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论文关于金融支持衡阳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城镇化论文关于金融支持衡阳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城镇化论文关于金融支持衡阳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城镇化论文关于金融支持衡阳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城镇化论文关于金融支持衡阳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化论文关于金融支持衡阳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要:本文以衡阳市为例,深入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金融的需求,分析了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目前状况、理由及理由,并指出了金融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为进一步探索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一些启迪。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金融;路径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红利与增长引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走 _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已从过去单一的外源扩张逐渐向内涵提升转变新型城镇化。其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和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服务均等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从人口城镇化率来看,根据湖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衡阳市城镇化率为44.50%,分别比长沙、株洲、湘潭、岳阳低22.19、10.98、4.61、0.51个百分点。衡阳市城镇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潜力巨大,城镇化必定催生大量的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对金融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1、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金融需求 在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一般性生产和生活设施,包括农田水利、电力电讯、道路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设施与机构;二是为适应现代城镇经济与生活要求所需要的生产与生活设施,如城市住宅、工业聚集区、商业网点及娱乐设施等。根据“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xx年累计实现70万以上农村人口市民化,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至少增加150万城镇人口,按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会引出15万元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计算,从静态看,将引致2250亿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2、产业化发展的金融需求 产业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根据xx年衡阳市统计年鉴,全市有19.67万户乡镇,占县域经济总量70%以上。作为城镇化的主导力量,乡镇企业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在:(1)企业初创和扩张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2)实现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3)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对现代金融理财及咨询服务的需求;(4)优质乡镇企业对上市、发行股票与债券等直接融资的需求。“十二五”期间,衡阳乡镇企业贷款增长速度年均30%以上,预计2020 年需要近1500 亿元以上资金。 3、保险与保障方面的金融需求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一方面需要着力构建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最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依照城市化“成本一收益”模型,在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城市人,需要支出大量的保险与社会保障成本,其中“个人支付成本”1.45 万元/人,“公共支付成本”1.05 万元/人,因此一个农民转变成为城市居民的平均成本为2.5 万元。预计到2020年,衡阳约有近15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所需的成本达到375亿元。 4、其它现代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 1、城镇化建设融资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金融资源配置向中心城区过度集中,对农村小集镇建设和重点集镇、中心集镇发展的扶持相对不足。据统计,截至xx年末,衡阳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只有33.3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55个百分点,县域金融资源外流现象明显。另一方面,从衡阳自身来看,与发达地区乃至省内一些市州相比,吸引金融资源就地转化、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能力也有待提高。xx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仅为38.90%,居全省各市(州)末位,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70个百分点,比长沙、株洲、湘潭金融机构存贷比低57.90、12.23、34.46个百分点,资金闲置或外流迹象明显,据测算衡阳市至少还有大约640亿元的资金闲置或外流(1793.89亿元存款(75%-38.90%)=647.6亿元),金融资源没有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弱化了金融对衡阳市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2、城镇化进程中金融供给未适应产业化、规模化需求 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随着自身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衡阳金融体系未能紧紧适应这一演变过程。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主体逐渐向土地和资本收入转型,这意味着金融需求也必定从依附于劳动力收入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向依附土地和资本的抵押贷款模式转变,从简单的信贷模式向创业性风险融资模式转变。而衡阳当前金融供给的主体仍然以传统的银行业机构为主,融资方式也基本上仅依靠传统的信贷模式,农村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金融需求很难真正得到支持和满足。据在农业银行常宁支行的调查,该行目前农户贷款余额有5000万,笔数为1300多笔,平均每笔不到4万元。以蘑菇种植为例,经测算,每亩仅成本就达5000多元,外加上5-8万元的大棚,5万元以下的小额农贷根本无力推广规模化种植。3、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融资规模不足 衡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自筹资金、国内银行贷款和财政预算三大类,其中银行贷款占比16%左右,自筹资金超过50%。主要理由:一是缺乏合格的承贷主体。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为主,其主管单位为政府相关部门,一般不具备承贷主体资格,以政府融资平台方式融资也要受到地方财力的制约。据对衡阳市15家样本镇的调查显示,每个镇的财政收入平均只有1921万元,而财政支出为2542万元,大多入不敷出。二是小城镇金融机构放贷权限不足。金额较大贷款的审批权在省行或市行,在全省全市综合平衡后容易砍掉。三是执行信贷政策缺乏区别对待。如部分行对县域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准入缺乏细化的差别化管理,“一刀切”现象时有发生。如常宁有色金属非常丰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是一些乡镇的支柱企业,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获取贷款支持难度相当大。 4、城镇化进程中缺乏风险化解机制 在当前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特征的城乡一体化阶段,城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同时也包括向县域小城镇的转移以及农村社区向城市型社区的转变,因此,振兴农村经济、夯实产业基础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而农村经济具有高风险的基本特征,不仅需要金融为其提供发展资金,也需要金融发挥其分散风险的功能。就衡阳情况看,农村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各类自然灾害、农产品(如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对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冲击较大;同时,越来越多“被城镇化”的农村居民也面对人身、财产、工伤、医疗、生育、失业、养老等各方面理由,城镇化进程中的系统性风险缺乏化解机制。保险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口城市化的需求。调查显示,46.8%的农民认为农业保险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购买最多的险种为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48.2%的居民认为现在的保险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1、做大金融总量,提高资金就地转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巩固提升衡阳大湘南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地位。到“十二五”末,全面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金融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发展壮大银行存贷规模。“十二五”末,力争衡阳市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3000亿元、1200亿元,县(市)及以下贷款占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