 6.“迁徙之徒”意思为( ) A.到处流窜的暴徒 B.流离失所的百姓 C.被征发的人 D.军队士兵 7.“蹑足行伍之间”中“行”的读音为( ) A.hng B.xng C.xng D.hng 8.将段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四、作文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体会其寓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秋,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头上, 戴上了一把远飞的伞。 语文综合训练试题8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中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蛮横(hng) 遒(qi)劲 花坞(w) 永诀(ju) B缔(t)造 走舸(g) 咀(zh)嚼 干坼(ch) C镌(jun)刻 惴惴(zhu) 勉强(qing) 殷勤(qn) D天堑(qin) 敕(ch)造 露(l)面 修葺(q) 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教育是至高无上的事业,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职业。 B 市场上的商品琳锒满目,五颜六色,令人眼花潦乱。 C 你别把那些捭官野史当真,里面尽是些虚无缥渺的事。 D 书市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3、依次对下列成语中的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1)责无旁贷 (2) 既往不咎 (3) 不苟言笑 (4)功败垂成 A (1)宽恕 (2)追究 (3)假如 (4)放下 B (1)推卸 (2)怪罪 (3)随便 (4)接近 C (1)代替 (2)过失 (3)苟且 (4)传下去 D (1)借出 (2)罪过 (3)暂且 (4)挂下来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计算机最初一批设计者表达年份时简单地使用了二位数字,从而造成了_世界的“千年难题”。 这片昔日沉寂的原野上,现在_有了一群牦牛,怎不叫人高兴呢?。 熟人都知道,他对人是十分热心的,_不大容易看得出来。 要查清国有企业目前的财政状况,防止个别企业、个人借改革之机大肆_国家财产。 A困扰 果然 只是 侵蚀 B困惑 居然 但是 侵蚀 C困扰 居然 只是 侵吞 D困惑 果然 但是 侵吞 5、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宽带上网是电信业的热门,但推广太慢,这是因为它的价格过高让市民叹为观止。 B申请书是在一年前托人转交他的,但是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C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疾苦却漠不关心。 D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孩子提出的问题让家长啼笑皆非,难以回答。 6、下列四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B 为什么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C期末考试,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都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D 我们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对炊事人员的教育,以避免食物中毒事故不再发生。 7、下列的四个句子有一句是复句,它是:( ) A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作“猪锣”的人。 B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二十年。 C 她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爱这些。 D 这种完全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存在着。 8、下面一段文字的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关联词是:( )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于死者毫无相干,在生者,大抵只能如此而已。我能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现在,只能如此而已。 A 即使 但 却 倘若 便是 就 B 即使 但 也 如若 但是 也 C 则 可 也 如果 可是 而 D 虽然 但 却 倘是 但是 却 9、依次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 虽不养鸟, 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 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2)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 山峦爽朗, 湖水清静, 日里披满阳光, 夜里缀满星辰。 (4) 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A (1)比喻 (2)反复 (3)对偶 (4)拟人 B (1)拟人 (2)夸张 (3)排比 (4)比喻 C (1)拟人 (2)反复 (3)排比 (4)夸张 D (1)比喻 (2)夸张 (3)对偶 (4)通感 10、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项( ) A你注意过吧,胡琴的下端都有一个不小的“肚子。”蒙上蛇皮的竹筒。 B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 C人们学习根的情操,在自由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 D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11、下列各组词语构词方式都是并列关系的一组是( ) A 民族气节 汹涌澎湃 俯首帖耳 B 辉煌壮丽 阴谋诡计 荒山秃岭 C 娴静妩媚 风声鹤唳 气韵流动 D 庄严华妙 无中生有 惟妙惟肖 12、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林老师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